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百二十八 ◎羽族部十五

關燈
○衆鳥 《異物志》曰:錦鳥,文如丹地錦,而藻缋相交。

    俗人見其似錦,因謂之錦鳥。

    形微大於雉。

    其雌特有文章,五色,甚可愛。

     《周氏雜字》曰:鸀鳿鳥,似凫。

     《風土記》曰:鹔鷞,鹙屬。

    飛則鳴,其翅肅肅者也。

     《楚辭》曰:鴻鹄代遊曼鹔鷞,(曼曼行也。

    鹔鸘,俊鳥。

    ) 《風土記》曰:鹥,〈由鳥〉也。

    以名自呼,大如小雞,生於荷葉上。

     《爾雅》曰:鹳鷒,鶝鶔也。

    如鵲,短尾。

    射之,銜矢射人。

    (郭璞注曰:一名随羿。

    ) 《河圖說徵祥》曰:鳥一足曰獨立,見則主勇強也。

     《廣州記》曰:新甯縣有獨足鳥,大如鹄,其色蒼,其鳴自呼"獨足"。

     《臨海異物志》曰:東垂有一足鳥,俗名曰獨足,疑是商羊。

    文身赤口,惟食蟲豸,不罕躍粱,鳴如人嘯聲,将雨轉鳴。

    或曰山噪鳥,晝伏夜翔,或時晝出,則群鳥噪之。

     《山海經》曰:有五彩之鳥,有冠,名曰狂鳥。

     孔融《周歲論》曰:儀鳳屯集,狂鳥穢之。

     《爾雅》曰:鶨,〈其鳥〉老。

    (郭璞症曰:鸰鶨也,俗謂之癡鳥。

    音醜眷切。

    ) 《說文》曰:欺老,鶨也。

     左思《蜀都賦》曰:鷩鴺山栖。

    (綦毋遂注曰:鷩鴺,鳥名,今如山雞。

    其色班,其雛色異。

    出江東。

    ) 《莊子》曰:周周銜羽以濟河。

    (司馬彪注曰:周周,河土鳥也,頭重尾輕,是以銜他鳥羽乃飛過河。

    人之不可求益於物,以補其所短也。

    ) 竺山真《登羅山疏》曰:越王鳥,狀似鸢,口句末,可受二升許。

    南人以為酒器,珍於文螺。

    不踐地,不飲江湖,不唼百草,不餌蟲魚,惟啖木葉。

    糞似董陸香,山人遇之,既以為香,又治雜瘡。

     《南方草物志》曰:有鳥或名越王鳥,大如孔雀。

    喙長尺八九寸,黃白黑色,狀如人畫,光飾似漆,瑩磨尤益鮮明,多持以飲酒。

    出交趾九真。

     劉欣期《交州記》曰:鹲〈童鳥〉,黃喙二尺馀,南人以為酒爵。

     《南越志》曰:鹲〈童鳥〉,一名越王鳥。

     《嶺南錄異》曰:越王鳥,如烏而頸帚長,頭有黃冠如杯,用貯水,互相飲食衆鳥雛。

    取其冠,堅緻,可為酒杯。

     竺法真《登羅山疏》曰:五距鳥,足有重距,其音"先顧",或謂之先顧鳥。

    似孔雀,背連錢文。

     《遊名山記》曰:芙蓉山有異鳥,愛形顧影,不自藏,故為羅者所得,人謂〈宅鳥〉〈宇鳥〉。

     《廣州記》曰:廣甯縣有金鳥,純白,口腳如金,其鳴自呼。

     《異物志》曰:〈厥鳥〉鳥,大如雄雞,色赤或黑,而能鳴。

    彈射取之,其肉香美,中作炙。

     盛弘之《荊州記》曰:魚複縣南山有鳥,時吐物,長數寸,丹朱彪炳,形色類绶,因名吐绶鳥。

     又曰:晉太玄中,營道令何諧之於縣内得一鳥,大如白鹭,膝上及髀有銅環貫之,環大小刻镂如橄榄子,妙絕人工。

    於時京師皆觀之。

     《嶺表錄異》曰:有鳥形如野鵲,翅羽黃綠間錯,尾豎兩枝,長二尺馀,直而不褭。

    惟尾室有毛,宛如箭羽,因目之為帶箭鳥。

     《爾雅》曰:鳥鼠同穴,其鳥為鵌,其鼠為鼵。

    (郭璞症曰:鼠如人家鼠,尾短。

    鵌如燕而小,色黃黑。

    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内,鳥在外。

    今在隴西鳥鼠同穴山。

    ) 《臨海異物志》曰:江湖海鳥,大于鹳,喙長八寸,潮上即鳴。

     又曰:〈崖鳥〉鳥,海鳥也。

    喙長八寸。

    天欲風雨,内喙於土中,向風,海師以為候。

    鳴如嘯。

     又曰:蜜母,小鳥也,色黑。

    正月旦,為蜜蜂周行諸山求安處,蜂随之,蜜母暮還入蜂中。

     郭璞《蜜蜂賦》曰:大君以總群氏,又協氣於零雀。

    每先馳而葺宇,番嚴穴之經略。

    (蜜母,一名零雀。

    ) 《爾雅》曰:竭,水狗。

     又曰:鴢,頭?。

    (孫炎曰:魚?也。

    ) 又曰:突,鹕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