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皆聞風而自至矣。
”帝從之。
乙亥春正月,取通州,金右副元帥蒲察七斤以其衆降,明安命複其職,置之麾下,遂駐軍于京南建春一宮。
金禦史中丞李英、元帥左都監烏古論慶壽,領兵護軍食,以援中都。
帝遣右副元帥神撒将四百騎迎戰,明安将五百騎繼之,遇于永清。
将戰,命士卒佯敗,金兵來追,回擊,大破之,死及溺水者甚衆,獲李英及所佩虎符,得糧千餘車。
遂招谕永清,不降,拔而屠之。
未幾,金将完顔合住、監軍阿興松哥,複以步兵萬二千人、糧車五百兩援中都。
明安複将三千騎往擊之,遇于涿州宣封寨,獲松哥,合住遁去,盡得其辎重,還屯建春一宮。
四月,攻萬甯宮,克之。
取盎昌、豐宜二關,攻拔固安縣。
初,順州之破,兵士縛密雲主簿完顔壽孫以獻,明安釋而用之,不久,逸去複來,問其故,對曰:“有老父在城中,恐不能存,謀歸,欲得侍養,今已殁,故複來。
”明安義而釋之。
五月,明安将攻中都,金相完顔複興飲藥死。
辛酉,城中官屬父老缁素,開門請降,明安谕之曰:“負固不服,以至此極,非汝等罪,守者之責也。
”悉令安業,仍以粟赈之,衆皆感悅。
明安早從軍旅,料敵制勝,算無遺策,雖祁寒盛暑,未嘗不與士卒均勞逸,同甘苦。
其得金府庫珠玉錦绮,明安悉具其數上進,未嘗以纖毫為己有。
中都既下,加太傅、邵國公,兼管蒙古漢軍兵馬都元帥。
丙子,以疾卒于燕城,年五十三。
子二人:長鹹得不,襲職為燕京行省。
次忽笃華,太宗時,為金紫光祿大夫、燕京等處行尚書省事,兼蒙古漢軍兵馬都元帥。
○張榮 張榮,字世輝,濟南曆城人,狀貌奇偉。
嘗從軍,為流矢貫訾,拔之不出,令人以足抵其額而拔之,神色自若。
金季,山東群盜蜂起,榮率鄉民據濟南黉堂嶺,衆稍盛,遂略章丘、鄒平、濟一陽一、長山、辛市、蒲台、新城及淄州之地而有之,兵至,則清野入山歲丙戌,東平、順天皆内屬,榮遂舉其兵與地納款于按赤台那衍,引見太祖,問以孤軍數載,獨抗王師之故。
對曰:“山東地廣人稠,悉為帝有。
臣若但有倚恃,亦不款服。
”太祖壯之,拊其背曰:“真賽因八都兒也。
”授金紫光祿大夫、山東行尚書省,兼兵馬都元帥,知濟南府事。
時貿易用銀,民争發墓劫取,榮下令禁絕。
庚寅,朝廷集諸侯議取汴,榮請先六軍以清跸道,帝嘉之,賜衣三襲,诏位諸侯上。
辛卯,軍至河上,榮率死士宵濟,守者潰。
诘旦,敵兵整陣至,榮馳之,望風披一靡一,奪戰船五十艘,麾抵北岸,濟師,衆軍繼進,乘勝破張、盤二山寨,俘獲萬餘。
大将阿術魯恐生變,欲盡殺之,榮力争而止。
癸巳,汴梁下,從阿術魯為先鋒,攻睢一陽一,議欲殺俘虜,烹其油以灌城,又力止之。
既而城下,榮單騎入城撫其民。
甲午,攻沛,沛拒守稍嚴,其将唆蛾夜來搗營,榮覺之,唆蛾返走,率壯士追殺之,乘勝急攻,城破。
就攻徐州,守将國用安引兵突出,榮逆擊之,亦破其城,用安赴水死。
乙未,拔邳州。
丙申,從諸王闊端破宋棗一陽一、仇城等三縣。
時河南民北徙至濟南,榮下令民間,分屋與地居之,俾得樹畜,且課其殿最,曠野辟為樂土。
是歲,中書考績,為天下第一。
李璮據益都,私饋以馬蹄金,榮曰:“身既許國,何可擅交鄰境!”卻之。
年六十一,乞緻仕。
後十九年,世祖即位,封濟南公,緻仕,卒,年八十三。
子七人:長邦傑,襲爵,先卒;邦直,行軍萬戶;邦彥,權濟南行省;邦允,知淄州;邦孚,大都督府郎中;邦昌,奧魯總管;邦憲,淮安路總管。
孫四十人,宏,襲邦傑爵,改真定路總管。
○劉亨安 劉亨安,其先範一陽一人,後遷遼東川州。
初,國王木華黎經略遼東,兄世英率宗族鄉人隸麾下,分兵收燕、趙、雲、朔、河東,以功充行軍副總管。
庚辰,平一陽一諸郡被兵之餘,民物空竭,世英言于王曰:“自古建國,以民為本,今河東殺掠殆盡,異日我師複來,孰給轉輸?收存恤亡,此其時也。
”王善之。
以绛州邊地,難其人,奏授世英绛州節度使,兼行帥府事。
卒于師,無子,國王孛魯命其族兄德仁襲職。
丙戌歲,金将移剌副樞攻绛州,城陷,死之。
木華黎承制命亨安領其衆,奏賜金虎符,授鎮國上将軍、绛州節度使,行元帥府事。
兼觀察使。
庚寅冬,從王師渡河入關。
辛卯春,克鳳翔,曆秦、隴,屯渭一陽一。
秋,出階城,沿漢抵鄧。
壬辰,會大軍于鈞州,敗金人于三峰山。
甲午,平蔡。
既而宋兵二十萬攻汴,将趨洛,都元帥塔察兒俾亨安往拒之。
與宋軍遇龍門北,遂橫槊躍馬,奮突而前,衆因乘之,宋師奔潰,追擊百餘裡。
塔察兒拊其背曰:“真骁将也!”延坐諸将之右,勞賜甚厚。
丙申,都元帥塔海征巴蜀,攻散關,破劍門,出奇制勝,戰功居多。
進圍成都,亨安為先鋒,大破之于城西,生擒宋将陳侍郎。
有喬長官與亨安争功,未幾,攻城,喬為砲所傷,亨安負之以出,喬感愧。
亨安從軍十年,累著勳伐,所獲金帛,悉推與将佐,故士卒鹹樂為用。
癸卯冬十二月卒。
子貞,嗣職。
孫三人:弘,強,弴。
”帝從之。
乙亥春正月,取通州,金右副元帥蒲察七斤以其衆降,明安命複其職,置之麾下,遂駐軍于京南建春一宮。
金禦史中丞李英、元帥左都監烏古論慶壽,領兵護軍食,以援中都。
帝遣右副元帥神撒将四百騎迎戰,明安将五百騎繼之,遇于永清。
将戰,命士卒佯敗,金兵來追,回擊,大破之,死及溺水者甚衆,獲李英及所佩虎符,得糧千餘車。
遂招谕永清,不降,拔而屠之。
未幾,金将完顔合住、監軍阿興松哥,複以步兵萬二千人、糧車五百兩援中都。
明安複将三千騎往擊之,遇于涿州宣封寨,獲松哥,合住遁去,盡得其辎重,還屯建春一宮。
四月,攻萬甯宮,克之。
取盎昌、豐宜二關,攻拔固安縣。
初,順州之破,兵士縛密雲主簿完顔壽孫以獻,明安釋而用之,不久,逸去複來,問其故,對曰:“有老父在城中,恐不能存,謀歸,欲得侍養,今已殁,故複來。
”明安義而釋之。
五月,明安将攻中都,金相完顔複興飲藥死。
辛酉,城中官屬父老缁素,開門請降,明安谕之曰:“負固不服,以至此極,非汝等罪,守者之責也。
”悉令安業,仍以粟赈之,衆皆感悅。
明安早從軍旅,料敵制勝,算無遺策,雖祁寒盛暑,未嘗不與士卒均勞逸,同甘苦。
其得金府庫珠玉錦绮,明安悉具其數上進,未嘗以纖毫為己有。
中都既下,加太傅、邵國公,兼管蒙古漢軍兵馬都元帥。
丙子,以疾卒于燕城,年五十三。
子二人:長鹹得不,襲職為燕京行省。
次忽笃華,太宗時,為金紫光祿大夫、燕京等處行尚書省事,兼蒙古漢軍兵馬都元帥。
○張榮 張榮,字世輝,濟南曆城人,狀貌奇偉。
嘗從軍,為流矢貫訾,拔之不出,令人以足抵其額而拔之,神色自若。
金季,山東群盜蜂起,榮率鄉民據濟南黉堂嶺,衆稍盛,遂略章丘、鄒平、濟一陽一、長山、辛市、蒲台、新城及淄州之地而有之,兵至,則清野入山歲丙戌,東平、順天皆内屬,榮遂舉其兵與地納款于按赤台那衍,引見太祖,問以孤軍數載,獨抗王師之故。
對曰:“山東地廣人稠,悉為帝有。
臣若但有倚恃,亦不款服。
”太祖壯之,拊其背曰:“真賽因八都兒也。
”授金紫光祿大夫、山東行尚書省,兼兵馬都元帥,知濟南府事。
時貿易用銀,民争發墓劫取,榮下令禁絕。
庚寅,朝廷集諸侯議取汴,榮請先六軍以清跸道,帝嘉之,賜衣三襲,诏位諸侯上。
辛卯,軍至河上,榮率死士宵濟,守者潰。
诘旦,敵兵整陣至,榮馳之,望風披一靡一,奪戰船五十艘,麾抵北岸,濟師,衆軍繼進,乘勝破張、盤二山寨,俘獲萬餘。
大将阿術魯恐生變,欲盡殺之,榮力争而止。
癸巳,汴梁下,從阿術魯為先鋒,攻睢一陽一,議欲殺俘虜,烹其油以灌城,又力止之。
既而城下,榮單騎入城撫其民。
甲午,攻沛,沛拒守稍嚴,其将唆蛾夜來搗營,榮覺之,唆蛾返走,率壯士追殺之,乘勝急攻,城破。
就攻徐州,守将國用安引兵突出,榮逆擊之,亦破其城,用安赴水死。
乙未,拔邳州。
丙申,從諸王闊端破宋棗一陽一、仇城等三縣。
時河南民北徙至濟南,榮下令民間,分屋與地居之,俾得樹畜,且課其殿最,曠野辟為樂土。
是歲,中書考績,為天下第一。
李璮據益都,私饋以馬蹄金,榮曰:“身既許國,何可擅交鄰境!”卻之。
年六十一,乞緻仕。
後十九年,世祖即位,封濟南公,緻仕,卒,年八十三。
子七人:長邦傑,襲爵,先卒;邦直,行軍萬戶;邦彥,權濟南行省;邦允,知淄州;邦孚,大都督府郎中;邦昌,奧魯總管;邦憲,淮安路總管。
孫四十人,宏,襲邦傑爵,改真定路總管。
○劉亨安 劉亨安,其先範一陽一人,後遷遼東川州。
初,國王木華黎經略遼東,兄世英率宗族鄉人隸麾下,分兵收燕、趙、雲、朔、河東,以功充行軍副總管。
庚辰,平一陽一諸郡被兵之餘,民物空竭,世英言于王曰:“自古建國,以民為本,今河東殺掠殆盡,異日我師複來,孰給轉輸?收存恤亡,此其時也。
”王善之。
以绛州邊地,難其人,奏授世英绛州節度使,兼行帥府事。
卒于師,無子,國王孛魯命其族兄德仁襲職。
丙戌歲,金将移剌副樞攻绛州,城陷,死之。
木華黎承制命亨安領其衆,奏賜金虎符,授鎮國上将軍、绛州節度使,行元帥府事。
兼觀察使。
庚寅冬,從王師渡河入關。
辛卯春,克鳳翔,曆秦、隴,屯渭一陽一。
秋,出階城,沿漢抵鄧。
壬辰,會大軍于鈞州,敗金人于三峰山。
甲午,平蔡。
既而宋兵二十萬攻汴,将趨洛,都元帥塔察兒俾亨安往拒之。
與宋軍遇龍門北,遂橫槊躍馬,奮突而前,衆因乘之,宋師奔潰,追擊百餘裡。
塔察兒拊其背曰:“真骁将也!”延坐諸将之右,勞賜甚厚。
丙申,都元帥塔海征巴蜀,攻散關,破劍門,出奇制勝,戰功居多。
進圍成都,亨安為先鋒,大破之于城西,生擒宋将陳侍郎。
有喬長官與亨安争功,未幾,攻城,喬為砲所傷,亨安負之以出,喬感愧。
亨安從軍十年,累著勳伐,所獲金帛,悉推與将佐,故士卒鹹樂為用。
癸卯冬十二月卒。
子貞,嗣職。
孫三人:弘,強,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