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六

關燈
可數。

    今出處壑源、沙溪,土地相去丈尺之間,品味已不同,謂之外焙,況他處乎?則知雖草木之微,其顯晦亦自有時。

    然唐自常衮以前,閩中有未讀書者,自衮教之,而歐陽詹之徒始出,而終唐世亦不甚盛。

    今閩中舉子常數倍天下,而朝廷将相公卿,每居十四五,人物尚爾,況草木微物也。

    顧渚湧金泉,每造茶時,太守先祭拜,然後水漸出,造貢茶畢,水稍減,至貢堂茶畢,(“貢堂”元本、徐鈔本、明鈔本作“供堂”。

    )已減半,太守茶畢,遂涸。

    蓋常時無水也。

    或聞今龍焙泉亦然。

    ”苕溪漁隐曰:“北苑,官焙也,漕司歲以入貢茶為上,壑源,私焙也,土人亦入貢茶為次。

    二焙相去三四裡間。

    若沙涎,外焙也,與二焙相去絕遠,自隔一溪,茶為下。

    山谷詩雲:‘莫遣沙溪來亂真。

    ’正謂此也。

    官焙造茶,常在驚蟄後一二日興工采摘,是時茶芽已皆一槍,蓋閩中地暖如此。

    舊讀歐公詩有喊山之說,亦傳聞之訛耳。

    龍焙泉,即禦泉也,水之增減亦随水旱,初無漸出遂涸之異;但泉味極甘,正宜造茶耳。

    ” 《東齋記事》雲:“蜀中數處産茶,雅州蒙頂最佳,其生最晚,在春夏之交,其地即書所謂‘蔡蒙旅平’者也。

    方茶之生,雲霧覆其上,若有神物護持之。

    ” 《遯齋閑覽》雲:“茶古不着所出,《本草》雲:‘出益州。

    ’唐以蒙山、顧渚、蕲門者為上品,尚雜以蘇椒之類,故李泌詩雲:‘旋沫翻成碧玉池,添蘇散出琉璃眼。

    ’遂以碧色為貴。

    止曰煎茶,不知點試之妙,大率皆草茶也。

    陸羽《茶經》,統言福、建、泉、韶等十州所出者,其味極佳而已。

    今建安為天下第一。

    ” 《高齋詩話》雲:“鄭可簡以貢茶進用,累官職至右文殿修撰福建路轉運使,其侄千裡于山谷間得朱草,可簡令其子待問進之,因此得官。

    好事者作詩雲:‘父貴因茶白,兒榮為草朱。

    ’而千裡以從父奪朱草以予子,譊譊不已。

    待問得官而歸,盛集為慶,親姻畢集,衆皆贊喜可簡雲:‘一門僥幸。

    ’其侄遽雲:‘千裡埋寃。

    ’衆皆以為的對。

    是時貢茶,一方騷動故也。

    ”苕溪漁隐曰:“餘觀東坡《荔支歎》注雲:‘大小龍茶始于丁晉公,而成于蔡君谟,歐陽永叔聞君谟進小龍團,驚歎曰:君谟士人也,何至作此事。

    ’今年閩中監司乞進鬥茶,許之。

    故其詩雲:‘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籠加,争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

    ’則知始作俑者,大可罪也。

    ” 苕溪漁隐曰:“《詩》雲:‘誰謂茶苦?’《爾雅》雲:‘槚,苦茶。

    ’注:‘樹似栀子。

    今呼早采者為茶,晚采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故東坡《乞茶栽詩》雲:‘周《詩》記苦茶,茗飲出近世,初緣厭粱肉,假此雪昏滞。

    ’蓋謂是也。

    六一居士《嘗新茶詩》雲:‘泉甘器潔天色好,坐中揀怿客亦佳。

    ’東坡守維揚,于石塔寺試茶,詩雲:‘禅窗麗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潔。

    ’正謂諺雲‘三不點’也。

    ” 《西清詩話》雲:“葉濤詩極不工,而喜賦詠,嘗有試茶詩雲:‘碾成天上龍兼鳳,煮出人間蟹與蝦。

    ’好事者戲雲:‘此非試茶,乃碾玉匠人嘗南食也。

    ’” 唐子西《鬥茶記》雲:“唐相李衛公好飲惠山泉,置驿傳送,不遠數千裡。

    而近世歐陽少師作《龍茶錄序》,稱嘉祐七年,親享明堂,緻齑之夕,始以小團分賜二府,人給一餅,不敢碾試,至今藏之,時熙甯元年也。

    吾聞茶不問團銙,要之貴新;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

    千裡緻水,真僞固不可知,就令識真,已非活水。

    自嘉祐七年壬寅至熙甯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閱三朝,而賜茶猶在,此豈複有茶味哉?”苕溪漁隐曰:“壬午之春,餘赴官閩中漕幕,遂得至北苑觀造貢茶,其最精即水芽,細如針,用禦泉水研造,社前已嘗,貢餘每片計工直四萬錢,分試其色如乳,平生未嘗曾啜此好茶,亦未嘗嘗茶如此之蚤也。

    ” 苕溪漁隐曰:“魯直諸茶詞,餘謂《品令》一詞最佳,能道人所不能言,尤在結尾三四句,詞雲:‘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令,金渠體淨,隻輪慢碾,玉麈光瑩。

    湯響松風,早減二分酒病,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

    恰如燈下故人,萬裡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 東坡雲:“餘幼時,裡人程建用、楊咨、家弟子由會草舍中,大雨,聯句六言,程雲:‘庭松偃蓋如醉。

    ’楊雲:‘夏雨凄涼似秋。

    ’仆雲:‘有客高吟擁鼻。

    ’子由雲:‘無人共吃饅頭。

    ’坐皆絕倒。

    今四十餘年矣。

    ” 三山老人《語錄》雲:“蘇子由嘗作《省事詩》雲:‘早歲讀書無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

    ’蓋省事即省念入道之門也。

    ” 《夷堅志》雲:“紹興二年,虔寇謝達陷惠州,民居官舍,焚蕩無遺,獨留東坡白鶴故居,并率其徒葺治六如亭,烹羊緻奠而去。

    次年海寇黎盛犯潮州,悉毀城堞,且縱火,至吳子野近居,盛登開元寺塔見之,問左右曰:‘是非蘇内翰藏圖書處否?’麾兵救之,複料吳氏歲寒堂,民屋附近者賴以不爇甚衆。

    是皆劇賊而知尊敬蘇公如此,彼欲火其書者,可不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