卷九百三十二 ◎鱗介部四
關燈
小
中
大
鼋徑長丈馀浮出,不敢動,乃格殺之,而病者并愈。
又有小鼋出,羅列死於渚上,甚多。
《竹書紀年》曰:穆王三十七年,起師至九江,以鼋為梁也。
《瑣語》曰:範獻子獵,占之曰:"此其繇也,君子得鼋,小人遺冠。
"獻子獵而不得,遺蒲藹冠。
《列仙傳》曰:廬山頂上有湖,耗捭數頃,鼋鼍盈於死晷。
《博物志》曰:屠鼋,解其肌肉,惟腸連於頭,而經日不世,猶能齧物。
鳥往食之,則為所得。
漁者或以張鳥雀。
崔豹《古今注》曰:鼋為河伯使者。
《搜神記》曰:齊景公渡於江沅之河,鼋銜左骖,沒之,衆皆惕懼。
古冶鐘於是拔劍從,邪行五裡,逆三裡,至於砥柱之下,乃鼋也。
左手持鼋頭,右手挾左骖,燕躍鹄踴而出,仰天大呼,水逆流三百步,觀者皆以為河伯也。
《淮南萬畢術》曰:鼋暗得火,可以燃鐵。
(取鼋殺之,燒鐵如炭狀,以卒其脂中,鐵自燃。
)燒鼋緻鼈。
(取鼋燒之,鼈自至。
) 《楚辭》曰:乘白鼋兮逐文魚。
(言河伯遊戲,近則乘鼋也。
) 宋玉《高唐賦》曰:鼋鼍鳣鲔,交積縱橫。
○鼍 《毛詩·文王靈台》曰:鼍鼓逢逢。
《禮記·月令》曰:季秋之月,伐蛟取鼍。
《說文》曰:鼍,水蟲,似蜥蜴,長丈所,從龜單聲。
《汲冢周書·王會》曰:會稽以鼍。
(注:其皮可以冠鼓。
) 《吳志》曰:孫亮初,公安有白鼍鳴。
謠曰:"白鼍鳴,龜背平。
南郡城中可求生,守死不去義無成。
"明年,諸葛恪敗,弟融鎮公安,被收。
融刮金印龜背,一服而死。
(《江表傳》同。
) 《莊子》曰:孔子觀於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三十裡,鼋鼍不得遊。
見一丈夫,遊之數百步而出。
孔子請問曰:"有道乎?"丈夫曰:"吾長於性,成乎命,從死戤道而無私焉。
" 《呂氏春秋》曰:帝颛顼令飛龍作八風之音,以祭上帝。
乃會為樂昌,鼍乃偃寝,以其尾擊腹,志其美也。
《搜神記》曰:榮陽張福舡行,夜,有女子乘小舟來投福,雲日暮畏虎,不敢夜行。
福戲調之,遂就福寝。
中夜月照,乃見一白鼍枕福臂而卧,福驚起,鼍便去,乘之舡乃枯槎也。
郭義恭《廣志》曰:鼍魚,長三尺,有四足,高尺馀,尾如蝘蜓而大。
南方嫁娶,必得食之。
魏武赤壁還所掘得之,是也。
支僧載《外國事》曰:私诃條國紉算遼山有毗呵羅寺,寺中有石鼍,至有神靈。
衆僧飲食欲盡,寺奴辄向石鼍作禮,於是食具。
許氏《志怪》曰:沙門竺僧瑤得神符,尤能治邪。
廣陵王家女病邪,召瑤治之。
瑤入門便瞋目大罵:"老魅!不守道,敢於犯人!"女在内大喚雲:"人殺我夫!鬼在側曰:"吾免ā於今,可為痛心!"因歔欷悲啼。
又曰:"杆神也,不可争。
"旁人悉聞。
於是化為老猕,走出中庭,瑤入,撲殺之。
《幽明錄》曰:宋高祖永初中,張春為武昌太守。
時有嫁女未及昇車,忽便失性,出外毆擊人,垂雲已不樂嫁俗人。
巫雲是邪魅,乃将女江際,擊鼓以術祝治療。
春以為欺惑百姓,制期須得妖魅。
後有一青蛇,來到巫所,即以大釘釘頭。
至日中,複見大龜從江來,伏前,更以赤朱書背作符,更遣入立。
至暮,有大白鼍從江中出,乍沉乍浮,向龜随後催逼。
鼍自忿死冒來,先入幔,與女辭訣,女恸哭,雲失其姻好。
自此漸差。
或問巫曰:"魅者歸於何物?"巫雲:"蛇是傳通,龜是媒人,鼍是其對。
"所獲三物悉示春,春始知靈驗。
○吊 裴氏《廣州記》曰:吊,蛇頭鼍身,亦水宿,亦水栖,俗謂為吊膏。
至輕利,以銅瓦器貯之,浸出,而惟雞卵盛之,不漏。
磨治諸毒腫,絕驗也。
《太平禦覽》 宋·李昉
又有小鼋出,羅列死於渚上,甚多。
《竹書紀年》曰:穆王三十七年,起師至九江,以鼋為梁也。
《瑣語》曰:範獻子獵,占之曰:"此其繇也,君子得鼋,小人遺冠。
"獻子獵而不得,遺蒲藹冠。
《列仙傳》曰:廬山頂上有湖,耗捭數頃,鼋鼍盈於死晷。
《博物志》曰:屠鼋,解其肌肉,惟腸連於頭,而經日不世,猶能齧物。
鳥往食之,則為所得。
漁者或以張鳥雀。
崔豹《古今注》曰:鼋為河伯使者。
《搜神記》曰:齊景公渡於江沅之河,鼋銜左骖,沒之,衆皆惕懼。
古冶鐘於是拔劍從,邪行五裡,逆三裡,至於砥柱之下,乃鼋也。
左手持鼋頭,右手挾左骖,燕躍鹄踴而出,仰天大呼,水逆流三百步,觀者皆以為河伯也。
《淮南萬畢術》曰:鼋暗得火,可以燃鐵。
)燒鼋緻鼈。
) 《楚辭》曰:乘白鼋兮逐文魚。
) 宋玉《高唐賦》曰:鼋鼍鳣鲔,交積縱橫。
○鼍 《毛詩·文王靈台》曰:鼍鼓逢逢。
《禮記·月令》曰:季秋之月,伐蛟取鼍。
《說文》曰:鼍,水蟲,似蜥蜴,長丈所,從龜單聲。
《汲冢周書·王會》曰:會稽以鼍。
) 《吳志》曰:孫亮初,公安有白鼍鳴。
謠曰:"白鼍鳴,龜背平。
南郡城中可求生,守死不去義無成。
"明年,諸葛恪敗,弟融鎮公安,被收。
融刮金印龜背,一服而死。
) 《莊子》曰:孔子觀於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三十裡,鼋鼍不得遊。
見一丈夫,遊之數百步而出。
孔子請問曰:"有道乎?"丈夫曰:"吾長於性,成乎命,從死戤道而無私焉。
" 《呂氏春秋》曰:帝颛顼令飛龍作八風之音,以祭上帝。
乃會為樂昌,鼍乃偃寝,以其尾擊腹,志其美也。
《搜神記》曰:榮陽張福舡行,夜,有女子乘小舟來投福,雲日暮畏虎,不敢夜行。
福戲調之,遂就福寝。
中夜月照,乃見一白鼍枕福臂而卧,福驚起,鼍便去,乘之舡乃枯槎也。
郭義恭《廣志》曰:鼍魚,長三尺,有四足,高尺馀,尾如蝘蜓而大。
南方嫁娶,必得食之。
魏武赤壁還所掘得之,是也。
支僧載《外國事》曰:私诃條國紉算遼山有毗呵羅寺,寺中有石鼍,至有神靈。
衆僧飲食欲盡,寺奴辄向石鼍作禮,於是食具。
許氏《志怪》曰:沙門竺僧瑤得神符,尤能治邪。
廣陵王家女病邪,召瑤治之。
瑤入門便瞋目大罵:"老魅!不守道,敢於犯人!"女在内大喚雲:"人殺我夫!鬼在側曰:"吾免ā於今,可為痛心!"因歔欷悲啼。
又曰:"杆神也,不可争。
"旁人悉聞。
於是化為老猕,走出中庭,瑤入,撲殺之。
《幽明錄》曰:宋高祖永初中,張春為武昌太守。
時有嫁女未及昇車,忽便失性,出外毆擊人,垂雲已不樂嫁俗人。
巫雲是邪魅,乃将女江際,擊鼓以術祝治療。
春以為欺惑百姓,制期須得妖魅。
後有一青蛇,來到巫所,即以大釘釘頭。
至日中,複見大龜從江來,伏前,更以赤朱書背作符,更遣入立。
至暮,有大白鼍從江中出,乍沉乍浮,向龜随後催逼。
鼍自忿死冒來,先入幔,與女辭訣,女恸哭,雲失其姻好。
自此漸差。
或問巫曰:"魅者歸於何物?"巫雲:"蛇是傳通,龜是媒人,鼍是其對。
"所獲三物悉示春,春始知靈驗。
○吊 裴氏《廣州記》曰:吊,蛇頭鼍身,亦水宿,亦水栖,俗謂為吊膏。
至輕利,以銅瓦器貯之,浸出,而惟雞卵盛之,不漏。
磨治諸毒腫,絕驗也。
《太平禦覽》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