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一 龍四
關燈
小
中
大
角濕下。
女急掩其口曰:“哥哥深誠托人,不宜如此。
”乃曰:“娘年高,風疾發動,祗對不得。
兄宜且出。
”女若懼者,遣青衣持碗,自随而授貫詞曰:“此罽賓國碗,其國以鎮災厲。
唐人得之,固無所用。
得錢十萬,可貨之。
其下勿鬻。
某緣娘疾,須侍左右,不遂從容。
”再拜而入。
貫詞持碗而行,數步回顧,碧潭危橋,宛似初到。
視手中器,乃一黃色銅碗也。
其價隻三五環耳,大以為龍妹之妄也。
執鬻于市,有酬七百八百者,亦酬五百者。
念龍神貴信,不當欺人。
日日持行于市。
及歲餘,西市店忽有胡客來,視之大喜,問其價。
貫詞曰:“二百缗。
”客曰:“物宜所直,何止二百缗?尚非中國之寶,有之何益?百缗可乎?”貫詞以初約隻爾,不複廣求,遂許之交受。
客曰:“此乃罽賓國鎮國碗也。
在其國,大禳人患厄。
此碗失來,其國大荒,兵戈亂起。
吾聞為龍子所竊,已近四年,其君方以國中半年之賦召贖。
君何以緻之?”貫詞具告其實。
客曰:“罽賓守龍上訴,當追尋次,此霞所以避地也。
陰冥吏嚴,不得陳首,藉君為由送之耳。
殷勤見妹者,非固親也,慮老龍之饞,或欲相陷,以其妹衛君耳。
此碗既出,渠亦當來,亦消患之道也。
五十日後,漕洛波騰,浼灂晦日,是霞歸之候也。
”曰:“何以五十日然後歸?”客曰:“吾攜過嶺,方敢來複。
”貫記之,及期往視,誠然矣。
(出《續玄怪錄》)
唐朝時,洛陽人劉貫詞,大曆年中,在蘇州要飯,遇上一個潇灑英俊的名叫蔡霞的秀才。
一相見。
蔡霞的态度就非常殷勤,稱劉貫詞為兄長。
接着,他又攜帶着羊肉和酒來宴請劉貫詞。
酒将殘盡的時候,他問道:“兄長現在泛遊江湖之間,幹什麼呢?”劉貫詞說:“要飯罷了!”蔡霞說:“能要得夠吃嗎?廣泛地到各大城邑中去要嗎?”劉貫詞說:“像蓬草那樣,走到哪裡就在哪裡要罷了。
”蔡霞說:“那麼你要到多少才能拉倒呢?”劉貫詞說:“十萬。
”蔡霞說:“像蓬草那樣飄到哪裡算哪裡,還指望要到十萬,這是沒有翅膀就想飛。
假設一定能要到,亦要廢棄多少年的時間。
我住在洛中附近,家裡也不窮,因為别的原因避到此地,音訊早就斷了。
我誠心試意地希望兄長能回去,路上的盤費,飄遊的願望,用不多長時間就都能得到。
怎麼樣?”劉貫詞說:“這是我很願意的。
”于是蔡霞贈送十萬錢給劉貫詞,又交給他一封書信,交待道:“在客棧裡突然有了一個周濟你的想法,就忘了儀容禮貌,立即就表露出内心的真誠。
我家長是鱗蟲,住在渭橋下邊。
你合上眼睛敲打橋柱,會有人答應的,一定邀請你進屋。
我娘接見你的時候,你一定要請求與我小妹相見。
既然是兄弟,感情不應該疏遠。
信中也讓她出來拜見你。
她雖然年紀小,但是性情特别聰慧,讓她幫助,作為主人,贈送一百缗錢,她是一定能答應的。
”劉貫詞于是回歸故鄉。
來到渭橋下,看到正是一潭深廣澄澈的水。
用什麼辦法能到裡面呢?許久,認為龍神不應該欺騙我,就試探着閉上眼睛敲那橋柱。
忽然有一人答應,他就睜眼看去,而沒有橋和潭了,有的是一所朱紅大門的宅院。
宅院樓閣參差,很壯觀。
有一個紫衣使者站在門前,拱手問他的來意。
劉貫詞說:“我來自吳郡,帶來了你家郎君的一封書信。
”那人拿着書信進去,不一會兒又出來,說:“太夫人請你進去。
”于是進入到客廳裡。
太夫人有四十多歲,衣服全是紫的,容貌俊美可愛。
劉貫詞拜見她。
她也答拜。
而且緻謝說:“我兒子遠遊異鄉,久絕音信,有勞您看得起,幾千裡把書信送到。
他和上司不大相投,怨恨不減。
自從他出走,三年來家裡一直很寂寞。
如果不是您特意前來,我的愁緒還在增加呢。
”說完,她讓劉貫詞坐下。
劉貫詞說:“郎君和我約為兄弟,他的小妹就是我的小妹,也應該見她一見。
”夫人說:“我兒子信中也說了。
她略微地梳梳頭,馬上就出來見你。
”不一會兒,一個婢女說道:“小娘子出來了!”隻見她年齡約有十五六歲,容色美麗,是個絕代佳人。
她巧言狡黠,拜見之後便坐到母親的下首。
于是令人準備酒飯。
飯菜精美幹淨。
剛開始吃飯,太夫人忽然間眼珠子發紅,直瞅着劉貫詞。
女兒急忙說:“哥哥來到咱家,應該以禮相待,況且讓他消除禍患,不能動搖。
”于是就說:“信中由哥哥囑咐,讓我贈給你一百缗錢。
既然難以獨自供養,必須多少給一些饋贈。
現在送給你一件東西,價錢相當,可以嗎?”劉貫詞說:“已經是兄弟,寄一封書信,難道還應該接受賞賜嗎?”太夫人說:“郎君貧遊,兒子在信中說得很詳細,現在這樣做與他的請求相符,你就不要推辭了。
”劉貫詞表示感謝。
于是就讓人取來了一隻“鎮國碗”。
繼續吃飯。
不一會兒,太夫人又瞪起紅紅的眼珠子,口裡流出涎水。
女兒急忙捂住她的口說:“哥哥很真誠地托人來送信,不應該這樣。
”于是就對劉貫詞說:“我娘年紀大了,風病發作,不能對她恭敬。
你應該先出去。
”女兒好像害怕的樣子,讓一個婢女拿着鎮國碗,自己也跟出來交給劉貫詞說:“這是罽賓國的碗,他們國家用它鎮壓災
女急掩其口曰:“哥哥深誠托人,不宜如此。
”乃曰:“娘年高,風疾發動,祗對不得。
兄宜且出。
”女若懼者,遣青衣持碗,自随而授貫詞曰:“此罽賓國碗,其國以鎮災厲。
唐人得之,固無所用。
得錢十萬,可貨之。
其下勿鬻。
某緣娘疾,須侍左右,不遂從容。
”再拜而入。
貫詞持碗而行,數步回顧,碧潭危橋,宛似初到。
視手中器,乃一黃色銅碗也。
其價隻三五環耳,大以為龍妹之妄也。
執鬻于市,有酬七百八百者,亦酬五百者。
念龍神貴信,不當欺人。
日日持行于市。
及歲餘,西市店忽有胡客來,視之大喜,問其價。
貫詞曰:“二百缗。
”客曰:“物宜所直,何止二百缗?尚非中國之寶,有之何益?百缗可乎?”貫詞以初約隻爾,不複廣求,遂許之交受。
客曰:“此乃罽賓國鎮國碗也。
在其國,大禳人患厄。
此碗失來,其國大荒,兵戈亂起。
吾聞為龍子所竊,已近四年,其君方以國中半年之賦召贖。
君何以緻之?”貫詞具告其實。
客曰:“罽賓守龍上訴,當追尋次,此霞所以避地也。
陰冥吏嚴,不得陳首,藉君為由送之耳。
殷勤見妹者,非固親也,慮老龍之饞,或欲相陷,以其妹衛君耳。
此碗既出,渠亦當來,亦消患之道也。
五十日後,漕洛波騰,浼灂晦日,是霞歸之候也。
”曰:“何以五十日然後歸?”客曰:“吾攜過嶺,方敢來複。
”貫記之,及期往視,誠然矣。
(出《續
一相見。
蔡霞的态度就非常殷勤,稱劉貫詞為兄長。
接着,他又攜帶着羊肉和酒來宴請劉貫詞。
酒将殘盡的時候,他問道:“兄長現在泛遊江湖之間,幹什麼呢?”劉貫詞說:“要飯罷了!”蔡霞說:“能要得夠吃嗎?廣泛地到各大城邑中去要嗎?”劉貫詞說:“像蓬草那樣,走到哪裡就在哪裡要罷了。
”蔡霞說:“那麼你要到多少才能拉倒呢?”劉貫詞說:“十萬。
”蔡霞說:“像蓬草那樣飄到哪裡算哪裡,還指望要到十萬,這是沒有翅膀就想飛。
假設一定能要到,亦要廢棄多少年的時間。
我住在洛中附近,家裡也不窮,因為别的原因避到此地,音訊早就斷了。
我誠心試意地希望兄長能回去,路上的盤費,飄遊的願望,用不多長時間就都能得到。
怎麼樣?”劉貫詞說:“這是我很願意的。
”于是蔡霞贈送十萬錢給劉貫詞,又交給他一封書信,交待道:“在客棧裡突然有了一個周濟你的想法,就忘了儀容禮貌,立即就表露出内心的真誠。
我家長是鱗蟲,住在渭橋下邊。
你合上眼睛敲打橋柱,會有人答應的,一定邀請你進屋。
我娘接見你的時候,你一定要請求與我小妹相見。
既然是兄弟,感情不應該疏遠。
信中也讓她出來拜見你。
她雖然年紀小,但是性情特别聰慧,讓她幫助,作為主人,贈送一百缗錢,她是一定能答應的。
”劉貫詞于是回歸故鄉。
來到渭橋下,看到正是一潭深廣澄澈的水。
用什麼辦法能到裡面呢?許久,認為龍神不應該欺騙我,就試探着閉上眼睛敲那橋柱。
忽然有一人答應,他就睜眼看去,而沒有橋和潭了,有的是一所朱紅大門的宅院。
宅院樓閣參差,很壯觀。
有一個紫衣使者站在門前,拱手問他的來意。
劉貫詞說:“我來自吳郡,帶來了你家郎君的一封書信。
”那人拿着書信進去,不一會兒又出來,說:“太夫人請你進去。
”于是進入到客廳裡。
太夫人有四十多歲,衣服全是紫的,容貌俊美可愛。
劉貫詞拜見她。
她也答拜。
而且緻謝說:“我兒子遠遊異鄉,久絕音信,有勞您看得起,幾千裡把書信送到。
他和上司不大相投,怨恨不減。
自從他出走,三年來家裡一直很寂寞。
如果不是您特意前來,我的愁緒還在增加呢。
”說完,她讓劉貫詞坐下。
劉貫詞說:“郎君和我約為兄弟,他的小妹就是我的小妹,也應該見她一見。
”夫人說:“我兒子信中也說了。
她略微地梳梳頭,馬上就出來見你。
”不一會兒,一個婢女說道:“小娘子出來了!”隻見她年齡約有十五六歲,容色美麗,是個絕代佳人。
她巧言狡黠,拜見之後便坐到母親的下首。
于是令人準備酒飯。
飯菜精美幹淨。
剛開始吃飯,太夫人忽然間眼珠子發紅,直瞅着劉貫詞。
女兒急忙說:“哥哥來到咱家,應該以禮相待,況且讓他消除禍患,不能動搖。
”于是就說:“信中由哥哥囑咐,讓我贈給你一百缗錢。
既然難以獨自供養,必須多少給一些饋贈。
現在送給你一件東西,價錢相當,可以嗎?”劉貫詞說:“已經是兄弟,寄一封書信,難道還應該接受賞賜嗎?”太夫人說:“郎君貧遊,兒子在信中說得很詳細,現在這樣做與他的請求相符,你就不要推辭了。
”劉貫詞表示感謝。
于是就讓人取來了一隻“鎮國碗”。
繼續吃飯。
不一會兒,太夫人又瞪起紅紅的眼珠子,口裡流出涎水。
女兒急忙捂住她的口說:“哥哥很真誠地托人來送信,不應該這樣。
”于是就對劉貫詞說:“我娘年紀大了,風病發作,不能對她恭敬。
你應該先出去。
”女兒好像害怕的樣子,讓一個婢女拿着鎮國碗,自己也跟出來交給劉貫詞說:“這是罽賓國的碗,他們國家用它鎮壓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