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轉禮部尚書,遷翰林、集賢二院學士,知秘書監。
時中書右丞盧世榮以貨利得幸權要,為貴官,一陰一結貪刻之一黨一,以锱铢掊克為功,乃建議曰:“我立法治财,視常歲當倍增,而民不擾也。
”诏下會議,人無敢言者。
文用一陽一問曰:“此錢取于右丞之家耶?将取之于民耶?取于右丞之家,則不敢知;若取諸民,則有說矣。
牧羊者,歲嘗兩剪其一毛一,今牧人日剪其一毛一而獻之,則主者固悅其得一毛一之多矣,然而羊無以避寒熱,即死且盡,一毛一又可得哉!民财亦有限,取之以時,猶懼其傷殘也,今盡刻剝無遺,猶有百姓乎!”世榮不能對。
丞相安童謂坐中曰:“董尚書真不虛食俸祿者。
”議者出,皆謝文用曰:“君以一言折聚斂之臣而厚邦本,真仁人之言哉!”世榮竟以是得罪。
二十二年,拜江淮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文用力辭。
帝曰:“卿家世非他人比。
朕所以任卿者,不在錢谷細務也,卿當察其大者,事有不便,但言之。
”文用遂行。
行省長官者,素貴多傲,同列莫敢仰視,跪起禀白,如小吏事上官。
文用至,則坐堂上,侃侃與論是非可否,無所遷就,雖數忤之,不顧也。
有以帝命建佛塔于宋故宮者,有司奉行甚急,天大雨雪,入山伐木,死者數百人,猶欲并建大寺。
文用謂其人曰:“非時役民,民不堪矣,少徐之如何?”長官者曰:“參政奈何格上命耶?”文用曰:“非敢格上命,今日之困民力而失民心者,豈上意耶!”其人意沮,遂稍寬其期。
二十三年,朝廷将用兵海東,征斂益急,有司大為一奸一利。
文用請入奏事,大略言:“疲國家可寶之民力,取僻陋無用之小邦。
”列其條目甚悉。
言上,事遂罷。
二十五年,拜禦史中丞。
文用曰:“中丞不當理細務,吾當先舉賢才。
”乃舉胡祗遹、王恽、雷膺、荊幼紀、許楫、孔從道十餘人為按察使,徐琰、魏初為行台中丞,當時以為極選。
方是時,桑哥當國,恩一寵一方盛,自近戚貴人見之,皆屏息遜避,無敢誰何。
文用以舊臣任中丞,獨不附之。
桑哥令人風文用頌己功于帝前,文用不答。
桑哥又自謂文用曰:“百司皆具食于丞相府矣。
”文用又不答。
會朔方軍興,糧糗粗備,而誅求愈急,文用謂桑哥曰:“民急矣。
外難未解而内伐其根本,丞相宜思之。
”于是遠迩盜賊蜂起,文用持外郡所上盜賊之目,謂桑哥曰:“百姓豈不欲生養安樂哉!急法暴斂使至此爾。
禦史台所以救政事之不及,丞相當助之,不當抑之也。
禦史台不得行,則民無所赴訴,民無所赴訴而政日亂,将不止于台事之不行也。
”忤其意益深,乃摭拾台事百端。
文用日與辨論,不為屈。
于是具奏桑哥一奸一狀,诏報文用,語密而外人不知也。
桑哥日誣谮文用于帝曰:“在朝惟董文用戆傲不聽令,沮撓尚書省,請痛治其罪。
”帝曰:“彼禦史之職也,何罪之有!且董文用端謹,朕所素知,汝善視之。
”遷大司農。
時欲奪民田為屯田,文用固執不可。
遷為翰林學士承旨。
二十七年,隆埃太後在東宮,以文用舊臣,欲使文用授皇孫經,具奏上,以帝命命之。
文用每講說經旨,必附以朝廷故事,丁咛譬喻,反複開悟,皇孫亦特加敬禮。
三十一年,帝命文用以其諸子入見,文用曰:“臣蒙國厚恩,死無以報,臣之子何能為!”命至再三,終不以見。
是歲,世祖崩,成宗将即位上都,太後命文用從行。
既即位,巡狩三不剌之地,文用曰:“先帝新棄天下,陛下巡狩,不以時還,無以慰安元元,宜趣還京師。
且臣聞人君猶北辰然,居其所而衆星拱之,不在勤遠略也。
”帝悟,即日可其奏。
是行也,帝每召入帳中,問先朝故事,文用亦盛言先帝虛心納賢、開國經世之務,談說或至夜半。
文用自先帝時,每侍燕,與蒙古大臣同列,裕宗嘗就榻上賜酒,使毋下拜跪飲,皆異數也。
帝在東宮時,正旦受賀,于衆中見文用,召使前曰:“吾向見至尊,甚稱汝賢。
”辄親取酒飲之。
至是,眷赉益厚。
是年,诏修先帝實錄,升資德大夫、知制诰兼修國史。
文用于祖宗世系功德、近戚将相家世勳績,皆記憶貫穿,史館有所考究質問,文用應之無遺失。
大德元年,上章請老,賜中統鈔萬貫以歸,官一子,鄉郡侍養。
六月戊寅,以疾卒,年七十有四,子八人:士貞,士亨,士楷,士英,士昌,士恆,士廉,士方。
贈銀青榮祿大夫、少保、趙國公,谥忠穆。
文直字彥正,俊之第四子也。
剛毅莊栗,簡言笑,通經史法律。
為藁城長官,佩金符。
初,兄文炳及季弟文忠去事世祖,次文用亦在朝,俱有仰于家,而食者百餘口,文直勤儉,始終不替。
内則養生送死之合禮,外則中表賓問之中度,奉上接下,一敬一一愛一,藹乎其睦也。
一性一好施而甚仁,裡闬或貧不自立,每一陰一濟其急,不使之知恩所從來。
微至僮病,必手予粥藥。
或止之,曰:‘不忍以其賤地違吾一愛一心。
”及棄官,浮沉裡社,任真适意,親賓過從,尊酒相勞。
家門日以烜赫,己獨恬然,不見諸辭色。
以病卒,年五十有二。
文忠字彥誠,俊第八子也。
歲壬子,入侍世祖潛邸。
王鹗嘗言
時中書右丞盧世榮以貨利得幸權要,為貴官,一陰一結貪刻之一黨一,以锱铢掊克為功,乃建議曰:“我立法治财,視常歲當倍增,而民不擾也。
”诏下會議,人無敢言者。
文用一陽一問曰:“此錢取于右丞之家耶?将取之于民耶?取于右丞之家,則不敢知;若取諸民,則有說矣。
牧羊者,歲嘗兩剪其一毛一,今牧人日剪其一毛一而獻之,則主者固悅其得一毛一之多矣,然而羊無以避寒熱,即死且盡,一毛一又可得哉!民财亦有限,取之以時,猶懼其傷殘也,今盡刻剝無遺,猶有百姓乎!”世榮不能對。
丞相安童謂坐中曰:“董尚書真不虛食俸祿者。
”議者出,皆謝文用曰:“君以一言折聚斂之臣而厚邦本,真仁人之言哉!”世榮竟以是得罪。
二十二年,拜江淮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文用力辭。
帝曰:“卿家世非他人比。
朕所以任卿者,不在錢谷細務也,卿當察其大者,事有不便,但言之。
”文用遂行。
行省長官者,素貴多傲,同列莫敢仰視,跪起禀白,如小吏事上官。
文用至,則坐堂上,侃侃與論是非可否,無所遷就,雖數忤之,不顧也。
有以帝命建佛塔于宋故宮者,有司奉行甚急,天大雨雪,入山伐木,死者數百人,猶欲并建大寺。
文用謂其人曰:“非時役民,民不堪矣,少徐之如何?”長官者曰:“參政奈何格上命耶?”文用曰:“非敢格上命,今日之困民力而失民心者,豈上意耶!”其人意沮,遂稍寬其期。
二十三年,朝廷将用兵海東,征斂益急,有司大為一奸一利。
文用請入奏事,大略言:“疲國家可寶之民力,取僻陋無用之小邦。
”列其條目甚悉。
言上,事遂罷。
二十五年,拜禦史中丞。
文用曰:“中丞不當理細務,吾當先舉賢才。
”乃舉胡祗遹、王恽、雷膺、荊幼紀、許楫、孔從道十餘人為按察使,徐琰、魏初為行台中丞,當時以為極選。
方是時,桑哥當國,恩一寵一方盛,自近戚貴人見之,皆屏息遜避,無敢誰何。
文用以舊臣任中丞,獨不附之。
桑哥令人風文用頌己功于帝前,文用不答。
桑哥又自謂文用曰:“百司皆具食于丞相府矣。
”文用又不答。
會朔方軍興,糧糗粗備,而誅求愈急,文用謂桑哥曰:“民急矣。
外難未解而内伐其根本,丞相宜思之。
”于是遠迩盜賊蜂起,文用持外郡所上盜賊之目,謂桑哥曰:“百姓豈不欲生養安樂哉!急法暴斂使至此爾。
禦史台所以救政事之不及,丞相當助之,不當抑之也。
禦史台不得行,則民無所赴訴,民無所赴訴而政日亂,将不止于台事之不行也。
”忤其意益深,乃摭拾台事百端。
文用日與辨論,不為屈。
于是具奏桑哥一奸一狀,诏報文用,語密而外人不知也。
桑哥日誣谮文用于帝曰:“在朝惟董文用戆傲不聽令,沮撓尚書省,請痛治其罪。
”帝曰:“彼禦史之職也,何罪之有!且董文用端謹,朕所素知,汝善視之。
”遷大司農。
時欲奪民田為屯田,文用固執不可。
遷為翰林學士承旨。
二十七年,隆埃太後在東宮,以文用舊臣,欲使文用授皇孫經,具奏上,以帝命命之。
文用每講說經旨,必附以朝廷故事,丁咛譬喻,反複開悟,皇孫亦特加敬禮。
三十一年,帝命文用以其諸子入見,文用曰:“臣蒙國厚恩,死無以報,臣之子何能為!”命至再三,終不以見。
是歲,世祖崩,成宗将即位上都,太後命文用從行。
既即位,巡狩三不剌之地,文用曰:“先帝新棄天下,陛下巡狩,不以時還,無以慰安元元,宜趣還京師。
且臣聞人君猶北辰然,居其所而衆星拱之,不在勤遠略也。
”帝悟,即日可其奏。
是行也,帝每召入帳中,問先朝故事,文用亦盛言先帝虛心納賢、開國經世之務,談說或至夜半。
文用自先帝時,每侍燕,與蒙古大臣同列,裕宗嘗就榻上賜酒,使毋下拜跪飲,皆異數也。
帝在東宮時,正旦受賀,于衆中見文用,召使前曰:“吾向見至尊,甚稱汝賢。
”辄親取酒飲之。
至是,眷赉益厚。
是年,诏修先帝實錄,升資德大夫、知制诰兼修國史。
文用于祖宗世系功德、近戚将相家世勳績,皆記憶貫穿,史館有所考究質問,文用應之無遺失。
大德元年,上章請老,賜中統鈔萬貫以歸,官一子,鄉郡侍養。
六月戊寅,以疾卒,年七十有四,子八人:士貞,士亨,士楷,士英,士昌,士恆,士廉,士方。
贈銀青榮祿大夫、少保、趙國公,谥忠穆。
文直字彥正,俊之第四子也。
剛毅莊栗,簡言笑,通經史法律。
為藁城長官,佩金符。
初,兄文炳及季弟文忠去事世祖,次文用亦在朝,俱有仰于家,而食者百餘口,文直勤儉,始終不替。
内則養生送死之合禮,外則中表賓問之中度,奉上接下,一敬一一愛一,藹乎其睦也。
一性一好施而甚仁,裡闬或貧不自立,每一陰一濟其急,不使之知恩所從來。
微至僮病,必手予粥藥。
或止之,曰:‘不忍以其賤地違吾一愛一心。
”及棄官,浮沉裡社,任真适意,親賓過從,尊酒相勞。
家門日以烜赫,己獨恬然,不見諸辭色。
以病卒,年五十有二。
文忠字彥誠,俊第八子也。
歲壬子,入侍世祖潛邸。
王鹗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