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六
關燈
小
中
大
薩碧屯、多銮布、三人辦理。
顯系有心狡賴。
本日巳降旨、将英秀解任。
由該旗交兵部解交紮拉芬泰、提同人證。
嚴行審訊。
此案英秀辦理綽坦承襲汗爵之時。
是否有心通同作弊。
抑系阿弼善等、因其不識回文。
任意蒙混。
并多銮布曾否回過英秀、請其查明。
及發給綽坦帶頂翎文書。
是否阿弼善等蒙混辦理。
着紮拉芬泰、親提全案人證。
并添派廢員中漢人承審。
務期水落石出。
定拟具奏。
其阿拉坦沙拉、有無投向俄夷一節。
尤為緊要。
又綽坦有無把持迫脅情事。
并着密查具奏。
英秀親供二件。
着鈔給閱看。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據慶昀奏、籌拟錫林郭勒備調官兵劄營地方。
拟派查驗操練之員。
并請撥應需口分等項。
請旨遵辦一摺。
前谕令錫林郭勒挑備馬隊兵一千名。
馬一千匹。
在察哈爾擇地駐劄。
錫林敦勒所屬之阿巴噶紮薩克旗。
既與正藍旗、及多倫諾爾廳相近。
此項官兵。
着即在正藍旗地方駐劄。
并可就近由多倫諾爾廳、購賣口糧。
即派正藍旗總管珠克都爾帕木、妥為照料。
認真操練。
查驗軍裝器械。
務令一律整齊。
遇有調遣。
即行迅速馳往。
毋誤事機。
其應需經費。
着即由多倫諾爾廳稅務項下。
酌量撥給。
統歸直隸報銷。
所有錫林郭勒備調官兵。
應需口分。
巳饬戶部查明定例。
應如何支給之處。
咨明慶昀、以憑支放可也。
将此谕令知之。
○命正黃旗蒙古副都統文俊、馳驿前往東陵。
會同馬蘭鎮總兵官存誠、查辦事件。
○以失察司員蒙混畫稿。
馬蘭鎮總兵官存誠、下部議處。
○以廣東合浦等處剿賊出力。
予馬四兒等免罪。
○己醜。
谕内閣、刑部候補主事何秋濤、呈進所纂書籍八十卷。
着賜名朔方備乘。
此書于制度沿革。
山川形勢。
考據詳明。
具見學有根柢。
何秋濤着加恩俟補缺後、以員外郎即行升補。
并着在懋勤殿行走。
毋庸常川入直。
○以刑部左侍郎靈桂、禮部右侍郎楊式谷、知貢舉。
○庚寅。
谕内閣、本年輪應查閱湖北、湖南、雲南、貴州、四省營伍之期。
湖北着即派官文、湖南即派駱秉章、雲南即派張亮基、貴州即派蔣霨遠、逐一查閱。
認真<閑>校如查明訓練不精。
軍實不齊。
即将廢弛之将弁。
據實參奏。
毋得視為具文。
○又谕、文煜奏、請将解犯遲延之員、摘頂勒緝等語。
直隸廪生種世恩等、在山東恩縣地方。
被劫案内。
究出平原縣捕役馮連标等、有糾夥行劫。
妄拏拷偪情事。
經該撫饬令該縣劉恩第、嚴拏解究。
日久未據報獲難保非有心徇庇劉恩第着先行摘去頂帶勒限一月。
嚴拏馮連标等、務獲解審。
限滿無獲。
即行從嚴撤參。
○又谕、恽光宸奏、請将失守地方之鎮将等官寬免處分等語。
江西省自鹹豐三年以來。
疊遭匪擾經該省文武員弁。
悉力防剿。
業經全省肅清。
功過尚足相抵。
該司道府州等、失守屬境處分。
前經耆齡奏請寬免。
所有兼轄統轄該管之總兵副将。
參将遊擊等官。
應得處分。
着一并寬免。
○谕軍機大臣等、本日據紮拉芬泰奏、探悉夷情。
請乘機扼要、以資牽制一摺。
據俄酋匡蘇勒、與伊犁協領哈布齊賢等談及、以<口英>夷欲赴津報複。
莫若派兵遙攻印度地方。
或可牽其内顧。
而從此息兵。
該将軍探悉夷情。
胪陳大略。
亦以為機有可乘。
因請慫恿俄夷、率偏師以攻印度之東南。
嘉獎廓夷、出奇兵以搗印度之西北。
并請密谕理藩院、派員曉谕俄夷。
使一面檄調廓夷各等語。
所奏系為夷務大局起見。
言之實為詳悉。
惟該将軍在外巳久。
于現在所辦夷務情形。
尚未能深悉。
如所稱俄夷與我倍睦于前。
不知現在俄夷駐京公使伊格那提業幅、屢次行文。
欲于吉林所屬地方。
強分界址一節。
哓哓置辨。
其心實屬叵測。
并非因有人駐京。
較前更為和睦。
況俄<口英>口□佛三國。
本屬通同一氣。
籌攻印度之舉。
不但無此兵力。
即能取勝。
而其地仍為俄國所有。
中國不能享其利。
且中國若發此言。
恐俄夷先送信于<口英>夷。
以為構釁。
是我所注意者。
正為該夷所愚也。
廓爾喀國小而貧。
又本臣服于<口英>夷。
今欲借其力以攻印度。
彼必不敢得罪于<口英>夷。
徒開其要挾誅求之釁。
亦屬無益而有損。
着紮拉芬泰、密谕該協領等、不必與匡蘇勒官再提此事。
傥該匡蘇勒官自行提起。
可囑該協領告以天朝撫馭外國。
向以信義為重。
斷不暗用機謀。
緻開兵釁。
至現在天津有備實不慮其報複。
毋使該夷有輕視中國之心。
此旨密寄該将軍閱看。
不得令該處人等知之。
以防洩漏另片奏、應交俄夷茶斤。
寬備之五十箱。
如下屆交付時。
夷人藉端争論。
請饬酌量撥補等語。
前據明誼奏、已将此項茶箱。
發給商人售賣。
明年如需用茶。
該商人肯照數備辦。
如茶巳敷用。
情願按箱交銀。
業巳準其所請。
着毋庸另議。
将此密谕知之。
○又谕、有人奏、廣東夷人占踞将軍等衙署。
設立<口英>口□佛總局。
不準地方官抽收厘金。
城内奸細極多。
官之動靜。
夷能周知。
夷之情形。
官難測探。
勞崇光大有孤立之患。
請饬巡撫耆齡。
速即赴任。
擇要駐劄外郡以相控制等語。
前因夷情詭谲曾經谕令耆齡、于行抵粵境後。
即派妥員入城、見勞崇光密商。
或以剿匪為名帶印出省。
傥勞崇光未能抽身。
即留該撫在外調度。
以免該夷挾制本日據耆齡奏病體痊愈。
業由江西啟程。
不日即可抵粵。
此時<口英>口□佛兩夷。
志在報複。
廣東夷人于該督撫等、自必嚴為防範。
傥徑行入城。
必緻為所挾制。
着耆齡于到粵後。
酌度地勢。
駐劄外郡。
與勞崇光互為援應。
至<口英>口□佛離合情形。
及調兵數目。
雖經勞崇光探報、仍恐限于見聞。
且因現處地内。
或恐文報為夷人所見。
有難于盡言之處。
即着耆齡詳細查探。
随時密奏。
原奏片着鈔給閱看。
将此由五百裡密谕知之。
○伊犁将軍紮拉芬泰等、奏報夷情叵測。
得旨。
目下津沽有備。
實不慮其報複。
果能悔過求和。
天朝向以信義為主。
斷不以黩武佳兵為勝。
亦不以開辟要荒為務也。
此等語意。
可作為該協領之意。
随便向該夷官傳述。
以杜該夷輕視中國之念。
又奏、探悉夷情。
拟酌施餌鉗之略。
豫防水陸之交。
批。
所奏實為詳悉。
汝之注意。
正為該夷所愚。
前摺已批示矣。
此摺未盡情形。
寄谕汝知。
○調庫爾喀喇烏蘇領隊大臣托克托鼐、為伊犁領隊大臣。
伊犁領隊大臣穆克登額、為庫爾喀喇烏蘇領隊大臣。
○予江西南安府守城殉難同知恩喜、祭葬世職。
○辛卯。
谕内閣、前因吏部議奏刑部堂官。
京察保送不實處分所引例文。
尚未允協其兩次出考各堂官又未分晰聲明。
當交端華、彭蘊章
顯系有心狡賴。
本日巳降旨、将英秀解任。
由該旗交兵部解交紮拉芬泰、提同人證。
嚴行審訊。
此案英秀辦理綽坦承襲汗爵之時。
是否有心通同作弊。
抑系阿弼善等、因其不識回文。
任意蒙混。
并多銮布曾否回過英秀、請其查明。
及發給綽坦帶頂翎文書。
是否阿弼善等蒙混辦理。
着紮拉芬泰、親提全案人證。
并添派廢員中漢人承審。
務期水落石出。
定拟具奏。
其阿拉坦沙拉、有無投向俄夷一節。
尤為緊要。
又綽坦有無把持迫脅情事。
并着密查具奏。
英秀親供二件。
着鈔給閱看。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據慶昀奏、籌拟錫林郭勒備調官兵劄營地方。
拟派查驗操練之員。
并請撥應需口分等項。
請旨遵辦一摺。
前谕令錫林郭勒挑備馬隊兵一千名。
馬一千匹。
在察哈爾擇地駐劄。
錫林敦勒所屬之阿巴噶紮薩克旗。
既與正藍旗、及多倫諾爾廳相近。
此項官兵。
着即在正藍旗地方駐劄。
并可就近由多倫諾爾廳、購賣口糧。
即派正藍旗總管珠克都爾帕木、妥為照料。
認真操練。
查驗軍裝器械。
務令一律整齊。
遇有調遣。
即行迅速馳往。
毋誤事機。
其應需經費。
着即由多倫諾爾廳稅務項下。
酌量撥給。
統歸直隸報銷。
所有錫林郭勒備調官兵。
應需口分。
巳饬戶部查明定例。
應如何支給之處。
咨明慶昀、以憑支放可也。
将此谕令知之。
○命正黃旗蒙古副都統文俊、馳驿前往東陵。
會同馬蘭鎮總兵官存誠、查辦事件。
○以失察司員蒙混畫稿。
馬蘭鎮總兵官存誠、下部議處。
○以廣東合浦等處剿賊出力。
予馬四兒等免罪。
○己醜。
谕内閣、刑部候補主事何秋濤、呈進所纂書籍八十卷。
着賜名朔方備乘。
此書于制度沿革。
山川形勢。
考據詳明。
具見學有根柢。
何秋濤着加恩俟補缺後、以員外郎即行升補。
并着在懋勤殿行走。
毋庸常川入直。
○以刑部左侍郎靈桂、禮部右侍郎楊式谷、知貢舉。
○庚寅。
谕内閣、本年輪應查閱湖北、湖南、雲南、貴州、四省營伍之期。
湖北着即派官文、湖南即派駱秉章、雲南即派張亮基、貴州即派蔣霨遠、逐一查閱。
認真<閑>校如查明訓練不精。
軍實不齊。
即将廢弛之将弁。
據實參奏。
毋得視為具文。
○又谕、文煜奏、請将解犯遲延之員、摘頂勒緝等語。
直隸廪生種世恩等、在山東恩縣地方。
被劫案内。
究出平原縣捕役馮連标等、有糾夥行劫。
妄拏拷偪情事。
經該撫饬令該縣劉恩第、嚴拏解究。
日久未據報獲難保非有心徇庇劉恩第着先行摘去頂帶勒限一月。
嚴拏馮連标等、務獲解審。
限滿無獲。
即行從嚴撤參。
○又谕、恽光宸奏、請将失守地方之鎮将等官寬免處分等語。
江西省自鹹豐三年以來。
疊遭匪擾經該省文武員弁。
悉力防剿。
業經全省肅清。
功過尚足相抵。
該司道府州等、失守屬境處分。
前經耆齡奏請寬免。
所有兼轄統轄該管之總兵副将。
參将遊擊等官。
應得處分。
着一并寬免。
○谕軍機大臣等、本日據紮拉芬泰奏、探悉夷情。
請乘機扼要、以資牽制一摺。
據俄酋匡蘇勒、與伊犁協領哈布齊賢等談及、以<口英>夷欲赴津報複。
莫若派兵遙攻印度地方。
或可牽其内顧。
而從此息兵。
該将軍探悉夷情。
胪陳大略。
亦以為機有可乘。
因請慫恿俄夷、率偏師以攻印度之東南。
嘉獎廓夷、出奇兵以搗印度之西北。
并請密谕理藩院、派員曉谕俄夷。
使一面檄調廓夷各等語。
所奏系為夷務大局起見。
言之實為詳悉。
惟該将軍在外巳久。
于現在所辦夷務情形。
尚未能深悉。
如所稱俄夷與我倍睦于前。
不知現在俄夷駐京公使伊格那提業幅、屢次行文。
欲于吉林所屬地方。
強分界址一節。
哓哓置辨。
其心實屬叵測。
并非因有人駐京。
較前更為和睦。
況俄<口英>口□佛三國。
本屬通同一氣。
籌攻印度之舉。
不但無此兵力。
即能取勝。
而其地仍為俄國所有。
中國不能享其利。
且中國若發此言。
恐俄夷先送信于<口英>夷。
以為構釁。
是我所注意者。
正為該夷所愚也。
廓爾喀國小而貧。
又本臣服于<口英>夷。
今欲借其力以攻印度。
彼必不敢得罪于<口英>夷。
徒開其要挾誅求之釁。
亦屬無益而有損。
着紮拉芬泰、密谕該協領等、不必與匡蘇勒官再提此事。
傥該匡蘇勒官自行提起。
可囑該協領告以天朝撫馭外國。
向以信義為重。
斷不暗用機謀。
緻開兵釁。
至現在天津有備實不慮其報複。
毋使該夷有輕視中國之心。
此旨密寄該将軍閱看。
不得令該處人等知之。
以防洩漏另片奏、應交俄夷茶斤。
寬備之五十箱。
如下屆交付時。
夷人藉端争論。
請饬酌量撥補等語。
前據明誼奏、已将此項茶箱。
發給商人售賣。
明年如需用茶。
該商人肯照數備辦。
如茶巳敷用。
情願按箱交銀。
業巳準其所請。
着毋庸另議。
将此密谕知之。
○又谕、有人奏、廣東夷人占踞将軍等衙署。
設立<口英>口□佛總局。
不準地方官抽收厘金。
城内奸細極多。
官之動靜。
夷能周知。
夷之情形。
官難測探。
勞崇光大有孤立之患。
請饬巡撫耆齡。
速即赴任。
擇要駐劄外郡以相控制等語。
前因夷情詭谲曾經谕令耆齡、于行抵粵境後。
即派妥員入城、見勞崇光密商。
或以剿匪為名帶印出省。
傥勞崇光未能抽身。
即留該撫在外調度。
以免該夷挾制本日據耆齡奏病體痊愈。
業由江西啟程。
不日即可抵粵。
此時<口英>口□佛兩夷。
志在報複。
廣東夷人于該督撫等、自必嚴為防範。
傥徑行入城。
必緻為所挾制。
着耆齡于到粵後。
酌度地勢。
駐劄外郡。
與勞崇光互為援應。
至<口英>口□佛離合情形。
及調兵數目。
雖經勞崇光探報、仍恐限于見聞。
且因現處地内。
或恐文報為夷人所見。
有難于盡言之處。
即着耆齡詳細查探。
随時密奏。
原奏片着鈔給閱看。
将此由五百裡密谕知之。
○伊犁将軍紮拉芬泰等、奏報夷情叵測。
得旨。
目下津沽有備。
實不慮其報複。
果能悔過求和。
天朝向以信義為主。
斷不以黩武佳兵為勝。
亦不以開辟要荒為務也。
此等語意。
可作為該協領之意。
随便向該夷官傳述。
以杜該夷輕視中國之念。
又奏、探悉夷情。
拟酌施餌鉗之略。
豫防水陸之交。
批。
所奏實為詳悉。
汝之注意。
正為該夷所愚。
前摺已批示矣。
此摺未盡情形。
寄谕汝知。
○調庫爾喀喇烏蘇領隊大臣托克托鼐、為伊犁領隊大臣。
伊犁領隊大臣穆克登額、為庫爾喀喇烏蘇領隊大臣。
○予江西南安府守城殉難同知恩喜、祭葬世職。
○辛卯。
谕内閣、前因吏部議奏刑部堂官。
京察保送不實處分所引例文。
尚未允協其兩次出考各堂官又未分晰聲明。
當交端華、彭蘊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