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王直方《詩話》雲:“山谷謂洪龜父雲:‘甥最愛老舅詩中何語?’龜父舉‘蜂房各自開戶牗,蟻穴或夢封侯王’,‘黃流不解涴明月,碧樹為我生涼秋’,以為深類工部。
山谷雲:‘得之矣。
’腸字韻《茶詩》,山谷自和雲:‘曲幾團蒲聽煮湯,煎成車聲繞羊腸。
’東坡見之雲:‘黃九怎得不窮。
’張文潛嘗謂餘曰:‘黃九似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真是奇語。
’”苕溪漁隐曰:“汪彥章有‘千裡江山漁笛晚,十年燈火客氈寒’之句,效山谷體也。
餘亦嘗效此體作一聯雲:‘釣艇江湖千裡夢,客氈風雪十年寒。
’” 《呂氏童蒙訓》雲:“或稱魯直‘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以為極至。
魯直自以此猶砌合,須‘石吾甚愛之,勿使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鬥殘我竹’,乃可言至耳。
然如魯直《百裡大夫冢詩》與《快閣詩》,已自見成就處也。
” 《侯鲭錄》雲:“煕甯中,黃魯直為宮教,王開府者酒餘脫淺色香羅襖衣之,(“王”原作“五”,今據徐鈔本、明鈔本校改。
)魯直醉中作詩曰:‘疊送香羅淺色衣,着來春氣入書帷,到家慈母驚相問,為說王孫脫贈時。
’” 苕溪漁隐曰:“山谷詩:‘焉知冶容子,掩袂泣前魚。
’事見《文選·中山王孺子妾歌》注:‘魏王與龍陽君共舡而釣,得十餘魚而棄之,泣下,曰:臣始得魚甚喜,後得益多,而大欲棄前所得也;今臣得拂枕席,爵至人君,四海之内,美人甚多,聞臣得幸,畢褰裳而趨,臣亦同所得魚将棄矣,得無涕乎!王乃令曰:敢言美人者族!’” 山谷雲:“江南野中有一種小白花木,高數尺,春開極香,野人謂之鄭花。
王荊公嘗欲作詩而陋其名,予請名曰山礬,野人采鄭花以染黃,不借礬而成色,故名山礬。
海岸孤絕處,補陀山譯者以謂小白花,予疑即此花爾,不然,何以觀音老人端坐不去邪?詩曰:‘北嶺山礬取次開,清風正用此時來,平生習氣難料理,愛着幽香未拟回。
’又詠水仙花,有‘山礬是弟梅是兄’之句。
” 《高齋詩話》雲:“唐人題唐昌觀玉蘂花詩雲:‘一樹珑松玉刻成,飄廊點地色輕輕,女冠夜覓香來處,唯見階前碎月明。
’今玚花即玉蘂花,王介甫以比玚,謂當用此玚字。
蓋玚玉名,取其白耳。
魯直又更其名為山礬,謂可以染也,廬陵段謙叔,多聞士也,家藏異書古刻至多,有楊汝士《與白二十二帖》雲:‘唐昌玉蘂,以少故見貴耳。
自來江南,山山有之,土人取以供染事,不甚惜也。
’則知玚花之為玉蘂,斷無疑矣。
傅子容見此帖,乃作絕句雲:‘比玚更礬總未佳,要須博物似張華,因觀異代前賢帖,知是唐昌玉蘂花。
’”苕溪漁隐曰:“餘放浪林泉之日久矣,屢從樵夫野叟問所謂鄭花者,指其木謂餘曰:‘此鄭木也。
’其葉台冬青,(“冬”原作“凍”,今據徐鈔本、明鈔本校改,下同。
)高二三丈,或有小者,亦丈餘,暮春開花,如冬青花,雖香而甚烈,全不旖旎。
但山谷雲:‘江南野中有一種小白花木,高數尺,春開極香。
’與餘所見全不類。
今江、浙山野間别有一種,其木高二三尺,或五六尺,初春開小白花,極香而有遠韻,土人謂之白丁香花,但其葉不能染黃耳,未知孰是。
” 蔡寬夫《詩話》雲:“李衛公《玉蘂花詩》雲:‘玉蘂天中樹,金銮昔共窺。
’注以為禁林有此木,吳人不識,自文饒賞玩始得名,此為潤州招隐山作也。
碑今裂為四段,在通判廳中,而招隐無複此花矣。
詢之土人,皆莫知為何物,或雲即今揚州後土祠瓊花,乃是自王元之始易其名,晏元獻嘗以李善《文選注》質之,雲:‘瓊乃赤玉,與花不類也。
’” 苕溪漁隐曰:“餘頃歲往來湘中,屢遊浯溪,徘徊磨崖碑下,讀諸賢留題,惟魯直、文潛二詩,傑句偉論,殆為絕唱,後來難複措詞矣。
魯直詩雲:‘春風吹舡着浯溪,扶藜上讀中興碑。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絲。
明皇不作包桑計,颠倒四海由祿兒,九廟不守乘輿西,萬官奔竄鳥擇栖。
撫軍監國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為?事有至難天幸耳,上皇局踳還京師。
内間張後色可否,外間李父頤指揮。
南内凄涼幾苟活,高将軍去事尤危。
臣結春陵二三策,臣甫杜鵑再拜詩。
安知忠臣痛至骨,後世但賞瓊琚詞。
同來野僧六七輩,亦有文士相追随,斷崖蒼藓對立久,凍兩為洗前朝悲。
’文潛詩雲:‘玉環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
潼關戰骨高于山,萬裡君王蜀中老。
金戈鐵馬從西來,郭公凜凜英雄才,舉旗為風偃為雨,灑掃九廟無塵埃。
元功高名誰與紀,風雅不繼騷人死。
水部胸中星鬥文,太師筆下蛟龍字。
天遣二子傳将來,高山十丈磨蒼崖。
山谷雲:‘得之矣。
’腸字韻《茶詩》,山谷自和雲:‘曲幾團蒲聽煮湯,煎成車聲繞羊腸。
’東坡見之雲:‘黃九怎得不窮。
’張文潛嘗謂餘曰:‘黃九似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真是奇語。
’”苕溪漁隐曰:“汪彥章有‘千裡江山漁笛晚,十年燈火客氈寒’之句,效山谷體也。
餘亦嘗效此體作一聯雲:‘釣艇江湖千裡夢,客氈風雪十年寒。
’” 《呂氏童蒙訓》雲:“或稱魯直‘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以為極至。
魯直自以此猶砌合,須‘石吾甚愛之,勿使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鬥殘我竹’,乃可言至耳。
然如魯直《百裡大夫冢詩》與《快閣詩》,已自見成就處也。
” 《侯鲭錄》雲:“煕甯中,黃魯直為宮教,王開府者酒餘脫淺色香羅襖衣之,(“王”原作“五”,今據徐鈔本、明鈔本校改。
)魯直醉中作詩曰:‘疊送香羅淺色衣,着來春氣入書帷,到家慈母驚相問,為說王孫脫贈時。
’” 苕溪漁隐曰:“山谷詩:‘焉知冶容子,掩袂泣前魚。
’事見《文選·中山王孺子妾歌》注:‘魏王與龍陽君共舡而釣,得十餘魚而棄之,泣下,曰:臣始得魚甚喜,後得益多,而大欲棄前所得也;今臣得拂枕席,爵至人君,四海之内,美人甚多,聞臣得幸,畢褰裳而趨,臣亦同所得魚将棄矣,得無涕乎!王乃令曰:敢言美人者族!’” 山谷雲:“江南野中有一種小白花木,高數尺,春開極香,野人謂之鄭花。
王荊公嘗欲作詩而陋其名,予請名曰山礬,野人采鄭花以染黃,不借礬而成色,故名山礬。
海岸孤絕處,補陀山譯者以謂小白花,予疑即此花爾,不然,何以觀音老人端坐不去邪?詩曰:‘北嶺山礬取次開,清風正用此時來,平生習氣難料理,愛着幽香未拟回。
’又詠水仙花,有‘山礬是弟梅是兄’之句。
” 《高齋詩話》雲:“唐人題唐昌觀玉蘂花詩雲:‘一樹珑松玉刻成,飄廊點地色輕輕,女冠夜覓香來處,唯見階前碎月明。
’今玚花即玉蘂花,王介甫以比玚,謂當用此玚字。
蓋玚玉名,取其白耳。
魯直又更其名為山礬,謂可以染也,廬陵段謙叔,多聞士也,家藏異書古刻至多,有楊汝士《與白二十二帖》雲:‘唐昌玉蘂,以少故見貴耳。
自來江南,山山有之,土人取以供染事,不甚惜也。
’則知玚花之為玉蘂,斷無疑矣。
傅子容見此帖,乃作絕句雲:‘比玚更礬總未佳,要須博物似張華,因觀異代前賢帖,知是唐昌玉蘂花。
’”苕溪漁隐曰:“餘放浪林泉之日久矣,屢從樵夫野叟問所謂鄭花者,指其木謂餘曰:‘此鄭木也。
’其葉台冬青,(“冬”原作“凍”,今據徐鈔本、明鈔本校改,下同。
)高二三丈,或有小者,亦丈餘,暮春開花,如冬青花,雖香而甚烈,全不旖旎。
但山谷雲:‘江南野中有一種小白花木,高數尺,春開極香。
’與餘所見全不類。
今江、浙山野間别有一種,其木高二三尺,或五六尺,初春開小白花,極香而有遠韻,土人謂之白丁香花,但其葉不能染黃耳,未知孰是。
” 蔡寬夫《詩話》雲:“李衛公《玉蘂花詩》雲:‘玉蘂天中樹,金銮昔共窺。
’注以為禁林有此木,吳人不識,自文饒賞玩始得名,此為潤州招隐山作也。
碑今裂為四段,在通判廳中,而招隐無複此花矣。
詢之土人,皆莫知為何物,或雲即今揚州後土祠瓊花,乃是自王元之始易其名,晏元獻嘗以李善《文選注》質之,雲:‘瓊乃赤玉,與花不類也。
’” 苕溪漁隐曰:“餘頃歲往來湘中,屢遊浯溪,徘徊磨崖碑下,讀諸賢留題,惟魯直、文潛二詩,傑句偉論,殆為絕唱,後來難複措詞矣。
魯直詩雲:‘春風吹舡着浯溪,扶藜上讀中興碑。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絲。
明皇不作包桑計,颠倒四海由祿兒,九廟不守乘輿西,萬官奔竄鳥擇栖。
撫軍監國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為?事有至難天幸耳,上皇局踳還京師。
内間張後色可否,外間李父頤指揮。
南内凄涼幾苟活,高将軍去事尤危。
臣結春陵二三策,臣甫杜鵑再拜詩。
安知忠臣痛至骨,後世但賞瓊琚詞。
同來野僧六七輩,亦有文士相追随,斷崖蒼藓對立久,凍兩為洗前朝悲。
’文潛詩雲:‘玉環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
潼關戰骨高于山,萬裡君王蜀中老。
金戈鐵馬從西來,郭公凜凜英雄才,舉旗為風偃為雨,灑掃九廟無塵埃。
元功高名誰與紀,風雅不繼騷人死。
水部胸中星鬥文,太師筆下蛟龍字。
天遣二子傳将來,高山十丈磨蒼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