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九

關燈
宋人戰昭信軍南靖平山。

    俱有功。

    十四年,北觐,進武略将軍、管軍總管。

    十五年,從元帥張弘範征閩、廣、漳、韶諸州,以功授武德将軍。

    十六年,從攻崖山,弘範命淵領後翼軍,水戰有功。

    十七年,進安遠大将軍,為副招讨。

    二十一年,遷颍州副萬戶。

    二十四年,從征交趾,鎮南王脫歡命領水步軍二萬攻萬劫江,擒十六人。

    繼攻靈山城,賊衆迎敵,大敗之,師還。

    二十八年,捕寇浙東,獲其酋長三人。

    三十一年,兼領紹興浙江五翼軍,守杭州,繼以疾卒,大德十一年卒。

    子無晦,至大元年,襲授昭信校尉、颍州副萬戶,俄進武德将軍。

    延祐五年,以病免。

    六年,改河南江北行省都鎮撫。

    泰定四年,加宣武将軍。

     ○嶽存 嶽存,字彥誠,大名冠氏人。

    初歸東平嚴實,承制授存武德将軍、帥府都總領,保冠氏。

    會金從宜鄭倜複據大名,距冠氏僅三十裡,遣兵來攻。

    倜不得志,複自将萬人合圍,其勢甚張。

    存率死士百餘,突出西門,勇氣十倍。

    金人退走,存追之,越境乃還。

    歲己醜,從嚴實及武仙戰于彰德西,敗之,遷明威将軍,行冠氏主簿。

    明年,存率騎兵二百、步卒三百,自彰德北還。

    至開州南,與金将張開遇。

    開衆萬餘,存軍依大林,戒其軍曰:“彼衆我寡,不可輕動,當聽吾鼓聲為節。

    ”乃命騎士居前,步卒次之,與敵相去僅二十步,一鼓作氣,無不一當百。

    開衆大潰,追二十餘裡,不損一卒而還。

    破河南,攻淮、漢,無役不與。

    辛醜,升本縣丞。

    庚戌,移治楚丘,數年,有惠政。

    乙卯,告老退休田裡。

    中統三年,以疾卒,年六十九。

     子天祯,襲父職冠氏縣軍民彈壓,從圍襄樊,帥府承制授管軍百戶,修立百丈山、鹿門等堡。

    天祯率銳士,冒矢石,從樊城東北先登,為檑木所傷,堕地,複蹑梯以登,手刃數人。

    築正一陽一東西城,及于鎮江造戰船,天祯鹹董其役。

    戰焦山,平奉化賊,錄功升管軍千戶。

    江南平,從元帥張弘範觐帝于柳林,賜金錦、銀鞍勒。

    授昭勇大将軍、福州路總管,平尤溪賊。

    秩滿,改吉州,平永新賊,後遷贛州。

    七年,遷建康,首定救荒之政,民立碑以紀遺一愛一焉。

    至大二年,卒于建康,年七十二。

    子果,會昌州同知。

     ○張子良懋 張子良,字漢臣,涿州範一陽一人。

    金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

    子良率千餘人入燕、薊間,耕稼已絕,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魚自給,從之者衆,至不能容。

    子良部勒定興、新城數萬口,就食東平,東平守納之。

    久之,守棄東平還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壽州。

    夏全劫其民出雞口,李敏據州。

    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歸宿,因以宿帥之衆奪全所劫老幼數萬以還。

    全怒,連徐、邳之軍來攻。

    子良與宿帥斫其營,全失其軍符,走死揚州。

    時金受重圍于汴,聲援盡絕,有國用安者,圖以漣水之衆人援,道阻,遊兵不能進。

    子良與一偏将晝伏夜行,得入汴,達用安意。

    金君臣以為自天降也,曲賜勞來,凡所欲,皆如用安請,因以徐、宿授子良。

    明年,子良進米五百石于汴,授榮祿大夫,總管陝西東路兵馬,仍治宿州。

    當是時,令已不行于陝,而用安亦卒不得志。

    徐、宿之間,民無食者,出城拾魯穟以食,子良嚴兵護之,以防鈔掠。

    猝遇敵,子良被重傷,乃率其衆就食泗州。

    泗守閱兵,将圖之,子良與麾下十數人即軍中生縛其守。

    民不欲北歸者,欲走傍郡,子良資以舟楫,無敢掠其财物。

     歲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縣、軍民十萬八千餘口,因元帥阿術來歸。

    太宗命為東路都總帥,授銀青榮祿大夫,升京東路行尚書省兼都總帥,管領元附軍民,進金紫光祿大夫。

    庚子,賜金符。

    自兵興以來,子良轉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勝計。

    癸醜,憲宗命為歸德府總管,管領元附軍民。

    中統二年夏四月,世祖命為歸德、泗州總管,降虎符,仍管領泗州軍民總管。

    七年,罷元管戶,隸諸郡縣,改授昭勇大将軍、大名路總管,兼府尹。

    八年,卒,年七十八。

    贈昭勇大将軍、佥樞密院事、上輕車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子二人:長懋,次亨。

    亨,佩金虎符,為管軍千戶。

    子與立襲,卒。

    子鑒襲。

    懋字之美,未弱冠,已有父風。

    侍子良官京東,故懋領其衆,從丞相阿術軍,立歸德府,以其軍鎮之。

    移鎮下邳,知歸德府事。

    李璮叛濟南,以其兵戍蔡州。

    中統元年,宣授泗州軍總把,佩金符。

    至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