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一 龍四
關燈
小
中
大
卷第四百二十一龍四
蕭昕遺尺潭劉貫詞韋氏任顼趙齊嵩
蕭昕
唐故兵部尚書蕭昕常為京兆尹。
時京師大旱,炎郁之氣,蒸為疾厲。
代宗命宰臣,下有司禱祀山川,凡月餘,暑氣愈盛。
時天竺僧不空三藏居于靜住寺。
三藏善以持念召龍興雲雨。
昕于是詣寺,謂三藏曰:“今茲驕陽累月矣,聖上懸憂,撤樂貶食,歲兇是念,民瘵為憂。
幸吾師為結壇場緻雨也。
”三藏曰:“易與耳。
然召龍以興雲雨,吾恐風雷之震,有害于生植,又何補于稼穑耶。
”昕曰:“迅雷甚雨,誠不能滋百谷,适足以清暑熱,而少解黔首之病也。
願無辭焉。
”三藏不獲已,乃命其徒,取華木皮僅尺餘,缵小龍于其上,而以爐瓯香水置于前。
三藏轉咒,震舌呼祝。
咒者食頃,即以缵龍授昕曰:“可投此于曲江中,投訖亟還,無冒風雨。
”昕如言投之。
旋有白龍才尺餘,搖鬣振鱗自水出。
俄而身長數丈,狀如曳素。
倏忽亘天。
昕鞭馬疾驅,未及數十步,雲物凝晦,暴雨驟降。
比至永崇裡,道中之水,已若決渠矣。
(出《宣室志》)
唐朝舊兵部尚書蕭昕曾經當過京兆尹。
他當京兆尹的時候,京城裡大旱,炎熱郁悶之氣,蒸變成一種病害。
代宗皇帝命令大小臣子官吏們禱告祭祀于山川。
一共一個多月,熱氣更盛大。
那時候天竺國的和尚不空三藏住在靜住寺。
這個三藏和尚善于用念咒的辦法把龍召喚出來興雲布雨。
蕭昕于是到了寺中,對三藏和尚說:“現在這裡炎熱的陽光連連曬了一個月了,皇上很擔心,撤了音樂,減了飯食,擔心年頭不好,擔心百姓生病。
希望您設置一個壇場求一場雨好嗎?”三藏說:“求場雨不難,但是召喚龍出來興雲下雨,我怕風雷震蕩得太厲害,對生民植物有害,又怎麼能對莊稼的春種秋收有所補救呢?”蕭昕說:“迅雷急雨,确實不能滋潤莊稼,恰好能夠清除暑熱,而略微解除百姓的病患。
請您不要推辭了。
”三藏不得已,就讓他的徒弟取來近一尺長的一塊桦樹皮,在上面承接着一條小龍,把爐火、盆和香水放到前邊,三藏轉入念咒,大聲禱告。
一頓飯的時間之後,他就把桦樹皮上的龍交給蕭昕說:“可以把它投到曲江裡去,投完要馬上返回來,不要被風雨吹着淋着。
”蕭昕像他說的那樣把龍投到江裡去,随即就有一條才一尺多長的小白龍搖鬣振鱗從水中出來,一會兒就長到幾丈長,宛如一條白色絲綢,忽然間橫貫高天。
蕭昕打馬急馳,追了不到幾十步,雲氣凝聚,物象晦暗,驟然間降下暴雨。
等到他到了永崇裡,道上的水已經像江河決口一樣了。
遺尺潭 昆山縣遺尺潭,本大曆中,村女為皇太子元妃,遺玉尺,化為龍,至今遂成潭。
(出《傳載》) 昆山縣遺尺潭,本來是大曆年間,一名村女成為皇太子的元妃,元妃遺失了玉尺,玉尺變化成龍,到現在就變成了深潭。
劉貫詞 唐洛陽劉貫詞,大曆中,求丐于蘇州,逢蔡霞秀才者精彩俊爽。
一相見,意頗殷勤,以兄呼貫詞。
既而攜羊酒來宴。
酒闌曰:“兄今泛遊江湖間,何為乎?”曰:“求丐耳。
”霞曰:“有所抵耶,泛行郡國耶?”曰:“蓬行耳。
”霞曰:“然則幾獲而止。
”曰:“十萬。
”霞曰:“蓬行而望十萬,乃無翼而思飛者也。
設令必得,亦廢數年。
霞居洛中左右,亦不貧,以他故避地,音問久絕。
意有所懇,祈兄為回。
途中之費,蓬遊之望,不擲日月而得。
如何?”曰:“固所願耳。
”霞于是遺錢十萬,授書一緘,白曰:“逆旅中遽蒙周念,既無形迹,辄露心誠。
霞家長鱗蟲,宅渭橋下,合眼叩橋柱,當有應者,必邀入宅。
娘奉見時,必請與霞少妹相見。
既為兄弟,情不合疏。
書中亦令渠出拜。
渠雖年幼,性頗慧聰,使渠助為主人,百缗之贈,渠當必諾。
”貫詞遂歸。
到渭橋下,一潭泓澄,何計自達?久之,以為龍神不當我欺,試合眼叩之。
忽有一人應,因視之,則失橋及潭矣。
有朱門甲第,樓閣參差。
有紫衣使拱立于前,而問其意。
貫詞曰:“來自吳郡,郎君有書。
”問者執書以入。
頃而複出曰:“太夫人奉屈。
”遂入廳中。
見太夫人者年四十餘,衣服皆紫。
,貌可愛。
貫詞拜之,太夫人答拜。
且謝曰:“兒子遠遊,久絕音耗,勞君惠顧,數千裡達書。
渠少失意上官,其恨未減。
一從遁去,三歲寂然。
非君特來,愁緒猶積。
”言訖命坐。
貫詞曰:“郎君約為兄弟,小妹子即貫詞妹也,亦當相見。
”夫人曰:“兒子書中亦言。
渠略梳頭,即出奉見。
”俄有青衣曰:“小娘子來。
”年可十五六,容色絕代,辨慧過人。
既拜,坐于母下。
遂命具馔,亦甚精潔。
方對食,太夫人忽眼赤,直視貫詞。
女急曰:“哥哥憑來,宜且禮待。
況令消患,不可動搖。
”因曰:“書中以兄處分,令以百缗奉贈。
既難獨舉,須使輕赍。
今奉一器,其價相當。
可乎?”貫詞曰:“已為兄弟,寄一書劄,豈宜受其賜?”太夫人曰:“郎君貧遊,兒子備述。
今副其請,不可推辭。
”貫詞謝之。
因命取鎮國碗來,又進食。
未幾,太夫人複瞪視眼赤,口兩
時京師大旱,炎郁之氣,蒸為疾厲。
代宗命宰臣,下有司禱祀山川,凡月餘,暑氣愈盛。
時天竺僧不空三藏居于靜住寺。
三藏善以持念召龍興雲雨。
昕于是詣寺,謂三藏曰:“今茲驕陽累月矣,聖上懸憂,撤樂貶食,歲兇是念,民瘵為憂。
幸吾師為結壇場緻雨也。
”三藏曰:“易與耳。
然召龍以興雲雨,吾恐風雷之震,有害于生植,又何補于稼穑耶。
”昕曰:“迅雷甚雨,誠不能滋百谷,适足以清暑熱,而少解黔首之病也。
願無辭焉。
”三藏不獲已,乃命其徒,取華木皮僅尺餘,缵小龍于其上,而以爐瓯香水置于前。
三藏轉咒,震舌呼祝。
咒者食頃,即以缵龍授昕曰:“可投此于曲江中,投訖亟還,無冒風雨。
”昕如言投之。
旋有白龍才尺餘,搖鬣振鱗自水出。
俄而身長數丈,狀如曳素。
倏忽亘天。
昕鞭馬疾驅,未及數十步,雲物凝晦,暴雨驟降。
比至永崇裡,道中之水,已若決渠矣。
(出《
他當京兆尹的時候,京城裡大旱,炎熱郁悶之氣,蒸變成一種病害。
代宗皇帝命令大小臣子官吏們禱告祭祀于山川。
一共一個多月,熱氣更盛大。
那時候天竺國的和尚不空三藏住在靜住寺。
這個三藏和尚善于用念咒的辦法把龍召喚出來興雲布雨。
蕭昕于是到了寺中,對三藏和尚說:“現在這裡炎熱的陽光連連曬了一個月了,皇上很擔心,撤了音樂,減了飯食,擔心年頭不好,擔心百姓生病。
希望您設置一個壇場求一場雨好嗎?”三藏說:“求場雨不難,但是召喚龍出來興雲下雨,我怕風雷震蕩得太厲害,對生民植物有害,又怎麼能對莊稼的春種秋收有所補救呢?”蕭昕說:“迅雷急雨,确實不能滋潤莊稼,恰好能夠清除暑熱,而略微解除百姓的病患。
請您不要推辭了。
”三藏不得已,就讓他的徒弟取來近一尺長的一塊桦樹皮,在上面承接着一條小龍,把爐火、盆和香水放到前邊,三藏轉入念咒,大聲禱告。
一頓飯的時間之後,他就把桦樹皮上的龍交給蕭昕說:“可以把它投到曲江裡去,投完要馬上返回來,不要被風雨吹着淋着。
”蕭昕像他說的那樣把龍投到江裡去,随即就有一條才一尺多長的小白龍搖鬣振鱗從水中出來,一會兒就長到幾丈長,宛如一條白色絲綢,忽然間橫貫高天。
蕭昕打馬急馳,追了不到幾十步,雲氣凝聚,物象晦暗,驟然間降下暴雨。
等到他到了永崇裡,道上的水已經像江河決口一樣了。
遺尺潭 昆山縣遺尺潭,本大曆中,村女為皇太子元妃,遺玉尺,化為龍,至今遂成潭。
(出《傳載》) 昆山縣遺尺潭,本來是大曆年間,一名村女成為皇太子的元妃,元妃遺失了玉尺,玉尺變化成龍,到現在就變成了深潭。
劉貫詞 唐洛陽劉貫詞,大曆中,求丐于蘇州,逢蔡霞秀才者精彩俊爽。
一相見,意頗殷勤,以兄呼貫詞。
既而攜羊酒來宴。
酒闌曰:“兄今泛遊江湖間,何為乎?”曰:“求丐耳。
”霞曰:“有所抵耶,泛行郡國耶?”曰:“蓬行耳。
”霞曰:“然則幾獲而止。
”曰:“十萬。
”霞曰:“蓬行而望十萬,乃無翼而思飛者也。
設令必得,亦廢數年。
霞居洛中左右,亦不貧,以他故避地,音問久絕。
意有所懇,祈兄為回。
途中之費,蓬遊之望,不擲日月而得。
如何?”曰:“固所願耳。
”霞于是遺錢十萬,授書一緘,白曰:“逆旅中遽蒙周念,既無形迹,辄露心誠。
霞家長鱗蟲,宅渭橋下,合眼叩橋柱,當有應者,必邀入宅。
娘奉見時,必請與霞少妹相見。
既為兄弟,情不合疏。
書中亦令渠出拜。
渠雖年幼,性頗慧聰,使渠助為主人,百缗之贈,渠當必諾。
”貫詞遂歸。
到渭橋下,一潭泓澄,何計自達?久之,以為龍神不當我欺,試合眼叩之。
忽有一人應,因視之,則失橋及潭矣。
有朱門甲第,樓閣參差。
有紫衣使拱立于前,而問其意。
貫詞曰:“來自吳郡,郎君有書。
”問者執書以入。
頃而複出曰:“太夫人奉屈。
”遂入廳中。
見太夫人者年四十餘,衣服皆紫。
,貌可愛。
貫詞拜之,太夫人答拜。
且謝曰:“兒子遠遊,久絕音耗,勞君惠顧,數千裡達書。
渠少失意上官,其恨未減。
一從遁去,三歲寂然。
非君特來,愁緒猶積。
”言訖命坐。
貫詞曰:“郎君約為兄弟,小妹子即貫詞妹也,亦當相見。
”夫人曰:“兒子書中亦言。
渠略梳頭,即出奉見。
”俄有青衣曰:“小娘子來。
”年可十五六,容色絕代,辨慧過人。
既拜,坐于母下。
遂命具馔,亦甚精潔。
方對食,太夫人忽眼赤,直視貫詞。
女急曰:“哥哥憑來,宜且禮待。
況令消患,不可動搖。
”因曰:“書中以兄處分,令以百缗奉贈。
既難獨舉,須使輕赍。
今奉一器,其價相當。
可乎?”貫詞曰:“已為兄弟,寄一書劄,豈宜受其賜?”太夫人曰:“郎君貧遊,兒子備述。
今副其請,不可推辭。
”貫詞謝之。
因命取鎮國碗來,又進食。
未幾,太夫人複瞪視眼赤,口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