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百二十九 ◎鱗介部一

關燈
○龍上 《河圖》曰:舜以太尉即位,與三公臨觀。

    黃龍五彩,負圖出置舜前,以黃玉為柙,白玉檢、黃金繩,黃芝為泥,章曰:"黃帝符玺"。

    (《春秋運鬥樞》同。

    ) 又曰:黃金千歲生黃龍,青金千歲生青龍,赤金千歲生赤龍,白金千歲生白龍,玄金千歲生玄龍。

     又曰:黃龍從雒水出,詣虞舜,鱗甲成字,舜令寫之。

    寫竟去。

     《星經》曰:東方七宿為蒼龍。

    (凡有鱗之類,皆屬于木,故龍為鱗蟲之長。

    ) 《歸藏·明夷》曰:昔夏後啟土乘龍飛以登於天睪,臯陶占之曰吉。

     《周易·乾卦》曰:雲行雨施,品物流形,時乘六龍。

     又《坤卦》曰: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又《文言》曰:雲從龍。

     又《說卦》曰:震為龍。

     《易通卦驗》曰:立夏,清風至,而龍升天。

     《尚書中候》曰:黃龍負卷舒圖。

     又曰:青龍銜玄圖。

     《大戴禮·冠》曰:鱗蟲三百六十,而龍為之長。

     《禮記·禮運》曰:龜龍在宮沼,龍以為畜,故魚鲔不淰。

    (淰,潛藏也。

    ) 《禮含文嘉》曰:龍馬金玉,帝王之瑞也。

     《左傳·昭五》曰:鄭大水,龍鬥于時門之外洧淵。

    國人請為禜焉,子産不許,曰:"我鬥,龍不我睹也;龍鬥,我獨何睹焉?穰之,則彼其室也,吾無求於龍,龍亦無求於我。

    "乃止。

     又《昭七》曰:秋,龍見於绛郊。

    魏獻子問于蔡墨曰:"吾聞之,蟲莫智於龍,以其不生得也,謂擲昵,信乎?"對曰:"人實不智,非龍實智。

    (言人實不智而謂擲昵,非龍智也,乃不智也。

    )古者畜龍,故國有豢龍氏,有禦龍氏。

    "(豢,養也。

    )昔有飂叔安,(飂,古國也。

    安,其君名也。

    )有裔子曰董父,(裔,遠也。

    玄孫之後為裔也。

    )實甚好龍,能求其嗜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

    故帝舜氏世有畜龍氏。

    及有夏孔甲,擾于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

    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

    有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

    夏後嘉之,賜氏曰禦龍,以更豕韋之後。

    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後,嘉之。

    既而使求之,懼而遷于魯縣。

    ""龍,水物也。

    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

    " 《春秋玄命苞》曰:龍之言萌也,陰中之陽,故言龍舉而雲興。

     《史記》曰:昔夏後氏之衰,有神龍二止於夏帝庭而言曰:"餘,褒之二君也。

    "夏帝蔔殺之、徙去之與止之,莫吉;蔔請其漦而藏之,吉。

     又曰:黃帝得土德,黃龍見;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

     《漢書》曰:惠帝二年正月,兩龍見蘭陵人家糾晷。

     又曰:文帝時,公孫臣以為漢土德,黃龍見;張蒼以為水德。

    至十五年,黃龍見成紀下诏召臣為博士。

     《東觀漢記》曰:公孫述,有龍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

    述以為符瑞,因稱尊号,改玄曰龍興。

     《後漢書》曰:哀牢夷,其先有婦人,捕魚死晷,觸沉木,有孕,生男子十人。

    沉木化為龍,出水上。

    九男驚走,一兒不去,背龍,因舐之。

    後諸兒推為哀牢主。

     《魏志》曰:華歆、邴原、管甯三人為友,号曰"一龍",歆為龍主,原為龍腹,甯為龍尾。

     《魏略》曰:文帝欲受禅,郡國奏黃龍十三見。

    明帝鑄銅黃龍,高四丈,置殿前。

     《晉書》曰:劉毅為尚書左仆射。

    時龍見武庫糾晷,帝親觀之,有喜詩。

    百官将賀,毅獨曰:"昔龍降鄭時門之外,子産不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