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六

關燈
、另行核議。

    茲據奏稱援照嘉慶年間成案。

    議以降二級調用。

    該堂官等于京察大典。

    濫行薦舉不谙本部例案之員。

    實屬咎有應得。

    惟念相習成風。

    不獨刑部為然。

    此次姑從寬宥。

    所有濫保之刑部堂官大學士桂良、前任刑部尚書調任禮部尚書麟魁、刑部尚書趙光、前任刑部左侍郎今任工部侍郎國瑞。

    左侍郎齊承彥前任右侍郎今任鑲白旗蒙古副都統孟保、并覆帶出考之刑部尚書瑞常、左侍郎靈桂、署右侍郎宗人府府丞厲恩官均着加恩改為降二級留任。

    不準抵銷。

    其兩次出考之堂官。

    着吏部查取職名。

    再行罰俸三個月。

    以示區别。

    亦不準其抵銷。

    嗣後每屆舉行京察之期。

    各部院堂官。

    務各慎選賢能。

    不得以劣員充數。

    傥敢再行濫保。

    一經查出。

    即行實降。

    不能再邀寬典也。

     ○谕軍機大臣等、勝保奏、蒙亳撚匪猖獗。

    亟宜增調重兵。

    扼劄歸德及永城一帶。

    與鹿邑官軍互為聲援。

    然後簡練精銳。

    與徐宿諸軍。

    出境會剿。

    懇請饬撥吉林黑龍江、并西安馬隊。

    及直隸等省步隊。

    赴豫調遣。

    并以安徽軍營馬隊尚多。

    如能抽撥五百名。

    于麟瑞、薩薩布、善慶。

    克蒙額、四人中派委兩員。

    管帶赴豫。

    則吉林等處。

    亦可少為抽調各等語。

    直隸及陝甘兩省官兵。

    疊經調撥出征。

    其吉林黑龍江馬隊。

    調赴各路軍營者。

    為數尤多。

    均難再行抽撥。

    勝保現在督辦河南剿匪事宜。

    兵力單薄。

    亦屬實情。

    所有德楞額軍營馬隊五百名。

    前因袁甲三奏、進攻鳳陽須兵。

    準其暫留該營。

    傥北路緊要。

    即行撤回韓莊。

    着袁甲三、翁同書察看情形。

    如可無須此項馬隊。

    即于麟瑞等四人中、派委一二員管帶。

    前赴河南。

    交勝保軍營調遣。

    将此由六百裡谕令知之。

     ○壬辰。

    谕内閣、前因張芾奏、部議陣亡人員。

    應得恤典。

    未能一律。

    請饬分别覆加議恤。

    當交兵部議奏。

    茲據奏稱、該部前議各案。

    核與定例相符。

    惟各路軍營将弁。

    由兵勇保升、遞至副參遊各官。

    而尚未有底缺者。

    擊賊陣亡。

    俱照所得升階議恤。

    其有缺之員。

    如僅得拔補外委把總等缺者。

    則不論保升之階。

    轉照本缺議恤。

    殊不足以昭平允。

    應如何妥議章程。

    以歸畫一之處。

    着該部悉心核議具奏。

    尋奏軍營奏保升用升補。

    奏準升署。

    及題準推升選補各員陣亡者。

    均于奉準後、各照升階議恤。

    從之。

     ○谕軍機大臣等、前因俄夷。

    恃強燒毀烏魯蘇牡丹卡房。

    恐其複來肆擾。

    谕令特普欽收羅鄂倫春赫哲費雅哈等部落之人。

    使為我用。

    以資抵禦。

    茲據特并欽等奏、查明鄂倫春一項人等、向分五路有庫瑪爾畢喇爾并墨淩阿鄂倫春雅法罕鄂倫春等項名目。

    總歸布特哈總管管理。

    其人散居黑龍江右岸一帶山野。

    以捕獵為生。

    每年秋後。

    往黑龍江左岸、外興安嶺以内。

    捕打進貢貂皮。

    至次年春間。

    仍回黑龍江右岸。

    捕牲為業。

    特普欽等先拟設法收羅疊加防範。

    因此項牲丁。

    巳于九年冬季。

    外出捕獵。

    春融即應交差。

    未便拘回虧課。

    此次接奉寄谕又派妥員、會同前派往之副管通格等籌辦。

    拟于本年春季交差之後。

    即将此項牲丁。

    收羅團聚。

    分布要隘。

    可期緩急應用各等語。

    所籌俱屬周妥。

    着即照所議辦理。

    其應如何酌給口糧。

    俾其安業。

    不任任意遊行。

    以受夷人籠絡之處。

    并着妥議章程。

    奏明辦理。

    至鄂倫春牲丁。

    每年進貢貂皮五百張。

    本年秋後。

    如果夷情緊急。

    仍須團聚。

    所有應捕進貢貂皮。

    着即免其交納。

    俟夷以務稍平。

    再行照例捕進。

    将此密谕知之。

     ○成都将軍有鳳、因病乞回旗調理。

    允之。

    以副都統全亮、暫署成都将軍。

    協領慶雲、署副都統。

     ○癸巳。

    谕内閣、樂斌奏、故員領款無着、請饬曆任藩司分賠等語。

    甘肅前任河州知州蔣立鏊、于鹹豐三年采辦銅斤。

    經前任布政使段大章、備發工本銀錢。

    當時并未報部。

    嗣後該知州未能續交銅斤。

    接任布政使常績、亦未催追歸款。

    現在蔣立鏊病故。

    懸款無着。

    所有前項借發銀一千七百兩零。

    制錢五百千零。

    即着四川山西各督撫、饬令段大章、常績、各半分賠。

    解交甘肅藩庫。

    以清懸款。

     ○調甘省巴裡鎮總兵官張玉良、為肅州鎮總兵官。

    肅州鎮總兵官德明、為巴裡坤鎮總兵官。

     ○以甘肅辦理河州等處回匪出力。

    副将成瑞、以總兵官用。

    賞參将松林、知州章禮筠、花翎。

    知府李懷庚等、升叙有差。

     ○甲午。

    孝儀純皇後忌辰。

    遣官祭裕陵。

     ○谕軍機大臣等、前調伊克昭、烏蘭察布、兩盟兵各五百名。

    令在綏遠城擇地駐劄。

    并谕成凱、勤加操演。

    以備調遣。

    茲據成凱奏兩盟官兵業經行文催調。

    約計二月即可到齊。

    惟到城後令其常川操演。

    斷難枵腹從事。

    必須豫為籌措。

    所需經費。

    拟于茶斤節省及道庫儲存稅課、兩項銀兩内。

    動撥支發。

    并責成歸綏道貴肇、妥為經理。

    所籌尚屬周妥。

    惟據稱拟援照土默特蒙古官兵。

    每年春秋操寅之例。

    每兵每日。

    各給盤費銀五分。

    管帶官員。

    各按品級酌給。

    鉛藥等項。

    亦須籌備支發。

    着該将軍核定每日需用銀若幹兩。

    詳晰奏明。

    一面咨照戶部。

    以便将來報銷。

    其牧放馬匹。

    即照所議辦理。

    以節糜費。

    将此由四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明誼奏、貼補夷茶、核有赢餘、請将本年應運茶斤、減數運解一摺。

    上年貼補俄夷茶斤。

    前據明誼奏稱、有備茶五十箱。

    未經動用。

    本日複據明誼奏稱、所有應交俄夷茶斤。

    計共付給一千四百三十一箱。

    除去包皮箱索外。

    巳符十二萬斤之數。

    餘茶六十九箱。

    除受濕之二箱不計外。

    實餘茶六十七箱。

    并未用之備茶五十箱。

    共餘茶一百十七箱。

    本年備辦茶斤。

    請饬購運一千四百五十箱。

    以完尾案等語。

    此項貼補茶斤。

    既經明誼節省。

    餘存一百餘箱。

    所有本年應解正備茶箱。

    即着成凱、英桂、饬屬共購茶一千四百五十箱。

    如期解往。

    其成色斤兩。

    務須按照上年所購各箱備辦。

    不得以上次算有赢餘。

    稍涉草率偷減。

    轉至不敷應用。

    将此各谕令知之。

     ○福建道禦史白恩佑奏、津防重大。

    請豫籌後路。

    以保萬全。

    得旨。

    所奏因為慎重起見。

    然駐兵籌饷。

    徒自糜費。

    況八年因門戶巳失。

    不能不布置後路。

    現在津防周備。

    設該夷登岸。

    自有迎接之兵。

    着毋庸議。

     ○署四川總督曾望彥奏、官軍追剿滇匪。

    連日獲勝。

    拟先擇尤保奏。

    得旨。

    零星獲勝。

    并未痛加剿洗。

    着俟續獲全捷。

    方準奏獎。

     ○以四川川北鎮總兵官占泰、為提督。

    陝西西安城守營副将王鳳祥、為四川川北鎮總兵官。

     ○賞哈密紮薩克郡王伯錫爾、紫缰。

    并在禦前行走。

     ○乙未。

    上詣大高殿行禮。

     ○還宮。

     ○以祭社稷壇。

    自是日始。

    齋戒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