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從帝讨契丹遺族,曆古徐鬼國訛夷朵等城,破其兵三十餘萬。
寶玉胸中流矢,帝命剖牛腹置其中,少頃,乃蘇。
尋複戰,收别失八裡、别失蘭等城。
次忽章河,西人列兩陣迎拒,戰方酣,寶玉望其衆,疾呼曰:“西陣走矣!”其兵果走,追殺幾盡。
進兵下挦思幹城。
次暗木河,敵築十餘壘,陳船河中,俄風濤暴起,寶玉令發火箭射其船,一時延燒,乘勝直前,破護岸兵五萬,斬大将佐裡,遂屠諸壘,收馬裡四城。
辛巳,可弗叉國唯算端罕破乃滿國,引兵據挦思幹,聞帝将至,棄城南走,入鐵門,屯大雪山,寶玉追之,遂奔印度。
帝駐大雪山前,時谷中雪深二丈,寶玉請封山川神。
壬午三月,封昆侖山為玄極王,大鹽池為惠濟王。
從柘柏、速不台二先鋒收契丹、渤海等諸國,有功,累遷斷事官,卒于賀蘭山。
子德海,德山。
德山以萬戶破陝州,攻潼關,卒。
德海字大洋,資貌奇偉,亦通天文、兵法。
金末,為謀克,擊宋将彭義斌于山東,敗之。
知父寶玉北降,遁入太行山,大軍至,乃出降,為抄馬彈壓。
從先鋒柘柏西征,渡乞則裡八海,攻鐵山,衣幟與敵軍不相辨,乃焚蒿為号,煙焰漫野,敵軍動,乘之,斬首三萬級。
逾雪嶺西北萬裡,進軍次答裡國,悉平之。
乙酉,還至峥山,吐蕃帥尼倫、回纥帥阿必丁反,複破斬之。
戊子春,從元帥闊闊出遊騎入關中,金人閉關拒守,德海引骁騎五百,斬關入,殺守者三百人,直搗風陵渡寨,後兵不至,引還。
己醜秋,破南山八十三寨,陝西平。
德海導大将魁欲那拔都,假道漢中,曆荊、襄而東,與金将武仙軍十萬遇于白河,德海提孤軍轉戰。
仙敗走,斬首二萬餘級,複破金移剌粘哥軍于鄧。
冬十一月,至鈞州。
辛卯春正月,睿宗軍由洛一陽一來會于三峰山,金人溝地立軍圍之。
睿宗令軍中祈雪,又燒羊胛骨,蔔得吉兆。
夜大雪,深三尺,溝中軍僵立,刀槊凍不能舉。
我軍沖圍而出,金人死者三十餘萬,其帥完顔哈達、移剌蒲兀走匿浮圖上,德海命掘浮圖基,出其柱而焚之,完顔斜烈單騎遁還洛一陽一。
又破金将合喜兵于中牟。
完顔斜烈複帥軍十萬來拒,戰于鄭,先登破之,殺其都尉左崇。
以功遷右監軍。
壬辰正月,破金帥于黃龍岡。
癸巳,取申、唐二州。
甲午,河南複叛,德海往讨之,砲傷其足,以疾歸,卒。
先是,太宗诏大臣忽都虎等試天下僧尼道士,選一精一通經文者千人,有能工藝者,則命小通事合住等領之,餘皆為民。
又诏天下置學廪,育人材,立科目,選之入仕,皆從德海之請也。
子侃。
侃字仲和,幼為丞相史天澤所器重,留于家而教養之。
弱冠為百戶,鸷勇有謀略。
壬辰,金将伯撒複取衛州,侃拒之,破其兵四萬于新衛州。
遂渡河,襲金主,至歸德,敗其兵于阏伯台,即從速不台攻汴西門,金元帥崔立降。
以功授總把。
從天澤屯太康,複以下德安功為千戶。
壬子,送兵仗至和林,改抄馬那顔。
從宗王旭烈兀西征。
癸醜,至木乃兮。
其國塹道,置毒水中,侃破其兵五萬,下一百二十八城,斬其将忽都答而兀硃算灘。
算灘,華言王也。
丙辰,至乞都蔔。
其城在擔寒山上,懸梯上下,守以一精一兵悍卒,乃築夾城圍之,莫能克。
侃架砲攻之,守将火者納失兒開門降。
旭烈兀遣侃往說兀魯兀乃算灘來降。
其父阿力據西城,侃攻破之,走據東城,複攻破殺之。
丁巳正月,至兀裡兒城,伏兵,下令聞钲聲則起。
敵兵果來,伏發,盡殺之,海牙算灘降。
又西至阿剌汀,破其遊兵三萬,祃拶答而算攤降。
至乞石迷部,忽裡算灘降。
西戎大國也,地方八千裡,父子相傳四十二世,勝兵數十萬。
侃兵至。
又破其兵七萬,屠西城,破其東城,東城殿宇。
皆構以沉檀木,舉火焚之,香聞百裡,得七十二弦琵琶、五尺珊瑚燈檠。
兩城間有大河,侃預造浮梁以防其遁。
城破,合裡法算灘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縛詣軍門降。
其将纣答兒遁去,侃追之,至暮,諸軍欲頓舍,侃不聽,又行十餘裡,乃止。
夜暴雨,先所欲舍處水深數尺。
明日,獲纣答兒,斬之,拔三百餘城。
又西行三千裡,至天房,其将住石緻書請降,左右以住石之請為信然,易之不為備,侃曰:“欺敵者亡,軍機多詐,若中彼計,恥莫大焉。
”乃嚴備以待。
住石果來邀我師,侃與戰,大敗之,巴兒算灘降,下其城一百八十五。
又西行四十裡,至密昔兒。
會日暮,已休,複驅兵起,留數病卒,西行十餘裡頓軍,下令軍中,銜枚轉箭。
敵不知也,潛兵夜來襲,殺病卒,可乃算灘大驚曰:“東天将軍,神人也。
”遂降。
戊午,旭烈兀命侃西渡海,收富一浪一。
侃喻以禍福,兀都算灘曰:“吾昨所夢神人,乃将軍也。
”即來降。
師還,西南至石羅子,敵人來拒,侃直出掠陣,一鼓敗之,換斯幹阿答畢算灘降。
至賓鐵,侃以奇兵奄擊,大敗之,加葉算灘降。
己未,破兀林遊兵四萬,阿必丁算灘大懼,來降,得城一百二十。
西南至乞裡彎,忽都馬丁算灘來降。
西域平。
侃以捷告至釣魚山,會憲宗崩,乃還鄧,開屯田,立保障。
世祖即位,侃上疏陳建國号、築都城、立省台、興學校等二十五事,及平宋之策,其略曰:“宋據東南,以吳越為家,其要地則荊襄而已。
今日之計,當先取襄一陽一。
既克襄一陽一,彼揚、廬諸城,彈丸地耳,置之勿顧,而直趨臨安,疾雷不及掩耳,江淮、巴蜀不攻自平。
”後皆如其策。
中統二年,擢江漢大都督府理問官。
三年二月,益都李璮及徐州總管李杲哥俱反,宋夏貴複來犯邊。
史天澤薦侃,召入見,世祖問計所出,曰:“群盜竊發,猶柙中虎。
内無資糧,外無救援,築城環之,坐待其困,計日可擒也。
”帝然之,賜尚衣弓矢。
馳至徐,斬杲哥。
夏貴焚廬舍,徙軍民南去,侃追貴,過宿遷縣,奪軍民萬餘人而還。
賜金符,為徐、邳二州總管。
杲哥之弟驢馬,複與夏貴以兵三萬來擾邊境,侃出戰,斬首千餘級,奪戰艦二百。
至元二年,有言當解史天澤兵權者,天澤遂遷他官,侃亦調同知滕州。
三年,侃上言:“宋人羁留我使,宜興師問罪。
淮北可立屯田三百六十所,每屯置牛三百六十具,計一屯所也,足供軍旅一日之需。
”四年,徙高唐令,兼治夏津、武城等五縣。
五年,邑人吳乞兒、濟南道士胡王反,讨平之。
七年,改白馬令,僧臧羅漢與彰德趙當驢反,又平之。
帝以侃習于軍務,擢為萬戶,從軍下襄一陽一,由一陽一羅上流渡江。
江南平,遷知甯海州,居一年,卒。
侃行軍有紀律,野爨露宿,雖風雨不入民舍,所至興學課農,吏民畏服。
子秉仁、秉義。
○石天應 石天應,字瑞之,興中永德人。
善騎射,豪爽不羁,頗知讀書,鄉裡人多歸之。
太祖時,太師、國王木華黎南下,天應率衆迎谒軍門。
木華黎即承制授興中府尹、兵馬都提控,俾從南征。
天應造戰攻之具,臨機應變,捷出如神,以功拜龍一虎衛上将軍、元帥右監軍,戍燕。
天應旌旗色用黑,人目之曰黑軍。
屢從木華黎,大小二百餘戰,常以身先士卒,累功遷右副元帥。
寶玉胸中流矢,帝命剖牛腹置其中,少頃,乃蘇。
尋複戰,收别失八裡、别失蘭等城。
次忽章河,西人列兩陣迎拒,戰方酣,寶玉望其衆,疾呼曰:“西陣走矣!”其兵果走,追殺幾盡。
進兵下挦思幹城。
次暗木河,敵築十餘壘,陳船河中,俄風濤暴起,寶玉令發火箭射其船,一時延燒,乘勝直前,破護岸兵五萬,斬大将佐裡,遂屠諸壘,收馬裡四城。
辛巳,可弗叉國唯算端罕破乃滿國,引兵據挦思幹,聞帝将至,棄城南走,入鐵門,屯大雪山,寶玉追之,遂奔印度。
帝駐大雪山前,時谷中雪深二丈,寶玉請封山川神。
壬午三月,封昆侖山為玄極王,大鹽池為惠濟王。
從柘柏、速不台二先鋒收契丹、渤海等諸國,有功,累遷斷事官,卒于賀蘭山。
子德海,德山。
德山以萬戶破陝州,攻潼關,卒。
德海字大洋,資貌奇偉,亦通天文、兵法。
金末,為謀克,擊宋将彭義斌于山東,敗之。
知父寶玉北降,遁入太行山,大軍至,乃出降,為抄馬彈壓。
從先鋒柘柏西征,渡乞則裡八海,攻鐵山,衣幟與敵軍不相辨,乃焚蒿為号,煙焰漫野,敵軍動,乘之,斬首三萬級。
逾雪嶺西北萬裡,進軍次答裡國,悉平之。
乙酉,還至峥山,吐蕃帥尼倫、回纥帥阿必丁反,複破斬之。
戊子春,從元帥闊闊出遊騎入關中,金人閉關拒守,德海引骁騎五百,斬關入,殺守者三百人,直搗風陵渡寨,後兵不至,引還。
己醜秋,破南山八十三寨,陝西平。
德海導大将魁欲那拔都,假道漢中,曆荊、襄而東,與金将武仙軍十萬遇于白河,德海提孤軍轉戰。
仙敗走,斬首二萬餘級,複破金移剌粘哥軍于鄧。
冬十一月,至鈞州。
辛卯春正月,睿宗軍由洛一陽一來會于三峰山,金人溝地立軍圍之。
睿宗令軍中祈雪,又燒羊胛骨,蔔得吉兆。
夜大雪,深三尺,溝中軍僵立,刀槊凍不能舉。
我軍沖圍而出,金人死者三十餘萬,其帥完顔哈達、移剌蒲兀走匿浮圖上,德海命掘浮圖基,出其柱而焚之,完顔斜烈單騎遁還洛一陽一。
又破金将合喜兵于中牟。
完顔斜烈複帥軍十萬來拒,戰于鄭,先登破之,殺其都尉左崇。
以功遷右監軍。
壬辰正月,破金帥于黃龍岡。
癸巳,取申、唐二州。
甲午,河南複叛,德海往讨之,砲傷其足,以疾歸,卒。
先是,太宗诏大臣忽都虎等試天下僧尼道士,選一精一通經文者千人,有能工藝者,則命小通事合住等領之,餘皆為民。
又诏天下置學廪,育人材,立科目,選之入仕,皆從德海之請也。
子侃。
侃字仲和,幼為丞相史天澤所器重,留于家而教養之。
弱冠為百戶,鸷勇有謀略。
壬辰,金将伯撒複取衛州,侃拒之,破其兵四萬于新衛州。
遂渡河,襲金主,至歸德,敗其兵于阏伯台,即從速不台攻汴西門,金元帥崔立降。
以功授總把。
從天澤屯太康,複以下德安功為千戶。
壬子,送兵仗至和林,改抄馬那顔。
從宗王旭烈兀西征。
癸醜,至木乃兮。
其國塹道,置毒水中,侃破其兵五萬,下一百二十八城,斬其将忽都答而兀硃算灘。
算灘,華言王也。
丙辰,至乞都蔔。
其城在擔寒山上,懸梯上下,守以一精一兵悍卒,乃築夾城圍之,莫能克。
侃架砲攻之,守将火者納失兒開門降。
旭烈兀遣侃往說兀魯兀乃算灘來降。
其父阿力據西城,侃攻破之,走據東城,複攻破殺之。
丁巳正月,至兀裡兒城,伏兵,下令聞钲聲則起。
敵兵果來,伏發,盡殺之,海牙算灘降。
又西至阿剌汀,破其遊兵三萬,祃拶答而算攤降。
至乞石迷部,忽裡算灘降。
西戎大國也,地方八千裡,父子相傳四十二世,勝兵數十萬。
侃兵至。
又破其兵七萬,屠西城,破其東城,東城殿宇。
皆構以沉檀木,舉火焚之,香聞百裡,得七十二弦琵琶、五尺珊瑚燈檠。
兩城間有大河,侃預造浮梁以防其遁。
城破,合裡法算灘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縛詣軍門降。
其将纣答兒遁去,侃追之,至暮,諸軍欲頓舍,侃不聽,又行十餘裡,乃止。
夜暴雨,先所欲舍處水深數尺。
明日,獲纣答兒,斬之,拔三百餘城。
又西行三千裡,至天房,其将住石緻書請降,左右以住石之請為信然,易之不為備,侃曰:“欺敵者亡,軍機多詐,若中彼計,恥莫大焉。
”乃嚴備以待。
住石果來邀我師,侃與戰,大敗之,巴兒算灘降,下其城一百八十五。
又西行四十裡,至密昔兒。
會日暮,已休,複驅兵起,留數病卒,西行十餘裡頓軍,下令軍中,銜枚轉箭。
敵不知也,潛兵夜來襲,殺病卒,可乃算灘大驚曰:“東天将軍,神人也。
”遂降。
戊午,旭烈兀命侃西渡海,收富一浪一。
侃喻以禍福,兀都算灘曰:“吾昨所夢神人,乃将軍也。
”即來降。
師還,西南至石羅子,敵人來拒,侃直出掠陣,一鼓敗之,換斯幹阿答畢算灘降。
至賓鐵,侃以奇兵奄擊,大敗之,加葉算灘降。
己未,破兀林遊兵四萬,阿必丁算灘大懼,來降,得城一百二十。
西南至乞裡彎,忽都馬丁算灘來降。
西域平。
侃以捷告至釣魚山,會憲宗崩,乃還鄧,開屯田,立保障。
世祖即位,侃上疏陳建國号、築都城、立省台、興學校等二十五事,及平宋之策,其略曰:“宋據東南,以吳越為家,其要地則荊襄而已。
今日之計,當先取襄一陽一。
既克襄一陽一,彼揚、廬諸城,彈丸地耳,置之勿顧,而直趨臨安,疾雷不及掩耳,江淮、巴蜀不攻自平。
”後皆如其策。
中統二年,擢江漢大都督府理問官。
三年二月,益都李璮及徐州總管李杲哥俱反,宋夏貴複來犯邊。
史天澤薦侃,召入見,世祖問計所出,曰:“群盜竊發,猶柙中虎。
内無資糧,外無救援,築城環之,坐待其困,計日可擒也。
”帝然之,賜尚衣弓矢。
馳至徐,斬杲哥。
夏貴焚廬舍,徙軍民南去,侃追貴,過宿遷縣,奪軍民萬餘人而還。
賜金符,為徐、邳二州總管。
杲哥之弟驢馬,複與夏貴以兵三萬來擾邊境,侃出戰,斬首千餘級,奪戰艦二百。
至元二年,有言當解史天澤兵權者,天澤遂遷他官,侃亦調同知滕州。
三年,侃上言:“宋人羁留我使,宜興師問罪。
淮北可立屯田三百六十所,每屯置牛三百六十具,計一屯所也,足供軍旅一日之需。
”四年,徙高唐令,兼治夏津、武城等五縣。
五年,邑人吳乞兒、濟南道士胡王反,讨平之。
七年,改白馬令,僧臧羅漢與彰德趙當驢反,又平之。
帝以侃習于軍務,擢為萬戶,從軍下襄一陽一,由一陽一羅上流渡江。
江南平,遷知甯海州,居一年,卒。
侃行軍有紀律,野爨露宿,雖風雨不入民舍,所至興學課農,吏民畏服。
子秉仁、秉義。
○石天應 石天應,字瑞之,興中永德人。
善騎射,豪爽不羁,頗知讀書,鄉裡人多歸之。
太祖時,太師、國王木華黎南下,天應率衆迎谒軍門。
木華黎即承制授興中府尹、兵馬都提控,俾從南征。
天應造戰攻之具,臨機應變,捷出如神,以功拜龍一虎衛上将軍、元帥右監軍,戍燕。
天應旌旗色用黑,人目之曰黑軍。
屢從木華黎,大小二百餘戰,常以身先士卒,累功遷右副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