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偵伺我隙者也,夜必襲吾不備。
”乃分軍為三以待之。
二鼓時,宋師果至,柔遮擊之,俘數百人,溺死者不可計。
攻其東門,矢石雨注,軍少卻。
柔率死士十餘,奮戈大呼,所向仆踣,執俘而還。
宋師懼,請和,乃還軍。
大帥察罕攻滁州,柔以二百騎往。
時盧、泗、盱眙、安豐間,宋屯戍相望,斥候甚嚴,或勸柔勿行,不聽,且戰且前,凡二十餘戰。
比至滁,察罕以滁久不拔,欲解去,柔請決戰,從之。
既陣,宋骁将出挑戰,柔佯卻,宋将驕,柔馳及之,楇擊墜地,宋将執柔辔曳入其陣,飛石中柔鼻,兩軍哄,柔得還,裹瘡複戰。
夜遣鞏彥晖劫其營,焚城東南隅,柔率銳卒五十七人先登,拔之。
己亥,以本官節制河南諸翼兵馬征行一事,河南三十餘城皆屬焉。
庚子,诏柔等八萬戶伐宋。
辛醜,升保州為順天府,賜禦衣數襲、名馬二、尚廄馬百。
柔率師自五河口濟淮,略和州諸城,師還,分遣部下将千人屯田于襄城。
察罕奏柔總諸軍鎮杞。
初,河決于汴,西南入陳留,分而為三,杞居其中氵單。
宋兵恃舟楫之利,駐亳、泗,犯汴、洛,以擾河南。
柔乃即故杞之東西中三山夾河,順殺水勢,築連城,結浮梁,為進戰退耕之計,敵不敢至。
會諸軍攻破壽州,柔欲留兵守之,察罕不從。
又敗宋師于泗州,還杞上。
帳下吏夾谷顯祖得罪亡走,上變誣柔,執柔以北。
大臣多以阖門保柔者,卒辨其誣,顯祖伏誅。
辛亥,憲宗即位,換授金虎符,仍軍民萬戶。
甲寅,移鎮亳州。
環亳皆水,非舟楫不達,柔甃城壁為橋梁屬汴堤,以通商賈之利;複建孔子廟,設校官弟子員。
入奏,帝悅,賜衣一襲、翎根甲一、金符九、銀符十九,頒将校之有功者。
己未,分裨将張果、王仲仁從憲宗征蜀;王安國、胡進、田伯榮、宋演從宗王塔察兒攻荊山;柔從世祖攻鄂。
世祖由大勝關,柔由虎頭關,與宋兵遇于沙窩,柔子弘彥擊破之,進與守關兵戰,敗之。
世祖自一陽一羅渡江,促柔會兵攻鄂,百餘日不能下。
世祖谕之曰:“吾猶獵者,不能擒圈中豕,野獵以供汝食,汝可破圈而取之。
”柔乃令何伯祥作鵝車,洞掘其城,别遣勇士先登,攻其西南陬,屢破之。
會憲宗兇問至,宋亦行成,世祖北還,命柔統領蒙古、漢軍,以俟後命,城白鹿矶,為久駐計。
中統元年,世祖即位,诏班師。
阿裡不哥反,世祖北征,诏柔入衛,至廬朐河,有诏止之。
分其兵三千五百衛京師,以子弘慶為質。
二年,以《金實錄》獻諸朝,且請緻仕,封安肅公,命第八子弘略襲職。
至元三年,加榮祿大夫,判行工部事,城大都。
四年,進封蔡國公。
五年六月卒,年七十九。
贈推忠宣力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谥武康。
延祐五年,加封汝南王,谥忠武。
子十有一人,弘略、弘範最顯,弘範自有傳。
弘略字仲傑,柔第八子也。
有謀略,通經史,善騎射。
嘗從柔鎮杞徙亳。
歲乙卯,入朝憲宗,授金符,權順天萬戶。
從征蜀,以其幼,賜錦衣,令還鎮。
柔既緻仕,授弘略金虎符、順天路管民總管、行軍萬戶,仍總宣德、河南、懷孟等路諸軍屯亳者。
中統三年,李璮反,求救于宋将夏貴。
貴自蕲乘虛北奪亳、滕、徐、宿、邳、滄、濱七州,新蔡、符離、蕲、利津四縣,殺守将。
弘略率戰船遏之于渦口,貴退保蕲,弘略發亳軍攻之,水陸并進。
宋兵素憚亳軍,焚城宵遁,追殺殆盡,獲軍資不可計,盡按所失地。
李璮既誅,追問當時與璮通書者,獨弘略書皆勸以忠義,事得釋。
朝廷懲璮叛逆,務裁諸侯權以保全之,因解弘略兵職,宿衛京師,賜隻孫冠服,以從宴享。
至元三年,城大都,佐其父為築宮城總管。
八年,授朝列大夫、同行工部事,兼領宿衛親軍、儀鸾等局。
十三年,城成,賜内帑金扣、玳瑁卮,授中奉大夫、淮東道宣慰使。
十四年,宋廣王昺據閩、廣,時東海縣儲粟數萬,行省檄弘略将兵二千戍之,仍命造舟運粟入淮安。
弘略顧民舟,有能載粟十石者與一石,人争趨之,一月而畢。
十六年,遷江西宣慰使。
會饒州盜起,犯都昌。
弘略以為,饒雖屬江東,與南康止隔一湖,此寇不滅,則吾境必有相扇而起者。
乃使人直搗其巢一穴一,生縛賊酋,磔于市,餘一黨一潰散。
下令曰:“不一操一兵者,皆為平民,餘無所問。
”頃之,以疾歸亳。
有讒貴臣子在江南買田宅樂而忘歸者,詞引弘略。
或謂弘略曰:“公但居亳,未嘗在江南,入見宜自明。
”弘略曰:“明之,則言者獲譴矣,吾甯稱疾家居。
”二十九年,見世祖于龍一虎台,請曰:“臣之子玠長矣,願備宿衛。
”從之,且賜以酒曰:“卿年未老,謝事何為。
”特命為河南行省參知政事。
元貞二年卒。
贈推忠佐理功臣、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國、蔡國公,谥忠毅。
子三人:玠,瑾,琰。
○史天倪 史天倪,字和甫,燕之永清人。
曾祖倫,少好俠,因築室發土得金,始饒于财。
金
”乃分軍為三以待之。
二鼓時,宋師果至,柔遮擊之,俘數百人,溺死者不可計。
攻其東門,矢石雨注,軍少卻。
柔率死士十餘,奮戈大呼,所向仆踣,執俘而還。
宋師懼,請和,乃還軍。
大帥察罕攻滁州,柔以二百騎往。
時盧、泗、盱眙、安豐間,宋屯戍相望,斥候甚嚴,或勸柔勿行,不聽,且戰且前,凡二十餘戰。
比至滁,察罕以滁久不拔,欲解去,柔請決戰,從之。
既陣,宋骁将出挑戰,柔佯卻,宋将驕,柔馳及之,楇擊墜地,宋将執柔辔曳入其陣,飛石中柔鼻,兩軍哄,柔得還,裹瘡複戰。
夜遣鞏彥晖劫其營,焚城東南隅,柔率銳卒五十七人先登,拔之。
己亥,以本官節制河南諸翼兵馬征行一事,河南三十餘城皆屬焉。
庚子,诏柔等八萬戶伐宋。
辛醜,升保州為順天府,賜禦衣數襲、名馬二、尚廄馬百。
柔率師自五河口濟淮,略和州諸城,師還,分遣部下将千人屯田于襄城。
察罕奏柔總諸軍鎮杞。
初,河決于汴,西南入陳留,分而為三,杞居其中氵單。
宋兵恃舟楫之利,駐亳、泗,犯汴、洛,以擾河南。
柔乃即故杞之東西中三山夾河,順殺水勢,築連城,結浮梁,為進戰退耕之計,敵不敢至。
會諸軍攻破壽州,柔欲留兵守之,察罕不從。
又敗宋師于泗州,還杞上。
帳下吏夾谷顯祖得罪亡走,上變誣柔,執柔以北。
大臣多以阖門保柔者,卒辨其誣,顯祖伏誅。
辛亥,憲宗即位,換授金虎符,仍軍民萬戶。
甲寅,移鎮亳州。
環亳皆水,非舟楫不達,柔甃城壁為橋梁屬汴堤,以通商賈之利;複建孔子廟,設校官弟子員。
入奏,帝悅,賜衣一襲、翎根甲一、金符九、銀符十九,頒将校之有功者。
己未,分裨将張果、王仲仁從憲宗征蜀;王安國、胡進、田伯榮、宋演從宗王塔察兒攻荊山;柔從世祖攻鄂。
世祖由大勝關,柔由虎頭關,與宋兵遇于沙窩,柔子弘彥擊破之,進與守關兵戰,敗之。
世祖自一陽一羅渡江,促柔會兵攻鄂,百餘日不能下。
世祖谕之曰:“吾猶獵者,不能擒圈中豕,野獵以供汝食,汝可破圈而取之。
”柔乃令何伯祥作鵝車,洞掘其城,别遣勇士先登,攻其西南陬,屢破之。
會憲宗兇問至,宋亦行成,世祖北還,命柔統領蒙古、漢軍,以俟後命,城白鹿矶,為久駐計。
中統元年,世祖即位,诏班師。
阿裡不哥反,世祖北征,诏柔入衛,至廬朐河,有诏止之。
分其兵三千五百衛京師,以子弘慶為質。
二年,以《金實錄》獻諸朝,且請緻仕,封安肅公,命第八子弘略襲職。
至元三年,加榮祿大夫,判行工部事,城大都。
四年,進封蔡國公。
五年六月卒,年七十九。
贈推忠宣力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谥武康。
延祐五年,加封汝南王,谥忠武。
子十有一人,弘略、弘範最顯,弘範自有傳。
弘略字仲傑,柔第八子也。
有謀略,通經史,善騎射。
嘗從柔鎮杞徙亳。
歲乙卯,入朝憲宗,授金符,權順天萬戶。
從征蜀,以其幼,賜錦衣,令還鎮。
柔既緻仕,授弘略金虎符、順天路管民總管、行軍萬戶,仍總宣德、河南、懷孟等路諸軍屯亳者。
中統三年,李璮反,求救于宋将夏貴。
貴自蕲乘虛北奪亳、滕、徐、宿、邳、滄、濱七州,新蔡、符離、蕲、利津四縣,殺守将。
弘略率戰船遏之于渦口,貴退保蕲,弘略發亳軍攻之,水陸并進。
宋兵素憚亳軍,焚城宵遁,追殺殆盡,獲軍資不可計,盡按所失地。
李璮既誅,追問當時與璮通書者,獨弘略書皆勸以忠義,事得釋。
朝廷懲璮叛逆,務裁諸侯權以保全之,因解弘略兵職,宿衛京師,賜隻孫冠服,以從宴享。
至元三年,城大都,佐其父為築宮城總管。
八年,授朝列大夫、同行工部事,兼領宿衛親軍、儀鸾等局。
十三年,城成,賜内帑金扣、玳瑁卮,授中奉大夫、淮東道宣慰使。
十四年,宋廣王昺據閩、廣,時東海縣儲粟數萬,行省檄弘略将兵二千戍之,仍命造舟運粟入淮安。
弘略顧民舟,有能載粟十石者與一石,人争趨之,一月而畢。
十六年,遷江西宣慰使。
會饒州盜起,犯都昌。
弘略以為,饒雖屬江東,與南康止隔一湖,此寇不滅,則吾境必有相扇而起者。
乃使人直搗其巢一穴一,生縛賊酋,磔于市,餘一黨一潰散。
下令曰:“不一操一兵者,皆為平民,餘無所問。
”頃之,以疾歸亳。
有讒貴臣子在江南買田宅樂而忘歸者,詞引弘略。
或謂弘略曰:“公但居亳,未嘗在江南,入見宜自明。
”弘略曰:“明之,則言者獲譴矣,吾甯稱疾家居。
”二十九年,見世祖于龍一虎台,請曰:“臣之子玠長矣,願備宿衛。
”從之,且賜以酒曰:“卿年未老,謝事何為。
”特命為河南行省參知政事。
元貞二年卒。
贈推忠佐理功臣、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國、蔡國公,谥忠毅。
子三人:玠,瑾,琰。
○史天倪 史天倪,字和甫,燕之永清人。
曾祖倫,少好俠,因築室發土得金,始饒于财。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