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
關燈
小
中
大
狸罷了,嶽母卻不喜歡我,反而喜歡野狐狸。
”使女回去說給主母聽,主母問怎麼知道是野狐狸?大胡郎回答說:“弄個鵲頭挂在門上,等小胡郎來的時候,讓他的妻子招呼他用熟肉作供品來祈禱,反複這樣說,他一定會逃跑。
”楊氏照着說的做,小胡郎果然逃跑了。
所以至今人們還相傳說,你用熟肉進行祈禱能克制野狐狸的迷惑,很有效驗。
薛迥 唐河東薛迥與其徒十人于東都狎娼婦,留連數夕,各賞錢十千。
後一夕午夜,娼偶求去。
迥留待曙,婦人躁擾,求去數四,抱錢出門。
迥敕門者無出客。
門者不為啟鎖。
婦人持錢尋審,至水窦,變成野狐,從窦中出去,其錢亦留。
(出《廣異記》) 唐代河東人薛迥和他的同伴十個人在洛陽嫖娼,娼婦一連住了好幾天,每個人都給賞錢十千。
之後有一天的半夜時,妓女要離開,薛迥留她等天亮再走,妓女煩躁不安,好幾次要求離開,并抱着錢走出門去。
薛迥命令守門的人不要讓她出去,守門人不替她開門。
妓女拿着錢仔細地尋找出路。
找到一個水洞,變成一隻野狐狸,從水洞中出去了,那些錢也就留在水洞的邊上。
辛替否 唐辛替否,母死之後,其靈座中,恒有靈語,不異乎素。
家人敬事如生。
替否表弟是術士。
在京聞其事,因而來觀。
潛于替否宅後作法。
入門,見一無毛牝野狐,殺之,遂絕。
(出《廣異記》) 唐代人辛替否,他母親去世後,靈位上常有死者的說話聲,和平常沒什麼兩樣,家裡的人恭敬地侍奉着象活着時一樣。
辛替否的表弟是個術士,在京城裡聽說了這件怪事,因此親自來看看,偷偷地藏在辛替否的屋後施展法術。
一進門,看見一隻身上無毛的雌狐狸,就殺死了它,怪事就消失了。
代州民 唐代州民有一女,其兄遠戍不在,母與女獨居。
忽見菩薩乘雲而至,謂母曰:“汝家甚善,吾欲居之,可速修理,尋當來也。
”村人競往,處置适畢,菩薩馭五色雲來下其宜。
村人供養甚衆,仍敕衆等不令有言,恐四方信心,往來不止。
村人以是相戒,不說其事。
菩薩與女私通有娠。
經年,其兄還。
菩薩雲:“不欲見男子。
”令母逐之。
兒不得至,因傾财求道士。
久之,有道士為作法,竊視菩薩,是一老狐,乃持刀入,砍殺之。
(出《廣異記》) 唐朝代州一個老百姓家有一女兒,他哥哥從軍到遠方去了,不在家裡,隻有母親和女兒住在一起。
忽然看見菩薩乘着雲彩來到她們家,對那個母親說:“你家很好,我想住在這裡,要快點收拾整理一下,不久我就來了。
”村裡人聽說了,都争着到她家來幫忙,剛整理收拾完畢,菩薩駕馭五色的彩雲來到那屋,村裡的很多人都來供養菩薩。
菩薩又命令大家不要說出去,恐怕四面八方的信徒,不停地來來往往。
村裡的人因此互相告誡,不說這件事。
菩薩與那個女兒私通有了身孕。
過了一年,她的哥哥回來了,菩薩說:“我不願意看見男人。
”命令母親趕走兒子,兒子就不能進家門了。
兒子因此拿出全部财産訪求道士,很久以後,才求到一個道士,替他施展法術,偷着看那菩薩,卻是一隻老狐狸,就拿刀進去,砍死了狐狸。
祁縣民 唐祁縣有村民,因辇地征蒭粟,至太原府。
及歸,途中日暮,有一白衣婦人立路旁,謂村民曰:“妾今日都城而來,困且甚,願寄載車中,可乎?”村民許之,乃升車。
行未三四裡,因脂轄,忽見一狐尾在車之隙中,垂于車轅下。
村民即以鐮斷之,其婦人化為無尾白狐,鳴嗥而去。
(出《宣室志》)
唐代祁縣有一個農民,因為京城征收糧草,到太原府去。
等回來時,走到半路上天就黑了,有一個身穿白色衣服的婦女站在路邊上,對農民說:“我今天從都城回來,覺得很困倦,想搭車歇一會,可以嗎?”農民答應了她,她就上了車。
行走不到三四裡路,因為要給車轅上油,忽然看見一條狐狸尾巴從車縫裡垂到本轅下,農民就用鐮刀砍斷了尾巴,那個婦女變成一隻沒有尾巴的白狐狸,嚎叫着跑了。
張例 唐始豐令張例,疾患魅,時有發動,家人不能制也。
恒舒右臂上作咒雲:“狐娘健子。
”其子密持鐵杵,候例疾發,即自後撞之,墜一老牝狐。
焚于四通之衢,自爾便愈也。
唐代的始豐縣令張例,得了狐魅病,經常地發作,家裡的人都束手無策。
張例經常地伸出右臂念着咒語說:“狐娘健子。
”他的兒子悄悄地拿着鐵棒,等張例病發作時,就從身後擊他,就從他身上掉下一隻老雌狐。
把狐狸拿到十字路口燒了,從那以後病就好了。
”使女回去說給主母聽,主母問怎麼知道是野狐狸?大胡郎回答說:“弄個鵲頭挂在門上,等小胡郎來的時候,讓他的妻子招呼他用熟肉作供品來祈禱,反複這樣說,他一定會逃跑。
”楊氏照着說的做,小胡郎果然逃跑了。
所以至今人們還相傳說,你用熟肉進行祈禱能克制野狐狸的迷惑,很有效驗。
薛迥 唐河東薛迥與其徒十人于東都狎娼婦,留連數夕,各賞錢十千。
後一夕午夜,娼偶求去。
迥留待曙,婦人躁擾,求去數四,抱錢出門。
迥敕門者無出客。
門者不為啟鎖。
婦人持錢尋審,至水窦,變成野狐,從窦中出去,其錢亦留。
(出《廣異記》) 唐代河東人薛迥和他的同伴十個人在洛陽嫖娼,娼婦一連住了好幾天,每個人都給賞錢十千。
之後有一天的半夜時,妓女要離開,薛迥留她等天亮再走,妓女煩躁不安,好幾次要求離開,并抱着錢走出門去。
薛迥命令守門的人不要讓她出去,守門人不替她開門。
妓女拿着錢仔細地尋找出路。
找到一個水洞,變成一隻野狐狸,從水洞中出去了,那些錢也就留在水洞的邊上。
辛替否 唐辛替否,母死之後,其靈座中,恒有靈語,不異乎素。
家人敬事如生。
替否表弟是術士。
在京聞其事,因而來觀。
潛于替否宅後作法。
入門,見一無毛牝野狐,殺之,遂絕。
(出《廣異記》) 唐代人辛替否,他母親去世後,靈位上常有死者的說話聲,和平常沒什麼兩樣,家裡的人恭敬地侍奉着象活着時一樣。
辛替否的表弟是個術士,在京城裡聽說了這件怪事,因此親自來看看,偷偷地藏在辛替否的屋後施展法術。
一進門,看見一隻身上無毛的雌狐狸,就殺死了它,怪事就消失了。
代州民 唐代州民有一女,其兄遠戍不在,母與女獨居。
忽見菩薩乘雲而至,謂母曰:“汝家甚善,吾欲居之,可速修理,尋當來也。
”村人競往,處置适畢,菩薩馭五色雲來下其宜。
村人供養甚衆,仍敕衆等不令有言,恐四方信心,往來不止。
村人以是相戒,不說其事。
菩薩與女私通有娠。
經年,其兄還。
菩薩雲:“不欲見男子。
”令母逐之。
兒不得至,因傾财求道士。
久之,有道士為作法,竊視菩薩,是一老狐,乃持刀入,砍殺之。
(出《廣異記》) 唐朝代州一個老百姓家有一女兒,他哥哥從軍到遠方去了,不在家裡,隻有母親和女兒住在一起。
忽然看見菩薩乘着雲彩來到她們家,對那個母親說:“你家很好,我想住在這裡,要快點收拾整理一下,不久我就來了。
”村裡人聽說了,都争着到她家來幫忙,剛整理收拾完畢,菩薩駕馭五色的彩雲來到那屋,村裡的很多人都來供養菩薩。
菩薩又命令大家不要說出去,恐怕四面八方的信徒,不停地來來往往。
村裡的人因此互相告誡,不說這件事。
菩薩與那個女兒私通有了身孕。
過了一年,她的哥哥回來了,菩薩說:“我不願意看見男人。
”命令母親趕走兒子,兒子就不能進家門了。
兒子因此拿出全部财産訪求道士,很久以後,才求到一個道士,替他施展法術,偷着看那菩薩,卻是一隻老狐狸,就拿刀進去,砍死了狐狸。
祁縣民 唐祁縣有村民,因辇地征蒭粟,至太原府。
及歸,途中日暮,有一白衣婦人立路旁,謂村民曰:“妾今日都城而來,困且甚,願寄載車中,可乎?”村民許之,乃升車。
行未三四裡,因脂轄,忽見一狐尾在車之隙中,垂于車轅下。
村民即以鐮斷之,其婦人化為無尾白狐,鳴嗥而去。
(出《
等回來時,走到半路上天就黑了,有一個身穿白色衣服的婦女站在路邊上,對農民說:“我今天從都城回來,覺得很困倦,想搭車歇一會,可以嗎?”農民答應了她,她就上了車。
行走不到三四裡路,因為要給車轅上油,忽然看見一條狐狸尾巴從車縫裡垂到本轅下,農民就用鐮刀砍斷了尾巴,那個婦女變成一隻沒有尾巴的白狐狸,嚎叫着跑了。
張例 唐始豐令張例,疾患魅,時有發動,家人不能制也。
恒舒右臂上作咒雲:“狐娘健子。
”其子密持鐵杵,候例疾發,即自後撞之,墜一老牝狐。
焚于四通之衢,自爾便愈也。
唐代的始豐縣令張例,得了狐魅病,經常地發作,家裡的人都束手無策。
張例經常地伸出右臂念着咒語說:“狐娘健子。
”他的兒子悄悄地拿着鐵棒,等張例病發作時,就從身後擊他,就從他身上掉下一隻老雌狐。
把狐狸拿到十字路口燒了,從那以後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