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四 龍七

關燈
卷第四百二十四龍七 閻浮龍吳山人白将軍溫媪柳子華斑石張公洞五台山池張老費雞師汾水老姥李宣濛陽湫鹽井龍尹皓 閻浮龍 龍在閻浮提者五十七億。

    龍于翟陁尼不降濁水。

    西洲人食濁則夭。

    單越人惡冷風,龍不發冷。

    于弗姿提洲,不作雷聲,不起電光。

    東洲惡之也。

    其雷聲,兜率天作歌頌音,閻浮提作海潮音。

    其雨,兜率天上雨摩尼,獲世城雨美膳。

    海中注雨不絕如連。

    阿修中雨羅丘伏,(《酉陽雜俎》三“阿修中雨羅丘伏”句作“阿修羅中雨兵仗”,此有倒訛)閻浮提中雨清浮水。

    (出《酉陽雜俎》) 在閻浮提的龍共有五十七億。

    在翟陁尼的龍不往地上降污濁的水。

    西洲人食用了污濁的水就夭亡。

    單越人厭惡冷風,龍就不發冷。

    在弗姿提洲,龍不作雷聲,不起電光。

    而這些都是東洲厭惡的。

    那雷聲,兜率天作歌頌的聲音,閻浮提作海潮的聲音;那雨,兜率天上下的是摩尼,獲世城下的是好飯菜。

    海中下雨不止,雨水象連到了一起。

    阿修中下羅丘伏;閻浮提中下清浮水。

     吳山人 隴州吳山縣,有一人乘白馬夜行,凡縣人皆夢之。

    語曰:“我欲移居,暫假爾牛。

    ”言訖即過。

    其夕,數百家牛,及明,皆被體汗流如水。

    于縣南山曲出一湫,方圓百餘步。

    裡人以此湫因牛而遷,謂之“特牛湫”也。

    (出《獨異志》) 隴州吳山縣,有一個人騎着一匹白馬夜間走路,全縣的人都夢到了他。

    他說:“我想要搬家,暫時借你們的牛用一下。

    ”說完他就走了。

    那天夜裡,好幾百家的牛,到天明一看,全都一身大汗。

    在縣南山彎處出現了一個方圓一百多步的大水池。

    鄉裡人因為這個水池是用牛遷來的,就叫它“特牛池”。

     白将軍 僧元可言,近傳有白将軍者嘗于曲江洗馬,馬忽跳出驚走。

    前足有物,色白如衣帶,萦繞數匝,遽令解之。

    血流數升。

    白異之,遂封紙帖中,藏于衣箱。

    一日,送客至浐水,出示諸客。

    客曰:“盍以水試之?”白以劍劃地成竅,置蟲于中,沃盥其上。

    少頃,蟲蠕而長,竅中泉湧。

    倏忽自盤若一席,有黑氣如香煙,徑出檐外。

    衆懼曰:“必龍也。

    ”遂急歸。

    未數裡,風雨驟至,大震數聲。

    (出《酉陽雜俎》) 和尚元可說,近來傳聞,有一個被人們稱作白将軍的人曾經在曲江洗馬,那馬忽然就跳出去驚跑了。

    馬的前腿上有個東西,白色,象衣帶,在馬腿上纏了好幾圈兒。

    白将軍急忙讓人把馬腿上的那個東西解下來。

    馬流了幾升血。

    白将軍感到奇怪,就把那個帶狀的蟲子封到紙帖裡,裝進箱子。

    有一天,送客來到浐水,白将軍把那蟲拿出來讓客人觀看。

    客人說:“為何不用水試它一下?”白将軍就用劍在地上挖了一個坑,把那蟲子放到裡邊,再用水澆它。

    不一會兒,那蟲開始蠕動,而且長長了。

    坑裡頭泉水湧動。

    忽然那蟲自己盤起來,象一個坐席那麼大,有黑氣冒出來,象香煙袅袅,徑直飄出檐外。

    大夥恐懼地說:“這一定是龍!”于是就急忙回來。

    沒走幾裡,風雨驟然襲來。

     溫媪 溫媪者,即康州悅城縣孀婦也,績布為業。

    嘗于野岸拾菜,見沙草中有五卵,遂收歸,置績筐中。

    不數日,忽見五小蛇,殼一斑四青。

    遂送于江次,固無意望報也。

    媪常濯浣于江邊。

    忽一日,見魚在水跳躍,戲于媪前。

    自爾為常,漸有知者。

    鄉裡鹹為龍之母,敬而事之,或詢以災福。

    亦言多徵應。

    自是媪亦漸豐足。

    朝廷知之,遣使徵入京師。

    至全義嶺,有疾,卻返悅城而卒。

    鄉裡共葬之江東岸。

    忽一夕,天地晦暝,風雨随作。

    及明,移其冢于西,而草木悉于西岸。

    (出《嶺表錄異》) 溫媪,是康州悅城縣的一個寡婦,以織布為業。

    有一天她到野外江邊拾菜,發現沙草中有五隻鳥蛋,就撿了回來,放到織布用的筐子裡。

    不幾天,忽然出現五條小蛇,一條花的,四條青的。

    于是她就把它們送到江邊去了。

    本來無意讓它們回報什麼。

    她常常在江邊洗衣服。

    忽然有一天,她發現魚在水裡跳躍,在她面前做遊戲。

    從此以後經常有這樣的事。

    漸漸有人知道了,鄉裡人都認為她是龍的母親,對她特别尊敬。

    有的人向她詢問禍福吉兇,她說得也多半都很應驗。

    從此她也漸漸富足起來。

    朝廷知道了,派人把她召到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