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八
關燈
小
中
大
并着密饬前派護送漕船之登州鎮總兵曾逢年、親統師船。
督饬将弁。
梭織巡查。
其海運漕船。
有收入山東各口者。
并着妥為保護。
不使夷船乘便搶掠。
是為至要。
将此由五百裡谕令知之。
○署四川總督曾望顔奏、知府被參後、懷忿讦告多款、請派大臣來川查辦。
得旨。
汝雖非負氣強辯。
亦迹近剖白。
身為大吏。
一被屬員反噬。
即請撤任。
是窺朕平日有不信大吏之心。
朕實深愧也。
○以克複安徽潛山縣城。
賞參将楊富有、周忠容、王可升、巴圖魯名号。
餘升補有差。
予陣亡都司王定和、定備蔣貴祿、把總曹自文、王澄清、外委範祿斌、藍良貴、周義和、彭行吉、劉光英、李桂元、祭葬世職。
○以四川官兵擊剿婺匪出力。
賞候補道程祖潤、都司吳毓光、花翎。
并參将舒洪元等、升叙有差。
○以四川擊退滇匪出力。
予知縣唐炯、獎叙。
陣亡把總陳全、外委蒲映第。
杭在田、祭葬世職。
○以克複廣西柳州府、及柳城縣城。
賞道員劉坤一、按察使銜。
并各升叙給封有差。
予陣亡都司徐士信、把總李華燦、祭葬世職。
○以力攻江西建德縣。
予陣亡千總周維祺、從九品許繼武、把總楊興漢、外委李茂盛、周春林、祭葬世職。
○癸醜。
遣官祭關帝廟。
○谕内閣、上年冬令雪澤稀少。
降旨派山東布政使清盛、恭赍大藏香。
虔詣泰山。
代朕叩禱。
茲自二月初七日起。
祥霙疊沛。
渥澤深沾。
農田可蔔豐登。
朕心實深寅感。
着仍差内務府司官一員。
赍大藏香十枝。
馳驿前往山東省城。
交巡撫文煜、傳旨令布政使清盛、恭詣泰山。
虔申報謝。
以答神庥。
○又谕、都察院奏、湖北民人鄧旺銀、遣抱告以委員嚴刑勒結等詞、趙該衙門呈訴。
據稱上年、該民人京控李行儲等。
糾衆燒搶一案。
由步軍統領衙門。
咨回本省。
乃案證未齊。
而委員馬元骧等、辄用嚴刑。
勒令該民人具結等語。
案關承審委員袒護匪人。
虛實均應徹底根究。
着交官文、督同臬司。
親提人證卷宗。
秉公研訊确情。
按律定拟具奏。
委員馬元骧、董紹昌、并着該督查明參奏。
抱告王義順。
該部照例解往備質。
○惠親王綿愉等奏、謹将庫存仁宗睿皇帝聖訓黃绫本式樣尺寸。
及議改五摺榜紙。
每十二頁。
用紙一張。
式樣尺寸。
各繪樣黏呈請旨遵行。
抑或仍遵舊制辦理。
可否欽派大臣據實查驗。
得旨。
着派端華、穆蔭、查驗具奏。
前旨甚明。
猶至再至三。
屢請變通。
想該司員匠役等、無利不辦。
此系何事。
尚敢如此取巧。
并欲擅更舊制。
将來展閱不便。
皆朕之刻意求省之故。
尤屬非是。
此批摺、與禦前大臣軍機大臣同看。
○賞江甯布政使薛煥、巡撫銜。
幫辦五口通商事宜。
○予湖南永州傷亡都司李榮忠、祭葬世職。
○甲寅。
谕内閣、吏部奏、請将正途京員捐升道府選法、酌拟變通一摺。
吏部铨選道府各官。
其由正途京員捐升者。
俱照現行章程辦理。
相沿已久。
若為特旨錄用人員。
遽行更改舊章。
殊多窒礙。
且恐視為捷徑。
紛紛改途。
易開取巧之門。
嗣後正途京員、未經補缺捐升道府者。
着仍仿照鹹豐元年二年奏定章程。
專選<閑>缺。
所請以敏簡統選之處。
着毋庸議。
○又谕、張芾奏、官軍剿賊失利、泾縣旌德被陷、現在力籌堵禦、并自請嚴議一摺。
逆匪竄踞泾縣之黃柏嶺灣難等處。
經官軍疊次擊退獲勝。
正月十九、二十五等日。
賊分大股來撲。
副将楊名聲、知府陳炳元等、奮勇鏖戰。
斬獲甚多。
并殺斃賊首賴汶未一名。
讵賊愈聚愈衆。
泾縣、旌德、遂于二十六日相繼失陷。
着張芾督饬員弁兵勇進剿。
迅圖克複城池。
并嚴防徽郡一帶。
飛調江長貴帶隊援剿。
務期殲除醜類。
毋留餘孽。
所有失事文武員弁。
着一并查明。
分别參辦。
張芾、着交部議處。
○又谕、庚長奏、逆撚闌入清江浦、自請從重治罪一摺。
據稱大股逆匪。
由順清河直撲清江浦。
經該河督帶兵迎剿。
疊獲勝仗。
讵該逆分股從後抄截。
我軍失利。
緻被闌入。
現在退保淮城。
俟調集援兵。
再行進剿。
該河督辦理防堵有年。
此次失事雖因賊衆兵單。
究屬堵剿不力。
咎有應得。
庚長、着即革職。
暫留本任。
仍着督率将弁。
迅圖克複。
以贖前愆。
○谕軍機大臣等、張芾奏、克複建德縣城。
并泾縣旌德失陷。
周天受奏、甯郡情形吃緊。
飛調援師各等語。
逆匪由銅陵繁昌攻陷泾縣。
進踞清弋江。
蔓延至楊柳埠。
去甯國府城極近。
周天受現已由竹塘統兵回郡。
着即督饬将士。
實力堵剿。
毋任再有滋蔓。
甯國縣為入浙門戶。
地關緊要。
南陵遠隔嶺外。
亦應速籌援應。
并着周天受、嚴饬派往甯邑之遊擊。
楊得春等、飛速前進。
力籌堵禦。
毋許稍有疏失。
南陵防軍。
應如何設法往援。
即會商張芾、妥為辦理。
至泾縣匪衆。
複分股攻陷旌德。
該縣距徽州府城。
僅百餘裡。
據張芾奏稱、城内并無存兵。
雖已調江長貴由黟縣太平赴旌德截剿。
深恐路徑紛歧。
難于兼顧。
緻被闌入。
并着周天受、速派得力将弁。
管帶精銳。
由甯邑繞赴績溪。
迎頭截擊。
毋任賊蹤得以擾及郡城。
至建德甫經克複。
自應派兵駐守。
江西各軍内。
如道員劉于淳、吳坤修等、何員可以派令帶兵駐劄。
即着張芾一面派撥。
一面知照恽光宸辦理。
以期迅速而免贻誤。
張芾另片奏、請将招撫韋志俊等出力各員鼓勵等語。
韋志俊既已調赴東流。
所有出力義勇。
着即會同楊載福、酌量保奏。
其接濟韋志俊一軍之知府張慶安等。
既能相機應變。
尚屬着有微勞。
即着張芾、酌保。
候朕施恩。
将此由六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本日據聯英、庚長奏、清江失陷、及現在布置情形各一摺。
清江為南北咽喉。
豈容任賊久踞。
緻令各省文報不通。
淮安存城兵勇無多。
既難分撥赴援。
庚長所調留防衡陽蔣壩之總兵鶴齡、安勇等軍。
着即飛催迅速前進。
實力堵禦。
其田在田等、督帶之馬步隊。
并袁甲三先後調捎之營總克蒙額、已革遊擊楊國正等、所帶之馬步隊。
計已陸續可到。
前饬和春等、所派之揚防官軍。
相距較近。
着聯英、庚長、一面飛速催提。
一面督令已到各軍。
會同鶴齡等軍。
将匪衆擊退。
以保淮城。
至清江無城郭可守。
恐該匪搶掠後。
即行紛竄。
聯英等、務當設法堵截。
勿令竄往東南。
擾及裡下河各邑。
以保完善之區。
是為至要。
将此由六百裡谕令知之。
○浙江巡撫羅遵殿奏、剿捕餘姚土匪。
審明正法。
餘匪遁入大闌山。
現帶向導□□穴□又□捕。
得旨。
大闌山路徑叢雜。
自應以鄉民為向導。
極力摉捕。
若置之不顧。
将來必緻蔓延。
又奏查明欠解錢糧奉化縣知縣吳芳蕙、定海廳同知陳繩武、一并撤任。
批。
既已撤任。
即應奏參。
若必待查出弊端方參。
恐啟劣員玩愒之漸。
并難保接委各員、代為彌縫。
着補摺參奏。
以儆效尤。
○舉行鹹豐九年大計。
奉天、卓異官一員。
才力不及官一員。
年老官一員。
有疾官一員。
湖南、卓異官六員。
不謹官五員。
罷軟官三員。
浮躁官二員。
才力不及官四員。
年老官二員。
河南、卓異官十員。
不謹官四員。
才力不及官一員。
年老官三員。
山東、卓異官十二員。
罷軟官一員。
浮躁官一員。
才力不及官一員。
山西、卓異官十二員。
不謹官三員。
浮躁官二員。
才力不及官一員。
甘肅、卓異官八員。
年老官一員。
有疾官一員。
河南、卓異官二員。
年老官一員。
東河、卓異官一員。
不謹官一員。
分别議叙處分如例。
○以克複安徽建德縣城。
賞知府丁峻、花翎。
餘開複升選有差。
○乙卯。
谕内閣、本日吏部具題、失察書吏冒領俸銀之工部監印司員處分本内。
議以
督饬将弁。
梭織巡查。
其海運漕船。
有收入山東各口者。
并着妥為保護。
不使夷船乘便搶掠。
是為至要。
将此由五百裡谕令知之。
○署四川總督曾望顔奏、知府被參後、懷忿讦告多款、請派大臣來川查辦。
得旨。
汝雖非負氣強辯。
亦迹近剖白。
身為大吏。
一被屬員反噬。
即請撤任。
是窺朕平日有不信大吏之心。
朕實深愧也。
○以克複安徽潛山縣城。
賞參将楊富有、周忠容、王可升、巴圖魯名号。
餘升補有差。
予陣亡都司王定和、定備蔣貴祿、把總曹自文、王澄清、外委範祿斌、藍良貴、周義和、彭行吉、劉光英、李桂元、祭葬世職。
○以四川官兵擊剿婺匪出力。
賞候補道程祖潤、都司吳毓光、花翎。
并參将舒洪元等、升叙有差。
○以四川擊退滇匪出力。
予知縣唐炯、獎叙。
陣亡把總陳全、外委蒲映第。
杭在田、祭葬世職。
○以克複廣西柳州府、及柳城縣城。
賞道員劉坤一、按察使銜。
并各升叙給封有差。
予陣亡都司徐士信、把總李華燦、祭葬世職。
○以力攻江西建德縣。
予陣亡千總周維祺、從九品許繼武、把總楊興漢、外委李茂盛、周春林、祭葬世職。
○癸醜。
遣官祭關帝廟。
○谕内閣、上年冬令雪澤稀少。
降旨派山東布政使清盛、恭赍大藏香。
虔詣泰山。
代朕叩禱。
茲自二月初七日起。
祥霙疊沛。
渥澤深沾。
農田可蔔豐登。
朕心實深寅感。
着仍差内務府司官一員。
赍大藏香十枝。
馳驿前往山東省城。
交巡撫文煜、傳旨令布政使清盛、恭詣泰山。
虔申報謝。
以答神庥。
○又谕、都察院奏、湖北民人鄧旺銀、遣抱告以委員嚴刑勒結等詞、趙該衙門呈訴。
據稱上年、該民人京控李行儲等。
糾衆燒搶一案。
由步軍統領衙門。
咨回本省。
乃案證未齊。
而委員馬元骧等、辄用嚴刑。
勒令該民人具結等語。
案關承審委員袒護匪人。
虛實均應徹底根究。
着交官文、督同臬司。
親提人證卷宗。
秉公研訊确情。
按律定拟具奏。
委員馬元骧、董紹昌、并着該督查明參奏。
抱告王義順。
該部照例解往備質。
○惠親王綿愉等奏、謹将庫存仁宗睿皇帝聖訓黃绫本式樣尺寸。
及議改五摺榜紙。
每十二頁。
用紙一張。
式樣尺寸。
各繪樣黏呈請旨遵行。
抑或仍遵舊制辦理。
可否欽派大臣據實查驗。
得旨。
着派端華、穆蔭、查驗具奏。
前旨甚明。
猶至再至三。
屢請變通。
想該司員匠役等、無利不辦。
此系何事。
尚敢如此取巧。
并欲擅更舊制。
将來展閱不便。
皆朕之刻意求省之故。
尤屬非是。
此批摺、與禦前大臣軍機大臣同看。
○賞江甯布政使薛煥、巡撫銜。
幫辦五口通商事宜。
○予湖南永州傷亡都司李榮忠、祭葬世職。
○甲寅。
谕内閣、吏部奏、請将正途京員捐升道府選法、酌拟變通一摺。
吏部铨選道府各官。
其由正途京員捐升者。
俱照現行章程辦理。
相沿已久。
若為特旨錄用人員。
遽行更改舊章。
殊多窒礙。
且恐視為捷徑。
紛紛改途。
易開取巧之門。
嗣後正途京員、未經補缺捐升道府者。
着仍仿照鹹豐元年二年奏定章程。
專選<閑>缺。
所請以敏簡統選之處。
着毋庸議。
○又谕、張芾奏、官軍剿賊失利、泾縣旌德被陷、現在力籌堵禦、并自請嚴議一摺。
逆匪竄踞泾縣之黃柏嶺灣難等處。
經官軍疊次擊退獲勝。
正月十九、二十五等日。
賊分大股來撲。
副将楊名聲、知府陳炳元等、奮勇鏖戰。
斬獲甚多。
并殺斃賊首賴汶未一名。
讵賊愈聚愈衆。
泾縣、旌德、遂于二十六日相繼失陷。
着張芾督饬員弁兵勇進剿。
迅圖克複城池。
并嚴防徽郡一帶。
飛調江長貴帶隊援剿。
務期殲除醜類。
毋留餘孽。
所有失事文武員弁。
着一并查明。
分别參辦。
張芾、着交部議處。
○又谕、庚長奏、逆撚闌入清江浦、自請從重治罪一摺。
據稱大股逆匪。
由順清河直撲清江浦。
經該河督帶兵迎剿。
疊獲勝仗。
讵該逆分股從後抄截。
我軍失利。
緻被闌入。
現在退保淮城。
俟調集援兵。
再行進剿。
該河督辦理防堵有年。
此次失事雖因賊衆兵單。
究屬堵剿不力。
咎有應得。
庚長、着即革職。
暫留本任。
仍着督率将弁。
迅圖克複。
以贖前愆。
○谕軍機大臣等、張芾奏、克複建德縣城。
并泾縣旌德失陷。
周天受奏、甯郡情形吃緊。
飛調援師各等語。
逆匪由銅陵繁昌攻陷泾縣。
進踞清弋江。
蔓延至楊柳埠。
去甯國府城極近。
周天受現已由竹塘統兵回郡。
着即督饬将士。
實力堵剿。
毋任再有滋蔓。
甯國縣為入浙門戶。
地關緊要。
南陵遠隔嶺外。
亦應速籌援應。
并着周天受、嚴饬派往甯邑之遊擊。
楊得春等、飛速前進。
力籌堵禦。
毋許稍有疏失。
南陵防軍。
應如何設法往援。
即會商張芾、妥為辦理。
至泾縣匪衆。
複分股攻陷旌德。
該縣距徽州府城。
僅百餘裡。
據張芾奏稱、城内并無存兵。
雖已調江長貴由黟縣太平赴旌德截剿。
深恐路徑紛歧。
難于兼顧。
緻被闌入。
并着周天受、速派得力将弁。
管帶精銳。
由甯邑繞赴績溪。
迎頭截擊。
毋任賊蹤得以擾及郡城。
至建德甫經克複。
自應派兵駐守。
江西各軍内。
如道員劉于淳、吳坤修等、何員可以派令帶兵駐劄。
即着張芾一面派撥。
一面知照恽光宸辦理。
以期迅速而免贻誤。
張芾另片奏、請将招撫韋志俊等出力各員鼓勵等語。
韋志俊既已調赴東流。
所有出力義勇。
着即會同楊載福、酌量保奏。
其接濟韋志俊一軍之知府張慶安等。
既能相機應變。
尚屬着有微勞。
即着張芾、酌保。
候朕施恩。
将此由六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本日據聯英、庚長奏、清江失陷、及現在布置情形各一摺。
清江為南北咽喉。
豈容任賊久踞。
緻令各省文報不通。
淮安存城兵勇無多。
既難分撥赴援。
庚長所調留防衡陽蔣壩之總兵鶴齡、安勇等軍。
着即飛催迅速前進。
實力堵禦。
其田在田等、督帶之馬步隊。
并袁甲三先後調捎之營總克蒙額、已革遊擊楊國正等、所帶之馬步隊。
計已陸續可到。
前饬和春等、所派之揚防官軍。
相距較近。
着聯英、庚長、一面飛速催提。
一面督令已到各軍。
會同鶴齡等軍。
将匪衆擊退。
以保淮城。
至清江無城郭可守。
恐該匪搶掠後。
即行紛竄。
聯英等、務當設法堵截。
勿令竄往東南。
擾及裡下河各邑。
以保完善之區。
是為至要。
将此由六百裡谕令知之。
○浙江巡撫羅遵殿奏、剿捕餘姚土匪。
審明正法。
餘匪遁入大闌山。
現帶向導□□穴□又□捕。
得旨。
大闌山路徑叢雜。
自應以鄉民為向導。
極力摉捕。
若置之不顧。
将來必緻蔓延。
又奏查明欠解錢糧奉化縣知縣吳芳蕙、定海廳同知陳繩武、一并撤任。
批。
既已撤任。
即應奏參。
若必待查出弊端方參。
恐啟劣員玩愒之漸。
并難保接委各員、代為彌縫。
着補摺參奏。
以儆效尤。
○舉行鹹豐九年大計。
奉天、卓異官一員。
才力不及官一員。
年老官一員。
有疾官一員。
湖南、卓異官六員。
不謹官五員。
罷軟官三員。
浮躁官二員。
才力不及官四員。
年老官二員。
河南、卓異官十員。
不謹官四員。
才力不及官一員。
年老官三員。
山東、卓異官十二員。
罷軟官一員。
浮躁官一員。
才力不及官一員。
山西、卓異官十二員。
不謹官三員。
浮躁官二員。
才力不及官一員。
甘肅、卓異官八員。
年老官一員。
有疾官一員。
河南、卓異官二員。
年老官一員。
東河、卓異官一員。
不謹官一員。
分别議叙處分如例。
○以克複安徽建德縣城。
賞知府丁峻、花翎。
餘開複升選有差。
○乙卯。
谕内閣、本日吏部具題、失察書吏冒領俸銀之工部監印司員處分本内。
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