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可汗,見太祖姿貌異常,因進言:“金國不治戎備,俗日侈肆,亡可立待。
”帝喜曰:“汝肯臣我,以何為信?”阿海對曰:”願以子弟為質。
”明年,複出使,與弟秃花俱往,慰勞加厚,遂以秃花為質,直宿衛。
阿海得參預機謀,出入戰陣,常在左右。
歲壬戌,王可汗叛盟,謀襲太祖。
太祖與宗親大臣同休戚者,飲辨屯河水為盟,阿海兄弟皆預焉。
既敗王可汗,金人訝其使久不還,拘家屬于瀛。
阿海殊不介意,攻戰愈厲。
帝聞之,妻以貴臣之女,給戶,俾食其賦。
癸亥冬,進攻西夏諸國,累有功。
丙寅,帝建龍旂,即大位,敕左帥阇别略地漢南,阿海為先鋒。
辛未,破烏沙堡,鏖戰宣平,大捷浍河,遂出居庸,耀兵燕北。
癸酉,拔宣德、德興,乘勝次北口,阇别攻下紫荊關。
阿海奏曰:“好生乃聖人之大德也。
興創之始,願止殺掠,以應天心。
”帝嘉納焉。
遂分兵略燕南、山東諸郡,還駐燕之近郊。
金主懼,請和,谕其使曰:“阿海妻子,何故拘系弗遣?”即送來歸。
師還,出塞。
甲戌,金人走汴,阿海以功拜太師,行中書省事;封秃花為太傅、濮國公,每宴享,必賜坐。
命秃花從木華黎取中原。
阿海從帝攻西域,俘其酋長隻闌秃,下蒲華、尋斯幹等城,留監尋斯幹,專任撫綏之責。
未幾,以疾薨于位,年七十三。
至元十年,追封忠武公。
子三人:長忙古台,次綿思哥,次捏兒哥。
忙古台在太祖時,為禦史大夫,佩虎符,監戰左副元帥官、金紫光祿大夫,管領契丹漢軍,守中都,招安水泊等處,卒,無子。
捏兒哥在太祖時,佩虎符,為右丞,行省遼東。
萬奴叛,舉家遇害。
綿思哥襲太師,監尋斯幹城,久之,請還内郡,守中都路也可達魯花赤,佩虎符,卒。
子二人:買哥,通諸國語,太祖時為奉禦,賜隻孫服,襲其父中都之職。
時供億浩繁,屢貸于民,買哥悉以私帑償之,事聞,賜銀萬兩。
戊午,從攻蜀,師次釣魚山,卒于軍。
妻移剌氏,以哀毀卒,特贈貞靜。
子七人:老哥,曆提刑按察使,入為中書左丞。
驢馬,備宿衛,為必阇亦,仕至右衛親軍都指揮使。
至元二十四年,世祖宴于柳林,命驢馬居其父位次,賜隻孫服。
二十五年,戍哈丹秃,有戰功,以老乞骸鼻。
子六人:五台奴,襲職;拔都兒,中書右丞;文謙,興國路總管;蔔花,早卒,蒙古不花,荊湖北道宣慰使;虎都不花,一名文炳,湖州同知;萬奴,為人匠副總管。
○何實 何實,字誠卿,其先北京人,曾祖抟霄,雄于赀,好施與,鄉裡以善人稱。
祖鼎敬。
父道忠,仕金,為北京留守。
實少孤,依叔父居,氣節不凡,家人常入卧内,見一青蛇蜿蜒衣被中,駭而視之,乃實也。
及長,通諸國譯語,骁勇善騎射,倜傥不羁,遠近之民,慕其雄略,鹹歸心焉。
歲乙亥,中原盜起。
錦州張鲸,自立為臨海郡王,遣使納款于太祖,尋以叛伏誅。
鲸弟緻,初以叛謀于實,實厲聲叱曰:“天之曆數在朔方,汝等恣為不軌,徒自斃耳!”乃籍戶口一萬,募兵三千,丙子春,來歸。
大将木華黎與論兵事,奇變百出。
拊髀欣躍,大加稱賞,遂引見太祖,獻軍民之數。
帝大悅,賜鞘劍一,命從木華黎選充前鋒。
時張緻複據錦州,實與賊遇于神水縣,挺身陷陣,殊死戰,殺三百餘人,獲戰馬兵械甚衆,木華黎奏賜鞍馬弓矢以勵之。
以功,為帳前軍馬都彈壓。
诏封木華黎太師、國王,東下齊數郡。
使實帥師四千,取燕南、齊西之地,首擊邢州,徇趙郡,取魏鄴,下博關,襲曹、濮、恩、德、泰安、濟甯,勢如破竹。
薄濰州,與木華黎會。
遷兵馬都鎮撫,從取大同、雁門、石、隰等州,悉平之。
引兵掠太原、平一陽一、河中、京兆諸城,所向款附。
木華黎錄其功,表實為元帥左監軍。
癸未,木華黎卒,子孛魯嗣。
武仙複叛,據邢。
實帥師五千圍之,立雲梯,先士卒登堞,橫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裡,大破之,斬首二百餘級。
是夜,仙一黨一遁去。
實下令,敢有擅剽掠者斬,軍中肅然,士民按堵。
孛魯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
甲申,孛魯征西夏,以實分兵攻汴、陳、蔡、唐、鄧、許、鈞、睢、鄭、亳、颍,所至有功,計枭首一千五百餘級,俘工匠七百餘人。
孛魯複命駐兵邢州,分織匠五百戶,置局課織。
丁亥,賜金虎符,便宜行元帥府事。
邢因武仙之亂,歲屢饑,請移匠局于博,孛魯從之。
憫其勞瘁,使勿出征,更檄東平嚴實,與之分治軍民事。
博值兵火後,物貨不通,實以絲數印置會子,權行一方,民獲貿遷之利。
庚寅,有旨收諸将金符。
乙未,孛魯以實子仲澤為質子。
丁酉,太宗數召入見,實貢金币紋绮三篚。
次陵州,遇寇,實與左右射之,斃二十餘人,生獲十餘人。
朝于幄殿,帝歡甚,問遇盜之故,命所獲寇勿殺,仍以賜實。
是日,賜坐,與論軍中故事,良久,曰:“思卿效力有年,朕欲授以征行元帥,後當重任。
”實叩頭謝曰:“小臣被堅執銳,從事鋒镝二十餘年,身被十餘槍,右臂不能舉,已為廢人矣。
臣不敢辱命。
願辭監軍之職,幸得元佩金符,督治工匠,歲獻織币,優遊以終其身,于臣足矣。
”帝默
”帝喜曰:“汝肯臣我,以何為信?”阿海對曰:”願以子弟為質。
”明年,複出使,與弟秃花俱往,慰勞加厚,遂以秃花為質,直宿衛。
阿海得參預機謀,出入戰陣,常在左右。
歲壬戌,王可汗叛盟,謀襲太祖。
太祖與宗親大臣同休戚者,飲辨屯河水為盟,阿海兄弟皆預焉。
既敗王可汗,金人訝其使久不還,拘家屬于瀛。
阿海殊不介意,攻戰愈厲。
帝聞之,妻以貴臣之女,給戶,俾食其賦。
癸亥冬,進攻西夏諸國,累有功。
丙寅,帝建龍旂,即大位,敕左帥阇别略地漢南,阿海為先鋒。
辛未,破烏沙堡,鏖戰宣平,大捷浍河,遂出居庸,耀兵燕北。
癸酉,拔宣德、德興,乘勝次北口,阇别攻下紫荊關。
阿海奏曰:“好生乃聖人之大德也。
興創之始,願止殺掠,以應天心。
”帝嘉納焉。
遂分兵略燕南、山東諸郡,還駐燕之近郊。
金主懼,請和,谕其使曰:“阿海妻子,何故拘系弗遣?”即送來歸。
師還,出塞。
甲戌,金人走汴,阿海以功拜太師,行中書省事;封秃花為太傅、濮國公,每宴享,必賜坐。
命秃花從木華黎取中原。
阿海從帝攻西域,俘其酋長隻闌秃,下蒲華、尋斯幹等城,留監尋斯幹,專任撫綏之責。
未幾,以疾薨于位,年七十三。
至元十年,追封忠武公。
子三人:長忙古台,次綿思哥,次捏兒哥。
忙古台在太祖時,為禦史大夫,佩虎符,監戰左副元帥官、金紫光祿大夫,管領契丹漢軍,守中都,招安水泊等處,卒,無子。
捏兒哥在太祖時,佩虎符,為右丞,行省遼東。
萬奴叛,舉家遇害。
綿思哥襲太師,監尋斯幹城,久之,請還内郡,守中都路也可達魯花赤,佩虎符,卒。
子二人:買哥,通諸國語,太祖時為奉禦,賜隻孫服,襲其父中都之職。
時供億浩繁,屢貸于民,買哥悉以私帑償之,事聞,賜銀萬兩。
戊午,從攻蜀,師次釣魚山,卒于軍。
妻移剌氏,以哀毀卒,特贈貞靜。
子七人:老哥,曆提刑按察使,入為中書左丞。
驢馬,備宿衛,為必阇亦,仕至右衛親軍都指揮使。
至元二十四年,世祖宴于柳林,命驢馬居其父位次,賜隻孫服。
二十五年,戍哈丹秃,有戰功,以老乞骸鼻。
子六人:五台奴,襲職;拔都兒,中書右丞;文謙,興國路總管;蔔花,早卒,蒙古不花,荊湖北道宣慰使;虎都不花,一名文炳,湖州同知;萬奴,為人匠副總管。
○何實 何實,字誠卿,其先北京人,曾祖抟霄,雄于赀,好施與,鄉裡以善人稱。
祖鼎敬。
父道忠,仕金,為北京留守。
實少孤,依叔父居,氣節不凡,家人常入卧内,見一青蛇蜿蜒衣被中,駭而視之,乃實也。
及長,通諸國譯語,骁勇善騎射,倜傥不羁,遠近之民,慕其雄略,鹹歸心焉。
歲乙亥,中原盜起。
錦州張鲸,自立為臨海郡王,遣使納款于太祖,尋以叛伏誅。
鲸弟緻,初以叛謀于實,實厲聲叱曰:“天之曆數在朔方,汝等恣為不軌,徒自斃耳!”乃籍戶口一萬,募兵三千,丙子春,來歸。
大将木華黎與論兵事,奇變百出。
拊髀欣躍,大加稱賞,遂引見太祖,獻軍民之數。
帝大悅,賜鞘劍一,命從木華黎選充前鋒。
時張緻複據錦州,實與賊遇于神水縣,挺身陷陣,殊死戰,殺三百餘人,獲戰馬兵械甚衆,木華黎奏賜鞍馬弓矢以勵之。
以功,為帳前軍馬都彈壓。
诏封木華黎太師、國王,東下齊數郡。
使實帥師四千,取燕南、齊西之地,首擊邢州,徇趙郡,取魏鄴,下博關,襲曹、濮、恩、德、泰安、濟甯,勢如破竹。
薄濰州,與木華黎會。
遷兵馬都鎮撫,從取大同、雁門、石、隰等州,悉平之。
引兵掠太原、平一陽一、河中、京兆諸城,所向款附。
木華黎錄其功,表實為元帥左監軍。
癸未,木華黎卒,子孛魯嗣。
武仙複叛,據邢。
實帥師五千圍之,立雲梯,先士卒登堞,橫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裡,大破之,斬首二百餘級。
是夜,仙一黨一遁去。
實下令,敢有擅剽掠者斬,軍中肅然,士民按堵。
孛魯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
甲申,孛魯征西夏,以實分兵攻汴、陳、蔡、唐、鄧、許、鈞、睢、鄭、亳、颍,所至有功,計枭首一千五百餘級,俘工匠七百餘人。
孛魯複命駐兵邢州,分織匠五百戶,置局課織。
丁亥,賜金虎符,便宜行元帥府事。
邢因武仙之亂,歲屢饑,請移匠局于博,孛魯從之。
憫其勞瘁,使勿出征,更檄東平嚴實,與之分治軍民事。
博值兵火後,物貨不通,實以絲數印置會子,權行一方,民獲貿遷之利。
庚寅,有旨收諸将金符。
乙未,孛魯以實子仲澤為質子。
丁酉,太宗數召入見,實貢金币紋绮三篚。
次陵州,遇寇,實與左右射之,斃二十餘人,生獲十餘人。
朝于幄殿,帝歡甚,問遇盜之故,命所獲寇勿殺,仍以賜實。
是日,賜坐,與論軍中故事,良久,曰:“思卿效力有年,朕欲授以征行元帥,後當重任。
”實叩頭謝曰:“小臣被堅執銳,從事鋒镝二十餘年,身被十餘槍,右臂不能舉,已為廢人矣。
臣不敢辱命。
願辭監軍之職,幸得元佩金符,督治工匠,歲獻織币,優遊以終其身,于臣足矣。
”帝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