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五尺道
關燈
小
中
大
我忙問根由,原來老掌櫃在民國的時候名聲在外,黑白兩道中,沒人不知道保定府的“銷器兒李”,多曾有五湖四海的客人專程過來,向他定做些希奇古怪之物。
許多年前有個打算盤的商人,特意來定做“金鋼傘”,并且留下圖譜和合金比例的秘方,不過等老掌櫃把“金鋼傘”造好了,那客商卻是“黃鶴一去無影蹤”,再沒回來取傘,到如今隔了這麼多年,料來那人也早已不在人世了。
我将“金鋼傘”拿在手中,反複看了又看,手感材質,都與先前那柄一般不二,有此物帶在身邊,縱然是刀山火海,也敢走個來回,不由得一陣狂喜,當下也不去讨價還價,就按老掌櫃開出的價錢,如數付了錢鈔。
我見李掌櫃也是“老江湖”了,說不定能從他口中探聽一些消息,便向他詢問“青溪鎮”的地點所在?古代有沒有一個被砍掉頭的大王? 老掌櫃說:“看諸位不惜重金購買這些銳利器械,又都是識貨的行家,此番到巫山地面來,肯定不是做些小可的舉動,而且如此不吝金錢,眉宇間又多有焦慮之色,想必也不是為圖财的勾當,要是老朽沒看錯的話,多半是救急救難之事,同是江湖中人,按理自然該當鼎力相助,可老朽也是客居此地,幾十年來老病纏身,平日裡極少出門,對當地風物不甚了解,恐怕幫不上忙了。
” 我客氣道:“老掌櫃的心意我們都領受了,再去找别人打聽就是。
”說罷就想帶着衆人告辭。
老掌櫃道:“且慢,話還沒說完。
老朽身邊隻有幺妹兒這一個幹孫女,她家是祖籍青溪,何不讓她來說給你們知道。
”說着招呼幺妹兒過來,讓她來講青溪鎮的事情。
幺妹兒不知我們想做什麼,奇道:“青溪鎮?早都沒了十多年喽,路上懸吊吊的,根本去不得,你們還找它做啥子?” 我聽老掌櫃說幺妹兒祖籍青溪鎮,心道:“總算是有了着落。
”連忙細問端地。
原來在巫山山脈中,有一個很古老的鎮子,名為巫鎮,此乃官家的地名。
當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隻是據傳該地為巫鹹丘冢所在,所以該鎮中人避諱“巫”字,皆稱本鎮為“青溪”,外人多不了解此情。
山中有礦脈資源,極是富饒,後曾多遭兵火,而且山裡的資源日益枯竭,人口逐漸流失,越來越是荒蕪。
六七十年代全國上下“備戰備荒”,為了貫徹實施“防空、防毒、防核”的三防工作,在原本的礦坑中改建戰備防空洞和倉庫。
在71年前後,就把青溪附近居民遷移至周邊幾個縣,但當地礦井衆多,地殼破壞較為嚴重,防空洞修一段塌一段,施工進展很不順利,不過随着時事變遷,防空洞修了一半便停工荒廢,整個古鎮随着時光的流逝,早已成了被遺忘的無人地帶。
幺妹兒雖是青溪人,卻并不姓封,也不知古時有無頭之王的傳說,青溪百姓舉鎮遷移之時,她随家搬到此地,父母都在文革中去世,剩她獨自一個,被老掌櫃收留下來。
幺妹兒十一歲離家,青溪鎮的事物多半都還記得。
她說青溪有三條路,一是水路,如今正值盛夏,江河水流暴漲,湍急危險,難以成行;道路年久失修,多處出現滑坡,也無法通過;隻有一段古棧道還算完好,棧道為秦時修建,寬僅五尺,故名“五尺道”,經古棧道繞山進去,要大費周折。
我當即把地圖展開,請幺妹兒指畫方位路線,最好能把青溪鎮“礦坑、防空洞”的具體位置詳細加以說明。
這時老掌櫃說:“還看什麼地圖?就讓幺妹兒引着你們去青溪好了,将來有機會,你把她帶出山去,讓她見些世面,學些真實本領也好。
” 我沒想到老掌櫃肯讓幺妹兒為探險隊做向導,我雖求之不得,另一方面卻惟恐她會出危險。
我們進巫山尋找古冢,隻為救人而來,我和Shirley楊、胖子這三人是不消說了,孫九爺在文革時也是接受過真正考驗的人,而幺妹兒如何吃得住風險?她再有個三長兩短,我豈不是“拆了東牆補西牆”? 我正要謝絕,卻聽老掌櫃道:“我家這幺妹兒為人伶俐,膽子又大,跟我學藝多年,盡得銷器兒傳授,又是山裡長大的孩子,翻山過嶺不在話下,肯定能幫到你們些許。
” 幺妹兒不肯答應,她對老掌櫃說:“要不得,你一把年紀了,我去了誰個來照顧幹爺吃飯喝茶?” 老掌櫃道:“傻孩子,幹爺今年八十多歲了,還有幾天好活?你花兒一般的好時候,怎好留在山裡虛度日月,難道你将來願意嫁給那個掂大勺的秃腦殼嗎?幹爺我雖然年紀老了,眼光卻還在,看他們這一幹鹞子哥精神氣質最是有仁有義,都是要
許多年前有個打算盤的商人,特意來定做“金鋼傘”,并且留下圖譜和合金比例的秘方,不過等老掌櫃把“金鋼傘”造好了,那客商卻是“黃鶴一去無影蹤”,再沒回來取傘,到如今隔了這麼多年,料來那人也早已不在人世了。
我将“金鋼傘”拿在手中,反複看了又看,手感材質,都與先前那柄一般不二,有此物帶在身邊,縱然是刀山火海,也敢走個來回,不由得一陣狂喜,當下也不去讨價還價,就按老掌櫃開出的價錢,如數付了錢鈔。
我見李掌櫃也是“老江湖”了,說不定能從他口中探聽一些消息,便向他詢問“青溪鎮”的地點所在?古代有沒有一個被砍掉頭的大王? 老掌櫃說:“看諸位不惜重金購買這些銳利器械,又都是識貨的行家,此番到巫山地面來,肯定不是做些小可的舉動,而且如此不吝金錢,眉宇間又多有焦慮之色,想必也不是為圖财的勾當,要是老朽沒看錯的話,多半是救急救難之事,同是江湖中人,按理自然該當鼎力相助,可老朽也是客居此地,幾十年來老病纏身,平日裡極少出門,對當地風物不甚了解,恐怕幫不上忙了。
” 我客氣道:“老掌櫃的心意我們都領受了,再去找别人打聽就是。
”說罷就想帶着衆人告辭。
老掌櫃道:“且慢,話還沒說完。
老朽身邊隻有幺妹兒這一個幹孫女,她家是祖籍青溪,何不讓她來說給你們知道。
”說着招呼幺妹兒過來,讓她來講青溪鎮的事情。
幺妹兒不知我們想做什麼,奇道:“青溪鎮?早都沒了十多年喽,路上懸吊吊的,根本去不得,你們還找它做啥子?” 我聽老掌櫃說幺妹兒祖籍青溪鎮,心道:“總算是有了着落。
”連忙細問端地。
原來在巫山山脈中,有一個很古老的鎮子,名為巫鎮,此乃官家的地名。
當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隻是據傳該地為巫鹹丘冢所在,所以該鎮中人避諱“巫”字,皆稱本鎮為“青溪”,外人多不了解此情。
山中有礦脈資源,極是富饒,後曾多遭兵火,而且山裡的資源日益枯竭,人口逐漸流失,越來越是荒蕪。
六七十年代全國上下“備戰備荒”,為了貫徹實施“防空、防毒、防核”的三防工作,在原本的礦坑中改建戰備防空洞和倉庫。
在71年前後,就把青溪附近居民遷移至周邊幾個縣,但當地礦井衆多,地殼破壞較為嚴重,防空洞修一段塌一段,施工進展很不順利,不過随着時事變遷,防空洞修了一半便停工荒廢,整個古鎮随着時光的流逝,早已成了被遺忘的無人地帶。
幺妹兒雖是青溪人,卻并不姓封,也不知古時有無頭之王的傳說,青溪百姓舉鎮遷移之時,她随家搬到此地,父母都在文革中去世,剩她獨自一個,被老掌櫃收留下來。
幺妹兒十一歲離家,青溪鎮的事物多半都還記得。
她說青溪有三條路,一是水路,如今正值盛夏,江河水流暴漲,湍急危險,難以成行;道路年久失修,多處出現滑坡,也無法通過;隻有一段古棧道還算完好,棧道為秦時修建,寬僅五尺,故名“五尺道”,經古棧道繞山進去,要大費周折。
我當即把地圖展開,請幺妹兒指畫方位路線,最好能把青溪鎮“礦坑、防空洞”的具體位置詳細加以說明。
這時老掌櫃說:“還看什麼地圖?就讓幺妹兒引着你們去青溪好了,将來有機會,你把她帶出山去,讓她見些世面,學些真實本領也好。
” 我沒想到老掌櫃肯讓幺妹兒為探險隊做向導,我雖求之不得,另一方面卻惟恐她會出危險。
我們進巫山尋找古冢,隻為救人而來,我和Shirley楊、胖子這三人是不消說了,孫九爺在文革時也是接受過真正考驗的人,而幺妹兒如何吃得住風險?她再有個三長兩短,我豈不是“拆了東牆補西牆”? 我正要謝絕,卻聽老掌櫃道:“我家這幺妹兒為人伶俐,膽子又大,跟我學藝多年,盡得銷器兒傳授,又是山裡長大的孩子,翻山過嶺不在話下,肯定能幫到你們些許。
” 幺妹兒不肯答應,她對老掌櫃說:“要不得,你一把年紀了,我去了誰個來照顧幹爺吃飯喝茶?” 老掌櫃道:“傻孩子,幹爺今年八十多歲了,還有幾天好活?你花兒一般的好時候,怎好留在山裡虛度日月,難道你将來願意嫁給那個掂大勺的秃腦殼嗎?幹爺我雖然年紀老了,眼光卻還在,看他們這一幹鹞子哥精神氣質最是有仁有義,都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