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六
關燈
小
中
大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書房總師傅文淵閣領閣事翰林院掌院學士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國史館總裁官武英殿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加十三級紀錄十四次臣賈桢稿本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文淵閣領閣事武英殿總裁官教習庶吉士體仁閣大學士管理戶部三庫事務管理刑部事務加二十三級紀錄十六次臣周祖培總裁官太子少保管理内繙書房事務對引大臣軍機大臣鑲藍旗滿洲都統戶部尚書管理三庫事務加四級随帶加五級紀錄十二次臣寶鋆總裁官經筵講官弘德殿教習清文谙達上書房總谙達國史館總裁官正藍旗蒙古都統禮部尚書管理太常寺鴻胪寺事務加二級軍功加四級随帶加八級紀錄五次臣倭什珲布等奉敕修
鹹豐十年。
庚申。
正月。
辛巳。
祈谷于上帝。
遣惇親王奕誴、恭代行禮。
○上詣壽安宮西所、問如皇貴太妃安。
○谕軍機大臣等、現在俄夷以吉林分界一節。
屢次行文。
哓渎不巳。
當經覆以綏芬烏蘇裡等地界。
奕山等妄行允許後。
該處民人。
以中國地方。
不應被夷人占踞。
公同具呈控告。
是以降旨将奕山革職。
吉拉明阿枷号。
并未奉旨允準。
傥該國前往占踞該處民人出來争論。
反傷和好等語。
借此措詞。
以冀消其觊觎之心。
如該酋伊格那提業幅、将此覆文。
知照木哩斐嶽幅。
恐其向該将軍等詢問、吉林民人。
有無同遞公呈。
不願該夷在綏芬烏蘇裡住居之事。
着景淳、特普欽、遵照前辯。
加以開導。
以堅其信。
勿緻語涉兩歧。
是為至要。
俄夷上年秋至今來文、并軍機處核文。
一并鈔寄閱看。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以刑部左侍郎靈桂、署工部右侍郎。
兼管錢法堂事務。
○以廣西慶遠府城被賊竄陷。
巡撫曹澍鐘下部議處。
革知府榮林、知縣況逢春、副将郭承修職。
○壬午。
上幸圓明園。
○詣安佑宮行禮。
○癸未。
上禦正大光明殿、賜王大臣、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驸、台吉、及外藩使臣等宴。
并賞赉有差。
○谕軍機大臣等、本日據曾望顔奏、另股滇匪、距川甚近、已饬知府帶勇回滇堵剿各等語。
滇省界内老鴉灘、黃毛壩、柿子壩、豆沙關一裡壩、兩河口等處。
有匪首馬沅盛、韓大耶。
楚老五陳大耶李偏胡子、簡大耶、葉二大耶各聚衆數百人。
在橫順一帶地方盤踞。
均距川甚近。
并牛皮寨有匪首羅四闆枷、率衆百餘人夥同各匪。
欲竄川疆。
又井底壩<口固>匪羅新大耶、帶匪二千餘人。
欲赴青山合夥。
首逆李短搭搭之弟李小花幺、在牛皮寨老巢。
亦有蠢動之意。
業經曾望顔咨明張亮基等、并饬令來川助剿之雲南前任知府夏廷楫、帶所部得勝練勇。
馳回滇省。
先将牛皮寨一帶入川。
各路要隘堵禦。
并将滇省界内匪徒。
以次進剿。
但兵力甚屬單薄。
前次竄入川省之滇匪。
均巳由叙州、合股上竄。
至嘉定犍為一帶。
各路官兵。
亦并力馳赴上遊。
其下遊川滇交界地方。
未免空虛。
該匪難保不乘隙竄擾。
覽奏殊為可慮。
着張亮基、徐之銘、迅速調撥精兵。
揀派得力大員管帶。
馳往牛皮寨等交界地方。
探明賊蹤所向。
會合夏廷楫所帶之勇。
迎頭截擊。
手路埽蕩。
毋令闌入川疆。
緻令蔓延為患。
将此由六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有人奏、各關稅課。
本有定則。
近因洋藥收稅。
關津處所。
多設海役巡查。
往往一衣一履之漏報。
罰至盈千累百。
且有得錢賣放之事。
稅款仍難足額。
其弊各關皆然。
而杭關為尤甚。
請明定罰款章程。
無任胥吏舞弊。
再地方水旱偏災。
奉有蠲緩谕旨。
州縣官必先期加緊催科。
故意遲貼謄黃。
以便侵蝕。
即如鹹豐八年。
浙東被賊蹂躏。
西安、松陽、永康、武義、克複之後。
知縣匪貼謄黃。
是其明證待事。
奸商偷漏。
例應議罰。
然使任聽胥吏高下其手。
則徒為行旅之累。
而于國課仍無裨益。
至被災被擾之區。
蠲緩錢糧。
事關民瘼。
傥任不肖州縣。
匿貼謄黃。
緻膏澤不能下逮。
尤為大幹例禁。
着羅遵殿按照所參情節。
嚴密查訪。
如杭州各關。
實有以罰款為名。
肆行舞弊。
及西安等縣、果有匿貼謄黃之事。
即着嚴參懲辦。
以儆其餘。
至罰款章程。
應如何明行榜示。
使胥役無從影射。
蠲緩謄黃。
務使遍行張貼。
以期實惠及民之處。
并着該撫實心整饬。
毋得視為具文。
以安商旅而蘇民困。
将此谕令知之。
○調廣東高州鎮總兵官承惠、為河南河北鎮總兵官。
以廣東督标中軍副将勒福、為高州鎮總兵官。
○以甘肅省城壩工完竣。
陝甘總督樂斌等、下部議叙。
○以甘肅剿辦野番出力。
賞道員蕭浚蘭、文麟、琫武、知府斌越章桂文、同知葛以簡、都司丁炳魁、柴旦、守備窦林等、花翎。
把總劉士貞等、藍翎。
餘升補加銜有差。
○以四川擊剿滇匪出力。
賞巳革總兵官虎嵩林、四品頂帶。
總兵官占泰、下部優叙。
叙加銜升叙有差。
○甲申。
上禦正大光明殿、賜廷臣大學士尚書等宴。
○谕内閣、前據禦史林之望奏、懷遠民人胡文忠呈稱、勝保酒色行樂。
李世忠滋擾滁來。
翁同書保升降匪之知縣王啟秀等、并道員黃元吉、不借饷銀。
以緻懷遠失守。
及縱兵搶掠。
設卡剝民等情。
當經降旨交和春、何桂清查明具奏。
茲據奏稱、委員前往密查、勝保自蔣壩前赴盱眙。
雇坐民船。
該船戶帶有眷屬。
遂有耽于酒色之謠。
李世忠防守滁來。
因軍饷無出。
設卡抽厘。
其事尚出有因。
以緻人言訛傳。
應無庸議。
至翁同書保升知縣王啟秀、并主簿顧長源一節。
王啟秀系因辦團出力。
經傅振邦保升知府。
顧長源于懷遠解圍案内、經福濟保升知縣。
與何桂清衙門卷據均符。
翁同書并非原保之人。
王啟秀、顧長源、亦無降匪通賊之事。
黃元吉帶兵無饷。
因在定遠等處、設卡抽厘。
仍多不敷。
并無餘饷。
援救懷遠。
迨臨淮失守。
兵勇逃散。
黃元吉勢難彈壓。
既經和春等查明、翁同書并無濫保匪人。
黃元吉亦無不借饷需各情。
均着免其置議。
惟勝保退守蔣壩。
正當軍務緊急之時。
各将弁前往慶賀生辰。
即當拒絕。
乃複給以酒食。
實屬不知遠嫌。
勝保着降為副都統候補。
仍着督辦河南剿匪事宜。
以觀後效。
○谕軍機大臣等、和春奏、官軍攻克浦口沿江一帶賊壘、及九洑洲賊巢。
逆勢窮蹙。
請饬楚皖各路官軍。
乘機進剿各等語。
九洑洲為金陵水路出入咽喉。
今為官軍攻克。
巳成合圍之勢。
惟浦口、六合、天長等處。
踞賊尚多。
若不先加埽蕩。
恐九洑洲勢孤難守。
其地既為粵逆所必争。
尤當嚴為防備。
以免掣肘。
着和春、張國梁、督饬将士。
先行進攻浦口。
并饬李若珠、督兵進攻六合天長。
将江北賊援。
剿除淨盡。
既不至軍臨險地。
而
庚申。
正月。
辛巳。
祈谷于上帝。
遣惇親王奕誴、恭代行禮。
○上詣壽安宮西所、問如皇貴太妃安。
○谕軍機大臣等、現在俄夷以吉林分界一節。
屢次行文。
哓渎不巳。
當經覆以綏芬烏蘇裡等地界。
奕山等妄行允許後。
該處民人。
以中國地方。
不應被夷人占踞。
公同具呈控告。
是以降旨将奕山革職。
吉拉明阿枷号。
并未奉旨允準。
傥該國前往占踞該處民人出來争論。
反傷和好等語。
借此措詞。
以冀消其觊觎之心。
如該酋伊格那提業幅、将此覆文。
知照木哩斐嶽幅。
恐其向該将軍等詢問、吉林民人。
有無同遞公呈。
不願該夷在綏芬烏蘇裡住居之事。
着景淳、特普欽、遵照前辯。
加以開導。
以堅其信。
勿緻語涉兩歧。
是為至要。
俄夷上年秋至今來文、并軍機處核文。
一并鈔寄閱看。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以刑部左侍郎靈桂、署工部右侍郎。
兼管錢法堂事務。
○以廣西慶遠府城被賊竄陷。
巡撫曹澍鐘下部議處。
革知府榮林、知縣況逢春、副将郭承修職。
○壬午。
上幸圓明園。
○詣安佑宮行禮。
○癸未。
上禦正大光明殿、賜王大臣、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驸、台吉、及外藩使臣等宴。
并賞赉有差。
○谕軍機大臣等、本日據曾望顔奏、另股滇匪、距川甚近、已饬知府帶勇回滇堵剿各等語。
滇省界内老鴉灘、黃毛壩、柿子壩、豆沙關一裡壩、兩河口等處。
有匪首馬沅盛、韓大耶。
楚老五陳大耶李偏胡子、簡大耶、葉二大耶各聚衆數百人。
在橫順一帶地方盤踞。
均距川甚近。
并牛皮寨有匪首羅四闆枷、率衆百餘人夥同各匪。
欲竄川疆。
又井底壩<口固>匪羅新大耶、帶匪二千餘人。
欲赴青山合夥。
首逆李短搭搭之弟李小花幺、在牛皮寨老巢。
亦有蠢動之意。
業經曾望顔咨明張亮基等、并饬令來川助剿之雲南前任知府夏廷楫、帶所部得勝練勇。
馳回滇省。
先将牛皮寨一帶入川。
各路要隘堵禦。
并将滇省界内匪徒。
以次進剿。
但兵力甚屬單薄。
前次竄入川省之滇匪。
均巳由叙州、合股上竄。
至嘉定犍為一帶。
各路官兵。
亦并力馳赴上遊。
其下遊川滇交界地方。
未免空虛。
該匪難保不乘隙竄擾。
覽奏殊為可慮。
着張亮基、徐之銘、迅速調撥精兵。
揀派得力大員管帶。
馳往牛皮寨等交界地方。
探明賊蹤所向。
會合夏廷楫所帶之勇。
迎頭截擊。
手路埽蕩。
毋令闌入川疆。
緻令蔓延為患。
将此由六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有人奏、各關稅課。
本有定則。
近因洋藥收稅。
關津處所。
多設海役巡查。
往往一衣一履之漏報。
罰至盈千累百。
且有得錢賣放之事。
稅款仍難足額。
其弊各關皆然。
而杭關為尤甚。
請明定罰款章程。
無任胥吏舞弊。
再地方水旱偏災。
奉有蠲緩谕旨。
州縣官必先期加緊催科。
故意遲貼謄黃。
以便侵蝕。
即如鹹豐八年。
浙東被賊蹂躏。
西安、松陽、永康、武義、克複之後。
知縣匪貼謄黃。
是其明證待事。
奸商偷漏。
例應議罰。
然使任聽胥吏高下其手。
則徒為行旅之累。
而于國課仍無裨益。
至被災被擾之區。
蠲緩錢糧。
事關民瘼。
傥任不肖州縣。
匿貼謄黃。
緻膏澤不能下逮。
尤為大幹例禁。
着羅遵殿按照所參情節。
嚴密查訪。
如杭州各關。
實有以罰款為名。
肆行舞弊。
及西安等縣、果有匿貼謄黃之事。
即着嚴參懲辦。
以儆其餘。
至罰款章程。
應如何明行榜示。
使胥役無從影射。
蠲緩謄黃。
務使遍行張貼。
以期實惠及民之處。
并着該撫實心整饬。
毋得視為具文。
以安商旅而蘇民困。
将此谕令知之。
○調廣東高州鎮總兵官承惠、為河南河北鎮總兵官。
以廣東督标中軍副将勒福、為高州鎮總兵官。
○以甘肅省城壩工完竣。
陝甘總督樂斌等、下部議叙。
○以甘肅剿辦野番出力。
賞道員蕭浚蘭、文麟、琫武、知府斌越章桂文、同知葛以簡、都司丁炳魁、柴旦、守備窦林等、花翎。
把總劉士貞等、藍翎。
餘升補加銜有差。
○以四川擊剿滇匪出力。
賞巳革總兵官虎嵩林、四品頂帶。
總兵官占泰、下部優叙。
叙加銜升叙有差。
○甲申。
上禦正大光明殿、賜廷臣大學士尚書等宴。
○谕内閣、前據禦史林之望奏、懷遠民人胡文忠呈稱、勝保酒色行樂。
李世忠滋擾滁來。
翁同書保升降匪之知縣王啟秀等、并道員黃元吉、不借饷銀。
以緻懷遠失守。
及縱兵搶掠。
設卡剝民等情。
當經降旨交和春、何桂清查明具奏。
茲據奏稱、委員前往密查、勝保自蔣壩前赴盱眙。
雇坐民船。
該船戶帶有眷屬。
遂有耽于酒色之謠。
李世忠防守滁來。
因軍饷無出。
設卡抽厘。
其事尚出有因。
以緻人言訛傳。
應無庸議。
至翁同書保升知縣王啟秀、并主簿顧長源一節。
王啟秀系因辦團出力。
經傅振邦保升知府。
顧長源于懷遠解圍案内、經福濟保升知縣。
與何桂清衙門卷據均符。
翁同書并非原保之人。
王啟秀、顧長源、亦無降匪通賊之事。
黃元吉帶兵無饷。
因在定遠等處、設卡抽厘。
仍多不敷。
并無餘饷。
援救懷遠。
迨臨淮失守。
兵勇逃散。
黃元吉勢難彈壓。
既經和春等查明、翁同書并無濫保匪人。
黃元吉亦無不借饷需各情。
均着免其置議。
惟勝保退守蔣壩。
正當軍務緊急之時。
各将弁前往慶賀生辰。
即當拒絕。
乃複給以酒食。
實屬不知遠嫌。
勝保着降為副都統候補。
仍着督辦河南剿匪事宜。
以觀後效。
○谕軍機大臣等、和春奏、官軍攻克浦口沿江一帶賊壘、及九洑洲賊巢。
逆勢窮蹙。
請饬楚皖各路官軍。
乘機進剿各等語。
九洑洲為金陵水路出入咽喉。
今為官軍攻克。
巳成合圍之勢。
惟浦口、六合、天長等處。
踞賊尚多。
若不先加埽蕩。
恐九洑洲勢孤難守。
其地既為粵逆所必争。
尤當嚴為防備。
以免掣肘。
着和春、張國梁、督饬将士。
先行進攻浦口。
并饬李若珠、督兵進攻六合天長。
将江北賊援。
剿除淨盡。
既不至軍臨險地。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