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八
關燈
小
中
大
降一級調用。
公罪準抵。
除前任郎中吉興阿、嶽興、陳士安三員。
均有級可抵外。
其無級可抵之主事劉荪、捐升知府分發浙江之前任主事葛桐銜二員。
該部均議以降一級調用。
内閣票拟雙簽。
将葛桐銜一員。
拟令該督撫出具考語。
送部引見。
該員系在部時應得處分。
是否應票雙簽。
其主事方騄任内加級。
系本年恩诏所得。
是否準抵以前處分。
主事劉荪、何以無恩诏加級可抵。
此案刑部于上年九月奏結。
移咨吏部。
查取監印司員職名議處。
工部何以遲至本年正月。
始行送齊。
有無逾限之處。
均着吏部查明具奏。
再降谕旨。
○又谕、前據裕瑞奏、葉爾羌庫庫雅爾、桑珠二莊。
向設銅廠。
請将銅斤折交錢文。
當經降旨、令紮拉芬泰、委員查明。
有無流弊。
茲據奏稱、揀派伊犁領隊大臣錫拉那、前往查明。
鹹豐五六年間。
因籌辦開礦。
是以将庫庫雅爾、桑珠二莊。
每年應交糧布棉花、及一切雜差。
概予豁免。
近年銅斤短绌。
情願折交錢文。
雖經該伯克等佥稱毫無抑勒。
惟令該回衆因此賠累。
非所以示體恤。
可否免其折交銅斤。
仍複糧賦舊制。
請旨遵行等語。
該處開設銅廠。
原以供鼓鑄之用。
今既産銅短绌。
未便令折交錢文。
情同科斂。
所有庫庫雅爾、桑珠二莊。
折交銅斤錢文。
即着停止。
仍收原額糧賦。
以複舊章而杜流弊。
○谕軍機大臣等、前據裕瑞、英蘊奏、浩罕額爾沁阿布都剀裡木、違旨逗遛。
肆意行兇。
經弁兵将其格斃。
當經谕令紮拉芬泰、委員前往葉爾羌。
将起釁本末。
查明具奏。
茲據該将軍等奏、接到裕瑞等函緻此案原委。
已派員由冰嶺馳往查辦。
正與朕意相合。
本日複據裕瑞等奏、查明浩罕額爾沁、實系謀逆未成。
審明定拟。
并譯出寄回浩罕逆信呈覽各等語。
該額爾沁、本為輸誠效順而來。
何以一朝逞兇。
毫無忌憚。
且此次裕瑞等摺内、所稱額爾沁寄信與浩罕伯克、并囑呼岱達約會各莊安集延謀逆各情。
前次摺内。
并未提及。
難保非因事變已成。
添飾情節。
現據紮拉芬泰揀派佐領圖們額、前赴該城查詢原委。
而此案業已由裕瑞等拟結。
恐有不實不盡。
着紮拉芬泰、将裕瑞等摺件。
詳細閱看。
所拟罪名。
有無未協之處。
并着另拟具奏。
至額爾沁、罪由自取。
釁非我開。
雖據裕瑞等、令阿奇木伯克、先行寄信與浩罕、明正額爾沁之罪。
而浩罕伯克、能否折服。
不緻别生事端。
尚未可定。
其應如何防範。
及一切善後事宜。
并着該将軍、會商裕瑞、英蘊、悉心妥辦。
毋稍大意。
裕瑞等原摺、并譯出逆信。
均着鈔給閱看。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紮拉芬泰奏、遵查回莊抄産案情、并請将承辦各員、解任提訊一摺。
葉爾羌回莊抄産一案。
前因辦理含混。
谕令紮拉芬泰、派員認真查辦。
茲據奏稱、已派領隊大臣錫拉那、督同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愛瑪特、前往該處查出印房章京西林泰等、有藉端漁斂。
挾同隐徇等情。
必應徹底根究。
方能水落石出。
已明降谕旨。
将西林泰等、解任。
交英蘊提訊。
即着與阿奇木衙門之毛拉邁買底裡等、一并派員看管。
聽候查明訊辦。
此案種種弊端。
蒙蔽已久。
非認真清查。
不足以成信谳。
英蘊訊辦此事。
着督同伊犁派出之伯克愛瑪特、摉剔斃窦。
安撫回衆。
毋得稍涉瞻徇。
紮拉芬泰原摺。
着鈔給英蘊閱看。
将此各谕令知之。
○以直隸堵築永定河工竣。
予知府範梁等、升叙加銜有差。
○丙辰。
谕内閣、文俊、存誠奏、審明司員袒護親族、蒙混辦稿、按律從重定拟一摺。
已革郎中關瑞、于承辦咨查補缺文稿。
并未先與五内關防司員商酌。
辄敢袒護親族。
僅将伊堂侄恩錫、表親納清額、富隆額三員。
列名叙入。
并将富隆額混入捐納班。
實屬有心蒙混。
關瑞、着從重發往軍台效力贖罪。
候補筆帖式烏爾喜淳。
私見關瑞。
探問補缺。
已有不合。
并敢向該總兵求看公牍。
更屬妄為。
烏爾喜淳、着即革職。
郎中繼聰、尚茶正勒廣、嵩山、向關瑞探聽補缺。
雖無情托等情。
究屬不合。
均着交部議處。
員外郎阿爾薩蘭、德衡額、祥盛、德明、奇成額、恒瑞、主事龍光、德榮、哲英額、達杭阿、文榮、尚茶正穆通阿、祥兆、尚膳正海榮、蘇蘭泰、六品筆帖式依克坦、于會畫淳件。
并不悉心查閱。
辄即随同畫押。
均着交部照例議處。
○以二品頂帶武備院卿明善、為總管内務府大臣。
○丁巳。
谕内閣、班禅額爾德尼呼畢勒罕、于本年十月初二日坐床。
着派恩慶、會同色哷本諾們罕、前往看視。
所有頒給敕書賞赍等件。
着理藩院、揀派司員二人。
馳驿赍往。
其沿途經過直隸、山西、陝西、四川、等處地方。
着各該督撫派委道府副參大員。
妥為護送。
并着曾望顔、于司庫提銀一萬兩。
俟該司員到省時。
交給帶往。
一并賞給班禅額爾德尼。
至打箭爐以西。
着該督知會前途。
照例豫備馬匹。
勿緻遲誤。
己未。
上詣大高殿行禮。
○還宮。
○遣官祭賢良祠。
○谕軍機大臣等、聯英、庚長奏、迎擊竄突淮安撚匪、并籌議防剿清江踞匪一摺。
覽奏殊為憤懑。
清江為南北咽喉。
地當沖要。
必須趕早克複。
方不至蔓延腹地。
何以大股撚逆。
尚踞清江。
賊勢仍形猖獗。
該署漕督等、不過株守待援。
一籌莫展。
本日據和春奏、已令李若珠、帶兵赴援。
袁甲三、傅振邦、早經具奏。
派往各軍。
為數已屬不少。
此時諒已先後到浦。
聯英等、即一面催提各軍。
一面督饬鶴齡、安勇等、南北兩路夾攻。
即因賊勢衆多。
未能盡行殲戮。
亦當驅之歸巢。
不使紛竄擾及裡下河一帶完善之區。
是為至要。
傥令該撚日久盤踞清江。
使南北道途梗阻。
甚至竄往東南。
朕惟聯英、庚長是問。
決不寬貸。
将此由六百裡令知之。
○又谕、前因何桂清奏、夷船北駛。
并将夷商所拟條款呈覽。
當将條款内窒礙之處。
逐層指示。
複經降旨。
将布政使薛煥、賞加巡撫銜。
令其幫辦五口通商事宜。
本日據何桂清奏、華夷各商。
力圖轉圜情形。
并拟饬薛煥、馳赴上海。
督同吳煦等、密行籌商等語。
是該大臣雖未接奉前旨。
而所辦适相符合。
薛煥于夷情尚為熟悉。
即着何桂清、督同該員。
将夷務妥為籌辦。
至天津和約既定。
而口□普噜嘶忽複稱兵。
是該夷先行背約。
并非中國肯失信于外夷。
此時兵威既振。
豈能将前議之五十六款。
悉行照辦。
至兵費一層。
中國既經得勝。
即應該夷賠償。
若兩抵不償。
已屬通融辦理。
安有中國出銀之理。
無論後添一百萬。
即<口英>夷四百萬。
必欲如願。
則口□佛夷二百萬。
亦必效尤。
當此各路軍需緊迫。
将何以應之。
至大沽設防。
系海疆應辦之事。
并非專為<口英>口□佛。
即使和約大定。
亦未能遽行裁撤。
果使該夷悔罪。
誠心求和。
前定之五十六款内。
凡不可行之事。
悉聽何桂清等裁減。
于上海議定以後。
或欲援照咪夷成例。
減從來京換約。
尚屬可行。
總之所拟八條内。
窒礙過多。
薛煥逐層指駁。
尚為透徹。
仍着督饬華商、與夷商熟為籌酌。
至口□普噜嘶之意。
以為今年即再敗衄。
明年尚須報複。
在中國歲歲設防。
固屬無謂。
第不知該夷歲歲稱兵。
其經費複何所出。
且彼一再戰敗。
則兇焰自挫。
安敢屢行犯順。
在該夷以此等無理之詞。
相為恫喝。
亦不可不加指駁。
以折服其心。
惟該夷等來至中國。
主客之勢懸殊。
無論為戰為和。
均利于速。
而中國以逸待勞。
則宜于應之以緩。
以戢其驕志。
俾就範圍。
該大臣等、固宜據理力争。
尤應委婉開導。
自不必過于迫切。
轉緻激之北來。
何桂清、與薛煥、定能随機應變。
善為羁縻。
與之平心妥議。
五十六款之中。
惟四事最關緊要。
前經疊次諄谕。
當不煩贅述。
将此由六百裡密谕何
公罪準抵。
除前任郎中吉興阿、嶽興、陳士安三員。
均有級可抵外。
其無級可抵之主事劉荪、捐升知府分發浙江之前任主事葛桐銜二員。
該部均議以降一級調用。
内閣票拟雙簽。
将葛桐銜一員。
拟令該督撫出具考語。
送部引見。
該員系在部時應得處分。
是否應票雙簽。
其主事方騄任内加級。
系本年恩诏所得。
是否準抵以前處分。
主事劉荪、何以無恩诏加級可抵。
此案刑部于上年九月奏結。
移咨吏部。
查取監印司員職名議處。
工部何以遲至本年正月。
始行送齊。
有無逾限之處。
均着吏部查明具奏。
再降谕旨。
○又谕、前據裕瑞奏、葉爾羌庫庫雅爾、桑珠二莊。
向設銅廠。
請将銅斤折交錢文。
當經降旨、令紮拉芬泰、委員查明。
有無流弊。
茲據奏稱、揀派伊犁領隊大臣錫拉那、前往查明。
鹹豐五六年間。
因籌辦開礦。
是以将庫庫雅爾、桑珠二莊。
每年應交糧布棉花、及一切雜差。
概予豁免。
近年銅斤短绌。
情願折交錢文。
雖經該伯克等佥稱毫無抑勒。
惟令該回衆因此賠累。
非所以示體恤。
可否免其折交銅斤。
仍複糧賦舊制。
請旨遵行等語。
該處開設銅廠。
原以供鼓鑄之用。
今既産銅短绌。
未便令折交錢文。
情同科斂。
所有庫庫雅爾、桑珠二莊。
折交銅斤錢文。
即着停止。
仍收原額糧賦。
以複舊章而杜流弊。
○谕軍機大臣等、前據裕瑞、英蘊奏、浩罕額爾沁阿布都剀裡木、違旨逗遛。
肆意行兇。
經弁兵将其格斃。
當經谕令紮拉芬泰、委員前往葉爾羌。
将起釁本末。
查明具奏。
茲據該将軍等奏、接到裕瑞等函緻此案原委。
已派員由冰嶺馳往查辦。
正與朕意相合。
本日複據裕瑞等奏、查明浩罕額爾沁、實系謀逆未成。
審明定拟。
并譯出寄回浩罕逆信呈覽各等語。
該額爾沁、本為輸誠效順而來。
何以一朝逞兇。
毫無忌憚。
且此次裕瑞等摺内、所稱額爾沁寄信與浩罕伯克、并囑呼岱達約會各莊安集延謀逆各情。
前次摺内。
并未提及。
難保非因事變已成。
添飾情節。
現據紮拉芬泰揀派佐領圖們額、前赴該城查詢原委。
而此案業已由裕瑞等拟結。
恐有不實不盡。
着紮拉芬泰、将裕瑞等摺件。
詳細閱看。
所拟罪名。
有無未協之處。
并着另拟具奏。
至額爾沁、罪由自取。
釁非我開。
雖據裕瑞等、令阿奇木伯克、先行寄信與浩罕、明正額爾沁之罪。
而浩罕伯克、能否折服。
不緻别生事端。
尚未可定。
其應如何防範。
及一切善後事宜。
并着該将軍、會商裕瑞、英蘊、悉心妥辦。
毋稍大意。
裕瑞等原摺、并譯出逆信。
均着鈔給閱看。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紮拉芬泰奏、遵查回莊抄産案情、并請将承辦各員、解任提訊一摺。
葉爾羌回莊抄産一案。
前因辦理含混。
谕令紮拉芬泰、派員認真查辦。
茲據奏稱、已派領隊大臣錫拉那、督同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愛瑪特、前往該處查出印房章京西林泰等、有藉端漁斂。
挾同隐徇等情。
必應徹底根究。
方能水落石出。
已明降谕旨。
将西林泰等、解任。
交英蘊提訊。
即着與阿奇木衙門之毛拉邁買底裡等、一并派員看管。
聽候查明訊辦。
此案種種弊端。
蒙蔽已久。
非認真清查。
不足以成信谳。
英蘊訊辦此事。
着督同伊犁派出之伯克愛瑪特、摉剔斃窦。
安撫回衆。
毋得稍涉瞻徇。
紮拉芬泰原摺。
着鈔給英蘊閱看。
将此各谕令知之。
○以直隸堵築永定河工竣。
予知府範梁等、升叙加銜有差。
○丙辰。
谕内閣、文俊、存誠奏、審明司員袒護親族、蒙混辦稿、按律從重定拟一摺。
已革郎中關瑞、于承辦咨查補缺文稿。
并未先與五内關防司員商酌。
辄敢袒護親族。
僅将伊堂侄恩錫、表親納清額、富隆額三員。
列名叙入。
并将富隆額混入捐納班。
實屬有心蒙混。
關瑞、着從重發往軍台效力贖罪。
候補筆帖式烏爾喜淳。
私見關瑞。
探問補缺。
已有不合。
并敢向該總兵求看公牍。
更屬妄為。
烏爾喜淳、着即革職。
郎中繼聰、尚茶正勒廣、嵩山、向關瑞探聽補缺。
雖無情托等情。
究屬不合。
均着交部議處。
員外郎阿爾薩蘭、德衡額、祥盛、德明、奇成額、恒瑞、主事龍光、德榮、哲英額、達杭阿、文榮、尚茶正穆通阿、祥兆、尚膳正海榮、蘇蘭泰、六品筆帖式依克坦、于會畫淳件。
并不悉心查閱。
辄即随同畫押。
均着交部照例議處。
○以二品頂帶武備院卿明善、為總管内務府大臣。
○丁巳。
谕内閣、班禅額爾德尼呼畢勒罕、于本年十月初二日坐床。
着派恩慶、會同色哷本諾們罕、前往看視。
所有頒給敕書賞赍等件。
着理藩院、揀派司員二人。
馳驿赍往。
其沿途經過直隸、山西、陝西、四川、等處地方。
着各該督撫派委道府副參大員。
妥為護送。
并着曾望顔、于司庫提銀一萬兩。
俟該司員到省時。
交給帶往。
一并賞給班禅額爾德尼。
至打箭爐以西。
着該督知會前途。
照例豫備馬匹。
勿緻遲誤。
己未。
上詣大高殿行禮。
○還宮。
○遣官祭賢良祠。
○谕軍機大臣等、聯英、庚長奏、迎擊竄突淮安撚匪、并籌議防剿清江踞匪一摺。
覽奏殊為憤懑。
清江為南北咽喉。
地當沖要。
必須趕早克複。
方不至蔓延腹地。
何以大股撚逆。
尚踞清江。
賊勢仍形猖獗。
該署漕督等、不過株守待援。
一籌莫展。
本日據和春奏、已令李若珠、帶兵赴援。
袁甲三、傅振邦、早經具奏。
派往各軍。
為數已屬不少。
此時諒已先後到浦。
聯英等、即一面催提各軍。
一面督饬鶴齡、安勇等、南北兩路夾攻。
即因賊勢衆多。
未能盡行殲戮。
亦當驅之歸巢。
不使紛竄擾及裡下河一帶完善之區。
是為至要。
傥令該撚日久盤踞清江。
使南北道途梗阻。
甚至竄往東南。
朕惟聯英、庚長是問。
決不寬貸。
将此由六百裡令知之。
○又谕、前因何桂清奏、夷船北駛。
并将夷商所拟條款呈覽。
當将條款内窒礙之處。
逐層指示。
複經降旨。
将布政使薛煥、賞加巡撫銜。
令其幫辦五口通商事宜。
本日據何桂清奏、華夷各商。
力圖轉圜情形。
并拟饬薛煥、馳赴上海。
督同吳煦等、密行籌商等語。
是該大臣雖未接奉前旨。
而所辦适相符合。
薛煥于夷情尚為熟悉。
即着何桂清、督同該員。
将夷務妥為籌辦。
至天津和約既定。
而口□普噜嘶忽複稱兵。
是該夷先行背約。
并非中國肯失信于外夷。
此時兵威既振。
豈能将前議之五十六款。
悉行照辦。
至兵費一層。
中國既經得勝。
即應該夷賠償。
若兩抵不償。
已屬通融辦理。
安有中國出銀之理。
無論後添一百萬。
即<口英>夷四百萬。
必欲如願。
則口□佛夷二百萬。
亦必效尤。
當此各路軍需緊迫。
将何以應之。
至大沽設防。
系海疆應辦之事。
并非專為<口英>口□佛。
即使和約大定。
亦未能遽行裁撤。
果使該夷悔罪。
誠心求和。
前定之五十六款内。
凡不可行之事。
悉聽何桂清等裁減。
于上海議定以後。
或欲援照咪夷成例。
減從來京換約。
尚屬可行。
總之所拟八條内。
窒礙過多。
薛煥逐層指駁。
尚為透徹。
仍着督饬華商、與夷商熟為籌酌。
至口□普噜嘶之意。
以為今年即再敗衄。
明年尚須報複。
在中國歲歲設防。
固屬無謂。
第不知該夷歲歲稱兵。
其經費複何所出。
且彼一再戰敗。
則兇焰自挫。
安敢屢行犯順。
在該夷以此等無理之詞。
相為恫喝。
亦不可不加指駁。
以折服其心。
惟該夷等來至中國。
主客之勢懸殊。
無論為戰為和。
均利于速。
而中國以逸待勞。
則宜于應之以緩。
以戢其驕志。
俾就範圍。
該大臣等、固宜據理力争。
尤應委婉開導。
自不必過于迫切。
轉緻激之北來。
何桂清、與薛煥、定能随機應變。
善為羁縻。
與之平心妥議。
五十六款之中。
惟四事最關緊要。
前經疊次諄谕。
當不煩贅述。
将此由六百裡密谕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