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至元五年七月十七日,以疾卒于上都之炭山。
弟文忠,時為樞密佥院,乞護喪南還,帝甚憫之。
泰定中,贈明威将軍、佥右衛使司事、上騎都尉、隴西郡伯。
文用字彥材,俊之第三子也。
生十歲,父死,長兄文炳教諸弟有法。
文用學問早成,弱冠試詞賦中選。
時以真定藁城奉莊聖太後湯沐,庚戌,太後命擇邑中子弟來上,文用始從文炳谒太後于和林城。
世祖在潛籓,命文用主文書,講說帳中,常見許重。
癸醜,世祖受命憲宗自河西征雲南大理。
文用與弟文忠從軍,督糧械,贊軍務。
丁巳,世祖令授皇子經,是為北平王、雲南王也。
又命召遺老窦默、姚樞、李俊民、李治、魏璠于四方。
己未,伐宋,文用發沿邊蒙古、漢人諸軍,理軍需。
将攻鄂州,宋賈似道、呂文德将兵來拒,水陸軍容甚盛。
九月,世祖臨江閱戰,文炳求先進戰,文用與文忠固請偕行,世祖親料甲胄,擇大艦授之,大破宋師。
世祖即位,建元中統。
文用持诏宣谕邊郡,且擇諸軍充侍衛,七月還朝。
中書左丞張文謙宣撫大名等路,奏文用為左右司郎中。
二年八月,以兵部郎中參議都元帥府事。
三年,李璮叛據濟南,從元帥闊闊帶統兵誅之,山東平。
阿術奉诏伐宋,召文用為其屬,文用辭曰:“新制,諸侯總兵者,其子弟勿複任兵事。
今吾兄文炳以經略使總重兵鎮山東,我不當行。
”阿術曰:“潛邸舊臣,不得引此為說。
”文用謝病不行。
至元改元,召為西夏中興等路行省郎中。
中興自渾都海之亂,民間相恐動,竄匿山谷。
文用至,鎮之以靜,乃為書置通衢谕之,民乃安。
始開唐來、漢延、秦家等渠,墾中興、西涼、甘、肅、瓜、沙等州之土為水田若幹,于是民之歸者戶四五萬,悉授田種,頒農具。
更造舟置黃河中,受諸部落及潰叛之來降者。
時諸王隻必鐵木兒鎮西方,其下縱橫,需索無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
其徒積忿,谮文用于王,王怒,召文用,使左右雜問之,意叵測。
文用曰:“我天子命史,非汝等所當問,請得與天子所遣為王傅者辨之。
”王即遣其傅訊文用。
其傅中朝舊臣,不肯順王意。
文用謂之曰:“我漢人,生死不足計。
所恨者,仁慈寬厚如王,以重戚鎮遠方,而其下毒虐百姓,淩暴官府,傷王威名,于事體不便。
”因曆指其不法者數十事。
其傅驚起,去白王,王即召文用謝之曰:“非郎中,我殆不知。
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
”自是谮不行而省一愛一事頗立。
二年,入奏經略事宜還,以上旨行之,中興遂定。
八年,立司農司,授山東東西道巡行勸農使。
山東自更叛亂,野多曠土,文用巡行勸勵,無問幽僻。
入登州境,見其墾辟有方,以郡守移剌某為能,作詩表異之。
于是列郡鹹勸,地利畢興,五年之間,政績為天下勸農使之最。
十二年,丞相安童奏文用為工部侍郎,代纥石裡。
纥石裡,阿合馬私人也。
其徒既讒間安童罷相,即使鷹監奏曰:“自纥石裡去,工部侍郎不給鷹食,鷹且瘦死。
”帝怒,促召治之,因急捕文用入見。
帝望見曰:“董文用乃為爾治鷹食者耶!”置不問,别令取傍有司。
十三年,出文用為衛輝路總管,佩金虎符。
郡當沖要,民為兵者十之九,餘皆單弱貧病,不堪力役。
會初得江南,圖籍、金玉、财帛之運,日夜不絕于道,警衛輸挽,日役數千夫。
文用憂之曰:“吾民弊矣,而又重妨耕作,殆不可。
”乃從轉運主者言:“州縣吏卒,足以備用,不必重煩吾民也。
”主者曰:“汝言誠然,萬一有不虞,則罪将誰歸!”文用即手書具官姓名保任之。
民得以時耕,而運事亦不廢。
諸郡運江淮粟于京師,衛當運十五萬石,文用曰:“民籍可役者無幾,且江淮風水,舟不能以時至,而先為期會,是未運而民已困矣。
”乃集旁郡通議,立驿置法,民力以舒。
十四年,詣汴漕司言事。
适漕司議通沁水北東合流禦河以便漕者,文用曰:“衛為郡,地最下,大雨時行,沁水辄溢出百十裡間;雨更甚,水不得達于河,即浸一婬一及衛,今又引之使來,豈惟無衛,将無大名、長蘆矣。
”會朝廷遣使相地形,上言:“衛州城中浮屠最高者,才與沁水平,勢不可開也。
”事遂寝。
十六年,受代歸田裡,茅茨數椽,僅避風雨,讀書賦詩,怡然燕居。
裕宗在東宮,數為台臣言:“董文用勳舊忠良,何以不見用?”十八年,台臣奏起文用為山北遼東道提刑按察使,不赴。
十九年,朝廷選用舊臣,召文用為兵部尚書。
自是朝廷有大議,未嘗不與聞。
二十年,江淮省臣有欲專肆而忌廉察官,建議行台隸行省,狀上,集朝臣議之。
文用議曰:“不可。
禦史台譬之卧虎,雖未噬人,人猶畏其為虎也。
今虛名僅存,紀綱猶不振,一旦摧抑之,則風采OB然,無可複望者矣。
昔阿合馬用事時,商賈賤役,皆行一賄入官,及事敗,欲盡去其人,廷議以為不可,使阿合馬售私恩,而朝廷驟斂怨也。
乃使按察司劾去其不可者,然後吏有所憚,民有所赴訴。
則是按察司者,國家當饬勵之,不可摧抑也。
”悉從文用議。
弟文忠,時為樞密佥院,乞護喪南還,帝甚憫之。
泰定中,贈明威将軍、佥右衛使司事、上騎都尉、隴西郡伯。
文用字彥材,俊之第三子也。
生十歲,父死,長兄文炳教諸弟有法。
文用學問早成,弱冠試詞賦中選。
時以真定藁城奉莊聖太後湯沐,庚戌,太後命擇邑中子弟來上,文用始從文炳谒太後于和林城。
世祖在潛籓,命文用主文書,講說帳中,常見許重。
癸醜,世祖受命憲宗自河西征雲南大理。
文用與弟文忠從軍,督糧械,贊軍務。
丁巳,世祖令授皇子經,是為北平王、雲南王也。
又命召遺老窦默、姚樞、李俊民、李治、魏璠于四方。
己未,伐宋,文用發沿邊蒙古、漢人諸軍,理軍需。
将攻鄂州,宋賈似道、呂文德将兵來拒,水陸軍容甚盛。
九月,世祖臨江閱戰,文炳求先進戰,文用與文忠固請偕行,世祖親料甲胄,擇大艦授之,大破宋師。
世祖即位,建元中統。
文用持诏宣谕邊郡,且擇諸軍充侍衛,七月還朝。
中書左丞張文謙宣撫大名等路,奏文用為左右司郎中。
二年八月,以兵部郎中參議都元帥府事。
三年,李璮叛據濟南,從元帥闊闊帶統兵誅之,山東平。
阿術奉诏伐宋,召文用為其屬,文用辭曰:“新制,諸侯總兵者,其子弟勿複任兵事。
今吾兄文炳以經略使總重兵鎮山東,我不當行。
”阿術曰:“潛邸舊臣,不得引此為說。
”文用謝病不行。
至元改元,召為西夏中興等路行省郎中。
中興自渾都海之亂,民間相恐動,竄匿山谷。
文用至,鎮之以靜,乃為書置通衢谕之,民乃安。
始開唐來、漢延、秦家等渠,墾中興、西涼、甘、肅、瓜、沙等州之土為水田若幹,于是民之歸者戶四五萬,悉授田種,頒農具。
更造舟置黃河中,受諸部落及潰叛之來降者。
時諸王隻必鐵木兒鎮西方,其下縱橫,需索無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
其徒積忿,谮文用于王,王怒,召文用,使左右雜問之,意叵測。
文用曰:“我天子命史,非汝等所當問,請得與天子所遣為王傅者辨之。
”王即遣其傅訊文用。
其傅中朝舊臣,不肯順王意。
文用謂之曰:“我漢人,生死不足計。
所恨者,仁慈寬厚如王,以重戚鎮遠方,而其下毒虐百姓,淩暴官府,傷王威名,于事體不便。
”因曆指其不法者數十事。
其傅驚起,去白王,王即召文用謝之曰:“非郎中,我殆不知。
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
”自是谮不行而省一愛一事頗立。
二年,入奏經略事宜還,以上旨行之,中興遂定。
八年,立司農司,授山東東西道巡行勸農使。
山東自更叛亂,野多曠土,文用巡行勸勵,無問幽僻。
入登州境,見其墾辟有方,以郡守移剌某為能,作詩表異之。
于是列郡鹹勸,地利畢興,五年之間,政績為天下勸農使之最。
十二年,丞相安童奏文用為工部侍郎,代纥石裡。
纥石裡,阿合馬私人也。
其徒既讒間安童罷相,即使鷹監奏曰:“自纥石裡去,工部侍郎不給鷹食,鷹且瘦死。
”帝怒,促召治之,因急捕文用入見。
帝望見曰:“董文用乃為爾治鷹食者耶!”置不問,别令取傍有司。
十三年,出文用為衛輝路總管,佩金虎符。
郡當沖要,民為兵者十之九,餘皆單弱貧病,不堪力役。
會初得江南,圖籍、金玉、财帛之運,日夜不絕于道,警衛輸挽,日役數千夫。
文用憂之曰:“吾民弊矣,而又重妨耕作,殆不可。
”乃從轉運主者言:“州縣吏卒,足以備用,不必重煩吾民也。
”主者曰:“汝言誠然,萬一有不虞,則罪将誰歸!”文用即手書具官姓名保任之。
民得以時耕,而運事亦不廢。
諸郡運江淮粟于京師,衛當運十五萬石,文用曰:“民籍可役者無幾,且江淮風水,舟不能以時至,而先為期會,是未運而民已困矣。
”乃集旁郡通議,立驿置法,民力以舒。
十四年,詣汴漕司言事。
适漕司議通沁水北東合流禦河以便漕者,文用曰:“衛為郡,地最下,大雨時行,沁水辄溢出百十裡間;雨更甚,水不得達于河,即浸一婬一及衛,今又引之使來,豈惟無衛,将無大名、長蘆矣。
”會朝廷遣使相地形,上言:“衛州城中浮屠最高者,才與沁水平,勢不可開也。
”事遂寝。
十六年,受代歸田裡,茅茨數椽,僅避風雨,讀書賦詩,怡然燕居。
裕宗在東宮,數為台臣言:“董文用勳舊忠良,何以不見用?”十八年,台臣奏起文用為山北遼東道提刑按察使,不赴。
十九年,朝廷選用舊臣,召文用為兵部
自是朝廷有大議,未嘗不與聞。
二十年,江淮省臣有欲專肆而忌廉察官,建議行台隸行省,狀上,集朝臣議之。
文用議曰:“不可。
禦史台譬之卧虎,雖未噬人,人猶畏其為虎也。
今虛名僅存,紀綱猶不振,一旦摧抑之,則風采OB然,無可複望者矣。
昔阿合馬用事時,商賈賤役,皆行一賄入官,及事敗,欲盡去其人,廷議以為不可,使阿合馬售私恩,而朝廷驟斂怨也。
乃使按察司劾去其不可者,然後吏有所憚,民有所赴訴。
則是按察司者,國家當饬勵之,不可摧抑也。
”悉從文用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