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率戰艦列江上下,玮從元帥阿術,率衆先渡,諸軍繼之,貴複敗走。
宋丞相賈似道率舟師拒于丁家洲,玮将勇敢士出戰,奪舟千餘艘,似道遁去。
授武德将軍、管軍總管,佩金虎符。
宋既平,進懷遠大将軍、太平路軍民達魯花赤,俄升昭勇大将軍、行戶部尚書、兩淮都轉運使。
至元十八年,擢參議中書省事。
二十年,擢為江浙按察使。
二十二年,改大名路總管。
二十八年,遷湖南宣慰使。
三十一年,拜中書參知政事。
時宰執凡十一人,玮曰:“古者一相,專任賢也,今宰執員多,政出多門,轉相疑忌,請損之。
”不從,遂乞代。
大德四年,授侍禦史,以母病辭。
七年,授禦史中丞,陳當世要務十條,成宗嘉納之。
京師孔子廟成,玮言:“唐、虞、三代,國都、闾巷莫不有學,今孔廟既成,宜建國學于其側。
”從之。
賽典赤、八都馬辛等還自貶所,複相位,玮言:“一奸一黨一不可複用,宜選正人以居廟堂。
”帝深然之。
監察禦史郭章劾郎中哈剌哈孫受贓,具服,而哈剌哈孫密結權要,以枉問誣章。
玮率台臣入奏,辨論剀切,章遂得釋。
九年冬,将有事于南郊,議配享,玮曰:“嚴父配天,萬世不易。
”不果行。
成宗崩,丞相阿忽台奉皇後旨,集廷臣議祔廟用攝政事,玮難之,阿忽台變色曰:“中丞謂不可行,獨不畏死耶?”衆皆危懼,玮從容曰:“死畏不義耳,苟死于義,夫複何畏!”未幾,以疾去位。
武宗即位于上都,授太子副詹事,遣使促使就職,複遙授平章政事,商議中書省事。
武宗至自上都,臨朝,問曰:“孰為何中丞?”玮出拜,帝曰:“朕知卿能以忠直為國,朕有不逮,卿當勉輔。
” 至大元年,遷太子詹事,兼衛率使。
俄拜中書左丞,仍平章政事,商議中書省事。
未幾,擢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金虎符,提調屯田事。
帝召至榻前,面谕曰:“汴省事重,屯田久廢,卿當為國竭力。
”賜黑貂裘一、錦衣二襲。
玮至汴,建諸葛亮祠,立書院,以地三千畝贍之。
三年,改河南行尚書省平章政事,卒。
贈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梁國公,谥文正。
○李守賢 李守賢,字才叔,大甯義州人也。
祖小字放軍,嘗從金将攻宋淮南,飛石傷髀,錄功,賞生口七十。
主将分命将校殺所掠俘,苟有失亡者,罪死,放軍當殺五百人,皆縱之去。
金大安初,守賢暨兄庭植,弟守正、守忠,從兄伯通、伯溫,歸款于太師、國王木華黎,入朝太祖于行在所,即命庭植為龍一虎衛上将軍、右副元帥、崇義軍節度使,守賢授錦州臨海軍節度觀察使,弟守忠為都元帥,守河東。
朝廷以全晉為要害之地,人心危疑未定,非守賢鎮撫之不可,乃自錦州遷河東南路兵馬都總管。
既至,河東人皆曰:“吾等可恃以生矣。
” 歲戊子,朝于和林,加金紫光祿大夫,知平一陽一府事,兼本路兵馬都總管。
庚寅,太宗南伐,道平一陽一,見田野不治,以問守賢,對曰:“民貧窘,乏耕具緻然。
”诏給牛萬頭,仍徙關中生口墾地河東。
辛卯,平一陽一當移粟萬石輸雲中,守賢奏以“百姓疲敝,不任輓載,”帝嘉納之。
時河中未下,守賢建言,以為将士逗留沮撓,多所傷溺,臣請自北面鑿城先登。
如其言,城果下,遂構浮橋。
明年,蒲津南濟潼關。
二月,大破趙雄兵于芮城。
時方會師圍汴,留守賢屯嵩、汝。
金兵十餘萬,保少室山太平寨,守賢以三千人介其中,度其帥完顔延壽無守禦之才,癸巳正月望夕,延壽擊球為嬉,守賢潛遣輕捷者數十人,緣崖蟻附以登,殺其守卒,遂大縱兵入,破之,下令禁無抄掠,悉收餘衆以歸。
不兩旬,連天、交牙、蘭若、香爐諸寨,皆望風俱下,守賢未嘗妄殺一人。
及攻河南,其渠魁強元帥者,以其衆出奔,守賢追及,降之。
秦藍帥王祐,聚衆數萬,據虢之南山,守賢使人責祐,祐素憚守賢威略,即以所部來附,關東、洛西遂定。
甲午冬十月卒,年四十六。
子彀嗣。
歲丁酉,從太師塔海绀蔔征蜀漢,有功。
明年,攻碉門。
又明年,下萬州,會戰于瞿塘,獲戰艦千餘艘。
辛醜,朝行在所,授河東道行軍萬戶,兼總管。
己巳,進兵攻成都,由廣元出葭萌,度木瓜坡。
蜀之餘孽一團一聚為梗,聞彀至,潛為伏以待。
彀諜知之,令衆銜枚疾進,出其不意,賊兵敗走,長驅至成都,破之。
壬子,襲嘉定。
戊午秋,憲宗南伐。
己未,入梁州,師次江上,造舟為梁,以通援兵,且斷宋人往來之路。
會江漲,梁中絕,宋将率舟師萬艘逆戰,彀以一旅先犯之,諸軍繼進,遂破之。
明日,帝召謂諸将曰:“汝輩平日自負鸷勇,及臨敵,不能為朕立尺寸功。
獨李彀身犯矢石,摧鋒陷陣,視敵篾如。
言勇者,如彀乃可耳。
”賜白金二百五十兩。
中統三年,改河東路總管,佩金虎符,移京兆路,加昭勇大将軍,未幾,轉洺磁路。
至元七年正月卒,年四十九。
子十一人。
伯溫,見《忠義傳》。
○耶律阿海 耶律阿海,遼之故族也。
金桓州尹撒八兒之孫,尚書奏事官脫疊兒之子也。
阿海天資雄毅,勇略過人,尤善騎射,通諸國語。
金季,選使王
宋丞相賈似道率舟師拒于丁家洲,玮将勇敢士出戰,奪舟千餘艘,似道遁去。
授武德将軍、管軍總管,佩金虎符。
宋既平,進懷遠大将軍、太平路軍民達魯花赤,俄升昭勇大将軍、行戶部
至元十八年,擢參議中書省事。
二十年,擢為江浙按察使。
二十二年,改大名路總管。
二十八年,遷湖南宣慰使。
三十一年,拜中書參知政事。
時宰執凡十一人,玮曰:“古者一相,專任賢也,今宰執員多,政出多門,轉相疑忌,請損之。
”不從,遂乞代。
大德四年,授侍禦史,以母病辭。
七年,授禦史中丞,陳當世要務十條,成宗嘉納之。
京師孔子廟成,玮言:“唐、虞、三代,國都、闾巷莫不有學,今孔廟既成,宜建國學于其側。
”從之。
賽典赤、八都馬辛等還自貶所,複相位,玮言:“一奸一黨一不可複用,宜選正人以居廟堂。
”帝深然之。
監察禦史郭章劾郎中哈剌哈孫受贓,具服,而哈剌哈孫密結權要,以枉問誣章。
玮率台臣入奏,辨論剀切,章遂得釋。
九年冬,将有事于南郊,議配享,玮曰:“嚴父配天,萬世不易。
”不果行。
成宗崩,丞相阿忽台奉皇後旨,集廷臣議祔廟用攝政事,玮難之,阿忽台變色曰:“中丞謂不可行,獨不畏死耶?”衆皆危懼,玮從容曰:“死畏不義耳,苟死于義,夫複何畏!”未幾,以疾去位。
武宗即位于上都,授太子副詹事,遣使促使就職,複遙授平章政事,商議中書省事。
武宗至自上都,臨朝,問曰:“孰為何中丞?”玮出拜,帝曰:“朕知卿能以忠直為國,朕有不逮,卿當勉輔。
” 至大元年,遷太子詹事,兼衛率使。
俄拜中書左丞,仍平章政事,商議中書省事。
未幾,擢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金虎符,提調屯田事。
帝召至榻前,面谕曰:“汴省事重,屯田久廢,卿當為國竭力。
”賜黑貂裘一、錦衣二襲。
玮至汴,建諸葛亮祠,立書院,以地三千畝贍之。
三年,改河南行尚書省平章政事,卒。
贈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梁國公,谥文正。
○李守賢 李守賢,字才叔,大甯義州人也。
祖小字放軍,嘗從金将攻宋淮南,飛石傷髀,錄功,賞生口七十。
主将分命将校殺所掠俘,苟有失亡者,罪死,放軍當殺五百人,皆縱之去。
金大安初,守賢暨兄庭植,弟守正、守忠,從兄伯通、伯溫,歸款于太師、國王木華黎,入朝太祖于行在所,即命庭植為龍一虎衛上将軍、右副元帥、崇義軍節度使,守賢授錦州臨海軍節度觀察使,弟守忠為都元帥,守河東。
朝廷以全晉為要害之地,人心危疑未定,非守賢鎮撫之不可,乃自錦州遷河東南路兵馬都總管。
既至,河東人皆曰:“吾等可恃以生矣。
” 歲戊子,朝于和林,加金紫光祿大夫,知平一陽一府事,兼本路兵馬都總管。
庚寅,太宗南伐,道平一陽一,見田野不治,以問守賢,對曰:“民貧窘,乏耕具緻然。
”诏給牛萬頭,仍徙關中生口墾地河東。
辛卯,平一陽一當移粟萬石輸雲中,守賢奏以“百姓疲敝,不任輓載,”帝嘉納之。
時河中未下,守賢建言,以為将士逗留沮撓,多所傷溺,臣請自北面鑿城先登。
如其言,城果下,遂構浮橋。
明年,蒲津南濟潼關。
二月,大破趙雄兵于芮城。
時方會師圍汴,留守賢屯嵩、汝。
金兵十餘萬,保少室山太平寨,守賢以三千人介其中,度其帥完顔延壽無守禦之才,癸巳正月望夕,延壽擊球為嬉,守賢潛遣輕捷者數十人,緣崖蟻附以登,殺其守卒,遂大縱兵入,破之,下令禁無抄掠,悉收餘衆以歸。
不兩旬,連天、交牙、蘭若、香爐諸寨,皆望風俱下,守賢未嘗妄殺一人。
及攻河南,其渠魁強元帥者,以其衆出奔,守賢追及,降之。
秦藍帥王祐,聚衆數萬,據虢之南山,守賢使人責祐,祐素憚守賢威略,即以所部來附,關東、洛西遂定。
甲午冬十月卒,年四十六。
子彀嗣。
歲丁酉,從太師塔海绀蔔征蜀漢,有功。
明年,攻碉門。
又明年,下萬州,會戰于瞿塘,獲戰艦千餘艘。
辛醜,朝行在所,授河東道行軍萬戶,兼總管。
己巳,進兵攻成都,由廣元出葭萌,度木瓜坡。
蜀之餘孽一團一聚為梗,聞彀至,潛為伏以待。
彀諜知之,令衆銜枚疾進,出其不意,賊兵敗走,長驅至成都,破之。
壬子,襲嘉定。
戊午秋,憲宗南伐。
己未,入梁州,師次江上,造舟為梁,以通援兵,且斷宋人往來之路。
會江漲,梁中絕,宋将率舟師萬艘逆戰,彀以一旅先犯之,諸軍繼進,遂破之。
明日,帝召謂諸将曰:“汝輩平日自負鸷勇,及臨敵,不能為朕立尺寸功。
獨李彀身犯矢石,摧鋒陷陣,視敵篾如。
言勇者,如彀乃可耳。
”賜白金二百五十兩。
中統三年,改河東路總管,佩金虎符,移京兆路,加昭勇大将軍,未幾,轉洺磁路。
至元七年正月卒,年四十九。
子十一人。
伯溫,見《忠義傳》。
○耶律阿海 耶律阿海,遼之故族也。
金桓州尹撒八兒之孫,尚書奏事官脫疊兒之子也。
阿海天資雄毅,勇略過人,尤善騎射,通諸國語。
金季,選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