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百三

關燈
戕直隸寶坻縣民唐钫女胖兒。

     ○戊寅。

    孝賢純皇後忌辰。

    遣官祭裕陵。

     ○禮部議準、山東巡撫梁寶常疏報、采訪掖縣貞節婦女毛韓氏等五百九十六口。

    安徽巡撫程楙采疏報、潛山縣張黃氏等一千三十七口。

    各請建總坊旌表。

    從之。

     ○己卯。

    上詣安佑宮行禮。

     ○谕内閣、前據給事中孫起端奏、上年湖州八幫。

    在清江浦。

    有聚衆持械武弁被傷之事。

    當經降旨着李湘棻查明具奏。

    茲據奏稱、密饬地方官确查。

    并無其事。

    且清江浦距該漕督駐劄地方。

    祇三十餘裡。

    又為河督駐劄之所。

    李湘棻既無所聞。

    複據咨詢潘錫恩、亦覆稱并無此案。

    該給事中所奏。

    着無庸議。

    惟糧船水手。

    人數衆多。

    約束不嚴。

    易于滋事。

    着照該漕督所議。

    責成各糧道、于幫船未開以前。

    會同地方文武、在水次摉查。

    不準攜帶違禁器械。

    俟過淮時。

    再由該漕督派委将弁。

    逐船嚴密摉查。

    如将來沿途水手。

    有持械滋事之案。

    即将在次在淮摉查各員。

    一并參處。

    并嚴饬總運及各幫弁、于糧船停泊時。

    按照舊章。

    實力稽查。

    所雇短纖。

    亦給腰牌。

    以示辨别。

    并着直隸山東江南沿途各督撫。

    嚴饬所屬。

    認真查察。

    有犯必懲。

    以儆兇頑。

    毋稍寬縱。

     ○庚辰。

    谕内閣、李湘棻奏、查拏匪犯現在審辦等語。

    江蘇省河北一帶。

    毗連齊豫。

    撚匪鹽枭。

    每相勾結。

    地方營汛規避處分。

    諱匿延擱。

    以緻盜風日熾。

    竟有持械拒捕重情。

    若不嚴加懲創。

    必緻釀成巨案。

    此次拏獲盜犯李佩章、李春洪等、業經知會該督、并會同河督、親提研訊。

    其供出着名要犯孫克順、王開文等。

    仍着嚴拏務獲。

    淨絕根株。

    河北地連三省。

    并着江蘇山東河南各督撫。

    嚴饬接壤營縣。

    但有匪徒入境。

    不分畛域。

    立即捕拏懲治。

    毋任漏網。

    以安行旅而儆兇頑。

     ○以太仆寺卿邢福山、為大理寺卿。

     ○辛巳。

    谕内閣、梁寶常奏、編查棚民緝拏匪類一摺。

    浙江湖州府屬之白龍山。

    濱臨太湖。

    匪徒出沒劫掠。

    實為地方之害。

    經該撫委員會營拏獲匪犯蔡錫鬥等八名。

    又續獲胡阿二等二十餘名。

    庇匪地保莫姓一名。

    該處界連三省。

    地方遼闊。

    奸徒勾結滋擾。

    必不止有此數。

    着将現獲各犯。

    嚴行懲治。

    根究首夥。

    并饬屬認真摉拏。

    務期悉數弋獲。

    毋使一名漏網。

    斷不準因現已獲犯二十餘名。

    苟且塞責。

    将就了結。

    至有棚各州縣。

    仍着随時編查。

    嚴密訪緝。

    俾奸匪無從溷迹。

    以安良善而消萌櫱。

    尋奏、續獲武康等四十六名。

    所有匪徒。

    已獲十之八九。

    現在委員履勘。

    編查保甲。

    得旨、認真查緝。

    務期淨絕根株。

     ○谕軍機大臣等、梁寶常奏、杭州省城火藥局、忽被雷轟。

    火藥房屋。

    轟失無存。

    防兵陳世忠等三人被壓受傷。

    此外并無延燒等語。

    該局存貯火藥二萬餘斤之多。

    猝被雷轟。

    其火焰必然猛烈。

    何以并未延燒。

    已難憑信。

    且既稱旁有兵丁守宿房三間。

    均被轟去無存。

    何以被壓受傷之兵。

    轉在毗連之硝磺局内。

    可見守宿房内。

    并無兵丁看守。

    其被轟火藥。

    難保非所貯本不足數。

    恐被查出。

    因而捏報雷轟。

    冀無憑據。

    其中情節。

    種種可疑。

    該撫所勘。

    顯有不實不盡。

    着再行确切查明。

    據實具奏。

    毋得稍有諱飾。

    将此谕令知之。

     ○展緩浙江定海廳甫經複業歉收民戶新舊額賦。

     ○壬午。

    谕内閣、成剛等奏、請饬催途次銅鉛船隻等語。

    寶泉局現在存庫銅斤。

    祇敷一年之用。

    必須嚴催在途各運。

    迅速抵京。

    俾資接濟。

    所有滇員。

    均未據各督撫咨報行抵何處。

    并入境出境日期。

    銅鉛為鼓鑄攸關。

    斷不容遲延贻誤。

    着沿途各督撫迅派幹員。

    會同地方文武員弁。

    迎提催趱。

    總期全數迅抵清江。

    仍責成漕運河道各總督。

    将銅鉛船隻。

    跟随首進糧船。

    相機插檔行走。

    并着雲貴四川各督撫、嚴饬兌交開行。

    毋令耽延贻誤。

    傥該運員等藉詞延宕。

    承催督催各員。

    并不實力催趱。

    即着各督撫指名嚴參。

     ○谕軍機大臣等、本日甎門禦史等奏、場内書吏任意索取物件一摺。

    據稱初六日、有縣書宋姓。

    在貢院門内向外索筆。

    初八日有筆鋪人在甎門向該禦史等求寬免辦筆。

    聲稱向來鄉會試。

    應用筆八千枝。

    此次已交七千二百枝。

    尚短交八百枝。

    而場内仍派令再交三千枝。

    實浮索筆二千二百枝。

    并據該禦史等、查明是日取筆票單。

    并未钤用提調關防。

    與定例不符等語。

    場内供給支用。

    自應确有定數。

    此項應用之筆。

    向例究竟應取若幹枝。

    該縣書吏。

    有無例外多索。

    着即将縣書宋姓拏交順天府查訊。

    至此次場内票傳筆枝。

    何以不由提調钤用關防。

    徑由供給所官、濫行發票。

    着舒興阿等确切查明。

    據實具奏。

    原摺着鈔給閱看。

    将此谕令知之。

    尋奏、查訊筆鋪王學政、大興縣禮書宋霈之、供稱會試例用筆一萬一千三百八十枝。

    向系大宛兩縣發價采辦一萬枝。

    餘歸縣書領價備辦。

    其一萬枝。

    系由筆鋪徑交禮部。

    提調官驗收分用。

    餘則由縣書散給各處分用。

    此次筆鋪短交筆三千枝。

    至初六日。

    縣書禀經供給所出票催取。

    筆鋪因趕辦不及。

    情恐誤差。

    捏稱向交八千枝。

    以求解免。

    縣書無例外多索情事。

    應毋庸議。

    從之。

     ○以詹事府少詹事瑞常、為光祿寺卿。

     ○癸未。

    上詣绮春園問皇太後安。

     ○谕内閣、禧恩等奏、收捐粟米一摺。

    此次奉天監生陳惟模等、共捐交粟米五千一百三十餘石。

    着直隸總督、即歸入年例運通米豆案内。

    饬屬加雇船隻。

    迅速前赴錦州海口裝載。

    由該将軍等、饬令運通委員押帶起運。

     ○甲申。

    谕内閣、孟保等奏、聞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之呼畢勒罕出世。

    經駐藏大臣等會同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噶勒丹錫哷圖薩瑪第巴克什、帶領喇嘛等衆唪經。

    由金奔巴瓶内掣出番民綏那瑪之子聶爾阿。

    定為呼畢勒罕。

    命名羅布桑巴勒墊丹拜佳木粲等語。

    洵屬祥瑞之事。

    朕心深為暢悅。

    着加恩賞給該呼畢勒罕黃哈達一方。

    佛一尊。

    大緞四匹。

    并賞給班禅額爾德尼黃哈達一方。

    大緞四匹。

    至所奏留銀一千兩。

    給喀爾喀四部落之綽爾濟羅布桑巴勒丹等、及呼畢勒罕之父母作為口糧。

    并請将紮薩克圖汗愛曼諾們汗伊什當津等、留藏奉侍呼畢勒罕及達喇嘛羅布桑楚勒特木、由北路草地行走。

    齋桑喇嘛羅布桑吉木畢勒等、仍由南路行走進邊之處。

    均着依議。

     ○又谕、上年中牟漫口。

    特派麟魁、廖鴻荃、會同鐘祥、鄂順安、督率道将廳營辦理大工。

    宜如何激發天良。

    妥籌速辦。

    于春水未旺以前。

    趕緊堵築。

    乃毫無把握。

    臨事遷延。

    将次合龍之際。

    被風蟄失五占。

    以緻水勢日增。

    挽回無術。

    現在壩工暫行緩辦。

    上年被淹各處。

    一時未能涸複。

    居民失所。

    殊堪憫恻。

    将來續舉大工。

    勢必多糜帑項。

    辦理不善。

    咎無可辭。

    應如何分别罰賠之處。

    着工部查議具奏。

     ○乙酉。

    上詣安佑宮行禮。

     ○谕内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