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金虎符。
辛亥,朝廷始征包銀,楫請以銀與物折,仍減其元數,诏從之,著為令。
各道以楮币相貿易,不得出境,二三歲辄一易,鈔本日耗,商旅不通,楫請立銀鈔相權法,人以為便。
或請運鹽按籍計口,給民以食,楫争其不可,曰:“鹽鐵從民貿易,何可若差稅例配之。
”議遂寝。
元氏民有訴府僚于達官者,質之無實,将抵之死,楫力為營解。
達官曰:“是人陷汝輩死地,而反救之,何耶?”楫曰:“誅之固足以懲後,未若宥之以愧其心。
況人命至重,豈宜以妄言之故,而加以極刑。
”乃杖而遣之。
中統元年,授真定路總管、同判本道宣撫司事。
真定表山帶河,連屬三十餘城,生殺進退,鹹倚專決。
楫謹身率先,明政化,信賞罰,任賢良,汰貪墨,恤茕獨,民鹹德之。
所舉州縣佐史有文學者三十餘人,後皆知名。
會天澤言:“兵民之一柄一不可并居一門,行之請自臣家始。
”楫即日解绶歸。
卒年五十九。
子炫,常德管軍總管;煇,知孟州;燧,同知東昌府事;煊,潼關提舉;炀,佥廣西按察司事。
權字伯衡,勇而有謀。
初,以權萬戶從天澤南征。
歲壬子,天澤以萬戶改河南經略使,乃以權代其任。
甲寅,屯軍鄧州,敗宋将高達于樊城。
己未,世祖自将伐宋,權出迎于淮西。
世祖渡江,次鄂州而憲宗崩,世祖北還,乃命權總兵鎮江北岸之武矶山。
中統元年,降诏獎谕,賜金虎符,授真定河間濱棣邢洺衛輝等州路并木烈糺軍兼屯田州城民戶沿邊鎮守諸軍總管萬戶;其所屬千戶、萬戶,悉聽号令。
至元六年,召至阙下,問以征南之策。
對曰:“襄一陽一乃江陵之籓蔽,樊城乃襄一陽一之外郛,我軍若先攻樊城,則襄一陽一不能支梧,不戰自降矣。
然後駐兵嘉定,耀武淮、泗,事必有濟。
”帝善其計。
七年,宋兵侵邊,權引兵趨荊子口,大破之,帝賜白金五百兩,權悉以分勞士卒。
宋将夏貴以船萬艘載壯士,欲奪江面,權進攻,破之,帝賜以衣币、弓矢、鞍勒。
既而轉糧于随,貴複引兵扼我前路,權戰破之,賜白金七百兩。
制授河南等路宣撫使,未上,賜金虎符,充江漢大都督,總制軍馬,總管屯田萬戶。
會天澤言一門不可兼掌兵民之一柄一,乃授權鎮國上将軍、真定等路總管,兼府尹。
徙東平,又徙河間。
卒。
樞字子明。
父天安,字全甫,秉直仲子也。
歲癸酉,從秉直降。
太師木華黎以其兄天倪為萬戶,而質天安軍中。
丁醜,從讨錦州叛人張緻,平之。
己卯,從略地關右,生擒鄜州骁将張資祿号張鐵槍者。
乙酉,武仙殺天倪于真定,天安率衆來會天澤,并力攻仙,敗走之。
以功授行北京元帥府事,撫治真定。
庚寅,宋聚兵邢之西山,聲言為仙援,遣其徒趙和行間城中,誣倅副李甲、劉清嘗輸款為内應。
守将械兩人送府,大帥趣命戮之,天安揣知其詐,請自鞫之,果得其情,遂斬和以徇。
壬辰,從伐金。
師還,讨劇盜梁滿、蘇傑等,悉平之。
甲午,宣權真定等路萬戶,賜金符。
丙午,入觐,賜黃金五十兩、白狐裘一、一牝一馬百。
乙卯卒。
樞年二十餘,以勳臣子知中山府,有治績。
甲寅,初籍新軍,天澤以長兄二子各有官位,而仲兄之子未仕,乃奏樞為征行萬戶,配以真定、彰德、衛州、懷孟新軍,戍唐、鄧。
乙卯,敗宋舟師于漢水之鴛鴦灘,賜金虎符。
戊午,憲宗伐宋,入自蜀,從天澤詣行在,朝帝于大散關。
帝勞之曰:“卿久鎮東方,茲複遠來,勤亦至矣。
”樞對曰:“臣之祖、父,受國厚恩。
今陛下親禦六師,暴露萬裡之外,臣獨不能出死力,以報萬分之一邪!”帝壯其言,命為前鋒。
宋立劍州,僑治于苦竹崖,前阻絕澗,深數百尺,恃險而不備,帝使樞偵之。
樞率健卒數十,缒而下,得其所以緻師處以聞,帝趣樞急取之,宋人懼,乃降。
翼日,大宴,帝顧皇後,命飲樞酒,且谕新附渠帥曰:“我國家自開創以來,未有皇後賜臣下酒者,特以樞父子世笃忠貞,故一寵一以殊禮。
有能盡瘁事國者,禮亦如之。
”己未,從天澤擊敗宋将呂文德于嘉陵江,追至重慶而還,賜黃金五十兩、白金二百兩、錦一匹。
世祖即位,改賜金虎符。
中統二年,從天澤扈駕北征。
三年,李璮叛據濟南,複從天澤往讨之。
城西南有大澗,亘曆山,樞一軍獨當其險,夾澗而城,豎木栅于澗中。
一婬一雨暴一漲,木栅盡壞,樞曰:“賊乘吾隙,俟夜必出。
”命作葦炬數百置城上。
逮三鼓,賊果至,飛炬擲之,風怒火烈,弓一弩一齊發,賊衆大潰,自相蹂一躏,死者不可勝計。
未幾,璮就擒。
至元四年,宋兵圍開、達諸州,以樞為左壁總帥,佩虎符,凡河南、山東、懷孟、平一陽一、太原、京兆、延安等軍悉統之,宋兵聞之,解去。
六年,高麗人金通一精一據珍島以叛,讨之,歲餘不下。
七年,進樞昭勇大将軍、鳳州經略使。
樞至,謂諸将佐曰:“賊勢方張,未易力勝,況炎暑海氣蒸郁,弓力馳弱,猝不可用。
宜分軍為三,多張旗幟以疑之。
吾與諸君潛
辛亥,朝廷始征包銀,楫請以銀與物折,仍減其元數,诏從之,著為令。
各道以楮币相貿易,不得出境,二三歲辄一易,鈔本日耗,商旅不通,楫請立銀鈔相權法,人以為便。
或請運鹽按籍計口,給民以食,楫争其不可,曰:“鹽鐵從民貿易,何可若差稅例配之。
”議遂寝。
元氏民有訴府僚于達官者,質之無實,将抵之死,楫力為營解。
達官曰:“是人陷汝輩死地,而反救之,何耶?”楫曰:“誅之固足以懲後,未若宥之以愧其心。
況人命至重,豈宜以妄言之故,而加以極刑。
”乃杖而遣之。
中統元年,授真定路總管、同判本道宣撫司事。
真定表山帶河,連屬三十餘城,生殺進退,鹹倚專決。
楫謹身率先,明政化,信賞罰,任賢良,汰貪墨,恤茕獨,民鹹德之。
所舉州縣佐史有文學者三十餘人,後皆知名。
會天澤言:“兵民之一柄一不可并居一門,行之請自臣家始。
”楫即日解绶歸。
卒年五十九。
子炫,常德管軍總管;煇,知孟州;燧,同知東昌府事;煊,潼關提舉;炀,佥廣西按察司事。
權字伯衡,勇而有謀。
初,以權萬戶從天澤南征。
歲壬子,天澤以萬戶改河南經略使,乃以權代其任。
甲寅,屯軍鄧州,敗宋将高達于樊城。
己未,世祖自将伐宋,權出迎于淮西。
世祖渡江,次鄂州而憲宗崩,世祖北還,乃命權總兵鎮江北岸之武矶山。
中統元年,降诏獎谕,賜金虎符,授真定河間濱棣邢洺衛輝等州路并木烈糺軍兼屯田州城民戶沿邊鎮守諸軍總管萬戶;其所屬千戶、萬戶,悉聽号令。
至元六年,召至阙下,問以征南之策。
對曰:“襄一陽一乃江陵之籓蔽,樊城乃襄一陽一之外郛,我軍若先攻樊城,則襄一陽一不能支梧,不戰自降矣。
然後駐兵嘉定,耀武淮、泗,事必有濟。
”帝善其計。
七年,宋兵侵邊,權引兵趨荊子口,大破之,帝賜白金五百兩,權悉以分勞士卒。
宋将夏貴以船萬艘載壯士,欲奪江面,權進攻,破之,帝賜以衣币、弓矢、鞍勒。
既而轉糧于随,貴複引兵扼我前路,權戰破之,賜白金七百兩。
制授河南等路宣撫使,未上,賜金虎符,充江漢大都督,總制軍馬,總管屯田萬戶。
會天澤言一門不可兼掌兵民之一柄一,乃授權鎮國上将軍、真定等路總管,兼府尹。
徙東平,又徙河間。
卒。
樞字子明。
父天安,字全甫,秉直仲子也。
歲癸酉,從秉直降。
太師木華黎以其兄天倪為萬戶,而質天安軍中。
丁醜,從讨錦州叛人張緻,平之。
己卯,從略地關右,生擒鄜州骁将張資祿号張鐵槍者。
乙酉,武仙殺天倪于真定,天安率衆來會天澤,并力攻仙,敗走之。
以功授行北京元帥府事,撫治真定。
庚寅,宋聚兵邢之西山,聲言為仙援,遣其徒趙和行間城中,誣倅副李甲、劉清嘗輸款為内應。
守将械兩人送府,大帥趣命戮之,天安揣知其詐,請自鞫之,果得其情,遂斬和以徇。
壬辰,從伐金。
師還,讨劇盜梁滿、蘇傑等,悉平之。
甲午,宣權真定等路萬戶,賜金符。
丙午,入觐,賜黃金五十兩、白狐裘一、一牝一馬百。
乙卯卒。
樞年二十餘,以勳臣子知中山府,有治績。
甲寅,初籍新軍,天澤以長兄二子各有官位,而仲兄之子未仕,乃奏樞為征行萬戶,配以真定、彰德、衛州、懷孟新軍,戍唐、鄧。
乙卯,敗宋舟師于漢水之鴛鴦灘,賜金虎符。
戊午,憲宗伐宋,入自蜀,從天澤詣行在,朝帝于大散關。
帝勞之曰:“卿久鎮東方,茲複遠來,勤亦至矣。
”樞對曰:“臣之祖、父,受國厚恩。
今陛下親禦六師,暴露萬裡之外,臣獨不能出死力,以報萬分之一邪!”帝壯其言,命為前鋒。
宋立劍州,僑治于苦竹崖,前阻絕澗,深數百尺,恃險而不備,帝使樞偵之。
樞率健卒數十,缒而下,得其所以緻師處以聞,帝趣樞急取之,宋人懼,乃降。
翼日,大宴,帝顧皇後,命飲樞酒,且谕新附渠帥曰:“我國家自開創以來,未有皇後賜臣下酒者,特以樞父子世笃忠貞,故一寵一以殊禮。
有能盡瘁事國者,禮亦如之。
”己未,從天澤擊敗宋将呂文德于嘉陵江,追至重慶而還,賜黃金五十兩、白金二百兩、錦一匹。
世祖即位,改賜金虎符。
中統二年,從天澤扈駕北征。
三年,李璮叛據濟南,複從天澤往讨之。
城西南有大澗,亘曆山,樞一軍獨當其險,夾澗而城,豎木栅于澗中。
一婬一雨暴一漲,木栅盡壞,樞曰:“賊乘吾隙,俟夜必出。
”命作葦炬數百置城上。
逮三鼓,賊果至,飛炬擲之,風怒火烈,弓一弩一齊發,賊衆大潰,自相蹂一躏,死者不可勝計。
未幾,璮就擒。
至元四年,宋兵圍開、達諸州,以樞為左壁總帥,佩虎符,凡河南、山東、懷孟、平一陽一、太原、京兆、延安等軍悉統之,宋兵聞之,解去。
六年,高麗人金通一精一據珍島以叛,讨之,歲餘不下。
七年,進樞昭勇大将軍、鳳州經略使。
樞至,謂諸将佐曰:“賊勢方張,未易力勝,況炎暑海氣蒸郁,弓力馳弱,猝不可用。
宜分軍為三,多張旗幟以疑之。
吾與諸君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