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百二十九 ◎鱗介部一

關燈
降夏庭,沫流不禁,蔔藏其漦;至周幽王,禍釁乃發。

    《易》稱:'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證據舊典,無賀龍之禮。

    " 又曰:陸機常饷張華鲊。

    于時賓客滿坐,華發器便曰:"杆龍肉也。

    "衆未之信。

    華曰:"試以苦酒濯之,必有異。

    "既而五色光起。

    機還問鲊主,果雲:"園中茅積下得一白魚,質狀殊常,以作〈魚乍〉,過美,故以相獻。

    "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燕錄》曰:慕容晃十二年夏四月,黑龍一、白龍一見於龍山。

    晃親帥群僚觀龍,二百馀步,祭之以趟阄。

    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

    晃大悅。

    還宮殿,赦其境内,号新宮曰"和龍宮"。

     《晉書》曰:符生初夢大魚食蒲。

    又,長安謠曰:"東海大魚化作龍,男便為王,女為公。

    問在何所?洛城東。

    "時符堅為龍骧将軍,第在洛門之東。

    其後果驗。

     又曰:呂光伐龜茲,軍其城南。

    營外夜有一黑物,大如斷堤,搖動,有頭角,目光若電。

    及明,而雲霧四周,遂不複見。

    旦視其處,南北五裡,東西三千馀步,鱗甲隐地之所昭然猶在。

    光歎曰:"黑龍也。

    "俄而雲起西北,暴雨滅其迹。

    杜進言於光曰:"龍者,獸之君,大人利見之像。

    《易》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斯誠明将軍道合靈和,德符幽契。

    願将軍勉之,以成大慶。

    "光有喜詩。

     又曰:馮跋弟素弗與從兄萬泥及諸少年遊於瞬吊。

    有一金龍浮水而下,素弗謂萬泥曰:"頗有見不?"萬泥等皆曰:"無所見也。

    "乃取龍而示之,鹹以為非常之瑞。

     又曰:雷奂子華度襄水,劍躍入水,化為龍。

     又曰:初,桓溫南州起齋,悉畫龍於其上,号曰:"盤龍齋"。

    及玄篡,而劉毅,字希樂,讨玄,玄死於盤龍齋,而毅居之。

     沉約《宋書》曰:劉穆之,字道和。

    常夢與高祖俱泛海,忽值大風,驚懼,俯視舡下,見有二白龍挾舡。

    既而至一山,峰崿聳秀,林樹繁密,意甚悅之。

     《宋書》曰:徐羨之常從兄履之為臨海樂安縣。

    常行經山中,見黑龍,長丈馀,頭有角,前兩足皆具,無後足,曳尾而行,後文帝立,羨之竟以兇終。

     又曰:傅亮率行台迎宜都王。

    王舟輿發自江陵,中流有黑龍躍出,負王舟,左右失色。

    王顧長史王昙首曰:"杆大禹所以受天命,吾何德以堪之?" 《齊書》曰:建武中,荊大風雨,龍入柏齋中,柱壁上有爪足處。

    刺史蕭遙欣恐畏,不敢居也。

     又曰:初武帝夢金翅鳥下殿庭,搏食小龍無數,乃上天。

    明帝初,宗室多遇害。

    其夢竟驗。

     《梁書》曰:武帝郄後素妒忌,及終,化為龍,入於後宮井。

    通夢於帝,或見形,光彩照灼。

    帝體将不安,龍辄激水騰湧。

    於是井上為殿,衣服委積。

     《南史》曰:梁江陵城壕中,有龍騰出,煥爛五色,竦躍入雲,六七小龍相随飛去。

    群魚騰躍,墜死於道。

    龍出處為窟,若數百斛圌。

    (音遄。

    ) 《三國典略》曰:陸法和拒任約至安南,入赤亭湖。

    法和乘輕舟,不介胄,沿流而下,去約軍一裡乃還。

    謂将士曰:"彼龍睡不動,吾軍之龍其能踴躍?若待明日攻之,當不署客而自破賊。

    " 《陳書》曰:隋師濟江,荊州呂肅敗後,别師廖世寵領大舫詐降,欲燒隋艦,糕攕死一戰。

    於是有五黃龍備色像,各長十馀丈,骧首連接,順流而東,風浪大起,雲霧晦暝。

    陳人震駭,不覺火自焚。

    故隋文下诏,以告郊廟。

     又曰:宣帝初在江陵,軍主李總與帝有舊,每同遊處。

    帝常夜被酒,張燈而寝。

    總適出,尋反,乃見帝是大龍,便驚走他室。

     《後魏書》曰:波知國有三池,傳雲:大池有龍王,次者龍婦,小者龍子。

    行人設祭乃得過,不祭多遇風雪。

     又曰:正玄玄年,有黑龍如狗,南走宣陽門,躍穿門樓下而出。

    此魏衰之徵也。

     《後周書》曰:大像中,榮州有黑龍見,與赤龍鬥于汴死戤側,黑龍死。

     《隋書》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