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九·居士集卷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祭文二十首 祭桓侯文〈景祐四年〉 謹以彘肩卮酒之奠,告于桓侯張将軍之靈:農之為事亦勞矣,盡筋力,勤歲時,數年之耕,不過一歲之稔。
稔,則租賦科斂之不暇,有餘而食,其得幾何?不幸則水旱,相枕為餓殍。
夫豐歲常少,而兇歲常多。
今夏麥已登,粟與稻之早者,民皆食之矣。
秋又大熟,則庶幾可以支一二歲之兇荒。
歲功将成,曷忍敗之?今晚田秋稼将實而少雨,雨之降者,頻在近郊,山田僻遠,欲雨之方,皆未及也。
惟神降休,宜均其惠,而終成歲功。
神生以忠勇事人,威名震于荊楚;殁食其土,民之所宜告也。
尚飨! 求雨祭文〈寶元元年〉 年月日,乾德縣令歐陽修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五龍之神曰:百裡之地一時而不雨,則民被其災者數千家。
然則水旱重事也,天之庇生斯民者,豈欲輕為之乎!不幸而遭焉,則歸其說于二者。
一曰吏之貪戾,不能平民,而使怨籲之氣幹于陰陽之和而然也。
一曰凡山川能出雲為雨者,皆有神以主之,以節豐兇,而為民之司命也。
故水旱之災,不以責吏,則以告神。
嗚呼!民不幸而罹其災,修與神又不幸而當其事者,以吏食其祿而神享其祀也。
今歲旱矣,令雖愚,尚知恐懼而奔走;神至靈也,得不動于心乎!尚飨! 求雨祭漢景帝文〈寶元元年〉 維年月日,具官修告于漢孝景帝之神:縣有州帖,祈雨諸祠。
縣令至愚,以謂雨澤頗時,民不至于不足,不敢以煩神之視聽。
癸醜,出于近郊,見民稼之苗者荒在草間,問之,曰:“待雨而後耘耔。
”又行見老父,曰:“此月無雨,歲将不成。
”然後乃知前所謂雨澤頗時者,徒見于城郭之近,而縣境數百裡山陂田畝之間,蓋未及也。
修以有罪,為令于此,宜勤民事神以塞其責。
今既治民獄訟之不明,又不求民之所急,至去縣十餘裡外,凡民之事皆不能知,頑然慢于事神,此修為罪又甚于所以來為令之罪。
惟神為漢明帝,生能惠澤其民,布義行剛,威靈之名,照臨後世,而尤信于此土之人。
神其降休,以答此土民之信。
尚飨! 北嶽廟賽雨祭文〈慶曆五年〉 古者諸侯之國,水旱豐兇,山川所禱,各即其封。
祀薄秩卑,止于一國,而神所降休,亦不過其國中。
豈如巨嶽,四方之鎮,天下之雄,天子命祀,公王之崇。
而修之職,既非一邦之守,凡河北千裡,上給下足,皆責于厥躬。
故修之禱,非鎮一州而止,自河以北,冀厥惠之鹹蒙。
況神之主,又非河北而已,利澤之廣,宜及于無窮。
既獲賜矣,而又敢黩,幸神聽之惟聰。
尚飨! 修城祈晴祭五龍文〈滁州慶曆七年〉 雨澤于物,博哉其利。
及其過差,患亦不細。
民勞于農,将熟而敗。
吏勤于職,已成而壞。
龍于吏民,何怒何戾?山湫有祠,樂可潛戲。
宜安爾居,靜以養智。
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浸潤收畜,足支一歲。
旱則來告,否當且待。
祈晴祭城隍神文〈滁州慶曆七年〉 昨者王倫為盜,攻劫城市,州民被虐,餘毒未瘳,非待修言,乃神所見。
近蒙朝旨,許理城隍,所以戒往弊,防未然。
惟神愛福此州,必有陰助。
今興役有期,而大雪不止,沮民害事,咎必有歸。
惟修不能事神治民,當有明罰。
而城之成否,自系神民。
惟神之靈,敢以誠告,數日之内,豁然陽開,尚不失時,在神而已!尚飨! 又祭城隍神文〈滁州慶曆七年〉 雨之害物多矣,而城者神之所職,不敢及他,請言城役。
用民之力,六萬九千工;食民之米,一千三百石。
衆力方作,雨則止之。
城功既成,雨又壞之。
敢問雨者,于神誰屍?吏能知人,不能知雨。
惟神有靈,可與雨語。
吏竭其力,神以靈。
各供其職,無愧斯民。
祈雨祭漢高皇帝文〈滁州慶曆七年〉 維年月日,具官歐陽修,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緻祭于漢高皇帝之靈而言曰:吏有常職,來官于滁者,不三四歲而易也。
神食于此,無窮已也。
神與吏,于滁人孰親且久,孰宜愛其人之深也?滁人敢慢其吏而犯吏法者有矣,未聞有敢慢神而犯威靈也。
其畏信勤事于吏,孰若畏信勤事于神也?吏于凡小事猶皆動有法令約束,違則有罰,孰若神之變化不測而能與民轉災為福也?吏朝夕拜禱,彌旬越月而無所感動。
神之召呼風雲、開阖陰陽而役使鬼物,頃
稔,則租賦科斂之不暇,有餘而食,其得幾何?不幸則水旱,相枕為餓殍。
夫豐歲常少,而兇歲常多。
今夏麥已登,粟與稻之早者,民皆食之矣。
秋又大熟,則庶幾可以支一二歲之兇荒。
歲功将成,曷忍敗之?今晚田秋稼将實而少雨,雨之降者,頻在近郊,山田僻遠,欲雨之方,皆未及也。
惟神降休,宜均其惠,而終成歲功。
神生以忠勇事人,威名震于荊楚;殁食其土,民之所宜告也。
尚飨! 求雨祭文〈寶元元年〉 年月日,乾德縣令歐陽修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五龍之神曰:百裡之地一時而不雨,則民被其災者數千家。
然則水旱重事也,天之庇生斯民者,豈欲輕為之乎!不幸而遭焉,則歸其說于二者。
一曰吏之貪戾,不能平民,而使怨籲之氣幹于陰陽之和而然也。
一曰凡山川能出雲為雨者,皆有神以主之,以節豐兇,而為民之司命也。
故水旱之災,不以責吏,則以告神。
嗚呼!民不幸而罹其災,修與神又不幸而當其事者,以吏食其祿而神享其祀也。
今歲旱矣,令雖愚,尚知恐懼而奔走;神至靈也,得不動于心乎!尚飨! 求雨祭漢景帝文〈寶元元年〉 維年月日,具官修告于漢孝景帝之神:縣有州帖,祈雨諸祠。
縣令至愚,以謂雨澤頗時,民不至于不足,不敢以煩神之視聽。
癸醜,出于近郊,見民稼之苗者荒在草間,問之,曰:“待雨而後耘耔。
”又行見老父,曰:“此月無雨,歲将不成。
”然後乃知前所謂雨澤頗時者,徒見于城郭之近,而縣境數百裡山陂田畝之間,蓋未及也。
修以有罪,為令于此,宜勤民事神以塞其責。
今既治民獄訟之不明,又不求民之所急,至去縣十餘裡外,凡民之事皆不能知,頑然慢于事神,此修為罪又甚于所以來為令之罪。
惟神為漢明帝,生能惠澤其民,布義行剛,威靈之名,照臨後世,而尤信于此土之人。
神其降休,以答此土民之信。
尚飨! 北嶽廟賽雨祭文〈慶曆五年〉 古者諸侯之國,水旱豐兇,山川所禱,各即其封。
祀薄秩卑,止于一國,而神所降休,亦不過其國中。
豈如巨嶽,四方之鎮,天下之雄,天子命祀,公王之崇。
而修之職,既非一邦之守,凡河北千裡,上給下足,皆責于厥躬。
故修之禱,非鎮一州而止,自河以北,冀厥惠之鹹蒙。
況神之主,又非河北而已,利澤之廣,宜及于無窮。
既獲賜矣,而又敢黩,幸神聽之惟聰。
尚飨! 修城祈晴祭五龍文〈滁州慶曆七年〉 雨澤于物,博哉其利。
及其過差,患亦不細。
民勞于農,将熟而敗。
吏勤于職,已成而壞。
龍于吏民,何怒何戾?山湫有祠,樂可潛戲。
宜安爾居,靜以養智。
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浸潤收畜,足支一歲。
旱則來告,否當且待。
祈晴祭城隍神文〈滁州慶曆七年〉 昨者王倫為盜,攻劫城市,州民被虐,餘毒未瘳,非待修言,乃神所見。
近蒙朝旨,許理城隍,所以戒往弊,防未然。
惟神愛福此州,必有陰助。
今興役有期,而大雪不止,沮民害事,咎必有歸。
惟修不能事神治民,當有明罰。
而城之成否,自系神民。
惟神之靈,敢以誠告,數日之内,豁然陽開,尚不失時,在神而已!尚飨! 又祭城隍神文〈滁州慶曆七年〉 雨之害物多矣,而城者神之所職,不敢及他,請言城役。
用民之力,六萬九千工;食民之米,一千三百石。
衆力方作,雨則止之。
城功既成,雨又壞之。
敢問雨者,于神誰屍?吏能知人,不能知雨。
惟神有靈,可與雨語。
吏竭其力,神以靈。
各供其職,無愧斯民。
祈雨祭漢高皇帝文〈滁州慶曆七年〉 維年月日,具官歐陽修,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緻祭于漢高皇帝之靈而言曰:吏有常職,來官于滁者,不三四歲而易也。
神食于此,無窮已也。
神與吏,于滁人孰親且久,孰宜愛其人之深也?滁人敢慢其吏而犯吏法者有矣,未聞有敢慢神而犯威靈也。
其畏信勤事于吏,孰若畏信勤事于神也?吏于凡小事猶皆動有法令約束,違則有罰,孰若神之變化不測而能與民轉災為福也?吏朝夕拜禱,彌旬越月而無所感動。
神之召呼風雲、開阖陰陽而役使鬼物,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