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五 龍八
關燈
小
中
大
卷第四百二十五龍八
龍
張溫郭彥郎王宗郎犀浦龍井魚安天龍曹寬夢青衣蛟漢武白蛟浔陽橋王述王植陸社兒長沙女蘇颋鬥蛟洪氏女洪貞老蛟武休潭伐蛟
龍
張溫
王蜀時,梓州有張溫者好捕魚,曾作客館鎮将。
夏中,攜賓觀魚,偶遊近龍潭之下。
熱甚,志不快。
自入水舉網,獲一魚長尺許,鬐鱗如金,撥刺不已。
俯岸人皆異之。
逡巡晦暝,風雨驟作。
溫惶駭,奔走數裡,依然烈景。
或曰:“所獲金魚,即潭龍也。
”是知龍為魚服,自贻其患。
苟無風雨之變,亦難逃鼎俎矣。
龍潭取魚,亦宜戒慎。
(出《北夢瑣言》)
王蜀的時候,梓州有一個叫張溫的人喜歡捕魚,曾經做客館的鎮将。
夏天裡,他陪着客人看魚,偶然走近龍潭之下。
這時天熱得厲害,心裡頭很不爽快,他就進到龍潭,撒網捕到一條一尺來長的魚。
這條魚的鬐和鱗都是金色的,不停地蹦跳。
在岸上俯着的人都很驚異。
不一會兒,天陰暗起來,風雨驟然而起。
張溫害怕,跑出去好幾裡地,風雨依然猛烈。
有人說,他捉到的那條金魚,就是一條龍。
這才知道,龍因為穿了魚的衣服,自己給自己惹了麻煩,如果沒有風雨的變化,它也很難逃過被煮吃的下場。
到龍潭打魚,也是應該千萬謹慎才好。
郭彥郎 世言乖龍苦于行雨,而多竄匿,為雷神捕之。
或在古木及楹柱之内,若曠野之間,無處逃匿,即入牛角或牧童之身。
往往為此物所累而震死也。
蜀邸有軍(“軍”原作“青”,據明抄本、陳校本改)将郭彥郎者,行舟俠江,至羅雲溉。
方食而卧,心神恍惚如夢,見一黃衣人曰:“莫錯。
”而于口中探得一物而去。
覺來,但覺咽喉中痛。
于是篙工輩但見船上雷電晦暝,震聲甚厲。
斯則乖龍入口也。
南山宣律師,乖龍入中指節,又非虛說。
所以孔聖之言,迅雷風烈必變,可不敬之乎?”(出《北夢瑣言》) 世人傳說有了過錯的龍不敢行雨,大多都到處逃竄藏匿,被雷神追捕。
有的藏在古木和楹柱之内。
如果是在曠野間,沒有地方躲藏,就可能藏進牛角或者牧童的身上。
常常有被這種龍連累而被雷擊死的人或牲畜。
蜀州官府裡有一個叫郭顔郎的軍将,行船在俠江上,來到了羅雲溉,剛吃完飯躺在那裡,心神恍恍惚惚,就象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黃衣人對他說:“不要把牙合上!”于是黃衣人就在他的口中找到了一樣東西離去了。
醒來之後,隻覺得咽喉有些疼痛。
在他做夢的時候,撐船的篙工們但見船上雲雨昏暗,風狂雨怒,雷電震聲極大。
這就是犯了過錯的龍躲到他嘴裡去了。
南山的宣琴師,犯有過錯的龍逃進他的中指節,更不是瞎說。
所以孔聖人的話,“雷電迅猛,風雨猛烈,就一定有什麼變故”,能不謹慎對待嗎? 王宗郎 蜀庚午歲,金州刺史王宗郎奏洵陽縣洵水畔有青煙廟。
數日,廟上煙雲昏晦,晝夜奏樂。
忽一旦,水波騰躍,有群龍出于水上,行入漢江。
大者數丈,小者丈餘,如五方之色,有如牛馬驢羊之形。
大小五十,累累接迹,行入漢江,卻過廟所。
往複數裡,或隐或見。
三日乃止。
(出《錄異記》) 蜀庚午年,金州刺史王宗郎奏報,洵陽縣洵水畔有一座青煙廟,一連幾天,廟上煙雲昏暗,奏樂的聲音晝夜不停。
忽然有一天早晨,水波翻騰跳躍,有一群龍出現在水面上,向漢江行進。
大的幾丈長,小的一丈多長,什麼顔色的都有,樣子有如牛馬驢羊,大的小的各占一半,擠擠撞撞地擁入漢江。
還在經過有寺廟的地方,往往複複,徘徊數裡,或隐或現。
三天之後才停止。
犀浦龍 癸酉年,犀浦界田中有小龍青黑色。
割為兩片,旬日臭敗,尋亦失去。
摩呵池大廳西面亦有龍井,甚靈,人不可犯。
(出《錄異記》) 癸酉年,犀浦境内的田地裡有一種青黑色的小龍。
把它切成兩片,十來天才腐敗發臭,不久也就失去了。
摩呵池大廳的西面,也有一口龍井,特别靈驗,誰也不能冒犯。
井魚 成都書台坊武侯宅南,乘煙觀内古井中有魚。
長六七寸。
往往遊于井上。
水必騰湧。
相傳井中有龍。
(出《錄異記》) 成都書台坊武侯宅的南面有一座乘煙觀。
觀内的古井裡有一條魚。
這條魚六七寸長,常常遊到井上來。
它每次遊上來,水一定會翻騰洶湧。
相傳這井裡有龍。
安天龍 後唐同光中,滄洲民有子母苦于科徭,流移近界封店(上恨音)。
路逢白蛇,其子以繩系蛇項,約而行,無何擺其頭落。
須臾,一片白雲起,雷電暴作,撮将此子上天空中,為雷火燒殺墜地。
而背有大書,人莫之識。
忽有一人雲,何不以青物蒙之,即識其字。
遂以青裙被之。
有識字讀之曰:“此人殺害安天龍,為天神所誅。
”葆光子曰:“龍神物也,況有安天之号,必能變化無方。
豈有一豎子繩系而殒之?遽緻天人之罰。
斯又何哉!”(出《北夢瑣言》) 後唐同光年間,滄州百姓中有這麼娘兒倆為了躲避徭役,要遷到附近一個叫封店的地方去。
路上遇到一條白蛇,那兒子就用繩子系住蛇的脖子,捆綁着它前進。
沒有過多長
夏中,攜賓觀魚,偶遊近龍潭之下。
熱甚,志不快。
自入水舉網,獲一魚長尺許,鬐鱗如金,撥刺不已。
俯岸人皆異之。
逡巡晦暝,風雨驟作。
溫惶駭,奔走數裡,依然烈景。
或曰:“所獲金魚,即潭龍也。
”是知龍為魚服,自贻其患。
苟無風雨之變,亦難逃鼎俎矣。
龍潭取魚,亦宜戒慎。
(出《
夏天裡,他陪着客人看魚,偶然走近龍潭之下。
這時天熱得厲害,心裡頭很不爽快,他就進到龍潭,撒網捕到一條一尺來長的魚。
這條魚的鬐和鱗都是金色的,不停地蹦跳。
在岸上俯着的人都很驚異。
不一會兒,天陰暗起來,風雨驟然而起。
張溫害怕,跑出去好幾裡地,風雨依然猛烈。
有人說,他捉到的那條金魚,就是一條龍。
這才知道,龍因為穿了魚的衣服,自己給自己惹了麻煩,如果沒有風雨的變化,它也很難逃過被煮吃的下場。
到龍潭打魚,也是應該千萬謹慎才好。
郭彥郎 世言乖龍苦于行雨,而多竄匿,為雷神捕之。
或在古木及楹柱之内,若曠野之間,無處逃匿,即入牛角或牧童之身。
往往為此物所累而震死也。
蜀邸有軍(“軍”原作“青”,據明抄本、陳校本改)将郭彥郎者,行舟俠江,至羅雲溉。
方食而卧,心神恍惚如夢,見一黃衣人曰:“莫錯。
”而于口中探得一物而去。
覺來,但覺咽喉中痛。
于是篙工輩但見船上雷電晦暝,震聲甚厲。
斯則乖龍入口也。
南山宣律師,乖龍入中指節,又非虛說。
所以孔聖之言,迅雷風烈必變,可不敬之乎?”(出《北夢瑣言》) 世人傳說有了過錯的龍不敢行雨,大多都到處逃竄藏匿,被雷神追捕。
有的藏在古木和楹柱之内。
如果是在曠野間,沒有地方躲藏,就可能藏進牛角或者牧童的身上。
常常有被這種龍連累而被雷擊死的人或牲畜。
蜀州官府裡有一個叫郭顔郎的軍将,行船在俠江上,來到了羅雲溉,剛吃完飯躺在那裡,心神恍恍惚惚,就象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黃衣人對他說:“不要把牙合上!”于是黃衣人就在他的口中找到了一樣東西離去了。
醒來之後,隻覺得咽喉有些疼痛。
在他做夢的時候,撐船的篙工們但見船上雲雨昏暗,風狂雨怒,雷電震聲極大。
這就是犯了過錯的龍躲到他嘴裡去了。
南山的宣琴師,犯有過錯的龍逃進他的中指節,更不是瞎說。
所以孔聖人的話,“雷電迅猛,風雨猛烈,就一定有什麼變故”,能不謹慎對待嗎? 王宗郎 蜀庚午歲,金州刺史王宗郎奏洵陽縣洵水畔有青煙廟。
數日,廟上煙雲昏晦,晝夜奏樂。
忽一旦,水波騰躍,有群龍出于水上,行入漢江。
大者數丈,小者丈餘,如五方之色,有如牛馬驢羊之形。
大小五十,累累接迹,行入漢江,卻過廟所。
往複數裡,或隐或見。
三日乃止。
(出《錄異記》) 蜀庚午年,金州刺史王宗郎奏報,洵陽縣洵水畔有一座青煙廟,一連幾天,廟上煙雲昏暗,奏樂的聲音晝夜不停。
忽然有一天早晨,水波翻騰跳躍,有一群龍出現在水面上,向漢江行進。
大的幾丈長,小的一丈多長,什麼顔色的都有,樣子有如牛馬驢羊,大的小的各占一半,擠擠撞撞地擁入漢江。
還在經過有寺廟的地方,往往複複,徘徊數裡,或隐或現。
三天之後才停止。
犀浦龍 癸酉年,犀浦界田中有小龍青黑色。
割為兩片,旬日臭敗,尋亦失去。
摩呵池大廳西面亦有龍井,甚靈,人不可犯。
(出《錄異記》) 癸酉年,犀浦境内的田地裡有一種青黑色的小龍。
把它切成兩片,十來天才腐敗發臭,不久也就失去了。
摩呵池大廳的西面,也有一口龍井,特别靈驗,誰也不能冒犯。
井魚 成都書台坊武侯宅南,乘煙觀内古井中有魚。
長六七寸。
往往遊于井上。
水必騰湧。
相傳井中有龍。
(出《錄異記》) 成都書台坊武侯宅的南面有一座乘煙觀。
觀内的古井裡有一條魚。
這條魚六七寸長,常常遊到井上來。
它每次遊上來,水一定會翻騰洶湧。
相傳這井裡有龍。
安天龍 後唐同光中,滄洲民有子母苦于科徭,流移近界封店(上恨音)。
路逢白蛇,其子以繩系蛇項,約而行,無何擺其頭落。
須臾,一片白雲起,雷電暴作,撮将此子上天空中,為雷火燒殺墜地。
而背有大書,人莫之識。
忽有一人雲,何不以青物蒙之,即識其字。
遂以青裙被之。
有識字讀之曰:“此人殺害安天龍,為天神所誅。
”葆光子曰:“龍神物也,況有安天之号,必能變化無方。
豈有一豎子繩系而殒之?遽緻天人之罰。
斯又何哉!”(出《北夢瑣言》) 後唐同光年間,滄州百姓中有這麼娘兒倆為了躲避徭役,要遷到附近一個叫封店的地方去。
路上遇到一條白蛇,那兒子就用繩子系住蛇的脖子,捆綁着它前進。
沒有過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