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複敕太子曰:“董文炳所任甚重,見畢即遣行。
”既見,慰谕懇至。
文炳留士選宿衛,即日就道,凡在上都三日。
至大都,更日至中書、樞密,不署中書案。
平章政事阿合馬方恃一寵一用事,生殺任情,惟畏文炳,一奸一狀為之少斂。
嘗執筆請曰:“相公官為左丞,當署省案。
”請至再四,不肯署。
皇太子聞之,謂宮臣竹忽納曰:“董文炳深慮,非爾曹所知。
”後或私問其故,文炳曰:“主上所付托者,在根本之重,非文移之細。
且吾少徇則濟一奸一,不徇則緻讒。
讒行則身危,而深失付托本意。
吾是以預其大政,而略其細務也。
” 十五年夏,文炳有疾,奏請解機務,诏曰:“大都署熾,非病者宜,卿可來此,固當愈。
”文炳至上都,奏曰:“臣病不足領機務,西北高寒,筋骸舒暢,當複自愈,請盡力北邊。
”帝曰:“卿固忠孝,是不足行也。
樞密事重,以卿佥書樞密院事,中書左丞如故。
”文炳辭,不許,遂拜。
八月天壽節,禮成賜宴,帝命坐文炳上坐,谕宗室大臣曰:“董文炳,功臣也,理當坐是。
”每尚食,上食辄辍賜文炳。
是夜,文炳疾複作,敕賜禦醫日來診視。
九月十三日,疾笃,洗沐而坐,召文忠等曰:“吾以先人死王事,恨不為國死邊,今至此,命也。
願董氏世有男能騎馬者,勉力報國,則吾死瞑目矣。
”言畢,就枕卒。
帝聞,悼痛良久,命文忠護喪葬藁城,令所過有司以禮吊祭,贈金紫光祿大夫、平章政事,谥忠獻。
子士元、士選。
士元,一名不花,字長卿,文炳長子也。
自襁褓喪母,祖母李氏一愛一之,謂文炳曰:“俟兒能言,即令讀書。
”數歲,從名儒受學。
及長,善騎射。
憲宗征蜀,士元年二十三,從叔父文蔚率鄧州一軍西行。
師次釣魚山,宋人堅壁拒守。
士元請代文蔚攻之,以所部銳卒先登,力戰良久,以它軍不繼而還。
憲宗壯之,賜以金帛。
中統初,文蔚入典禁兵,士元以世家子選暴奉内班,從車駕巡狩北方,嘗預武定山之役。
帝知其忠勤可任以事。
會文蔚病卒,無子,命士元襲為千夫長。
出師南征襄、漢,分禁兵戍淮上。
士元在軍中修敕武備,号令肅然。
丞相伯顔克江南,宋兵保兩淮未下,士元數與戰,拔淮安堡,以功遷武節将軍。
從太師博魯歡攻揚州,駐師灣頭堡。
時方大暑,博魯歡病還京師,以行省阿裡代領諸軍。
揚州守将姜才乘隙來攻。
阿裡素不習兵,率輕騎數百出堡,士元與别将哈剌秃以百騎從之。
日已暮,宋兵至者萬餘,士元謂左右曰:“大丈夫報國,政在今日,勿懼也。
”方整陣欲戰,阿裡趣令左旋,已乃遁去。
士元與哈剌秃以部兵赴敵死戰,鼓噪震地,泥淖馬不能馳,乃棄馬步戰,至四更,敵衆始退。
及旦,阿裡來視戰地,見士元卧泥中,身被十七槍,甲裳盡赤,肩舁至營而絕,年四十二。
哈剌秃亦戰死。
江淮既平,伯顔入朝,言于帝曰:“淮海之役,所損者二将而已。
”帝問其人,以士元與哈剌秃對。
帝曰:“不花健捷過人,晝戰必能制敵,夜戰而死,甚可惜也。
”至大元年,贈鎮國上将軍、佥書樞密院事,谥節愍。
後加贈推誠效節功臣、資德大夫、中書左丞、護軍,追封趙郡公,改谥忠愍。
士選字舜卿,文炳次子也。
幼從文炳居兵間,晝治武事,夜讀書不辍。
文炳總師與宋兵戰金山,士選戰甚力,大敗之,追至海而還。
及降張瑄等,丞相伯顔臨陣觀之,壯其骁勇,遣使問之,始知為文炳子。
奏功,佩金符,為管軍總管。
戰數有功。
宋降,從文炳入宋宮,取宋主降表及收其文書圖籍,靜重識大體,秋毫無所取,軍中稱之。
宋平,班師,诏置侍衛親軍諸衛,以士選為前衛指揮使,号令明正,得士大夫心。
未幾,以其職讓其弟士秀。
帝嘉其意,命士秀将前衛,而以士選同佥行樞密院事于湖廣,久之召還。
宗王乃顔叛,帝親征,召士選至行在所,與李勞山同将漢人諸軍以禦之。
乃顔軍飛矢及乘輿前,士選等出步卒橫擊之,其衆敗走。
緩急進退有禮,帝甚善之。
桑哥事敗,帝求直士用之,以易其弊,于是召士選論議政事,以中書左丞與平章政事徹理往鎮浙西,聽辟舉僚屬。
至部,察病民事,悉以帝意除之,民大悅。
有聚斂之臣為一奸一利,事發得罪且死,詐言所遣舶商海外未至,請留以待之,士選曰:“海商至則捕錄之,不至則無如之何,不系斯人之存亡也。
苟此人幸存,則無以謝天下。
”遂竟其罪。
浙多湖泊,廣蓄洩以備水旱,率為豪民占以種藝,水無所居積,故數有水旱,士選與徹理力開複之。
成宗即位,佥行樞密院于建康。
未幾,拜江西行省左丞。
贛州盜劉六十僞立名号,聚衆至萬餘。
朝廷遣兵讨之,主将觀望退縮不肯戰,守吏又因以擾良民,賊勢益盛。
士選請自往,衆欣然托之。
即日就道,不求益兵,但率掾史李霆鎮、元明善二人,持文書以去,衆莫測其所為。
至贛境,捕官吏害民者治之,民相告語曰:“不知有官法如此。
”進至興國縣,去
”既見,慰谕懇至。
文炳留士選宿衛,即日就道,凡在上都三日。
至大都,更日至中書、樞密,不署中書案。
平章政事阿合馬方恃一寵一用事,生殺任情,惟畏文炳,一奸一狀為之少斂。
嘗執筆請曰:“相公官為左丞,當署省案。
”請至再四,不肯署。
皇太子聞之,謂宮臣竹忽納曰:“董文炳深慮,非爾曹所知。
”後或私問其故,文炳曰:“主上所付托者,在根本之重,非文移之細。
且吾少徇則濟一奸一,不徇則緻讒。
讒行則身危,而深失付托本意。
吾是以預其大政,而略其細務也。
” 十五年夏,文炳有疾,奏請解機務,诏曰:“大都署熾,非病者宜,卿可來此,固當愈。
”文炳至上都,奏曰:“臣病不足領機務,西北高寒,筋骸舒暢,當複自愈,請盡力北邊。
”帝曰:“卿固忠孝,是不足行也。
樞密事重,以卿佥書樞密院事,中書左丞如故。
”文炳辭,不許,遂拜。
八月天壽節,禮成賜宴,帝命坐文炳上坐,谕宗室大臣曰:“董文炳,功臣也,理當坐是。
”每尚食,上食辄辍賜文炳。
是夜,文炳疾複作,敕賜禦醫日來診視。
九月十三日,疾笃,洗沐而坐,召文忠等曰:“吾以先人死王事,恨不為國死邊,今至此,命也。
願董氏世有男能騎馬者,勉力報國,則吾死瞑目矣。
”言畢,就枕卒。
帝聞,悼痛良久,命文忠護喪葬藁城,令所過有司以禮吊祭,贈金紫光祿大夫、平章政事,谥忠獻。
子士元、士選。
士元,一名不花,字長卿,文炳長子也。
自襁褓喪母,祖母李氏一愛一之,謂文炳曰:“俟兒能言,即令讀書。
”數歲,從名儒受學。
及長,善騎射。
憲宗征蜀,士元年二十三,從叔父文蔚率鄧州一軍西行。
師次釣魚山,宋人堅壁拒守。
士元請代文蔚攻之,以所部銳卒先登,力戰良久,以它軍不繼而還。
憲宗壯之,賜以金帛。
中統初,文蔚入典禁兵,士元以世家子選暴奉内班,從車駕巡狩北方,嘗預武定山之役。
帝知其忠勤可任以事。
會文蔚病卒,無子,命士元襲為千夫長。
出師南征襄、漢,分禁兵戍淮上。
士元在軍中修敕武備,号令肅然。
丞相伯顔克江南,宋兵保兩淮未下,士元數與戰,拔淮安堡,以功遷武節将軍。
從太師博魯歡攻揚州,駐師灣頭堡。
時方大暑,博魯歡病還京師,以行省阿裡代領諸軍。
揚州守将姜才乘隙來攻。
阿裡素不習兵,率輕騎數百出堡,士元與别将哈剌秃以百騎從之。
日已暮,宋兵至者萬餘,士元謂左右曰:“大丈夫報國,政在今日,勿懼也。
”方整陣欲戰,阿裡趣令左旋,已乃遁去。
士元與哈剌秃以部兵赴敵死戰,鼓噪震地,泥淖馬不能馳,乃棄馬步戰,至四更,敵衆始退。
及旦,阿裡來視戰地,見士元卧泥中,身被十七槍,甲裳盡赤,肩舁至營而絕,年四十二。
哈剌秃亦戰死。
江淮既平,伯顔入朝,言于帝曰:“淮海之役,所損者二将而已。
”帝問其人,以士元與哈剌秃對。
帝曰:“不花健捷過人,晝戰必能制敵,夜戰而死,甚可惜也。
”至大元年,贈鎮國上将軍、佥書樞密院事,谥節愍。
後加贈推誠效節功臣、資德大夫、中書左丞、護軍,追封趙郡公,改谥忠愍。
士選字舜卿,文炳次子也。
幼從文炳居兵間,晝治武事,夜讀書不辍。
文炳總師與宋兵戰金山,士選戰甚力,大敗之,追至海而還。
及降張瑄等,丞相伯顔臨陣觀之,壯其骁勇,遣使問之,始知為文炳子。
奏功,佩金符,為管軍總管。
戰數有功。
宋降,從文炳入宋宮,取宋主降表及收其文書圖籍,靜重識大體,秋毫無所取,軍中稱之。
宋平,班師,诏置侍衛親軍諸衛,以士選為前衛指揮使,号令明正,得士大夫心。
未幾,以其職讓其弟士秀。
帝嘉其意,命士秀将前衛,而以士選同佥行樞密院事于湖廣,久之召還。
宗王乃顔叛,帝親征,召士選至行在所,與李勞山同将漢人諸軍以禦之。
乃顔軍飛矢及乘輿前,士選等出步卒橫擊之,其衆敗走。
緩急進退有禮,帝甚善之。
桑哥事敗,帝求直士用之,以易其弊,于是召士選論議政事,以中書左丞與平章政事徹理往鎮浙西,聽辟舉僚屬。
至部,察病民事,悉以帝意除之,民大悅。
有聚斂之臣為一奸一利,事發得罪且死,詐言所遣舶商海外未至,請留以待之,士選曰:“海商至則捕錄之,不至則無如之何,不系斯人之存亡也。
苟此人幸存,則無以謝天下。
”遂竟其罪。
浙多湖泊,廣蓄洩以備水旱,率為豪民占以種藝,水無所居積,故數有水旱,士選與徹理力開複之。
成宗即位,佥行樞密院于建康。
未幾,拜江西行省左丞。
贛州盜劉六十僞立名号,聚衆至萬餘。
朝廷遣兵讨之,主将觀望退縮不肯戰,守吏又因以擾良民,賊勢益盛。
士選請自往,衆欣然托之。
即日就道,不求益兵,但率掾史李霆鎮、元明善二人,持文書以去,衆莫測其所為。
至贛境,捕官吏害民者治之,民相告語曰:“不知有官法如此。
”進至興國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