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末,中原塗炭,乃建家塾,招徠學者,所藏活豪士甚衆,以俠稱于河朔。
士族陷為奴虜者,辄出金贖之。
甲子,歲大侵,發粟八萬石赈饑者,士皆争附之。
祖成珪,倜傥有父風。
遭亂,盜賊四起,乃悉散其家财,唯存廪粟而已。
父秉直,讀書尚氣義。
癸酉,太師、國王木華黎統兵南伐,所向殘破,秉直聚族謀曰:“方今國家喪亂,吾家百口,何以自保!”既而知降者皆得免,乃率裡中老稚數千人,詣涿州軍門降。
木華黎欲用秉直,秉直辭而薦其子,乃以天倪為萬戶,而命秉直管領降人家屬,屯霸州。
秉直拊循有方,遠近聞而附者十餘萬家。
尋遷之漠北,降人道饑,秉直得所賜牛羊,悉分食之,多所全活。
甲戌,從木華黎攻北京。
乙亥,北京降,木華黎承制以烏野兒為北京路都元帥,秉直行尚書六部事,主饋饷,軍中未嘗乏絕。
庚寅,以老謝事,歸鄉裡。
卒,年七十一。
三子:長天倪,次天安,次天澤。
天澤自有傳。
天倪始生之夕,白氣貫庭。
成童,姿貌魁傑。
有道士見而異之曰:“封侯相也。
”及長,好學,日誦千言。
大安末,舉進士不第,乃歎曰:“大丈夫立身,獨以文乎哉!使吾遇荒雞夜鳴,擁百萬之衆,功名可唾手取也。
”木華黎見而奇之。
既以萬戶統諸降卒,從木華黎略地三關已南,至于東海,所過城邑皆下。
因進言于木華黎曰:“金棄幽燕,遷都于汴,已失策矣。
遼水東西諸郡,金之腹心也。
我若得大甯以挖其喉襟,則金雖有遼一陽一,終不能保矣。
”木華黎善之。
先,倫卒時,河朔諸郡結清樂社四十餘,社近千人,歲時像倫而祠之。
至是,天倪選其壯勇萬人為義兵,号清樂軍,以從兄天祥為先鋒,所向無敵。
分兵略三河、薊州,諸寨望風款服。
甲戌,朝太祖于燕之幄殿,所陳皆奇謀至計,大稱旨,賜金符,授馬步軍都統,管領二十四萬戶。
從木華黎攻高州,又從攻北京,皆不戰而克。
乙亥,授右副都元帥,改賜金虎符。
奉诏南征,圍平州,金經略使乞住降。
進兵真定,所屬部邑無不款附。
而真定帥武仙,固守不下,遂移軍圍大名。
衆謂城堅不可擊,天倪使攻其西南角,勁卒屢上屢卻,天倪先登,守者辟易,遂破其城。
丙子,會木華黎兵于燕南,清州監軍王守約、平州推官合達,俱以城叛,連謀越海歸金,天倪追襲至樂安,合達以益都行省忙古兵來拒,敗之,殺守約,擒忙古,斬首萬級。
丁醜,徇山東諸郡,部卒有殺民豕者,立斬以徇,軍中肅然;遠近響應,知中山李明、趙州李瑀、邢州武貴、威州武振、磁州李平、洺州張立等,望風皆下。
己卯,從木華黎徇河東,至绛州,其一團一樓甃以石,牢不可破。
天倪命一穴一其旁,地虛,樓陷,遂拔之。
木華黎喜,賞以繡衣、金鞍、名馬。
庚辰,還軍真定,武仙降。
木華黎承制以天倪為金紫光祿大夫、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行府事;仙副之。
天倪乃言于木華黎曰:“今中原粗定,而所過猶縱鈔掠,非王者吊民伐罪意也。
且王奉天子命,為天下除暴,豈複效其所為乎!”王曰:“善。
”下令:敢有剽虜者,以軍法從事。
辛巳,金懷州元帥王榮、潞州元帥裴守謙、澤州太守王珍皆以城降。
壬午,攻濟南水寨,破之。
癸未,徇山西,遂克三關,不浃旬,定四十餘寨。
兵至河衛,喜曰:“河衛者,夷門之限也。
河衛既破,則夷門不能守矣。
”嚴實以兵來會,請自攻河衛,天倪曰:“合達、蒲瓦,亦勍敵也。
”實曰:“易與耳,保為公破之。
”明日,實與蒲瓦兵遇于南門,合達兵自北奄至,實兵敗,竟為所執。
天倪曰:“合達以實歸汴,必以今夕。
”急命馮存、杜必貴率壯士一千三百,伏延津柳渡。
果夜縛實過延津,遇存等,與戰,敗之,實得脫歸,必貴戰死。
未幾,帝命天倪回軍真定。
甲申夏,大名總管彭義斌以宋兵犯河朔,天倪逆戰于恩州,義斌敗,入保大名。
乙酉,師還,聞武仙之一黨一據西山腰水、鐵壁二寨以叛,天倪直搗其巢一穴一,盡掩殺之。
仙怒,謀作亂,乃設宴邀天倪。
有知其謀者,止天倪毋往,天倪不從,遂為仙所殺。
天倪之赴真定也,秉直密戒之曰:“觀武仙之辭氣,終不為我用,宜備之。
”天倪曰:“我以赤心待人,人或相負,天必不容,願無慮。
”秉直乃攜其孫楫、權還北京。
至是,人服其先識。
先是,天倪擊鞠夜歸,有大星隕馬前,有聲,心惡之,果及禍。
天倪死時,年三十九。
妻程氏,聞亂,恐污于賊,乃自一殺。
子五人,其三人尚幼,俱死于難,惟楫、權在。
楫字大濟。
歲己亥,知中山府事。
尋遷征南行軍萬戶翼經略,徇地蕲、黃,善撫士卒,所向有功。
壬寅,天澤引楫入見太宗,奏曰:“臣兄天倪死事時,二子尚幼,臣受诏攝行府事,今楫已成一人,乞解職授之。
”帝嘉歎曰:“今之争官者多,讓官者少,卿此舉殊可嘉尚。
朕自有官與之。
”即以楫為真定兵馬都總管,佩
士族陷為奴虜者,辄出金贖之。
甲子,歲大侵,發粟八萬石赈饑者,士皆争附之。
祖成珪,倜傥有父風。
遭亂,盜賊四起,乃悉散其家财,唯存廪粟而已。
父秉直,讀書尚氣義。
癸酉,太師、國王木華黎統兵南伐,所向殘破,秉直聚族謀曰:“方今國家喪亂,吾家百口,何以自保!”既而知降者皆得免,乃率裡中老稚數千人,詣涿州軍門降。
木華黎欲用秉直,秉直辭而薦其子,乃以天倪為萬戶,而命秉直管領降人家屬,屯霸州。
秉直拊循有方,遠近聞而附者十餘萬家。
尋遷之漠北,降人道饑,秉直得所賜牛羊,悉分食之,多所全活。
甲戌,從木華黎攻北京。
乙亥,北京降,木華黎承制以烏野兒為北京路都元帥,秉直行
庚寅,以老謝事,歸鄉裡。
卒,年七十一。
三子:長天倪,次天安,次天澤。
天澤自有傳。
天倪始生之夕,白氣貫庭。
成童,姿貌魁傑。
有道士見而異之曰:“封侯相也。
”及長,好學,日誦千言。
大安末,舉進士不第,乃歎曰:“大丈夫立身,獨以文乎哉!使吾遇荒雞夜鳴,擁百萬之衆,功名可唾手取也。
”木華黎見而奇之。
既以萬戶統諸降卒,從木華黎略地三關已南,至于東海,所過城邑皆下。
因進言于木華黎曰:“金棄幽燕,遷都于汴,已失策矣。
遼水東西諸郡,金之腹心也。
我若得大甯以挖其喉襟,則金雖有遼一陽一,終不能保矣。
”木華黎善之。
先,倫卒時,河朔諸郡結清樂社四十餘,社近千人,歲時像倫而祠之。
至是,天倪選其壯勇萬人為義兵,号清樂軍,以從兄天祥為先鋒,所向無敵。
分兵略三河、薊州,諸寨望風款服。
甲戌,朝太祖于燕之幄殿,所陳皆奇謀至計,大稱旨,賜金符,授馬步軍都統,管領二十四萬戶。
從木華黎攻高州,又從攻北京,皆不戰而克。
乙亥,授右副都元帥,改賜金虎符。
奉诏南征,圍平州,金經略使乞住降。
進兵真定,所屬部邑無不款附。
而真定帥武仙,固守不下,遂移軍圍大名。
衆謂城堅不可擊,天倪使攻其西南角,勁卒屢上屢卻,天倪先登,守者辟易,遂破其城。
丙子,會木華黎兵于燕南,清州監軍王守約、平州推官合達,俱以城叛,連謀越海歸金,天倪追襲至樂安,合達以益都行省忙古兵來拒,敗之,殺守約,擒忙古,斬首萬級。
丁醜,徇山東諸郡,部卒有殺民豕者,立斬以徇,軍中肅然;遠近響應,知中山李明、趙州李瑀、邢州武貴、威州武振、磁州李平、洺州張立等,望風皆下。
己卯,從木華黎徇河東,至绛州,其一團一樓甃以石,牢不可破。
天倪命一穴一其旁,地虛,樓陷,遂拔之。
木華黎喜,賞以繡衣、金鞍、名馬。
庚辰,還軍真定,武仙降。
木華黎承制以天倪為金紫光祿大夫、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行府事;仙副之。
天倪乃言于木華黎曰:“今中原粗定,而所過猶縱鈔掠,非王者吊民伐罪意也。
且王奉天子命,為天下除暴,豈複效其所為乎!”王曰:“善。
”下令:敢有剽虜者,以軍法從事。
辛巳,金懷州元帥王榮、潞州元帥裴守謙、澤州太守王珍皆以城降。
壬午,攻濟南水寨,破之。
癸未,徇山西,遂克三關,不浃旬,定四十餘寨。
兵至河衛,喜曰:“河衛者,夷門之限也。
河衛既破,則夷門不能守矣。
”嚴實以兵來會,請自攻河衛,天倪曰:“合達、蒲瓦,亦勍敵也。
”實曰:“易與耳,保為公破之。
”明日,實與蒲瓦兵遇于南門,合達兵自北奄至,實兵敗,竟為所執。
天倪曰:“合達以實歸汴,必以今夕。
”急命馮存、杜必貴率壯士一千三百,伏延津柳渡。
果夜縛實過延津,遇存等,與戰,敗之,實得脫歸,必貴戰死。
未幾,帝命天倪回軍真定。
甲申夏,大名總管彭義斌以宋兵犯河朔,天倪逆戰于恩州,義斌敗,入保大名。
乙酉,師還,聞武仙之一黨一據西山腰水、鐵壁二寨以叛,天倪直搗其巢一穴一,盡掩殺之。
仙怒,謀作亂,乃設宴邀天倪。
有知其謀者,止天倪毋往,天倪不從,遂為仙所殺。
天倪之赴真定也,秉直密戒之曰:“觀武仙之辭氣,終不為我用,宜備之。
”天倪曰:“我以赤心待人,人或相負,天必不容,願無慮。
”秉直乃攜其孫楫、權還北京。
至是,人服其先識。
先是,天倪擊鞠夜歸,有大星隕馬前,有聲,心惡之,果及禍。
天倪死時,年三十九。
妻程氏,聞亂,恐污于賊,乃自一殺。
子五人,其三人尚幼,俱死于難,惟楫、權在。
楫字大濟。
歲己亥,知中山府事。
尋遷征南行軍萬戶翼經略,徇地蕲、黃,善撫士卒,所向有功。
壬寅,天澤引楫入見太宗,奏曰:“臣兄天倪死事時,二子尚幼,臣受诏攝行府事,今楫已成一人,乞解職授之。
”帝嘉歎曰:“今之争官者多,讓官者少,卿此舉殊可嘉尚。
朕自有官與之。
”即以楫為真定兵馬都總管,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