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二 龍五

關燈
瞬間長到幾尺長了。

    盧元裕很害怕,有白雲從盆中升起,那龍也追趕着白雲而飛去。

    盧元裕就是盧翰的父親。

     盧翰 唐安太守盧元裕子翰言,太守少時,嘗結友讀書終南山。

    日晚溪行,崖中得一圓石,瑩白如鑒。

    方執玩忽次,堕地而折。

    中有白魚約長寸餘,随石宛轉落澗中。

    漸盈尺,俄長丈餘,鼓鬐掉尾。

    雲雷暴興,風雨大至。

    (出《紀聞》) 唐安太守盧元裕的兒子盧翰說,盧元裕年輕的時候,曾經結友在終南山讀書。

    有一天傍晚走在溪邊,從石崖中拾到一塊圓形石頭。

    這石頭瑩晶光亮如鏡子一般。

    正拿着玩,忽然掉到地上摔斷了,裡邊有一條一寸多長的白魚,随着那石頭宛宛轉轉落到澗中。

    隻見那條小魚漸漸長滿一尺,不一會兒又長到一丈多。

    它鼓鬐奮爪,昂首掉尾。

    于是雲雷暴起,風雨大作。

     李修 唐浙西觀察使李修,元和七年,為绛郡守。

    是歲,其屬縣龍門有龍見。

    時觀者千數。

    郡以狀聞于太府。

    時相國河東府張弘靖為河中節度使,相國之子故舒州刺史以宗,嘗為文以贊其事。

    (出《宣室志》) 唐朝浙西觀察使李修,元和七年,是绛郡太守。

    這年,這個郡所屬的龍門縣有龍出現,當時看見的有上千人。

    郡守寫狀子報告太府知道。

    當時相國是河東府的張弘靖任河中節度使,相國的兒子前舒州刺史張以宗,曾經寫文章贊美這件事。

     韋宥 唐元和,故都尉韋宥出牧溫州,忽忽不樂,江波修永,舟船燠熱。

    一日晚涼,乃跨馬登岸,依舟而行。

    忽淺沙亂流,蘆葦青翠,因縱辔飲馬。

    而蘆枝有拂鞍者。

    宥因閑援熟視,忽見新絲筝弦,周纏蘆心。

    宥即收蘆伸弦,其長倍尋。

    試縱之,應乎複結。

    宥奇駭,因置于懷。

    行次江館,其家室皆已維舟入亭矣。

    宥故驸馬也,家有妓。

    即付筝妓曰:“我于蘆心得之,頗甚新緊。

    然沙洲江徼,是物何自而來?吾甚異之。

    試施于器,以聽其音。

    ”妓将安之,更無少異,唯短三二寸耳。

    方馔,妓即置之,随置複結。

    食罷視之,則已蜿蜒搖動。

    妓驚告衆,競來觀之,而雙眸瞭然矣。

    宥駭曰:“得非龍乎?”命衣冠,焚香緻敬。

    盛諸盂水之内,投之于江。

    才及中流,風浪皆作,蒸雲走雷,咫尺昏晦。

    俄有白龍百尺,拿攫升天。

    衆鹹觀之,良久乃滅。

    (出《集異記》) 唐元和年間,前都尉韋宥出任溫州郡守,心中悶悶不樂,水路又很遠,天氣灼熱,坐在船上也不好受。

    一天晚上比較涼爽,他就下船上岸,騎着馬和船并行。

    忽然間看到一個地方,沙淺流亂,蘆葦青青,于是他就撒開缰繩過去飲馬。

    走在蘆葦叢中,有的蘆枝拂打馬鞍,他随手就抓上來一棵,一看,看到一根新絲制成的筝弦纏在蘆葦上。

    他立即就把筝弦拿下來,伸開一看,有兩尋來長。

    他把弦松開,弦又立即盤結回去。

    他很驚奇,就把它揣到懷裡。

    來到江館,全家已經早到了。

    他是從前的驸馬,家裡有歌妓和樂妓。

    他把那根筝弦交給筝妓說:“這是我從蘆葦上拾到的,挺新挺緊的,但是那是沙洲江岸,這東西是從哪來的呢?我覺得挺奇怪。

    你把它裝到筝上,聽聽怎麼樣。

    ”筝妓接過弦去,立即就去往筝上安裝,發現這弦與其它弦完全一樣,隻是短了二三寸。

    當時正吃飯,筝妓先把弦放在那裡,一放下它就又盤結起來。

    吃完飯一看,那弦居然蜿蜒搖動起來。

    筝妓吃驚地告訴大家,大家争搶着來看,見那東西居然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韋宥吃驚地說:“莫非是一條龍?”于是他命人幫他穿戴好衣帽,燒香禱告。

    然後把那東西放到水盆裡,投到大江裡去。

    剛投到江流中,風流便大作,雲霧蒸騰,驚雷滾動,天昏地暗,一條一百多尺長的白龍騰躍升空。

    在場的人全都看到了,老半天才漸漸消逝。

     尺木 龍頭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

    龍無尺木,不能升天。

    (出《酉陽雜俎》) 龍頭上有一種東西,樣子像博山形狀,叫尺木。

    龍沒有尺木,就不能升天。

     史氏子 有史氏子者,唐無和中,曾與道流遊華山。

    時暑甚,憩一小溪。

    忽有一葉大如掌,紅殷可愛,随流而下。

    史獨接得,置于懷中。

    坐食頃,覺懷中冷重。

    潛起觀之,其上鱗栗栗而起。

    史警懼,棄林中。

    遂白衆人:“此必龍也,可速去!”須臾,林中白煙生,彌布一谷。

    史下山未半,風雨大至。

    (出《酉陽雜俎》) 有一個姓史的人,在唐元和年間,曾經和幾位道士遊華山。

    當時天氣很熱,大家坐在一條小溪旁歇息。

    忽然有一片手掌大的樹葉順流而下。

    那葉子紅豔可愛,姓史的就把它撈上來,放到懷裡。

    坐了不到一頓飯的時間,他覺得懷裡很涼,就悄悄地起來觀看,見那葉子上開始起鱗。

    他很害怕,把它扔到林子裡,就告訴大家說:“這一定是條龍,應該趕快離開!”頃刻之間,林子裡開始冒出白煙,布滿山谷。

    他們往山下跑,還沒跑到一半,風雨已經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