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五

關燈
列傳第三十五 ○董俊子文蔚文用文直文忠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

    少力田,長涉書史,善騎射。

    金貞祐間,邊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拔為将。

    衆莫能弓,獨俊一發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敵。

    歲乙亥,國王木華黎帥兵南下,俊遂降。

    己卯,以勞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

    金将武仙據真定,定武諸城皆應仙。

    俊率衆夜入真定,逐仙走之,定武諸城複去仙來附。

    庚辰春,金大發兵益仙,治中李全叛中山應之。

    俊軍時屯曲一陽一,仙銳氣來戰,敗之黃山下,仙脫走。

    獻捷于木華黎,由是仙以窮降。

    木華黎承制授俊龍一虎衛上将軍、行元帥府事,駐藁城。

    俊嘗谒木華黎曰:“武仙黠不可測,終不為我用,請備之。

    ”木華黎然其言,承制授左副元帥。

    升藁城縣為永安州,号其衆為匡國軍,事一委俊。

    乙酉,仙果殺都元帥史天倪,據真定以叛,旁郡縣皆為仙守。

    俊提孤軍居反側間,戰士不滿千人,拒守永安。

    仙攻之期年,無所利,乃縱兵蹂禾稼,俊呼語之曰:“汝欲得民,而奪之食,無道賊不為也。

    ”仙慚而去,俊出兵掩擊之,仙敗走。

    久之,俊按夜入真定,仙走死,乃納史天倪弟天澤為帥。

    壬辰,會諸軍圍汴。

    明年,金主棄汴奔歸德,追圍之。

    金兵夜出,薄諸軍于水,俊力戰死焉,時年四十有八。

     俊早喪父,事母以孝聞。

    歲時廟祭,非疾病,跪拜必盡禮。

    子雖孩一乳一,亦使之序拜,曰:“祀以孝先也,禮宜如是。

    ”待族親故人,皆有恩意;裡夫家僮,亦接之有道。

    克汴時,以侍其軸為賢,延歸教諸子。

    嘗曰:“射,百日事耳;《詩》、《書》非積學不通。

    ”屢誡諸子曰:“吾一農夫耳,遭天下多故,徒以忠義事人,僅立門戶。

    深願汝曹力田讀書,勿求非望,為吾累也。

    ”俊忠實自許,不為夷險少移,臨陣勇氣懾衆,立矢石間,怡然若無事,雖中傷亦不為動。

    每慕馬援為人,曰:“馬革裹一屍一,援固可壯。

    ”故戰必持矛先士卒,或谏止之,俊曰:“我人臣也,敵在前,不死,乃趨安脫危乎!”先是,戊子歲,朝于行在,諸将獻戶口,各增數要利,吏請如衆,俊曰:“民實少而欺以數多,他日上需求無應,必重斂以承命,是我獨利,而民日困也。

    ”行元帥府時,狂男子三百餘人期日作亂,事覺,戮其渠魁,餘并釋之。

    深、冀間妖人惑衆,圖為不軌,連逮者數萬人,有司議當族,俊力請主者,但誅首惡。

    永安節度使劉成叛降武仙于威州,俊下令曰:“逆者一人,餘能去逆,即忠義士,與其家财,仍奏官之。

    ”衆果去成降。

    沃州民寨天台為盜,既破降之,他将利其子女,欲掠之,俊曰:“城降而俘其家,仁者不為也。

    ”衆義不取。

    南征時,人多歸俊願為奴者,既全其家,歸悉縱為民。

    鄰境人有被掠賣者,亦與直贖還之。

    其天一性一之美類如此。

    俊器度弘遠,善戰而不妄殺,故人樂為之用。

    大小百戰,無不克捷。

    為政寬明,見人善治田廬,必召與歡語,有惰者,則怒罰之,故其部完實,民惟恐其去也。

    贈翊運效節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封壽國公,谥忠烈。

    加贈推忠翊運效節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改封趙國公。

    子文炳、文蔚、文用、文直、文忠,文炳自有傳。

     文蔚字彥華,俊之次子也。

    重厚寡言,不事嬉戲,立志勤苦,讀書忘倦。

    及長,善騎射,膂力絕人。

    事母至孝,接人謙恭,凡所與交,貴賤長幼,待之無異;至于一揖,必正容端禮,俯首幾至于地,徐徐起拱,人所難能。

    兄文炳為藁城令,厲一精一于政,家務悉委之,凡供給祭祀賓客之事,無不盡心。

    辛醜,起民兵南征,文炳命文蔚率十有七人,私整鞍馬衣甲,自為一隊,與衆軍渡淮。

    甲寅,世祖收大理,還駐六盤山。

    文炳以文蔚孝謹公勤,可委以事,解所佩金符以讓,帝嘉賞之,授藁城等處行軍千戶。

    南鎮鄧州,與荊、襄接境,沿邊城壁未築。

    是年冬十一月,修光化;乙卯,立毗一陽一;丙辰,築棗一陽一。

    文蔚悉總之,治闆幹,具畚锸,儲糇糧,運木石,程其工力,時其饑飽,藥其疾病。

    見執役者,常以善言撫之,弗事威猛。

    衆鹹感曰:“他将領役,鞭箠怒辱,不恤困苦。

    今董侯慈惠若此,我曹安忍負之!”各盡力成之。

     丁巳,攻襄,樊城南據漢江,北阻湖水,卒不得渡。

    文蔚夜領兵士,于湖水狹隘之處,伐木拔根,立于水,實以薪草為橋梁,頃之即成。

    至曉,師悉渡,圍已合,城中大驚異之。

    文蔚複統拔都軍以當前行,奪其外城,論功居最。

    己未,憲宗伐宋,入川蜀,文蔚奉诏,将鄧之選兵西上,由褒斜曆劍閣,而劍、阆諸州,平地不能守,置州事于山。

    師行大獲、雲頂、長甯、苦竹諸寨,長驅而前。

    至釣魚山,崖壁巉峭,惟一徑可登,恃險阻未即降。

    帝命攻之,文蔚以次往攻,乃激曆将士,挾雲梯,冒飛石,履崎岖以登,直抵其寨苦戰,頃之,兵士被傷,乃還。

    帝親見之,加以賞赉。

    中統二年,世祖置武衛軍,文蔚以鄧兵入為千戶。

    帝北狩,留屯上都。

    三年,李璮反,據濟南,文蔚以麾下軍圍其南面,春秋力戰,城破,璮誅,奏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