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五 龍八
關燈
小
中
大
時間,擺來擺去,就把蛇頭勒掉了。
頃刻之間,一片白雲升起,雷電突然炸響,把那兒子撕扯到天空中去,被雷火燒殺之後才又落到地上,而且他的後背上有字,沒有人能認識。
忽然有一個人說:“為什麼不用青色東西蒙上?蒙上就可以認識那些字了。
”于是就用一件青色裙子蓋上了。
有一個識字的人讀後說:“這個人殺害了安天龍,被天神處死了。
”葆光子說:“龍是神物,況且它還有‘安天’的尊号,一定能變化不定,哪能被一個臭小子随便用繩子勒死的道理?馬上就遭到天人的懲罰,這又算什麼呢?” 曹寬 石晉時,常山帥安重榮将謀幹紀。
其管界與邢台連接,鬥殺一龍。
鄉豪有曹寬者見之,取其雙角。
前有一物如簾,文如亂錦,人莫知之。
曹寬經年為寇所殺。
壬寅年,讨鎮州,誅安重榮也。
葆光子讀《北史》,見陸法和在梁時,将兵拒侯景将任約于江上。
曰:“彼龍睡不動,吾軍之龍。
甚自躍踴。
”遂擊之大敗,而擒任約。
是則軍陣之上,龍必先鬥。
常山龍死,得非王師大捷,重榮授首乎?黃巢敗于陳州,李克用脫梁王之難,皆大雨震雷之助。
(出《北夢瑣言》) 石晉的時候,常山帥安重榮将謀反作亂。
他的管界與邢台相接處,死了一條龍,鄉裡有一個叫曹寬的豪士看見了。
曹寬割取了龍的雙角。
龍角前面有一種象簾子的東西,花紋如同錦繡,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
曹寬一年後被賊寇殺死。
壬寅年,朝廷的軍隊讨伐鎮州,殺死了安重榮。
葆光子讀《北史》,發現陸法和在梁時,率領軍隊把侯景部将任約抵禦在江上,說,“對方的龍正睡覺,不動,我軍的龍非常活躍”,于是就大舉進攻,殺得敵軍大敗,并且生擒了任約。
這就說明,軍陣之上,一定是龍與龍先鬥。
常山的龍死了,莫不是王師大捷,安重榮掉腦袋的先兆?黃巢在陳州戰敗,李克用擺脫梁王之難,都是在雨大雷厲的情況下發生的。
夢青衣 孟蜀主母後之宮有衛聖神龍堂,亦嘗修飾嚴潔。
蓋即世俗之家神也。
一旦别欲廣其殿宇,因晝寝,夢一青衣謂後曰:“今神龍意欲出宮外居止,宜于寺觀中安排可也。
”後欲從之,而子未許。
後又夢見青衣重請,因選昭覺寺廊庑間,特建一廟。
土木既就,繪事雲畢,遂宣教坊樂。
自宮中引出,奏送神曲;歸新廟中,奏迎神曲。
其日玄雲四合,大風振起,及神歸位,雨即滂沱。
或曰:“衛聖神龍出離宮殿,是不祥也。
”逾年,國亡滅而去,土地歸廟中矣。
(出《野人閑話》) 孟蜀主母後的宮中,有一個“衛聖神龍堂”。
這個衛聖神龍堂也同樣修飾得莊嚴整潔。
大概這就是世俗間的“家神”。
有一天她想另外擴建殿宇,于是就在白天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婢女對她說:“現在神龍想要到宮外去住,可以安排到寺觀之中。
”她想照夢中婢女說的去做,但兒子不讓。
後來她又夢見婢女重新向她請求,就選了昭覺寺的廂房之間,在那裡特蓋了一座廟。
建成之後,她就宣來教坊裡的樂工。
從宮中把“衛聖神龍”引出的時候,奏《送神曲》;送到新廟時,奏《迎神曲》。
那天黑雲四布,大風四起,等到神龍歸位,大雨就瓢潑般澆下來。
有的人說:“衛聖神龍出離宮殿,這是不祥之兆。
”過了年,國家亡滅,神龍也遁去,土地歸廟中所有了。
蛟漢武白蛟 漢武帝恒以季秋之月,泛靈溢之舟于琳池之上,窮夜達晝。
于季台之下,以香金為鈎,縮絲綸,以舟鯉為餌,不逾旬曰,釣一白蛟長三四丈,若龍而無鱗甲。
帝曰:“非龍也。
”于是付太官為鮮。
而肉紫青,脆美無倫。
诏賜臣下,以為神感所獲。
後竟不得。
(出《王子年拾遺記》) 漢武帝經常在九月的時候,坐上一隻小船在琳池上漂蕩,不分晝夜。
他在季台之下,用香金做成釣魚的鈎,拴上吊絲,用船上帶來的鯉魚為餌,沒過十天,釣上來一條三四丈長的白蛟。
白蛟象龍,但是沒有鱗甲。
漢武帝說:“這不是龍。
”于是就交給太官加工成食品。
白蛟的肉是紫青色的,又香又脆,鮮美無比。
漢武帝讓賜給臣下們分享,臣下都認為這是神靈感知所得到的。
以後再也沒得到過。
浔陽橋 浔陽城東門通大橋,常有蛟為百姓害。
董奉疏符沉水中,少日,見一蛟死浮出。
(出《浔陽記》) 浔陽城的東門通向一座大橋,大橋下常常有蛟為害百姓。
董奉書寫一道符沉到水裡不幾天,就有一條死蛟浮在水面上。
王述 吳大帝赤烏三年七月,有王述者采藥于天台山。
時熱,息于石橋下,臨溪飲。
忽見溪中有一小青衣長尺餘,執一青衣(“衣”字原阙,據明抄本補)乘赤鯉魚,徑入雲中,漸漸不見。
述良久登峻岩四望,見海上風雲起,頃刻雷電交鳴,俄然将至。
述懼,伏于虛樹中。
見牽一物如布,而色如漆,不知所适。
及天霁,又見所乘之赤鯉小童,還入溪中,乃黑蛟耳。
(出《三吳記》) 吳大帝赤烏三年七月,有一個叫王述的人在天台山采藥。
當時天氣很熱,他在一座石橋下休息。
他到溪邊飲水,忽然發現溪水中有一位一尺多高的小婢女,手裡拿着一件青衣,乘坐
頃刻之間,一片白雲升起,雷電突然炸響,把那兒子撕扯到天空中去,被雷火燒殺之後才又落到地上,而且他的後背上有字,沒有人能認識。
忽然有一個人說:“為什麼不用青色東西蒙上?蒙上就可以認識那些字了。
”于是就用一件青色裙子蓋上了。
有一個識字的人讀後說:“這個人殺害了安天龍,被天神處死了。
”葆光子說:“龍是神物,況且它還有‘安天’的尊号,一定能變化不定,哪能被一個臭小子随便用繩子勒死的道理?馬上就遭到天人的懲罰,這又算什麼呢?” 曹寬 石晉時,常山帥安重榮将謀幹紀。
其管界與邢台連接,鬥殺一龍。
鄉豪有曹寬者見之,取其雙角。
前有一物如簾,文如亂錦,人莫知之。
曹寬經年為寇所殺。
壬寅年,讨鎮州,誅安重榮也。
葆光子讀《
曰:“彼龍睡不動,吾軍之龍。
甚自躍踴。
”遂擊之大敗,而擒任約。
是則軍陣之上,龍必先鬥。
常山龍死,得非王師大捷,重榮授首乎?黃巢敗于陳州,李克用脫梁王之難,皆大雨震雷之助。
(出《北夢瑣言》) 石晉的時候,常山帥安重榮将謀反作亂。
他的管界與邢台相接處,死了一條龍,鄉裡有一個叫曹寬的豪士看見了。
曹寬割取了龍的雙角。
龍角前面有一種象簾子的東西,花紋如同錦繡,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
曹寬一年後被賊寇殺死。
壬寅年,朝廷的軍隊讨伐鎮州,殺死了安重榮。
葆光子讀《北史》,發現陸法和在梁時,率領軍隊把侯景部将任約抵禦在江上,說,“對方的龍正睡覺,不動,我軍的龍非常活躍”,于是就大舉進攻,殺得敵軍大敗,并且生擒了任約。
這就說明,軍陣之上,一定是龍與龍先鬥。
常山的龍死了,莫不是王師大捷,安重榮掉腦袋的先兆?黃巢在陳州戰敗,李克用擺脫梁王之難,都是在雨大雷厲的情況下發生的。
夢青衣 孟蜀主母後之宮有衛聖神龍堂,亦嘗修飾嚴潔。
蓋即世俗之家神也。
一旦别欲廣其殿宇,因晝寝,夢一青衣謂後曰:“今神龍意欲出宮外居止,宜于寺觀中安排可也。
”後欲從之,而子未許。
後又夢見青衣重請,因選昭覺寺廊庑間,特建一廟。
土木既就,繪事雲畢,遂宣教坊樂。
自宮中引出,奏送神曲;歸新廟中,奏迎神曲。
其日玄雲四合,大風振起,及神歸位,雨即滂沱。
或曰:“衛聖神龍出離宮殿,是不祥也。
”逾年,國亡滅而去,土地歸廟中矣。
(出《野人閑話》) 孟蜀主母後的宮中,有一個“衛聖神龍堂”。
這個衛聖神龍堂也同樣修飾得莊嚴整潔。
大概這就是世俗間的“家神”。
有一天她想另外擴建殿宇,于是就在白天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婢女對她說:“現在神龍想要到宮外去住,可以安排到寺觀之中。
”她想照夢中婢女說的去做,但兒子不讓。
後來她又夢見婢女重新向她請求,就選了昭覺寺的廂房之間,在那裡特蓋了一座廟。
建成之後,她就宣來教坊裡的樂工。
從宮中把“衛聖神龍”引出的時候,奏《送神曲》;送到新廟時,奏《迎神曲》。
那天黑雲四布,大風四起,等到神龍歸位,大雨就瓢潑般澆下來。
有的人說:“衛聖神龍出離宮殿,這是不祥之兆。
”過了年,國家亡滅,神龍也遁去,土地歸廟中所有了。
蛟漢武白蛟 漢武帝恒以季秋之月,泛靈溢之舟于琳池之上,窮夜達晝。
于季台之下,以香金為鈎,縮絲綸,以舟鯉為餌,不逾旬曰,釣一白蛟長三四丈,若龍而無鱗甲。
帝曰:“非龍也。
”于是付太官為鮮。
而肉紫青,脆美無倫。
诏賜臣下,以為神感所獲。
後竟不得。
(出《王子年拾遺記》) 漢武帝經常在九月的時候,坐上一隻小船在琳池上漂蕩,不分晝夜。
他在季台之下,用香金做成釣魚的鈎,拴上吊絲,用船上帶來的鯉魚為餌,沒過十天,釣上來一條三四丈長的白蛟。
白蛟象龍,但是沒有鱗甲。
漢武帝說:“這不是龍。
”于是就交給太官加工成食品。
白蛟的肉是紫青色的,又香又脆,鮮美無比。
漢武帝讓賜給臣下們分享,臣下都認為這是神靈感知所得到的。
以後再也沒得到過。
浔陽橋 浔陽城東門通大橋,常有蛟為百姓害。
董奉疏符沉水中,少日,見一蛟死浮出。
(出《浔陽記》) 浔陽城的東門通向一座大橋,大橋下常常有蛟為害百姓。
董奉書寫一道符沉到水裡不幾天,就有一條死蛟浮在水面上。
王述 吳大帝赤烏三年七月,有王述者采藥于天台山。
時熱,息于石橋下,臨溪飲。
忽見溪中有一小青衣長尺餘,執一青衣(“衣”字原阙,據明抄本補)乘赤鯉魚,徑入雲中,漸漸不見。
述良久登峻岩四望,見海上風雲起,頃刻雷電交鳴,俄然将至。
述懼,伏于虛樹中。
見牽一物如布,而色如漆,不知所适。
及天霁,又見所乘之赤鯉小童,還入溪中,乃黑蛟耳。
(出《三吳記》) 吳大帝赤烏三年七月,有一個叫王述的人在天台山采藥。
當時天氣很熱,他在一座石橋下休息。
他到溪邊飲水,忽然發現溪水中有一位一尺多高的小婢女,手裡拿着一件青衣,乘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