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二

關燈
判樞密院事,以天澤為輔國上将軍、樞密副使。

    四年,複授光祿大夫,改中書左丞相。

    六年,帝以宋未附,議攻襄一陽一,诏天澤與驸馬忽剌出往經畫之,賜白金百錠、楮币萬缗。

    至則相要害,立城堡,以絕其聲援,為必取之計。

    七年,以疾還燕。

    八年,進開府儀同三司、平章軍國重事,仍敕右丞相安童谕旨曰:“兩省、院、台,或一月、一旬,遇大事,卿可商量,小事不煩卿也。

    ” 十年春,與平章阿術等進攻樊城,拔之,襄一陽一降。

    十一年,诏天澤與丞相伯顔總大軍,自襄一陽一水陸并進。

    天澤至郢州遇疾,還襄一陽一,帝遣侍臣賜以葡萄酒,且谕之曰:“卿自朕祖宗以來,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宣力多矣。

    又卿首事南伐,異日功成,皆卿力也。

    勿以小疾阻行為憂,可且北發,善自調護。

    ”還至真定,帝又遣其子杠與尚醫馳視,賜以藥餌。

    天澤因附奏曰:“臣大限有終,死不足惜,但願天兵渡江,慎勿殺掠。

    ”語不及它。

    以十二年二月七日薨,年七十四。

    訃聞,帝震悼,遣近臣赙以白金二千五百兩,贈太尉,谥忠武。

    後累贈太師,進封鎮一陽一王,立廟。

     天澤平居,未嘗自矜其能,及臨大節、論大事,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

    年四十,始折節讀書,尤熟于《資治通鑒》,立論多出人意表。

    拜相之日,門庭悄然。

    或勸以權自張,天澤舉唐韋澳告周墀之語曰:“願相公無權。

    爵祿刑賞,天子之一柄一,何以權為!”因以謝之,言者慚服。

    當金末,名士流寓失所,悉為治其生理而賓禮之,後多緻顯達。

    破歸德,釋李大節不殺,而送至真定,署為參謀。

    衛為食邑,命王昌齡治之,舊人多不平,而莫能間,其知人之明、用人之專如此。

    是以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無怨,人以比于郭子儀、曹彬雲。

     子格,湖廣行省平章政事;樟,真定順天新軍萬戶;棣,衛輝路轉運使;杠,湖廣行省右丞;杞,淮東道廉訪使;梓,同知澧州;楷,同知南一陽一府;彬,中書左丞。

     格字晉明。

    歲壬子,憲宗賜天澤以衛城,授格節度使。

    憲宗崩,格北留謙州,五年而歸,為鄧州舊軍萬戶。

    既又代張弘範為亳州萬戶,而以故所将鄧州舊軍授弘範。

    從攻襄一陽一,襄一陽一下,賜白金、衣裘、弓矢、鞍馬。

    衆軍渡江,平章阿術将二十五萬戶居前,每五萬戶擇一人為帥統之,格居其一。

    格軍先渡,為宋将程鵬飛所卻,格被三創,喪其師二百。

    尋複大戰,中流矢,鵬飛身亦被七創,乃敗走。

    其後樞密院奏格輕進,請罪之,帝念其功而薄其罪。

    俾從平章阿裡海牙攻潭州,砲激栅木,傷肩,矢貫其手,裹創先登,拔之,遂以軍民安一撫留戍。

     入觐,加定遠大将軍,賜以天澤所服玉帶。

    從攻靜江,衆以轒辒自蔽鑿城,格所當,砲礌蔽地,車不可至,乃伺隙率衆攀堞,蟻附而上,拔之。

    徇廣西十八州、廣東三州,皆下。

    靜江受兵之初,溪洞諸夷皆降雲南,格遣使谕之,來者五十州,雲南争之,事聞,诏聽格節度。

    升廣西宣撫使,改鎮國上将軍、廣南西道宣慰使。

     宋亡,陳宜中、張世傑挾益王鸑、廣王昺據福州,立益王,傳檄嶺海,欲複其地,詐言夏貴已複瀕江州郡。

    諸戍将以江路既絕,不可北歸,皆托計事還靜江。

    格曰:“君等亦為虛聲所懼邪!待貴逾嶺,審不可北歸,吾與諸君取途雲南而歸,未為不可,敢辄棄戍哉!”行省議棄廣東之肇慶、德慶、封州,并兵戍梧州。

    格曰:“棄地撤備,示敵以怯,不可,宜增兵戍之。

    ”劇賊蘇仲,集潰卒,據鎮龍山稱王,劫掠于外,耕植于内,至秋畢獲。

    聞大兵至,則僞出降,官軍畏暑,不敢深入,橫、象、賓、貴四州,皆被其害。

    格築堡于其界,守以土兵,令官軍一火其廬栅,民踐其禾稼,仲窮蹙,遂降。

    益王餘衆破浔州,斬李辰、李福。

    靜江北抵全、永,皆城守,羅飛圍永,凡七月不下。

    判官潘澤民間道來告急,格分兵赴之,殄其衆。

     益王死,衛王立。

    趣廣州,壁海中崖山,遣曾淵子據雷州,谕之降,不聽,進兵攻之,淵子奔岡洲。

    世傑将兵數萬,欲複取雷州,戍将劉仲海擊走之。

    後悉衆來圍,城中絕糧,士以草為食,格漕欽、廉、高、化諸州糧以給之,世傑解圍去。

    诏格戍雷州。

    衛王死,廣東、西悉平。

    張弘範請複将亳州軍,乃還格鄧州舊軍。

    拜參知政事、行廣南西道宣慰使。

    入觐,拜資德大夫、湖廣行中書省右丞。

    移江西右丞,尋複為湖廣右丞,進平章政事。

    卒,年五十八。

    子燿,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榮,鄧州舊軍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