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七
關燈
小
中
大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書房總師傅文淵閣領閣事翰林院掌院學士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國史館總裁官武英殿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加十三級紀錄十四次臣賈桢稿本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文淵閣領閣事武英殿總裁官教習庶吉士體仁閣大學士管理戶部三庫事務管理刑部事務加二十三級紀錄十六次臣周祖培總裁官太子少保管理内繙書房事務對引大臣軍機大臣鑲藍旗滿洲都統戶部尚書管理三庫事務加四級随帶加五級紀錄十二次臣寶鋆總裁官經筵講官弘德殿教習清文谙達上書房總谙達國史館總裁官正藍旗蒙古都統禮部尚書管理太常寺鴻胪寺事務加二級軍功加四級随帶加八級紀錄五次臣倭什珲布等奉敕修
鹹豐十年。
庚申。
二月。
丙申朔。
谕軍機大臣等、前因田莊台地方、情形緊要。
谕令玉明等、于兩岸炮台營壘各事宜。
妥籌嚴密布置。
茲據奏稱、該處兩岸炮台營牆。
均須加高培厚。
系屬必需之工。
合之在防弁兵。
按月口糧。
需費已覺其钜。
原拟備調赴防之官兵二千名。
勢難全令到防。
拟先由内城調撥兵一千名。
派協領雙成等統帶。
于二月十六日。
分赴田莊台、兩岸駐劄。
并令挑馬隊二百名。
由該将軍親自帶往。
相機布置。
此外備調之兵一千名。
分别留于各該處、應援設伏。
暫緩到防。
自系因經費不敷。
藉節浮糜。
所籌均尚周妥。
即着照所議辦理。
至所稱工費俱已酌減。
兵饷尚屬不敷。
準其于庫存銀六萬兩内撙節動支。
除該将軍不領日支廪給外。
期随辦文案、并修工文武官員。
随營差委兵弁。
以及在防官兵。
每日支領廪糧。
需用銀若幹兩。
着該将軍查明具奏。
将此由四百裡谕令知之。
丁酉。
祭先師孔子。
遣大學士瑞麟、行禮。
○以舉行仲春經筵。
遣官告祭奉先殿。
傳心殿。
上禦文華殿經筵、直講官肅順、許乃普、進講中庸、夫孝者善繼人之志。
善述人之事者也。
講畢。
上宣禦論曰。
孝也者。
先王所為至德要道也。
亟人之孝。
與常人異。
天子之孝。
與庶人異。
盡倫盡制。
皆孝中之志與事。
即皆前之志與事也。
中庸論武周之達孝。
而申之以善繼志善述事。
誠以孝道至大。
人子之心。
在善窺乎天理人情之所同。
因時起義。
以求滿其孝之本量而已。
前人所有之志與事。
固當敬承而勿替。
即前人所未遑制作者。
但使所志所事。
協天理。
順人情。
正不必前人所已為。
而要皆前人所欲為。
特時位不同。
故前人未及為之。
而有待于後人。
是以論其迹則今昔異宜。
推其本則後先同揆也。
武周為人倫之至。
故能善繼善述。
使孝之量充滿而無遺。
經所稱通于神明。
光于四海者。
其武周達孝之謂乎。
直講官文彩、匡源、進講易經、後以财成天地之道。
輔相天地之宜。
以左右民。
講畢。
上宣禦論曰。
夫國于天地。
必有與立。
民者、天地所以立心者也。
王者觀天地之氣化。
以驗民之從違。
使民情上通乎君。
而君道下濟乎民。
是以品物鹹亨。
而性命各正。
此其義于泰象見之。
天地之道。
有寒暑晝夜之運。
因而有作訛成易之宜。
民生天地之間。
或節宣失序。
以昧生成之經。
或俶擾乖和。
以幹陰陽之紀。
豈民之失其性哉。
天時地利有成規。
而久而紊其節。
則乖戾之氣生。
天經地紀有定則。
而忽而反其常。
則否塞之機伏。
聖人成泰之功。
與所以保泰之道。
惟審其端于民情之通塞而已。
是以祁寒暑雨。
常恐民氣之傷。
必财成其過惡者。
而後時行物生之機暢。
通德類情。
以求民性之遂。
必輔相其不及焉者。
而後易知簡能之化成。
蓋其心通乎民隐。
而扶持祐助。
不以尊卑臨之。
而以左右命之。
故曰天地所以立心者民也。
生民所以托命者後也。
聖人系泰之辭意深哉。
禮成。
上幸文淵閣。
賜講官、及聽講諸臣茶。
複賜宴于本仁殿。
○谕軍機大臣等、官文等奏、請饬催各省協饷等語。
湖北入皖之軍。
共計六萬人。
分布各路。
上年十二月間。
官文因欠饷已近百萬。
奏請饬催陝西、山西、四川、江西、浙江等省。
按月協濟饷銀。
當經批令戶部查議速奏。
茲據該大臣等奏稱、各省并無起解日期。
現在楚軍需饷甚亟。
設有贻誤。
關系非輕。
除山西有應解饷銀二萬兩。
改撥天津外。
其餘該省應解湖北饷銀。
仍着英桂迅籌起解。
并着曾望顔、恽光宸、羅遵殿、譚廷襄、按照部撥數目。
迅速解赴湖北軍營。
以資接濟。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戶部議準浙江巡撫胡興仁、疏報富陽等縣、開墾沙地九百三畝有奇。
照例升科。
從之。
○以湖北均州守城、及攻克武當山出力。
予外委歐貴賢等、升補加銜有差。
○予安徽太湖等處、陣亡守備唐玉齡等、三百三十員名、賞恤有差。
○展緩直隸開、東明、長垣、三州縣被淹村莊、本年額賦。
○戊戌。
祭大社。
大稷。
上親詣行禮。
○遣官祭文昌帝君廟。
○谕内閣、瑛棨等奏、軍營傷病人員、難期速痊。
請遣撤回旗等語。
吉林協領穆騰額等、或臨陣受傷。
或傷病舉發。
一時未能就痊。
自應酌量遣撤。
俾資調理。
吉林協領黑龍江墨爾根城佐領穆騰額、齊齊哈爾佐領委參領富順、烏拉防禦吉林骁騎校委參領富呢雅杭阿、防禦盡先佐領奇成額、黑龍江拉林防禦盡先佐領委參領烏勒喜春、齊齊哈爾骁騎校委防禦恭楚克紮普布特哈骁騎校委參領明升、墨爾根城佐領吉林烏勒防禦委參領成順、均着暫行開缺。
遣撤回旗。
明升、富呢雅杭阿、疊在運營出力。
奇成額、成順、受傷較重。
年力均屬衰老。
着加恩各照原銜。
賞給半俸。
俾資養贍。
穆騰額、烏勒喜春、富順、年力正強。
尚堪起用。
均着俟病痊後。
送部引見。
○命翰林院侍講黃倬、提督四川學政。
○己亥。
谕内閣、玉明、寶山奏、宗室不服審訊、請旨懲辦一摺。
盛京宗室智仁、與宗室興明、控争園地。
經盛京戶部、會同宗室佐領提訊。
興明一味狡展。
抗不遵審。
竟敢咆哮公堂。
該将軍等、複添派族長等會訊。
興明仍前狡執。
任意抗違。
不肯下跪聽審。
實屬藐玩。
興明着重責三十闆。
發往吉林、交該将軍嚴加管束。
以肅法紀。
其争控園地一案。
着傅興明之子四瑞歸案審辦。
○谕軍機大臣等、裕瑞、英蘊奏、各城需饷孔殷、請饬迅速籌撥一摺。
據稱葉爾羌、巴爾楚克、應需鹹豐五七八等年經費。
并抽換官兵供支一切銀兩。
除甘肅司庫撥解外。
尚欠解十萬九千八百八十餘兩。
又九年分經費三萬三千三百餘兩。
亦并未撥解。
僅于上年三六七月先後解到銀一萬兩。
内除抽換官兵路行鹽菜等銀三千兩。
另款支發。
其經費銀隻餘七千兩。
不敷三月支放。
且喀什噶爾、英吉沙爾、烏什等城、欠放款項。
有至二年者。
衆兵嗷嗷等哺。
各城屢次咨催。
葉爾羌無從籌措等語。
各城欠撥銀兩。
為數甚钜。
兵丁苦累。
委系實在情形。
着林揚
庚申。
二月。
丙申朔。
谕軍機大臣等、前因田莊台地方、情形緊要。
谕令玉明等、于兩岸炮台營壘各事宜。
妥籌嚴密布置。
茲據奏稱、該處兩岸炮台營牆。
均須加高培厚。
系屬必需之工。
合之在防弁兵。
按月口糧。
需費已覺其钜。
原拟備調赴防之官兵二千名。
勢難全令到防。
拟先由内城調撥兵一千名。
派協領雙成等統帶。
于二月十六日。
分赴田莊台、兩岸駐劄。
并令挑馬隊二百名。
由該将軍親自帶往。
相機布置。
此外備調之兵一千名。
分别留于各該處、應援設伏。
暫緩到防。
自系因經費不敷。
藉節浮糜。
所籌均尚周妥。
即着照所議辦理。
至所稱工費俱已酌減。
兵饷尚屬不敷。
準其于庫存銀六萬兩内撙節動支。
除該将軍不領日支廪給外。
期随辦文案、并修工文武官員。
随營差委兵弁。
以及在防官兵。
每日支領廪糧。
需用銀若幹兩。
着該将軍查明具奏。
将此由四百裡谕令知之。
丁酉。
祭先師孔子。
遣大學士瑞麟、行禮。
○以舉行仲春經筵。
遣官告祭奉先殿。
傳心殿。
上禦文華殿經筵、直講官肅順、許乃普、進講中庸、夫孝者善繼人之志。
善述人之事者也。
講畢。
上宣禦論曰。
孝也者。
先王所為至德要道也。
亟人之孝。
與常人異。
天子之孝。
與庶人異。
盡倫盡制。
皆孝中之志與事。
即皆前之志與事也。
中庸論武周之達孝。
而申之以善繼志善述事。
誠以孝道至大。
人子之心。
在善窺乎天理人情之所同。
因時起義。
以求滿其孝之本量而已。
前人所有之志與事。
固當敬承而勿替。
即前人所未遑制作者。
但使所志所事。
協天理。
順人情。
正不必前人所已為。
而要皆前人所欲為。
特時位不同。
故前人未及為之。
而有待于後人。
是以論其迹則今昔異宜。
推其本則後先同揆也。
武周為人倫之至。
故能善繼善述。
使孝之量充滿而無遺。
經所稱通于神明。
光于四海者。
其武周達孝之謂乎。
直講官文彩、匡源、進講易經、後以财成天地之道。
輔相天地之宜。
以左右民。
講畢。
上宣禦論曰。
夫國于天地。
必有與立。
民者、天地所以立心者也。
王者觀天地之氣化。
以驗民之從違。
使民情上通乎君。
而君道下濟乎民。
是以品物鹹亨。
而性命各正。
此其義于泰象見之。
天地之道。
有寒暑晝夜之運。
因而有作訛成易之宜。
民生天地之間。
或節宣失序。
以昧生成之經。
或俶擾乖和。
以幹陰陽之紀。
豈民之失其性哉。
天時地利有成規。
而久而紊其節。
則乖戾之氣生。
天經地紀有定則。
而忽而反其常。
則否塞之機伏。
聖人成泰之功。
與所以保泰之道。
惟審其端于民情之通塞而已。
是以祁寒暑雨。
常恐民氣之傷。
必财成其過惡者。
而後時行物生之機暢。
通德類情。
以求民性之遂。
必輔相其不及焉者。
而後易知簡能之化成。
蓋其心通乎民隐。
而扶持祐助。
不以尊卑臨之。
而以左右命之。
故曰天地所以立心者民也。
生民所以托命者後也。
聖人系泰之辭意深哉。
禮成。
上幸文淵閣。
賜講官、及聽講諸臣茶。
複賜宴于本仁殿。
○谕軍機大臣等、官文等奏、請饬催各省協饷等語。
湖北入皖之軍。
共計六萬人。
分布各路。
上年十二月間。
官文因欠饷已近百萬。
奏請饬催陝西、山西、四川、江西、浙江等省。
按月協濟饷銀。
當經批令戶部查議速奏。
茲據該大臣等奏稱、各省并無起解日期。
現在楚軍需饷甚亟。
設有贻誤。
關系非輕。
除山西有應解饷銀二萬兩。
改撥天津外。
其餘該省應解湖北饷銀。
仍着英桂迅籌起解。
并着曾望顔、恽光宸、羅遵殿、譚廷襄、按照部撥數目。
迅速解赴湖北軍營。
以資接濟。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戶部議準浙江巡撫胡興仁、疏報富陽等縣、開墾沙地九百三畝有奇。
照例升科。
從之。
○以湖北均州守城、及攻克武當山出力。
予外委歐貴賢等、升補加銜有差。
○予安徽太湖等處、陣亡守備唐玉齡等、三百三十員名、賞恤有差。
○展緩直隸開、東明、長垣、三州縣被淹村莊、本年額賦。
○戊戌。
祭大社。
大稷。
上親詣行禮。
○遣官祭文昌帝君廟。
○谕内閣、瑛棨等奏、軍營傷病人員、難期速痊。
請遣撤回旗等語。
吉林協領穆騰額等、或臨陣受傷。
或傷病舉發。
一時未能就痊。
自應酌量遣撤。
俾資調理。
吉林協領黑龍江墨爾根城佐領穆騰額、齊齊哈爾佐領委參領富順、烏拉防禦吉林骁騎校委參領富呢雅杭阿、防禦盡先佐領奇成額、黑龍江拉林防禦盡先佐領委參領烏勒喜春、齊齊哈爾骁騎校委防禦恭楚克紮普布特哈骁騎校委參領明升、墨爾根城佐領吉林烏勒防禦委參領成順、均着暫行開缺。
遣撤回旗。
明升、富呢雅杭阿、疊在運營出力。
奇成額、成順、受傷較重。
年力均屬衰老。
着加恩各照原銜。
賞給半俸。
俾資養贍。
穆騰額、烏勒喜春、富順、年力正強。
尚堪起用。
均着俟病痊後。
送部引見。
○命翰林院侍講黃倬、提督四川學政。
○己亥。
谕内閣、玉明、寶山奏、宗室不服審訊、請旨懲辦一摺。
盛京宗室智仁、與宗室興明、控争園地。
經盛京戶部、會同宗室佐領提訊。
興明一味狡展。
抗不遵審。
竟敢咆哮公堂。
該将軍等、複添派族長等會訊。
興明仍前狡執。
任意抗違。
不肯下跪聽審。
實屬藐玩。
興明着重責三十闆。
發往吉林、交該将軍嚴加管束。
以肅法紀。
其争控園地一案。
着傅興明之子四瑞歸案審辦。
○谕軍機大臣等、裕瑞、英蘊奏、各城需饷孔殷、請饬迅速籌撥一摺。
據稱葉爾羌、巴爾楚克、應需鹹豐五七八等年經費。
并抽換官兵供支一切銀兩。
除甘肅司庫撥解外。
尚欠解十萬九千八百八十餘兩。
又九年分經費三萬三千三百餘兩。
亦并未撥解。
僅于上年三六七月先後解到銀一萬兩。
内除抽換官兵路行鹽菜等銀三千兩。
另款支發。
其經費銀隻餘七千兩。
不敷三月支放。
且喀什噶爾、英吉沙爾、烏什等城、欠放款項。
有至二年者。
衆兵嗷嗷等哺。
各城屢次咨催。
葉爾羌無從籌措等語。
各城欠撥銀兩。
為數甚钜。
兵丁苦累。
委系實在情形。
着林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