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

關燈
○會稽東越諸山 稷山 《越絕書》曰:稷山者,勾踐齋戒台也。

     麻山 《越絕書》曰:麻山者,勾踐欲伐吳,種麻以為弓弦。

     雞豕山 》越絕書》曰:雞豕山者,越将伐吳,養雞豕於此山,以食死士。

     獨女山 《吳越春秋》曰:獨女山者,諸寡婦女淫佚犯過,皆輸此山上。

    越王将伐吳,其士有憂思者,令遊此山上,以喜其意。

     龜山 《吳越春秋》曰:怪山者,琅琊東武海中山也。

    一夕自來,百姓怪之,故曰怪山。

    形似龜體,故謂龜山。

     孔晔《會稽記》曰:城西門外百餘步,有怪山。

    越時起靈台於山上,又作三層樓以望雲。

     《會稽志》曰:龜山之下有東武裡,即琅琊東武縣。

    山一夕移於此,東武人因徙此,故裡不動。

     秦望山 《水經注》曰:會稽秦望山,在州城正南,為衆峰之傑,涉境便見。

    《史記》雲:"秦始皇登之,以望南海。

    "自平地取山頂七裡,懸嶝孤危,峭路險絕。

    記雲,攀蘿扪葛,然後能昇。

    山上無甚高木,當由地迥多風所緻。

    山南有嶕岘,中有大城,越王無餘之舊都也。

    故《吳越春秋》雲:"勾踐語範蠡曰:先君無餘,國在南山之陽,社稷宗廟在湖之南。

    "又有會稽之山,古防山也,亦謂之茅山也,又曰棟山。

    《越絕》雲:"棟,猶鎮也。

    "蓋《周禮》所謂揚州之鎮山矣。

    山形四方,多金玉,下多玞石。

    《山海經》曰:"夕水出焉,南流注於湖。

    "《吳越春秋》稱,山覆盎釜之中,有金簡玉字之書,黃帝之遺谶也。

    山下有禹廟,廟有聖姑像。

    《禮樂緯》雲:禹治水,天賜神女聖姑,即其像也。

    山上有禹冢,昔大禹即位十年,東巡狩,崩於會稽,因而葬之。

    言鳥為之耘,春銜拔草根,秋啄其穢,是以縣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鳥,犯則刑無赦。

    山東有陉,去廟七裡,深不見底,謂之禹井,雲東遊者多探其穴也。

    秦始皇登稽山,刻石紀功,尚存山側。

    孫暢之《述征書》雲:丞相李斯所篆也。

    又有石山,上有金簡玉字之書,言夏禹發之得百川之理也。

    又有射的山,遠望山的,狀若射侯,故謂之射的。

    射的之西有石室,名之為射堂,年登否,常占射的,以為貴賤之準,的明則米賤,的暗則米貴。

    故諺雲:射的白,斛米百;射的玄,斛米千。

     嵊山 《水經注》曰:剡縣嵊山,山下有亭,亭帶山臨江,松嶺森蔚,沙渚平淨。

    浦陽江又東北經始甯縣嶀山之成工峤,峤壁立臨江,欹路峻狹,不得并行,行者牽木稍進,不敢俯視。

    峤西有孤峰特上,飛禽罕至。

    嘗有采藥者沿山見通溪,尋上於山頂,樹下有十二方石。

    地甚方潔,還複更尋,遂迷前路,言諸仙之所集宴,故以壇宴名山。

    峤北有嶀浦,浦口有廟,廟甚靈驗,行人及樵伐者,皆先敬焉,若相盜竊,必為蛇虎所傷。

    北則嶀山與嵊山相接,二山雖曰異縣,而峰嶺相連,其間傾澗懷煙,泉溪引霧,吹畦風馨,觸岫延賞,是以王元琳謂之神明境,事備謝康樂《山居記》。

     《宋書》曰:張稷子嵊,字四山,稷初為剡令,至嵊亭生之,因名嵊,字四山。

     塗山 《郡國志》曰:塗山,禹會萬國之所,有石船長一丈,雲禹所乘者。

    宋元嘉中,有人於船側掘得鐵履一雙。

     又:《會稽記》雲:東海聖姑,從海中乘舟張石帆至,二物見在廟中。

    又有周時樂器名錞于,銅為之,形似鐘,有頸,映水用芒莖拂則鳴。

    宋武修廟得古珪,梁武初修之,又得青玉印。

     重山 孔晔《會稽記》曰:重山,太夫種墓,語訛成重。

    漢江夏太守宋輔於山南立學教授,今白樓亭處是也。

     羅山 孔晔《會稽記》曰:諸暨縣北界有羅山,越時西施、鄭旦所居,所在有方石,是西施曬紗處,今名纻羅山。

    王羲之墓在山足,有石碑,孫興公為文,王子敬所書也。

     鶴山 孔靈符《會稽記》曰:射的山西南水中有鶴山,此鶴常為仙人取箭,曾刮壤尋索,遂成此山。

    漢太尉鄭弘,少貧賤,以采薪為業,嘗於山中得一遺箭,羽镞異常,心甚怪之,頃之有一人覓箭,弘以還之。

     又曰:射的山,半嶺有石室,仙人射堂,東有高岩臨潭有石的岫,形甚圓明,視之如鏡矣。

     陳音山 孔晔《會稽記》曰:陳音山,昔有善射者陳音,越王使簡士習射於郊外,死因葬焉,冢今開,冢壁悉畫作騎射之象,因以名山。

     銅牛山 孔晔《會稽記》曰:銅牛山,舊傳常有一黃牛出山岩食草,采伐人始見,猶謂是人所養,或有共驅,蹙之垂及辄失,然後知為神異。

     土城山 孔晔《會稽記》曰: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習于土城山,山邊有石,雲是西施浣紗石。

     亭山 孔晔《會稽記》曰:晉司空何元忌臨郡起亭,山椒極望岩阜,基址猶存,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