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山谷上
洪駒父《詩話》雲:“山谷父亞夫,詩自有句法,山谷書其《大孤山》、《宿趙屯》兩詩刻石于落星寺,兩詩警拔,世多見之矣。
餘記其《怪石》一絕句雲:‘山鬼水怪着薜荔,天祿辟邪眠莓苔,鈎簾坐對心語口,曾見漢唐池館來。
’老杜祖審言,與沈、宋同時,詩極工,不在沈、宋下,故老杜詩雲:‘吾祖詩冠古,同年蒙主恩’是也。
山谷句法高妙,蓋其源流有所自雲。
” 《漫叟詩話》雲:“山谷詩雲:‘遣悶悶不離眼前,避愁愁亦知人處。
’乃出庾子山《愁賦》雲:‘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處。
’” 山谷雲:“竹夫人乃涼寝竹器,憩臂休膝,非夫人之職,而冬夏青青,竹之所長,故為名曰青奴,嘗作詩曰:‘秾李四弦風拂席,昭華三弄月侵床,我無紅袖堪娛夜,正要青奴一味涼。
’秾李、昭華,貴人家二女奴也。
”苕溪漁隐曰:“呂居仁《詠秋後竹夫人詩》雲:‘與君宿昔尚同床,正坐西風一夜涼,便學短檠牆角棄,不如團扇箧中藏。
人情易變乃如此,世事多虞祇自傷,卻笑班姬與陳後,一生辛苦望專房。
’晁無咎詩:‘不見班姬與陳後,甯聞衰落尚專房。
’居仁用此語也。
” 《禁脔》雲:“魯直換字對句法,如‘隻今滿坐且尊酒,後夜此堂空月明’,‘清談落筆一萬字,白眼舉觞三百杯’,‘田中誰問不納履,坐上适來何處蠅’,‘秋千門巷火新改,桑柘田園春向分’,‘忽乘舟去值花雨,寄得書來應麥秋’。
其法于當下平字處以仄字易之,欲其氣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體,獨魯直變之。
” 苕溪漁隐曰:“此體本出于老杜,如‘寵光蕙業與多碧,點注桃花舒小紅’,‘一雙白魚不受釣,三寸黃柑猶自青’,‘外江三峽且相接,鬥酒新詩終日疏’,‘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舡何郡郎’,‘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
似此體甚多,聊舉此數聯,非獨魯直變之也。
餘嘗效此體作一聯雲:‘天連風色共高運,秋與物華俱老成。
’今俗謂之拗句者是也。
” 張文潛雲:“以聲律作詩,其末流也,而唐至今詩人謹守之。
獨魯直一掃古今,出胸臆,破棄聲律,作五七言,如金石未作,鐘磬聲和,渾然有律呂外意。
近來作詩者,頗有此體,然自吾魯直始也。
”苕溪漁隐曰:“古詩不拘聲律,自唐至今詩人皆然,初不待破棄聲律。
詩破棄聲律,老杜自有此體,如《絕句漫與》、《黃河》、《江畔獨步尋花》、《夔州歌》、《春水生》,皆不拘聲律,渾然成章,新奇可愛,故魯直效之作《病起荊州江亭即事》、《谒李材叟兄弟》、《謝答聞善絕句》之類是也。
老杜七言如《題省中院壁》、《望嶽》、《江兩有懷鄭典設》、《晝夢》、《愁強戲為吳體》、《十二月一日》三首。
魯直七言如《寄上叔父夷仲》、《次韻李任道晚飲鎖江亭》、《兼簡履中南玉》、《廖緻平送綠荔支》(“廖”原作“寥”,今據本集改。
)《贈鄭郊》之類是也。
此聊舉其二三,覽者當自知之。
文潛不細考老杜詩,便謂此體自吾魯直始,非也。
魯直詩本得法于杜少陵,其用老杜此體何疑。
老杜自我作古,其詩體不一,在人所喜取而用之,如東坡《在嶺外遊博羅香積寺》、《同正輔遊白水山》、《聞正輔将至以詩迎之》,皆古詩,而終篇對屬精切,語意貫穿,此亦是老杜體,如《嶽麓山道林二寺行》、《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入衡州奉贈李八丈判官》、《晚登瀼上堂》之類,概可見矣。
” 《石林詩話》雲:“蜀人石翼,黃魯直在黔中時,遊從最久。
嘗言見魯直自矜詩一聯雲:‘人得交遊是風月,天開圖畫即江山。
’以為晚年最得意,每舉以教人,而終不能成篇,蓋不欲以常語雜之。
然魯直自有‘山圍燕坐圖畫出,水作夜窗風雨來’,餘以謂氣格當勝前聯也。
” 山谷雲:“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
後來學詩者,雖時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觸體得一處,非不即似,要且不是;若開眼全體見之,合古人處,不待取證也。
”又雲:“詩文不可鑿空強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長篇須曲折三緻意,乃可成章。
” 《後山詩話》雲:“《氣貓詩》:‘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盤攪夜眠,聞道狸奴将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
’雖滑稽而可喜,千歲而下,讀者如新。
” 《西清詩話》雲:“魯直少警悟,八歲能作詩,《送人赴舉》雲:‘送君歸去明主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谪在人間今八年。
’此已非髫稚語矣。
” 《桐江詩話》雲:“世傳山谷七歲作《牧童詩》雲:‘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風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餘記其《怪石》一絕句雲:‘山鬼水怪着薜荔,天祿辟邪眠莓苔,鈎簾坐對心語口,曾見漢唐池館來。
’老杜祖審言,與沈、宋同時,詩極工,不在沈、宋下,故老杜詩雲:‘吾祖詩冠古,同年蒙主恩’是也。
山谷句法高妙,蓋其源流有所自雲。
” 《漫叟詩話》雲:“山谷詩雲:‘遣悶悶不離眼前,避愁愁亦知人處。
’乃出庾子山《愁賦》雲:‘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處。
’” 山谷雲:“竹夫人乃涼寝竹器,憩臂休膝,非夫人之職,而冬夏青青,竹之所長,故為名曰青奴,嘗作詩曰:‘秾李四弦風拂席,昭華三弄月侵床,我無紅袖堪娛夜,正要青奴一味涼。
’秾李、昭華,貴人家二女奴也。
”苕溪漁隐曰:“呂居仁《詠秋後竹夫人詩》雲:‘與君宿昔尚同床,正坐西風一夜涼,便學短檠牆角棄,不如團扇箧中藏。
人情易變乃如此,世事多虞祇自傷,卻笑班姬與陳後,一生辛苦望專房。
’晁無咎詩:‘不見班姬與陳後,甯聞衰落尚專房。
’居仁用此語也。
” 《禁脔》雲:“魯直換字對句法,如‘隻今滿坐且尊酒,後夜此堂空月明’,‘清談落筆一萬字,白眼舉觞三百杯’,‘田中誰問不納履,坐上适來何處蠅’,‘秋千門巷火新改,桑柘田園春向分’,‘忽乘舟去值花雨,寄得書來應麥秋’。
其法于當下平字處以仄字易之,欲其氣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體,獨魯直變之。
” 苕溪漁隐曰:“此體本出于老杜,如‘寵光蕙業與多碧,點注桃花舒小紅’,‘一雙白魚不受釣,三寸黃柑猶自青’,‘外江三峽且相接,鬥酒新詩終日疏’,‘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舡何郡郎’,‘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
似此體甚多,聊舉此數聯,非獨魯直變之也。
餘嘗效此體作一聯雲:‘天連風色共高運,秋與物華俱老成。
’今俗謂之拗句者是也。
” 張文潛雲:“以聲律作詩,其末流也,而唐至今詩人謹守之。
獨魯直一掃古今,出胸臆,破棄聲律,作五七言,如金石未作,鐘磬聲和,渾然有律呂外意。
近來作詩者,頗有此體,然自吾魯直始也。
”苕溪漁隐曰:“古詩不拘聲律,自唐至今詩人皆然,初不待破棄聲律。
詩破棄聲律,老杜自有此體,如《絕句漫與》、《黃河》、《江畔獨步尋花》、《夔州歌》、《春水生》,皆不拘聲律,渾然成章,新奇可愛,故魯直效之作《病起荊州江亭即事》、《谒李材叟兄弟》、《謝答聞善絕句》之類是也。
老杜七言如《題省中院壁》、《望嶽》、《江兩有懷鄭典設》、《晝夢》、《愁強戲為吳體》、《十二月一日》三首。
魯直七言如《寄上叔父夷仲》、《次韻李任道晚飲鎖江亭》、《兼簡履中南玉》、《廖緻平送綠荔支》(“廖”原作“寥”,今據本集改。
)《贈鄭郊》之類是也。
此聊舉其二三,覽者當自知之。
文潛不細考老杜詩,便謂此體自吾魯直始,非也。
魯直詩本得法于杜少陵,其用老杜此體何疑。
老杜自我作古,其詩體不一,在人所喜取而用之,如東坡《在嶺外遊博羅香積寺》、《同正輔遊白水山》、《聞正輔将至以詩迎之》,皆古詩,而終篇對屬精切,語意貫穿,此亦是老杜體,如《嶽麓山道林二寺行》、《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入衡州奉贈李八丈判官》、《晚登瀼上堂》之類,概可見矣。
” 《石林詩話》雲:“蜀人石翼,黃魯直在黔中時,遊從最久。
嘗言見魯直自矜詩一聯雲:‘人得交遊是風月,天開圖畫即江山。
’以為晚年最得意,每舉以教人,而終不能成篇,蓋不欲以常語雜之。
然魯直自有‘山圍燕坐圖畫出,水作夜窗風雨來’,餘以謂氣格當勝前聯也。
” 山谷雲:“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
後來學詩者,雖時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觸體得一處,非不即似,要且不是;若開眼全體見之,合古人處,不待取證也。
”又雲:“詩文不可鑿空強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長篇須曲折三緻意,乃可成章。
” 《後山詩話》雲:“《氣貓詩》:‘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盤攪夜眠,聞道狸奴将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
’雖滑稽而可喜,千歲而下,讀者如新。
” 《西清詩話》雲:“魯直少警悟,八歲能作詩,《送人赴舉》雲:‘送君歸去明主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谪在人間今八年。
’此已非髫稚語矣。
” 《桐江詩話》雲:“世傳山谷七歲作《牧童詩》雲:‘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風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