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二

關燈
、東平、濟南五路萬戶。

    庚寅冬,武仙複屯兵于衛,天澤合諸軍圍之。

    金将完顔合達以衆十萬來援,戰不利,諸将皆北,天澤獨以千人繞出其後,敗一都尉軍,與大軍合攻之,仙逸去,遂複衛州。

     壬辰春,太宗由白坡渡河,诏天澤以兵由孟津會河南,至則睿宗已破合達軍于三峰山。

    乃命略地京東,招降太康、柘縣、瓦岡、睢州,追斬金将完顔慶山奴于一陽一邑。

    夏,帝北還,留睿宗總兵圍汴。

    癸巳春,金主突圍而出,令完顔白撒自黃龍岡來襲新衛。

    天澤率輕騎馳赴之,比至,圍已合,天澤奮戈突至城下,呼守者曰:“汝等勉力,援兵且至。

    ”複躍出,其衆皆披一靡一,遂與大軍夾擊之,白撒等敗走蒲城,天澤尾其後,白撒等兵尚八萬,俘斬殆盡。

    金主以單舸東走歸德,天澤追至歸德,與諸軍會。

    新衛達魯花赤撒吉思不花欲薄城背水而營,天澤曰:“此豈駐兵之地乎!彼若來犯,則進退失據矣。

    ”不聽,會天澤以事之汴,比還,撒吉思不花全軍皆沒。

    金主遷蔡,帝命元帥倴盞率大軍圍之。

    天澤當其北面,結筏潛渡汝水,血戰連日。

    甲午春正月,蔡破,金主自經死,天澤還真定。

     時政煩賦重,貸錢于西北賈人以代輸,累倍其息,謂之羊羔利,民不能給。

    天澤奏請官為償一本息而止。

    繼以歲饑,假貸充貢賦,積銀至一萬三千錠,天澤傾家赀,率族屬官吏代償之。

    又請以中戶為軍,上下戶為民,著為定籍,境内以甯。

     金亡,移軍伐宋。

    乙未,從皇子曲出攻棗一陽一,天澤先登,拔之。

    及攻襄一陽一,宋兵以舟數千陳于峭石灘,天澤挾二舟載死士,直前搗之,覆溺者萬計。

    丁酉,從宗王口溫不花圍光州,天澤先破其外城,攻子城,又破之。

    師次複州,宋兵以舟三千鎖湖面為栅,天澤曰:“栅破,則複自潰。

    ”親執桴鼓,督勇士四十人攻其栅,不逾時,栅破,複人懼,請降。

    進攻壽春,天澤獨當一面,宋兵夜出斫營,天澤手擊殺數人,麾下兵繼至,悉驅其兵入淮水死,乘勝而南,所向辄克。

     壬子,入觐,憲宗賜衛州五城為分邑。

    世祖時在籓邸,極知漢地不治,河南尤甚,請以天澤為經略使。

    至則興利除害,政無不一舉,誅郡邑長貳之尤貪橫者二人,境内大治。

    阿藍答兒鈎較諸路财賦,鍛煉羅織,無所不至,天澤以勳舊獨見優容,天澤曰:“我為經略使,今不我責,而罪餘人,我何安乎!”由是得釋者甚衆。

     戊午秋,從憲宗伐宋,由西蜀以入。

    己未夏,駐合州之釣魚山,軍中大疫,方議班師,宋将呂文德以艨艟千餘,溯嘉陵江而上,北軍迎戰不利。

    帝命天澤禦之,乃分軍為兩翼,跨江注射,親率舟師順流縱擊,三戰三捷,奪其戰艦百餘艘,追至重慶而還。

     中統元年,世祖即位,首召天澤,問以治國安民之道,即具疏以對,大略謂:“朝廷當先立省部以正紀綱,設監司以督諸路,沛恩澤以安反側,退貪殘以任賢能,頒奉秩以養廉,禁賄賂以防一奸一,庶能上下丕應,内外休息。

    ”帝嘉納之。

    繼命往鄂渚撤江上軍,還,授河南等路宣撫使,俄兼江淮諸翼軍馬經略使。

    二年夏五月,拜中書右丞相。

    天澤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國安民之術,無不次第舉行。

    又定省辨十條,以正庶務。

    憲宗初年,括戶餘百萬,至是,諸色占役者太半,天澤悉奏罷之。

    秋九月,扈從世祖親征阿裡不哥,次昔木土之地,诏丞相纟泉真将右軍,天澤将左軍,合勢蹙之,阿裡不哥敗走。

     三年春,李璮一陰一結宋人,以益都叛,遂據濟南,诏親王哈必赤總兵讨之,兇勢甚盛。

    繼命天澤往,天澤聞璮入濟南,笑曰:“豕突入苙,無能為也。

    ”至則進說于哈必赤曰:“璮多谲而兵一精一,不宜力角,當以歲月斃之。

    ”乃深溝高壘,絕其奔轶。

    凡四月,城中食盡,軍潰出降,生擒璮,斬于軍門,誅同惡者數十人,餘悉縱歸。

    明日,引軍東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開門迎降。

     初,天澤将行,帝臨軒授诏,責以專征,俾諸将皆聽節度。

    天澤未嘗以诏示人,及還,帝慰勞之,悉歸功于諸将,其慎密謙退如此。

    天澤在憲宗時嘗奏:“臣始攝先兄天倪軍民之職,天倪有二子,一子管民政,一子掌兵權,臣複入叨寄遇,一門之内,處三要職,分所當辭,臣可退休矣。

    ”帝曰:“卿奕世忠勤,有勞于國,一門三職,何愧何嫌!”竟不許。

    至是,言者或謂李璮之變,由諸侯權太重。

    天澤遂奏:“兵民之權,不可并于一門,行之請自臣家始。

    ”于是史氏子侄,即日解兵符者十七人。

     至元元年,加光祿大夫,右丞相如故。

    三年,皇太子燕王領中書省,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