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列傳第三十八
○薛塔剌海
薛塔剌海,燕人也,剛勇有志。
歲甲戍,太祖引兵至北口,塔剌海帥所部三百餘人來歸,帝命佩金符,為砲水手元帥,屢有功,進金紫光祿大夫,佩虎符,為砲水手軍民諸色人匠都元帥,便宜行一事。
從征回回、河西、欽察、畏吾兒、康裡、乃蠻、阿魯虎、忽纏、帖裡麻、賽蘭諸國,俱以砲立功。
太宗三年,睿宗引兵自洛一陽一渡河,塔剌海由隴右假道金、商,遂會師于鈞州三峰山,敗金師。
四年,破南京及唐、鄧、鈞、許諸州,取鄢陵、扶溝。
四月卒。
子奪失剌,襲為都元帥,南攻江淮,有功。
歲庚戌,卒。
弟軍勝襲,憲宗八年,從世祖攻釣魚山、苦竹崖、大良平、青居山。
破重慶、馬湖、天水,賜以白金、鞍馬等物。
中統三年,李璮叛濟南,又以砲破其城。
至元五年,從圍襄一陽一。
三月卒。
丞相阿術欲以千戶劉添喜攝帥府事,子四家奴,年方十六,請從軍自效,帝壯而許之。
八年,始襲父爵。
十年冬十二月,襄、樊未下,四家奴立砲攻之。
明年正月,襄一陽一守呂文煥降。
繼從丞相伯顔南伐,十月,至郢州,先登。
師既渡江,四家奴自鄭州下沿海諸城堡,至建康。
十二年,授武節将軍。
六月,與宋将夏貴戰于峪溪口,奪其船二百餘艘。
十一月,屠常州。
十二月,取蘇州。
十三年,攻鎮巢。
七月,圍揚州,守臣李庭芝棄城走,追獲之。
九月,進階懷遠将軍,将兵平浙東諸郡。
從征福建灤江,與宋兵力戰,破之,獲戰艦千餘艘。
十六年,進階鎮國将軍,鎮揚州。
二十二年,改為萬戶。
○高鬧兒 高鬧兒,女直人。
事太祖,從征西域。
複從闊出太子、察罕那演,連歲出征,累有功。
授金符,總管,管領山前十路匠軍。
歲己未,憲宗憫其老,命其子元長襲其職,從世祖渡江攻鄂,還鎮随州。
至元二年,移鎮季一陽一。
五年,從元帥阿術修立白河口、新城、鹿門山等處城堡,圍襄樊。
七年,充季一陽一軍馬總管。
十年,從攻樊城,先登。
十一年,從渡江,鼓戰艦上流,與宋人戰,殺三百餘人,奪其船及铠仗,以功賜虎符,升宣武将軍。
進兵丁家洲,與宋臣孫虎臣等大戰,殺五百餘人,奪其船及铠仗無算;敗夏貴于焦湖。
從征常州,先登。
又攻杭州。
宋平,護送宋太後至京師。
以功進懷遠大将軍、萬戶。
二十一年,領軍二千,從太子脫歡征交趾,追襲交趾世子于大海口,奪其戰艦以還。
二十二年,升安遠大将軍、季一陽一萬戶府萬戶。
是年夏,複以兵追襲交趾世子于海之三叉口,與敵軍合戰,中毒矢而死。
子滅裡幹,初直宿衛,襲父職,領兵鎮廣東,尋移戍惠州,平盜譚大獠、硃珍等。
元貞元年,移戍袁州,盜陀頭以衆犯境,悉剿除之。
尋廣之南恩盜起,複領兵平之。
還,沒于袁州。
贈懷遠大将軍、季一陽一萬戶府萬戶、輕車都尉、渤海郡侯。
○王義 王義,字宜之,真定甯晉人,家世業農。
義有膽智,沉默寡言,讀書知大義。
金人遷汴,河朔盜起,縣人聚而謀曰:“時事如此,吾侪欲保全家室,宜有所統屬。
”乃相與推義為長,攝行縣事,尋号為都統。
太師、國王木華黎兵至城下,義率衆,以甯晉歸焉。
入觐太祖,賜駿馬二匹,授甯晉令,兼趙州以南招撫使。
是時兵亂,民廢農耕,所在人相食,甯晉東有薮澤,周回百餘裡,中有小堡曰瀝城,義曰:“瀝城雖小而完,且有魚藕菱芡之利,不可失也。
”留偏将李直守甯晉,身率衆保瀝城,由是全活者衆。
歲乙亥,金将李伯祥據趙州,木華黎遣義搗其城。
會天大風雨,義帥壯士,挾長梯,疾趨,夜四鼓,四面齊登,殺守埤者。
城中亂,伯祥挺身走天壇寨,一州遂定。
木華黎承制授義趙州太守、趙冀二州招撫使。
丁醜,大軍南取钜鹿、洺州二城,還軍至唐一陽一西九門,遇金監軍納蘭率冀州節度使柴茂等,将兵萬餘北行。
義伏兵桑林,先以百騎挑之,納蘭趨來迎戰,因稍卻,誘之近桑林,伏起,金兵大亂,奔還,獲納蘭二弟及萬戶李虎。
戊寅,拔束鹿,進攻深州,守帥以城降。
順天都元帥張柔上其功,升深州節度使、深冀趙三州招撫使。
金将武仙以兵四萬來攻束鹿,仙谕軍士曰:“束鹿兵少無糧,城無樓橹,一日可拔也。
”盡銳來攻,義随機應拒,積三十日不能下,大小數十戰皆捷。
一夕,義召将佐曰:“今城守雖有餘,然外無援兵,糧食将盡,豈可坐而待斃。
”椎牛飨士,率一精一銳三千,銜枚夜出,直搗仙營。
仙軍亂,乘暗攻之,殺數千人。
仙率餘衆遁還真定,悉獲其軍資器仗。
木華黎聞之,遣使送銀牌十,命義賜有功者。
庚辰,拔冀州,獲柴茂,械送軍前,木華黎、張柔複上其功,授龍一虎衛上将軍、安武軍節度使,行深冀二州元帥府事,賜金虎符。
辛巳,仙複遣其将盧秀、李伯祥,率兵謀襲趙州,并取瀝城,率戰艦數百艘,沿江而下。
義具舟楫于紀家莊,截其下流,邀擊之,義士卒皆水鄉人,善水戰,回旋開阖,往來如風雨,船接,則躍登彼船,奮戈疾擊,敵莫能當,殺千餘人,擒秀。
伯祥退保瀝城,義引兵拔之,伯祥西走,二子死焉。
邢州盜号趙大王,聚衆數千,據任縣固城水寨,真定史天澤集諸道兵攻之不能下。
甲午,義引兵薄其城,一鼓下之,獲趙大王、侯縣令等數人殺之,餘一黨一悉平。
義乃布教令,招集散亡,勸率種藝,深、冀之間,遂為樂土雲。
○王玉忱附 王玉,趙州甯晉人。
長身骈脅,多力,金季為萬戶,鎮趙州。
太師、國王木華黎下中原,玉率衆來附,領本部軍,從攻邢、洺、磁三州,濟南諸郡,号長漢萬戶。
從攻澤、潞諸州,獨潞州堅壁不下,玉力戰,流矢中左目,
歲甲戍,太祖引兵至北口,塔剌海帥所部三百餘人來歸,帝命佩金符,為砲水手元帥,屢有功,進金紫光祿大夫,佩虎符,為砲水手軍民諸色人匠都元帥,便宜行一事。
從征回回、河西、欽察、畏吾兒、康裡、乃蠻、阿魯虎、忽纏、帖裡麻、賽蘭諸國,俱以砲立功。
太宗三年,睿宗引兵自洛一陽一渡河,塔剌海由隴右假道金、商,遂會師于鈞州三峰山,敗金師。
四年,破南京及唐、鄧、鈞、許諸州,取鄢陵、扶溝。
四月卒。
子奪失剌,襲為都元帥,南攻江淮,有功。
歲庚戌,卒。
弟軍勝襲,憲宗八年,從世祖攻釣魚山、苦竹崖、大良平、青居山。
破重慶、馬湖、天水,賜以白金、鞍馬等物。
中統三年,李璮叛濟南,又以砲破其城。
至元五年,從圍襄一陽一。
三月卒。
丞相阿術欲以千戶劉添喜攝帥府事,子四家奴,年方十六,請從軍自效,帝壯而許之。
八年,始襲父爵。
十年冬十二月,襄、樊未下,四家奴立砲攻之。
明年正月,襄一陽一守呂文煥降。
繼從丞相伯顔南伐,十月,至郢州,先登。
師既渡江,四家奴自鄭州下沿海諸城堡,至建康。
十二年,授武節将軍。
六月,與宋将夏貴戰于峪溪口,奪其船二百餘艘。
十一月,屠常州。
十二月,取蘇州。
十三年,攻鎮巢。
七月,圍揚州,守臣李庭芝棄城走,追獲之。
九月,進階懷遠将軍,将兵平浙東諸郡。
從征福建灤江,與宋兵力戰,破之,獲戰艦千餘艘。
十六年,進階鎮國将軍,鎮揚州。
二十二年,改為萬戶。
○高鬧兒 高鬧兒,女直人。
事太祖,從征西域。
複從闊出太子、察罕那演,連歲出征,累有功。
授金符,總管,管領山前十路匠軍。
歲己未,憲宗憫其老,命其子元長襲其職,從世祖渡江攻鄂,還鎮随州。
至元二年,移鎮季一陽一。
五年,從元帥阿術修立白河口、新城、鹿門山等處城堡,圍襄樊。
七年,充季一陽一軍馬總管。
十年,從攻樊城,先登。
十一年,從渡江,鼓戰艦上流,與宋人戰,殺三百餘人,奪其船及铠仗,以功賜虎符,升宣武将軍。
進兵丁家洲,與宋臣孫虎臣等大戰,殺五百餘人,奪其船及铠仗無算;敗夏貴于焦湖。
從征常州,先登。
又攻杭州。
宋平,護送宋太後至京師。
以功進懷遠大将軍、萬戶。
二十一年,領軍二千,從太子脫歡征交趾,追襲交趾世子于大海口,奪其戰艦以還。
二十二年,升安遠大将軍、季一陽一萬戶府萬戶。
是年夏,複以兵追襲交趾世子于海之三叉口,與敵軍合戰,中毒矢而死。
子滅裡幹,初直宿衛,襲父職,領兵鎮廣東,尋移戍惠州,平盜譚大獠、硃珍等。
元貞元年,移戍袁州,盜陀頭以衆犯境,悉剿除之。
尋廣之南恩盜起,複領兵平之。
還,沒于袁州。
贈懷遠大将軍、季一陽一萬戶府萬戶、輕車都尉、渤海郡侯。
○王義 王義,字宜之,真定甯晉人,家世業農。
義有膽智,沉默寡言,讀書知大義。
金人遷汴,河朔盜起,縣人聚而謀曰:“時事如此,吾侪欲保全家室,宜有所統屬。
”乃相與推義為長,攝行縣事,尋号為都統。
太師、國王木華黎兵至城下,義率衆,以甯晉歸焉。
入觐太祖,賜駿馬二匹,授甯晉令,兼趙州以南招撫使。
是時兵亂,民廢農耕,所在人相食,甯晉東有薮澤,周回百餘裡,中有小堡曰瀝城,義曰:“瀝城雖小而完,且有魚藕菱芡之利,不可失也。
”留偏将李直守甯晉,身率衆保瀝城,由是全活者衆。
歲乙亥,金将李伯祥據趙州,木華黎遣義搗其城。
會天大風雨,義帥壯士,挾長梯,疾趨,夜四鼓,四面齊登,殺守埤者。
城中亂,伯祥挺身走天壇寨,一州遂定。
木華黎承制授義趙州太守、趙冀二州招撫使。
丁醜,大軍南取钜鹿、洺州二城,還軍至唐一陽一西九門,遇金監軍納蘭率冀州節度使柴茂等,将兵萬餘北行。
義伏兵桑林,先以百騎挑之,納蘭趨來迎戰,因稍卻,誘之近桑林,伏起,金兵大亂,奔還,獲納蘭二弟及萬戶李虎。
戊寅,拔束鹿,進攻深州,守帥以城降。
順天都元帥張柔上其功,升深州節度使、深冀趙三州招撫使。
金将武仙以兵四萬來攻束鹿,仙谕軍士曰:“束鹿兵少無糧,城無樓橹,一日可拔也。
”盡銳來攻,義随機應拒,積三十日不能下,大小數十戰皆捷。
一夕,義召将佐曰:“今城守雖有餘,然外無援兵,糧食将盡,豈可坐而待斃。
”椎牛飨士,率一精一銳三千,銜枚夜出,直搗仙營。
仙軍亂,乘暗攻之,殺數千人。
仙率餘衆遁還真定,悉獲其軍資器仗。
木華黎聞之,遣使送銀牌十,命義賜有功者。
庚辰,拔冀州,獲柴茂,械送軍前,木華黎、張柔複上其功,授龍一虎衛上将軍、安武軍節度使,行深冀二州元帥府事,賜金虎符。
辛巳,仙複遣其将盧秀、李伯祥,率兵謀襲趙州,并取瀝城,率戰艦數百艘,沿江而下。
義具舟楫于紀家莊,截其下流,邀擊之,義士卒皆水鄉人,善水戰,回旋開阖,往來如風雨,船接,則躍登彼船,奮戈疾擊,敵莫能當,殺千餘人,擒秀。
伯祥退保瀝城,義引兵拔之,伯祥西走,二子死焉。
邢州盜号趙大王,聚衆數千,據任縣固城水寨,真定史天澤集諸道兵攻之不能下。
甲午,義引兵薄其城,一鼓下之,獲趙大王、侯縣令等數人殺之,餘一黨一悉平。
義乃布教令,招集散亡,勸率種藝,深、冀之間,遂為樂土雲。
○王玉忱附 王玉,趙州甯晉人。
長身骈脅,多力,金季為萬戶,鎮趙州。
太師、國王木華黎下中原,玉率衆來附,領本部軍,從攻邢、洺、磁三州,濟南諸郡,号長漢萬戶。
從攻澤、潞諸州,獨潞州堅壁不下,玉力戰,流矢中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