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十一

關燈
捕。

    毋任因循粉飾。

    緻釀事端。

    所請将富爾丹給獎之處。

    姑照所請賞給副都統銜。

    嗣後該将軍等。

    不得遇有尋常勞績。

    辄行請獎。

    用示限制而杜冒濫。

    将此各谕令知之。

     ○又谕、金順奏、甯夏回務已竣。

    現籌分兵布置一摺。

    甯夏為北路岩疆。

    刻下雖臻靜谧。

    而西路賊氛尚熾。

    自應分布設防。

    以資捍衛。

    金順會商張曜、分派各隊。

    扼紮磴口橫城等處。

    所籌尚屬周密。

    金順起程後。

    即着張曜督饬派出各軍嚴密防剿。

    毋稍疏虞。

    河西三縣投誠之回。

    均已造冊交地方官編立保甲。

    妥為安置。

    其附逆之徒。

    并由受害漢民指名控告者。

    亦經金順等摉獲正法至四百五十餘名之多。

    該回經此痛剿。

    自當懷德畏威。

    不至再生反側惟附近漢民。

    亦不得有意尋仇。

    緻成釁隙。

    本日明降谕旨一道。

    着張曜刊刻謄黃。

    遍行曉谕。

    俾漢回永遠相安。

    以副朝廷一視同仁至意。

    阿拉善旗地方。

    既有西來竄匪搶掠牲畜之事。

    張曜務當饬令馬步隊伍。

    迅往防剿。

    毋任蔓延。

    花馬池一帶。

    亦有匪蹤出沒。

    左宗棠當檄饬東路官軍。

    實力剿捕。

    張曜仍妥籌兼顧。

    毋稍疏懈。

    河州等處。

    逆焰方張。

    左宗棠總當激勵諸軍。

    鼓行而西。

    滅此朝食。

    豈可頓兵不進。

    緻軍心懈弛。

    将士思歸。

    以勝兵而轉成暮氣。

    該大臣自金積堡克複後。

    久未據報進兵機宜。

    實深廑系。

    着懔遵疊次谕旨。

    迅将籌辦情形據實具奏。

    不得粉飾遷延。

    緻誤大局。

    金順另片奏、軍營設局鼓鑄炮子。

    需費甚钜。

    無款歸還。

    請饬部撥銀二萬兩。

    以清款項。

    并請饬河南撫臣核發張曜局費等語。

    着袁保恒即于西征糧台籌撥銀二萬兩。

    清還金順鑄炮局費。

    其張曜營中炮局之需。

    即着李鶴年如數籌撥。

    作正開銷。

    前據曾國藩奏、續饬上海制造局制造洋火藥二萬磅。

    洋炮藥五千磅。

    金厎大銅帽二百萬顆。

    二十四磅開花彈子四千個。

    藥引六千個。

    木心六千個。

    委員解交天津道查點收存。

    由金順委員迎提赴營等語。

    着金順、張曜、迅速派員赴津。

    提解到營。

    以應急需。

    金順現須前赴烏城。

    此項軍火。

    應如何分撥應用之處。

    着與張曜妥商辦理。

    将此由五百裡谕知左宗棠、金順、李鶴年、并傳谕張曜、袁保恒知之。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博野縣民女程義姐。

     ○己酉。

    谕内閣、曾國藩奏、曾任提鎮大員。

    尋仇構釁。

    據實參奏一摺。

    前任江南提督李世忠。

    因事逗遛揚州。

    與前任浙江處州鎮總兵陳國瑞相遇。

    李世忠挾陳國瑞從前奪取鹽船銀物之仇。

    陽與交好。

    于四月十四日。

    潛赴陳國瑞寓中。

    喝黨将陳國瑞捆縛赴船。

    行抵揚州四裡鋪地方。

    适陳國瑞之侄陳澤培等趕至呼救。

    一時各船水手人等嘩聚來援。

    李世忠将陳國瑞藏匿。

    自覓小船逃走。

    落水遇救得生。

    其辎重被搶一空。

    家屬亦遭毆辱。

    緻有落水淹斃者。

    此案李世忠以提督大員。

    辄行尋仇鬥很。

    實屬不安本分。

    李世忠着即行革職。

    革令回籍。

    交地方官嚴加管束。

    陳國瑞與李世忠往來。

    日夜演戲。

    緻生事端。

    亦屬性非安靜。

    着以都司降補。

    勒令速回湖北原籍。

    交地方官嚴加管束。

    李世忠、陳國瑞、均不準在揚州逗遛。

     ○谕軍機大臣等、本日據曾國藩奏參李世忠陳國瑞在揚尋仇構釁。

    業經明降谕旨将李世忠革職。

    陳國瑞以都司降補。

    均勒令回藉矣。

    該二員素性犷悍。

    不安本分。

    每在外滋生事端。

    此次僅予薄懲。

    勒令各回原藉。

    不準在外逗遛。

    于懲創之中。

    隐寓保全之意。

    着李瀚章、郭柏蔭、李鶴年、于李世忠陳國瑞到籍後。

    饬令地方官随時留心查察。

    嚴加管束。

    如再出外生事。

    或在本籍不受約束。

    即行據實參奏。

    原摺均着鈔給閱看。

    将此各谕令知之。

     ○又谕、左宗棠、穆圖善奏、南路各軍剿賊獲勝等語。

    鹽固一帶敗殘餘孽。

    句合河州回逆。

    竄擾秦州徽縣伏羌甯遠禮縣各屬。

    經在事各軍相機截剿。

    殲斃逆首馬秀、馬貨郎、劉羊等多名。

    餘賊亦捦斬略盡。

    其另股竄匪。

    亦經提督張仲春、總兵田連考兩軍。

    分路兜擊。

    斃賊極多。

    敗賊向通渭回竄會甯。

    即着左宗棠、穆圖善、督饬各軍。

    實力防剿。

    務将殘匪摉捕淨盡。

    毋使賊氛再有紛竄。

    以固南路邊防。

    左宗棠另片奏、遵覆河州等處軍情。

    并進規河州。

    一時未能進取各情形。

    覽奏均悉。

    軍營探報。

    遠近不一。

    傳聞容有異詞。

    朝廷既有所聞。

    即不能置之不問。

    該大臣惟當仰體朝廷西顧之憂。

    将進兵機宜悉心籌畫。

    并激勵将士。

    殺敵緻果。

    迅奏膚公。

    用副委任。

    正毋庸渎辦為也。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以甘肅克複狄道等城。

    并擊退河州等處竄匪出力。

    賞總兵官裴思朝正一品封典。

    提督傅先宗、楊世俊、黃馬褂。

    提督丁桂智、總兵官吳得勝、副将朱運廣、林正祥、參将孫得勝、李枝宏、段鵬翥、石清武、馬有才、周道欽、遊擊劉大興、巴圖魯名号。

    遊擊佘森芳等花翎。

    知縣曾貴和等藍翎。

    餘加銜升叙有差。

    予陣亡總兵官羅營卿等二十五員祭葬世職加等。

     ○以甘肅鹽茶廳等處剿匪獲勝。

    予都司銜穆進善、王益萬、以都司用。

    并加遊擊銜。

    陣亡副将王有慶、李松林、同知周其俊、祭葬世職。

     ○以布倫托海剿賊出力。

    賞副管蒙庫吉哷噶爾巴圖魯名号。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洧川縣民女梁芳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