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一 龍四
關燈
小
中
大
難鬼疠。
唐朝人得到它,本來沒有用的,能賣上十萬錢,就可以把它賣了,不到十萬不能賣。
我因為娘有病,必須侍奉于左右,不能從從容容地做成什麼事。
”她對貫詞行了再拜禮,回家而去。
劉貫詞拿着那隻碗走出幾十步,回頭一看,碧綠的水,陡峭的橋,和剛來時一樣。
看看手中的碗,乃是一個黃色銅碗,它的價錢隻不過三五環罷了。
他很不相信,認為龍妹胡說八道。
他拿着碗到市上去賣。
有給價七百八百的,也有給價五百的。
考慮到龍神着重信譽,不應該騙人,就天天拿着這隻碗走在市上。
等到一年多以後,西市店中忽然來了一個胡客,胡客見了碗非常驚喜,就打聽它的價錢。
劉貫詞說:“二百缗。
”胡客說:“這東西應有價值,何止二百缗?況且它還不是中國的寶物,有它有什麼好處?一百缗可以嗎?”劉貫詞因為當初約定的隻是這樣,不再多求。
就賣了出去。
胡客說:“這是罽賓國的鎮國碗。
在他們國家,特别盛行免除災難的祭禱活動,這隻碗丢失了,國家就鬧饑茺,就發生兵戈之亂。
我聽說是被一個龍子偷去了,已将近四年了。
他們的國君正用全國半年的稅賦往回贖它。
你是怎麼弄到的?”劉貫詞把實際情況詳細地告訴了胡客。
胡客說:“罽賓國的守龍上訴,應該追尋到此,這是蔡霞之所以避身異地的原因。
陰冥的官吏嚴厲,他不敢露頭,就借着你的力量把它送走而已。
殷勤地讓你見她妹妹,不是他本來就親近你,而是考慮到老龍嘴饞,怕你被吃掉,讓他妹妹保護你罷了。
這隻碗既然已經出現,他也應該回來了,也是消除禍患的一條道路。
過五十天之後,洛水大波湧起,雨天灰暗,這就是蔡霞回來的征候。
”劉貫詞問:“為什麼要五十天以後回來?”胡客說:“我帶着碗過嶺,他才敢回來。
”劉貫詞記着,等到五十天後去一看,确實是那樣。
韋氏 京兆韋氏,名家女也,适武昌孟氏。
唐大曆末,孟與妻弟韋生同選,韋生授揚子縣尉,孟授阆州錄事參軍,分路之官。
韋氏從夫入蜀,路不通車輿,韋氏乘馬,從夫至駱谷口中,忽然馬驚,墜于岸下數百丈。
視之杳黑,人無入路。
孟生悲号,一家恸哭,無如之何。
遂設祭服喪舍去。
韋氏至下,墜約數丈枯葉之上,體無所損,初似悶絕,少頃而蘇。
經一日,饑甚,遂取木葉裹雪而食。
傍視有一岩罅,不知深淺。
仰視墜(“墜”字原阙,據明抄本補)處,如大井焉。
分當死矣。
忽于岩谷中,見光一點如燈,後更漸大,乃有二焉。
漸近,是龍目也。
韋懼甚,負石壁而立。
此龍漸出,可長五六丈。
至穴邊,騰孔而出。
頃又見雙眼,複是一龍欲出。
韋氏自度必死,甯為龍所害。
候龍将出,遂抱龍跨之。
龍亦不顧,直躍穴外,遂騰于空。
韋氏不敢下顧,任龍所之。
如半日許,意疑已過萬裡。
試開眼下視,此龍漸低。
又見江海及草木。
其去(“去”字原阙,據明抄本補)地度四五丈,恐負入江,遂放身自墜,落于深草之上。
良久乃蘇。
韋氏不食,已經三四日矣,氣力漸憊。
徐徐而行,遇一漁翁,驚非其人。
韋氏問此何所,漁翁曰:“此揚子縣。
”韋氏私喜,曰:“去縣幾裡?”翁曰:“二十裡。
”韋氏具述其由,兼饑渴。
漁翁傷異之,舟中有茶粥,飲食之。
韋氏問曰:“此縣韋少府上未到(明抄本無“到”字)?”翁曰:“不知到未。
”韋氏曰:“某即韋少府之妹也。
倘為載去,至縣當厚相報。
”漁翁與載至縣門。
韋少府已上數日矣。
韋氏至門,遣報孟家十三姊。
韋生不信,曰:“十三姊随孟郎入蜀,那忽來此?”韋氏令具說此由,韋生雖驚,亦未深信。
出見之,其姊号哭,話其迍厄,顔色痿瘁,殆不可言。
乃舍之将息,尋亦平複。
韋生終有所疑。
後數日,蜀中兇問果至,韋生意乃豁然,方更悲喜。
追酬漁父二十千,遣人送姊入蜀。
孟氏悲喜無極。
後數十年,韋氏表弟裴綱,貞元中,猶為洪州高安尉。
自說其事。
(出《原化記》) 京兆人韋氏,是一名家的女兒,嫁給武昌的孟氏。
唐大曆年末,孟氏與内弟韋生同時入選,韋生被授揚子縣尉,孟氏被授阆州錄事參軍,分别上路赴官。
韋氏從夫到蜀地去,蜀道上不通車子,韋氏隻好騎馬。
跟着丈夫走到駱谷口中,忽然馬被驚,她掉到岸下幾百丈深的地方。
往下一望,黑幽幽的,沒有人可以下去的道路。
孟氏悲号,全家恸哭,也不能怎麼樣,就設供品祭奠,穿喪服戴孝,舍她而去。
再說韋氏,她掉到大約幾丈厚的枯爛樹葉上,身上沒有受傷。
起初好像悶死過去,不一會兒就醒了。
經過一天,她非常饑餓,就拿樹葉裹上雪吃。
往旁邊一看,有一條岩縫,不知有多深。
仰視掉下來的地方,像一口大井,按理說早該死了。
她忽然從岩谷中,看見有一點光亮像燈,後來還漸漸變大。
竟然是兩點光亮。
漸漸近了,這才看清,原來是龍眼睛。
韋氏非常害怕,背着石壁而立。
此龍漸漸出來,有五六丈長,到了洞穴邊,騰起身來從孔中飛出去。
頃刻間又看見一雙眼睛,又有一條龍想要出去。
韋氏自己估計必死無疑,甯肯被龍傷害,等着龍将出去的時候,一下子就把龍抱住,跨到龍身上去。
龍也沒理會她。
直接躍到洞穴之外。
于是就騰飛于空中。
韋氏不敢往下看,任龍
唐朝人得到它,本來沒有用的,能賣上十萬錢,就可以把它賣了,不到十萬不能賣。
我因為娘有病,必須侍奉于左右,不能從從容容地做成什麼事。
”她對貫詞行了再拜禮,回家而去。
劉貫詞拿着那隻碗走出幾十步,回頭一看,碧綠的水,陡峭的橋,和剛來時一樣。
看看手中的碗,乃是一個黃色銅碗,它的價錢隻不過三五環罷了。
他很不相信,認為龍妹胡說八道。
他拿着碗到市上去賣。
有給價七百八百的,也有給價五百的。
考慮到龍神着重信譽,不應該騙人,就天天拿着這隻碗走在市上。
等到一年多以後,西市店中忽然來了一個胡客,胡客見了碗非常驚喜,就打聽它的價錢。
劉貫詞說:“二百缗。
”胡客說:“這東西應有價值,何止二百缗?況且它還不是中國的寶物,有它有什麼好處?一百缗可以嗎?”劉貫詞因為當初約定的隻是這樣,不再多求。
就賣了出去。
胡客說:“這是罽賓國的鎮國碗。
在他們國家,特别盛行免除災難的祭禱活動,這隻碗丢失了,國家就鬧饑茺,就發生兵戈之亂。
我聽說是被一個龍子偷去了,已将近四年了。
他們的國君正用全國半年的稅賦往回贖它。
你是怎麼弄到的?”劉貫詞把實際情況詳細地告訴了胡客。
胡客說:“罽賓國的守龍上訴,應該追尋到此,這是蔡霞之所以避身異地的原因。
陰冥的官吏嚴厲,他不敢露頭,就借着你的力量把它送走而已。
殷勤地讓你見她妹妹,不是他本來就親近你,而是考慮到老龍嘴饞,怕你被吃掉,讓他妹妹保護你罷了。
這隻碗既然已經出現,他也應該回來了,也是消除禍患的一條道路。
過五十天之後,洛水大波湧起,雨天灰暗,這就是蔡霞回來的征候。
”劉貫詞問:“為什麼要五十天以後回來?”胡客說:“我帶着碗過嶺,他才敢回來。
”劉貫詞記着,等到五十天後去一看,确實是那樣。
韋氏 京兆韋氏,名家女也,适武昌孟氏。
唐大曆末,孟與妻弟韋生同選,韋生授揚子縣尉,孟授阆州錄事參軍,分路之官。
韋氏從夫入蜀,路不通車輿,韋氏乘馬,從夫至駱谷口中,忽然馬驚,墜于岸下數百丈。
視之杳黑,人無入路。
孟生悲号,一家恸哭,無如之何。
遂設祭服喪舍去。
韋氏至下,墜約數丈枯葉之上,體無所損,初似悶絕,少頃而蘇。
經一日,饑甚,遂取木葉裹雪而食。
傍視有一岩罅,不知深淺。
仰視墜(“墜”字原阙,據明抄本補)處,如大井焉。
分當死矣。
忽于岩谷中,見光一點如燈,後更漸大,乃有二焉。
漸近,是龍目也。
韋懼甚,負石壁而立。
此龍漸出,可長五六丈。
至穴邊,騰孔而出。
頃又見雙眼,複是一龍欲出。
韋氏自度必死,甯為龍所害。
候龍将出,遂抱龍跨之。
龍亦不顧,直躍穴外,遂騰于空。
韋氏不敢下顧,任龍所之。
如半日許,意疑已過萬裡。
試開眼下視,此龍漸低。
又見江海及草木。
其去(“去”字原阙,據明抄本補)地度四五丈,恐負入江,遂放身自墜,落于深草之上。
良久乃蘇。
韋氏不食,已經三四日矣,氣力漸憊。
徐徐而行,遇一漁翁,驚非其人。
韋氏問此何所,漁翁曰:“此揚子縣。
”韋氏私喜,曰:“去縣幾裡?”翁曰:“二十裡。
”韋氏具述其由,兼饑渴。
漁翁傷異之,舟中有茶粥,飲食之。
韋氏問曰:“此縣韋少府上未到(明抄本無“到”字)?”翁曰:“不知到未。
”韋氏曰:“某即韋少府之妹也。
倘為載去,至縣當厚相報。
”漁翁與載至縣門。
韋少府已上數日矣。
韋氏至門,遣報孟家十三姊。
韋生不信,曰:“十三姊随孟郎入蜀,那忽來此?”韋氏令具說此由,韋生雖驚,亦未深信。
出見之,其姊号哭,話其迍厄,顔色痿瘁,殆不可言。
乃舍之将息,尋亦平複。
韋生終有所疑。
後數日,蜀中兇問果至,韋生意乃豁然,方更悲喜。
追酬漁父二十千,遣人送姊入蜀。
孟氏悲喜無極。
後數十年,韋氏表弟裴綱,貞元中,猶為洪州高安尉。
自說其事。
(出《原化記》) 京兆人韋氏,是一名家的女兒,嫁給武昌的孟氏。
唐大曆年末,孟氏與内弟韋生同時入選,韋生被授揚子縣尉,孟氏被授阆州錄事參軍,分别上路赴官。
韋氏從夫到蜀地去,蜀道上不通車子,韋氏隻好騎馬。
跟着丈夫走到駱谷口中,忽然馬被驚,她掉到岸下幾百丈深的地方。
往下一望,黑幽幽的,沒有人可以下去的道路。
孟氏悲号,全家恸哭,也不能怎麼樣,就設供品祭奠,穿喪服戴孝,舍她而去。
再說韋氏,她掉到大約幾丈厚的枯爛樹葉上,身上沒有受傷。
起初好像悶死過去,不一會兒就醒了。
經過一天,她非常饑餓,就拿樹葉裹上雪吃。
往旁邊一看,有一條岩縫,不知有多深。
仰視掉下來的地方,像一口大井,按理說早該死了。
她忽然從岩谷中,看見有一點光亮像燈,後來還漸漸變大。
竟然是兩點光亮。
漸漸近了,這才看清,原來是龍眼睛。
韋氏非常害怕,背着石壁而立。
此龍漸漸出來,有五六丈長,到了洞穴邊,騰起身來從孔中飛出去。
頃刻間又看見一雙眼睛,又有一條龍想要出去。
韋氏自己估計必死無疑,甯肯被龍傷害,等着龍将出去的時候,一下子就把龍抱住,跨到龍身上去。
龍也沒理會她。
直接躍到洞穴之外。
于是就騰飛于空中。
韋氏不敢往下看,任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