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六

關燈
辛巳秋八月,從木華黎征陝右,假道西夏,自東勝濟河,南攻葭州,拔之。

    天應因說太師曰:“西戎雖降,實未可信。

    此州當金、夏之沖,居人健勇,倉庫豐實,加以長河為限,脫為敵軍所梗,緩急非便,宜命将守之,多造舟楫,以備不虞,此萬世計也。

    ”木華黎然之,表授金紫光祿大夫、陝西河東路行台兵馬都元帥,以勁兵五千留守葭蘆。

    遂造舟楫,建浮橋。

    諸将多言水漲波惡,恐勞費無功,天應下令曰:“有沮吾事者,斷其舌!”橋成,諸将悅服。

    先時,葭守王公佐收合餘燼,攻函谷關,将圖複故地,及見橋成,遂潰去。

    于是分兵四出,悉定葭、綏之地。

     一日,谒木華黎于汾水東,木華黎谕以進取之策。

    天應還鎮,召将佐謂曰:“吾累卿等留屯于此,今聞河中東西皆平川廣野,可以駐軍,規取必陝,諸君以為如何?”或谏曰:“河中雖用武之地,南有潼關,西有京兆,皆金軍所屯;且民新附,其心未一,守之恐贻噬臍之悔。

    ”天應曰:“葭州正通鄜、延,今鄜已平,延不孤立,若發國書,令夏人取之,猶掌中物耳。

    且國家之急,本在河南,此州路險地僻,轉饷甚難,河中雖迫于二鎮,實用武立功之地,北接汾、晉,西連同、華,地五千餘裡,戶數十萬,若起漕運以通饋饷,則關内可克期而定,關内既定,長河以南,在吾目中矣。

    吾年垂六十,老耄将至,一旦卧病一床一笫,聞後生輩立功名,死不瞑目矣。

    男兒要當死戰陣以報國,是吾志也!”秋九月,遂移軍河中。

    既而金軍果潛入中條,襲河中。

    天應知之,先遣骁将吳澤伏兵要路。

    澤勇而嗜酒,是夕,方醉卧林中,金兵由間道已直抵城下。

    時兵燼後,守具未完,新附者争缒而去,敵乘隙入。

    天應見火舉,知敵已入,奮身角戰,左右從者四十餘騎,皆曰:“吳澤誤我!”或勸西渡河,天應曰:“先時人谏我南遷,吾違衆而來此,事急棄去,是不武也。

    縱太師不罪我,何面目以見同列乎!今日惟死而已,汝等勉之。

    ”少頃,敵兵四合,天應飲血力戰,至日午,死之。

    木華黎聞而痛惜焉。

     子煥中,知興中府事;執中,行軍千戶;受中,興中府相副官。

     初,天應死事時,弟天禹子佐中在軍中。

    伺敵少懈,倒一抽一其斧,反斫之,突城而出,趨木華黎行營,求得蒙古軍數千,回與敵戰,敗之。

    木華黎嘉其勇,奏授金符,行元帥;尋诏将官各就本城,授興中府千戶。

    子安琬,襲職,佩金符,從征大理,讨李璮,皆有功。

    十三年,隆興之分甯叛,行省檄安琬讨之。

    賊背山而陣,安琬引兵出陣後,賊驚潰,退而距守。

    安琬揮兵直抵壘門,賊揚言曰:“願少容行伍而戰,死且不憾。

    ”安琬從之。

    賊果出陣,安琬突陣而入,大呼曰:“吾止誅賊首,庸卒非我敵也!”手刃中賊背,生擒之。

    累功至右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進階懷遠大将軍,賜金虎符,後授大同等處萬戶,領江左新附卒萬人,屯田紅城。

    大德三年,李萬戶當戍和甯,親老且病,安琬請代其行,及還,以病卒。

    子居謙襲職,後改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移剌捏兒 移剌捏兒,契丹人也。

    幼有大志,膂力過人,沉毅多謀略。

    遼亡,金以為參議、留守等官,皆辭不受。

    聞太祖舉兵,私語所親曰:“為國複仇,此其時也。

    ”率其一黨一百餘人詣軍門獻十策。

    帝召見,與語奇之,賜名賽因必阇赤。

    又問:“爾生何地?”對曰:“霸州。

    ”因号為霸州元帥。

    乙亥,拜兵馬都元帥,佐太師木華黎取北京,下高、利、興、松、義、錦等二十六城,破五十四寨,平利州賊劉四祿。

    及錦州賊張緻兵勢方熾,且盜名号,木華黎命捏兒與大将烏也兒、椆斡兒合兵讨之。

    緻拒戰,捏兒出奇兵掩擊,斬緻。

    木華黎第功以聞,遷龍一虎衛上将軍、兵馬都提控元帥。

    繼取遼東西廣甯、金、複、海、蓋等十五城。

    興州監州重兒反,複與烏也兒讨平之。

    帝遣使者诏之曰:“自汝效順,戰功日多,今賜汝金虎符,居則理民,有事則将,其勿替朕意。

    ”戊寅,從攻東平。

    辛巳,從攻延安。

    壬午,從圍鳳翔,先登,手殺數十人,左臂中流矢,創甚,裹創進攻丹、延。

    木華黎止之,對曰:“創未至死,敢自一愛一耶!”木華黎壯之,與所乘白馬。

    明日,介其馬,飾以硃纓,簡骁衛七百人,與金兵戰。

    木華黎乘高,見其馳突萬衆中,曰:“此霸州元帥也。

    ”諸軍繼進,金兵敗走,丹、延十餘城皆降,遷軍民都達魯花赤、都提控元帥,兼興勝府尹。

    癸未,從帝征河西,取笆、合、辛、蛇等州。

    師還,複從木華黎攻益都,下萊、膠、淄等三十二城。

    戊子,得疾歸高州,卒。

    贈推忠宣力保德功臣、太尉、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興國公,谥武毅。

    子買奴。

     買奴蚤從父習戰陣,初入見,太祖問曰:“汝年小,能襲父爵乎?”對曰:“臣年雖小,國法不小。

    ”帝異其對,顧左右曰:“此兒甚肖乃父。

    ”以為高州等處達魯花赤,兼征行萬戶。

    庚寅,命攻高麗花涼城,監軍張翼、劉霸都殒于敵,買奴怒曰:“兩将陷賊,義不獨生!”趨出戰,破之,誅首将,撫安其民。

    進攻開州,州将金沙密逆戰,擒之。

    城中人出童一男一女及金玉器以獻,卻不受。

    遂下龍、宣、雲、泰等十四城。

    癸巳,從諸王按赤台征女直萬奴部,有功。

    未幾召還。

    興州趙祚反,土豪楊買驢等附之。

    帝命從親王察合台帥師讨之,斬賊将董蠻等,圍買驢于險樹寨,三月不能下。

    買奴令健卒劉五兒,即寨北小徑上大樹,以繩潛引百人登寨,直前劫之,買驢投崖死,餘一黨一悉平。

    太宗即位,錄功,賜金鞍良馬。

    乙未,從征高麗,入王京,取其西京而還,賜金鎖甲,加鎮國上将軍、征東大元帥,佩金符。

    複命出師高麗,将行,以疾卒,年四十。

    贈推誠效義功臣、榮祿大夫、平章政事,追封興國公,谥顯懿。

    子元臣。

     元臣,别名哈剌哈孫,年十六入宿衛,應對進止有度,世祖謂丞相和魯火孫曰:“此勳臣子,非凡器也。

    ”以為怯薛必阇赤,襲千戶,将其父軍。

    從伐宋,攻淮西,戍清口,取畢洲,下通、泰,累有功。

    至元十二年,從丞相伯顔平宋,進階武義将軍、中衛親軍總管,佩金虎符。

    十四年,隻兒瓦台叛,圍應昌府,時皇女魯國公主在圍中。

    元臣以所部軍馳擊,隻兒瓦台敗走,追至魚兒泺,擒之,公主賜赉甚厚,奏請暫留元臣鎮應昌,以安反側。

    居一歲,召至京師,遷明威将軍、後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還鎮應昌。

    又三歲,召還,加昭勇大将軍。

    十九年,帝以所籍入權臣家婦賜之,元臣辭曰:“臣家世清素,不敢自污。

    ”帝嘉歎不已。

    二十二年,進昭毅大将軍,同佥江淮行樞密院事。

    行院罷,歸高州。

    帝親征乃顔,元臣率家僮五十人見行在所,願效前驅。

    八年,移佥湖廣行樞密院,時溪洞施、容等州蠻獠作亂,元臣親入其境,喻以禍福,賊首魯萬醜降。

    三十年,卒于官。

    贈安遠功臣、龍一虎衛上将軍、同知樞密院事,追封興國公,谥忠靖。

    子迪,中奉大夫、湖廣宣慰使都元帥。

     ○耶律秃花秃滿答兒忙古帶 耶律秃花,契丹人。

    世居桓州,太祖時,率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