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二 龍五
關燈
小
中
大
方。
一位女郎端着酒,讓一名婢女捧來一隻很像鹦鹉的鳥,放在面前的欄杆上。
那鳥叫了一聲,樹上的花便同時開放,香氣襲人。
每一朵花中,都有一個一尺多高的美人。
這些小美人個個都姿容婉麗,服飾飄擺,各有風韻。
各種弦樂管樂的樂器都有。
女郎一舉杯,便衆樂齊奏,忽而像蕭蕭馬鳴,時而像泠泠的水聲,就像仙樂一般。
剛剛酒過一巡,天就已經黑了,月色明亮起來。
女郎們談論的,都不是人間的事。
都是許漢陽所沒有想到的。
當時許漢陽就用人間的事與她們争辯,女郎們沒法兒用常理回答。
喝到二更天,宴席已經結束,那些樹上的紅花也一片片地落入池中,那些小美人也随之落下,便不知哪去了。
一位女郎拿來一卷文書給許漢陽看。
許漢陽一看,是《江海賦》。
那女郎讓許漢陽讀一遍。
許流陽就讀了一遍。
女郎又自己讀了一遍,然後讓婢女收了起來。
一位女郎對衆女郎和許漢陽說:“我想好一首感懷詩,想給大家朗誦一下。
”女郎們和許漢陽都說好,于是那女郎吟誦道:“海門連洞庭,每去三千裡。
十載一歸來,辛苦潇湘水。
”那女郎讓婢女把卷、筆、硯取來,請許漢陽為她把詩錄下來。
許漢陽把卷打開一看,見卷全是金花底色的白素絲綢,上面用銀字寫的。
卷像拱鬥那麼大,有半卷已經寫過了。
看那筆,是白玉做的筆管。
硯台是碧玉做的,用玻璃做的匣子。
硯台裡研的全是銀水。
寫完之後,女郎讓許漢陽寫上自己的名字。
打開往前看,看到了幾首詩,都有人署名。
有叫“仲方”的,有叫“巫”的,有叫“朝陽”的,而不見有寫姓氏的。
這時候女郎就往回要那卷。
許漢陽說:“我有一首和詩,打算接着寫到後邊可以嗎?”女郎說:“不可以。
這書卷每次回家都要交給父母兄弟看,不想把你夾雜在裡邊。
”許漢陽說:“剛才把我的名字都寫上了,那怎麼又可以了呢?”女郎說:“不是一回事,這不是你能明白的。
”四更天一到,就讓人全都收拾了。
匆忙中,一位婢女說:“您可以回去了。
”許漢陽便起身。
衆女郎說:“這次相會令人高興,隻是對你怠慢了。
”大家戀戀不舍,恨恨而别。
許漢陽回來的時候忽然遇上大風,雲色陡然變暗,每走一步都黑暗得看不見路。
到了天明,他來看他夜間喝酒的地方,乃是一片空空的樹林罷了。
許漢陽解開纜繩,走到昨晚所見江岸人家處,見有十幾個人,好像發生了什麼事情,于是就停船打聽。
有人說:“江口淹死了四個人,到二更天撈上來,三個人已死,另一個雖然像死了卻沒有完全死過去,有一個巫女為他灑拂楊柳水,念咒,四次才能講話,他說:‘昨天晚上水龍王的幾個女兒及她們的姨表姊妹六七個人回過洞庭,在這舉行夜宴,用我們四個人做酒。
因為客人不多,喝酒不多,所以我還能活着回來。
’”許漢陽感到驚異,就問那個人說:“那個客人是誰?”那人說:“是一個窮酸的讀書人,不記得他的姓名。
”那人又說:“聽婢女說,這些小娘子特别喜愛人間的文字,但總弄不到。
她常常想向一個窮酸文人求字而沒有法子。
”許漢陽問那個窮酸文人現在什麼地方,對方說已經開船走了。
許漢陽想到昨天夜間的事,以及那些複雜的感觸,都可以驗證了。
他默默地乘船而回,覺得肚子裡不大安穩,就吐了幾升鮮血,知道這全是用人血做的酒,三天之後才平定。
劉禹錫 唐連州刺史劉禹錫,貞元中,寓居荥澤。
首夏獨坐林亭,忽然間大雨,天地昏黑,久方開霁。
獨亭中杏樹,雲氣不散。
禹錫就視樹下,有一物形如龜鼈,腥穢頗甚,大五鬥釜。
禹錫因以瓦礫投之,其物即緩緩登階,止于檐柱。
禹錫乃退立于床下,支策以觀之。
其物仰視柱杪,款以前趾,抉去半柱。
因大震一聲,屋瓦飛紛亂下,亭内東壁,上下罅裂丈許。
先是亭東紫花苜蓿數畝,禹錫時于裂處,分明遙見。
雷既收聲,其物亦失,而東壁之裂,亦已自吻合矣。
禹錫亟視之,苜蓿如故,壁曾無動處。
(出《集異記》) 唐朝連州刺史劉禹錫,貞元年中,寓居在荥澤。
四月的一天,他獨自坐在林亭中,忽然間下起大雨,天地一片昏黑,很久才開晴。
隻有亭中的一棵杏樹雲氣不散。
劉禹錫走近杏樹細看,看到一物形狀像龜鼈,特别污穢腥臭,有五鬥大鍋那麼大的東西。
他就扔瓦礫打它。
那東西就緩緩地登上台階,在檐柱下停住了。
劉禹錫就退到床下,把書箱摞起來墊腳,觀察那東西。
那東西仰視着柱子的頂端,慢慢用前爪子挖去半根柱子,于是大震一聲,屋上的瓦紛飛亂下。
亭内東壁上,從上到下裂了一個一丈來長的口子。
原先這亭東有幾畝紫花苜蓿,劉禹錫這時從裂口可以分明地看到遠處這些苜蓿。
雷震聲過後,那東西也沒有了。
而東壁上的裂口,也自己吻合了。
劉禹錫多次去看,苜蓿如舊,牆壁竟然沒有變化之處。
周邯 貞元中,有處士周邯,文學豪俊之士也。
因彜人賣奴,年十四五。
視其貌甚慧黠。
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一位女郎端着酒,讓一名婢女捧來一隻很像鹦鹉的鳥,放在面前的欄杆上。
那鳥叫了一聲,樹上的花便同時開放,香氣襲人。
每一朵花中,都有一個一尺多高的美人。
這些小美人個個都姿容婉麗,服飾飄擺,各有風韻。
各種弦樂管樂的樂器都有。
女郎一舉杯,便衆樂齊奏,忽而像蕭蕭馬鳴,時而像泠泠的水聲,就像仙樂一般。
剛剛酒過一巡,天就已經黑了,月色明亮起來。
女郎們談論的,都不是人間的事。
都是許漢陽所沒有想到的。
當時許漢陽就用人間的事與她們争辯,女郎們沒法兒用常理回答。
喝到二更天,宴席已經結束,那些樹上的紅花也一片片地落入池中,那些小美人也随之落下,便不知哪去了。
一位女郎拿來一卷文書給許漢陽看。
許漢陽一看,是《江海賦》。
那女郎讓許漢陽讀一遍。
許流陽就讀了一遍。
女郎又自己讀了一遍,然後讓婢女收了起來。
一位女郎對衆女郎和許漢陽說:“我想好一首感懷詩,想給大家朗誦一下。
”女郎們和許漢陽都說好,于是那女郎吟誦道:“海門連洞庭,每去三千裡。
十載一歸來,辛苦潇湘水。
”那女郎讓婢女把卷、筆、硯取來,請許漢陽為她把詩錄下來。
許漢陽把卷打開一看,見卷全是金花底色的白素絲綢,上面用銀字寫的。
卷像拱鬥那麼大,有半卷已經寫過了。
看那筆,是白玉做的筆管。
硯台是碧玉做的,用玻璃做的匣子。
硯台裡研的全是銀水。
寫完之後,女郎讓許漢陽寫上自己的名字。
打開往前看,看到了幾首詩,都有人署名。
有叫“仲方”的,有叫“巫”的,有叫“朝陽”的,而不見有寫姓氏的。
這時候女郎就往回要那卷。
許漢陽說:“我有一首和詩,打算接着寫到後邊可以嗎?”女郎說:“不可以。
這書卷每次回家都要交給父母兄弟看,不想把你夾雜在裡邊。
”許漢陽說:“剛才把我的名字都寫上了,那怎麼又可以了呢?”女郎說:“不是一回事,這不是你能明白的。
”四更天一到,就讓人全都收拾了。
匆忙中,一位婢女說:“您可以回去了。
”許漢陽便起身。
衆女郎說:“這次相會令人高興,隻是對你怠慢了。
”大家戀戀不舍,恨恨而别。
許漢陽回來的時候忽然遇上大風,雲色陡然變暗,每走一步都黑暗得看不見路。
到了天明,他來看他夜間喝酒的地方,乃是一片空空的樹林罷了。
許漢陽解開纜繩,走到昨晚所見江岸人家處,見有十幾個人,好像發生了什麼事情,于是就停船打聽。
有人說:“江口淹死了四個人,到二更天撈上來,三個人已死,另一個雖然像死了卻沒有完全死過去,有一個巫女為他灑拂楊柳水,念咒,四次才能講話,他說:‘昨天晚上水龍王的幾個女兒及她們的姨表姊妹六七個人回過洞庭,在這舉行夜宴,用我們四個人做酒。
因為客人不多,喝酒不多,所以我還能活着回來。
’”許漢陽感到驚異,就問那個人說:“那個客人是誰?”那人說:“是一個窮酸的讀書人,不記得他的姓名。
”那人又說:“聽婢女說,這些小娘子特别喜愛人間的文字,但總弄不到。
她常常想向一個窮酸文人求字而沒有法子。
”許漢陽問那個窮酸文人現在什麼地方,對方說已經開船走了。
許漢陽想到昨天夜間的事,以及那些複雜的感觸,都可以驗證了。
他默默地乘船而回,覺得肚子裡不大安穩,就吐了幾升鮮血,知道這全是用人血做的酒,三天之後才平定。
劉禹錫 唐連州刺史劉禹錫,貞元中,寓居荥澤。
首夏獨坐林亭,忽然間大雨,天地昏黑,久方開霁。
獨亭中杏樹,雲氣不散。
禹錫就視樹下,有一物形如龜鼈,腥穢頗甚,大五鬥釜。
禹錫因以瓦礫投之,其物即緩緩登階,止于檐柱。
禹錫乃退立于床下,支策以觀之。
其物仰視柱杪,款以前趾,抉去半柱。
因大震一聲,屋瓦飛紛亂下,亭内東壁,上下罅裂丈許。
先是亭東紫花苜蓿數畝,禹錫時于裂處,分明遙見。
雷既收聲,其物亦失,而東壁之裂,亦已自吻合矣。
禹錫亟視之,苜蓿如故,壁曾無動處。
(出《集異記》) 唐朝連州刺史劉禹錫,貞元年中,寓居在荥澤。
四月的一天,他獨自坐在林亭中,忽然間下起大雨,天地一片昏黑,很久才開晴。
隻有亭中的一棵杏樹雲氣不散。
劉禹錫走近杏樹細看,看到一物形狀像龜鼈,特别污穢腥臭,有五鬥大鍋那麼大的東西。
他就扔瓦礫打它。
那東西就緩緩地登上台階,在檐柱下停住了。
劉禹錫就退到床下,把書箱摞起來墊腳,觀察那東西。
那東西仰視着柱子的頂端,慢慢用前爪子挖去半根柱子,于是大震一聲,屋上的瓦紛飛亂下。
亭内東壁上,從上到下裂了一個一丈來長的口子。
原先這亭東有幾畝紫花苜蓿,劉禹錫這時從裂口可以分明地看到遠處這些苜蓿。
雷震聲過後,那東西也沒有了。
而東壁上的裂口,也自己吻合了。
劉禹錫多次去看,苜蓿如舊,牆壁竟然沒有變化之處。
周邯 貞元中,有處士周邯,文學豪俊之士也。
因彜人賣奴,年十四五。
視其貌甚慧黠。
言善入水,如履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