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前前後後
關燈
小
中
大
無。
) 第二、要 點 采取戰争與宣傳兩種手段,促使蔣政權屈服,加強南方各地區之壓力,并迫使其讓步。
對南方重要地區問題,繼續進行外交談判,并促進其他各項政策之實施。
與此同時,要加強南進之各種準備,實行對法屬印度支那與泰國之既定政策。
(&ldquo要作好對英美作戰之準備&rdquo這句話,電報中無。
) (&ldquo不辭對英美作戰&rdquo這句話,電報中無。
) 關于德蘇戰争問題,要維護三國軸心之精神,但現在要作好一切準備,獨立自主地處理事态。
當前則以最大注意力進行外交談判。
(&ldquo如果德蘇戰争&hellip&hellip則以武力解決北方問題,&hellip&hellip&rdquo這句話,電報中無。
) (第四項内容,電報中無。
) 為阻止美國參戰,要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手段,如有必要,日本根據三國條約采取行動,并決定行使武力之時間與方法。
(第六項内容,電報中無。
) (第七項内容,電報中無。
) 上述&ldquo魔術情報&rdquo較之實際的《綱要條文》,多少有點含糊,特别是像&ldquo不辭對英美作戰&rdquo這樣重要的詞句沒有包括進去。
但是,對于&ldquo我們已經清楚地知道日本正在計劃幹些什麼&rdquo(《赫爾回憶錄》)的美國來說,它弄清了七月二日禦前會議所作出的這樣決定:&ldquo南進第一,如情況容許則北進,獨立自主地參與德蘇戰争&rdquo。
日本的既定方針不變 七月十日召開聯絡懇談會。
會上,以外務省的意見為中心,就調整日美兩國關系,特别是對赫爾國務卿的聲明所作答複問題進行了讨論。
這時,松岡外相越發采取不妥協的态度。
那天,外相的心腹齋藤良衛顧問也出席了會議,他們兩人一呼一應,喋喋不休地主張停止日美談判,但是,由于十二日還要進一步讨論這個問題,所以就散會了。
在十二日的聯絡懇談會上,按照預定計劃讨論了調整日美兩國關系的問題。
會上,就野村在美國舉行談判一事應不應該停止的問題進行了審議,最後審議決定拒絕赫爾國務卿的聲明,但是否采納外相的建議,仍然留有談判的餘地,如能修改詞句,則修改後再行答複。
松岡和杉山當時談話是這樣的: 松岡:&ldquo赫爾的聲明把日本同其保護國乃至領地等量齊觀,因此日本隻要不甘居此種地位,就應當予以拒絕。
我在這裡建議:拒絕這一聲明,不能再繼續進行談判。
&rdquo 杉山參謀總長:&ldquo我贊同外相的意見,但作為軍部來說,卻馬上就要面臨這樣一種嚴重局勢,即在南方不久便要進駐法屬印度支那,而在北方又要加強關東軍的戰備。
因此,在這種時刻流露出要同美國斷絕關系的口吻是不合适的。
我感到還是為談判留下餘地較為妥當。
&rdquo 松岡:&ldquo我認為,不管日本采取哪種态度,美國的态度都不會改變。
從美國國民的性格來看,是欺軟怕硬的,所以我覺得此時還是采取強硬态度為好。
&rdquo 近衛首相等人擔心日美關系破裂,他們認為,在拒絕赫爾聲明的同時,應當送去一項日本的建議。
于是,接受這一意向的富田書記長、陸海軍的兩位軍務局局長和外務省美國局局長寺崎,他們在十四日辛苦了一整天後拟就了一份建議草案。
可是,當天下午十一時,齋藤顧問奉松岡外相之命,隻把拒絕赫爾聲明這一訓令電告野村大使,而沒有把日本的建議告訴野村。
對事态感到憂慮的寺崎,于十五日早晨,在隻取得大橋外務次官的同意而未經松岡許可的情況下,就把日本的建議電告野村。
以此為起點,松岡和近衛就發生了正面沖突。
近衛被松岡弄得束手無策,狼狽不堪。
他在去年七月組閣時,天皇曾提醒說:&ldquo松岡當外相行嗎?&rdquo但近衛當時沒有考慮,因此,他認為現在不能隻讓松岡一人辭職,遂決定于十六日實行内閣總辭職。
十六日下午六時半,在首相官邸召開了旨在決定内閣總辭職的臨時内閣會議。
除事先參與商量并已知道内閣總辭職一事的四位大臣(内相、陸相、海相和企劃院總裁)外,其他内閣成員都因此事的突然而以費解的神色表示反對,但大家聽了近衛的說明後,未作再次讨論就一緻同意總辭職。
接下來隻剩下一個如何巧妙地把因&ldquo病&rdquo在家的松岡外相的辭呈取來的問題了。
大家都擔心松岡會不會直截了當地提出辭呈。
會上,決定由富田書記長去取松岡的辭呈。
雖說這是一項重要任務,但卻是一樁令人讨厭的差使。
不管怎麼說,要引渡一個搖頭晃腦、誇誇其談的當代光頭怪和尚,那就非要有一個相當能幹的和尚不可。
可是,富田還是輕松愉快地離開了會議室。
當他走到走廊時,近衛從後面叫了一盧:&ldquo富田君&rdquo,富田被喊住後,兩人就走進另一個房間。
&ldquo不管松岡君說什麼,你可千萬不要同他争論和鬥嘴啊!因為這是一項重要任務,你要做到不使對方生氣而把他的辭呈拿來&hellip&hellip能行嗎?&rdquo &ldquo請放心吧!&rdquo 富田肩負重任,冒雨訪問了清靜的松岡私邸,結果事情辦得出乎意料地順利。
當時松岡雖有長篇大論地講一通的趨勢,但富田巧妙地避開了他的話鋒,使其大失所望,于是松岡就爽快地交出辭呈來。
當晚九時,近衛彙總了全體閣員的辭呈後,在雨中乘着汽車駛往葉山的天皇行宮。
他先向天皇請安問候,然後便呈遞辭呈。
第二屆近衛内閣就此宣告結束。
十七日下午五時零五分,天皇下令要近衛重新組閣。
這次内閣總辭職,可以說是把同床異夢的人趕出了門外。
十八日下午組閣完畢,豐田貞次郎海軍大将接替松岡,他由工商相轉任外相。
參謀本部戰争指導班在獲悉豐田被任命為外相時有如下看法: &ldquo新内閣的性質也許從實質上廢除軸心,依靠英美,陸軍對這次内閣變動的發言權是微不足道的。
&ldquo三國同盟是否會實質上被廢除,令人擔心。
&rdquo 第二天(十九日),日本政府向維希政府發出通牒,要求在七月二十四日淩晨零時以前,就〔日本〕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問題作出答複。
在參謀本部,對豐田就任外相表示擔心&mdash&mdash從實質上廢除軸心和依靠英美&mdash&mdash的不隻是一個戰争指導班。
第一部部長田中就起草了一份内容強硬的文件,以便向第一次聯絡會議提出。
文件說&ldquo倘若統帥部要質問政府之真意,則應嚴正指出,一旦政府廢除三國軸心,統帥部要有足夠精神準備。
&rdquo塚田次長對此文件表示同意,軍令部近藤次長以下的幹部也都沒有異議。
這一天(華盛頓時間十九日),美國方面破譯了一份日本駐廣東(中國南方)總領事于七月十四日拍給外務省的電報。
這份電報報告了他從當地日本陸軍當局那裡獲悉的有關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詳細計劃。
這份電報以其&ldquo發現了日本在東南亞的軍事計劃&rdquo和作為美國最為重視的情報之一而聞名。
這是一份電文頗長的電報,其中包含有下列重要内容: &ldquo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首要目的,在于實現我同對法屬印度支那所要達到的各種目的。
次要目的在于如果國際形勢容許,就以法屬印度支那為基地迅速采取行動。
&ldquo占領法屬印度支那後的下一步計劃,就是向荷屬印尼發出最後通牒。
在占領新加坡時海軍将起主要作用&hellip&hellip我們要以航空部隊和潛艇部隊斷然地一舉摧毀英美軍事力量。
日内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部隊是第二十五軍&rdquo。
果然不錯,第二十五軍自七月十四日起從廣東乘船出發,一批又一批地向着海南島的三亞地方駛去。
可是,根據七月八日美國方面
) 第二、要 點 采取戰争與宣傳兩種手段,促使蔣政權屈服,加強南方各地區之壓力,并迫使其讓步。
對南方重要地區問題,繼續進行外交談判,并促進其他各項政策之實施。
與此同時,要加強南進之各種準備,實行對法屬印度支那與泰國之既定政策。
(&ldquo要作好對英美作戰之準備&rdquo這句話,電報中無。
) (&ldquo不辭對英美作戰&rdquo這句話,電報中無。
) 關于德蘇戰争問題,要維護三國軸心之精神,但現在要作好一切準備,獨立自主地處理事态。
當前則以最大注意力進行外交談判。
(&ldquo如果德蘇戰争&hellip&hellip則以武力解決北方問題,&hellip&hellip&rdquo這句話,電報中無。
) (第四項内容,電報中無。
) 為阻止美國參戰,要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手段,如有必要,日本根據三國條約采取行動,并決定行使武力之時間與方法。
(第六項内容,電報中無。
) (第七項内容,電報中無。
) 上述&ldquo魔術情報&rdquo較之實際的《綱要條文》,多少有點含糊,特别是像&ldquo不辭對英美作戰&rdquo這樣重要的詞句沒有包括進去。
但是,對于&ldquo我們已經清楚地知道日本正在計劃幹些什麼&rdquo(《赫爾回憶錄》)的美國來說,它弄清了七月二日禦前會議所作出的這樣決定:&ldquo南進第一,如情況容許則北進,獨立自主地參與德蘇戰争&rdquo。
日本的既定方針不變 七月十日召開聯絡懇談會。
會上,以外務省的意見為中心,就調整日美兩國關系,特别是對赫爾國務卿的聲明所作答複問題進行了讨論。
這時,松岡外相越發采取不妥協的态度。
那天,外相的心腹齋藤良衛顧問也出席了會議,他們兩人一呼一應,喋喋不休地主張停止日美談判,但是,由于十二日還要進一步讨論這個問題,所以就散會了。
在十二日的聯絡懇談會上,按照預定計劃讨論了調整日美兩國關系的問題。
會上,就野村在美國舉行談判一事應不應該停止的問題進行了審議,最後審議決定拒絕赫爾國務卿的聲明,但是否采納外相的建議,仍然留有談判的餘地,如能修改詞句,則修改後再行答複。
松岡和杉山當時談話是這樣的: 松岡:&ldquo赫爾的聲明把日本同其保護國乃至領地等量齊觀,因此日本隻要不甘居此種地位,就應當予以拒絕。
我在這裡建議:拒絕這一聲明,不能再繼續進行談判。
&rdquo 杉山參謀總長:&ldquo我贊同外相的意見,但作為軍部來說,卻馬上就要面臨這樣一種嚴重局勢,即在南方不久便要進駐法屬印度支那,而在北方又要加強關東軍的戰備。
因此,在這種時刻流露出要同美國斷絕關系的口吻是不合适的。
我感到還是為談判留下餘地較為妥當。
&rdquo 松岡:&ldquo我認為,不管日本采取哪種态度,美國的态度都不會改變。
從美國國民的性格來看,是欺軟怕硬的,所以我覺得此時還是采取強硬态度為好。
&rdquo 近衛首相等人擔心日美關系破裂,他們認為,在拒絕赫爾聲明的同時,應當送去一項日本的建議。
于是,接受這一意向的富田書記長、陸海軍的兩位軍務局局長和外務省美國局局長寺崎,他們在十四日辛苦了一整天後拟就了一份建議草案。
可是,當天下午十一時,齋藤顧問奉松岡外相之命,隻把拒絕赫爾聲明這一訓令電告野村大使,而沒有把日本的建議告訴野村。
對事态感到憂慮的寺崎,于十五日早晨,在隻取得大橋外務次官的同意而未經松岡許可的情況下,就把日本的建議電告野村。
以此為起點,松岡和近衛就發生了正面沖突。
近衛被松岡弄得束手無策,狼狽不堪。
他在去年七月組閣時,天皇曾提醒說:&ldquo松岡當外相行嗎?&rdquo但近衛當時沒有考慮,因此,他認為現在不能隻讓松岡一人辭職,遂決定于十六日實行内閣總辭職。
十六日下午六時半,在首相官邸召開了旨在決定内閣總辭職的臨時内閣會議。
除事先參與商量并已知道内閣總辭職一事的四位大臣(内相、陸相、海相和企劃院總裁)外,其他内閣成員都因此事的突然而以費解的神色表示反對,但大家聽了近衛的說明後,未作再次讨論就一緻同意總辭職。
接下來隻剩下一個如何巧妙地把因&ldquo病&rdquo在家的松岡外相的辭呈取來的問題了。
大家都擔心松岡會不會直截了當地提出辭呈。
會上,決定由富田書記長去取松岡的辭呈。
雖說這是一項重要任務,但卻是一樁令人讨厭的差使。
不管怎麼說,要引渡一個搖頭晃腦、誇誇其談的當代光頭怪和尚,那就非要有一個相當能幹的和尚不可。
可是,富田還是輕松愉快地離開了會議室。
當他走到走廊時,近衛從後面叫了一盧:&ldquo富田君&rdquo,富田被喊住後,兩人就走進另一個房間。
&ldquo不管松岡君說什麼,你可千萬不要同他争論和鬥嘴啊!因為這是一項重要任務,你要做到不使對方生氣而把他的辭呈拿來&hellip&hellip能行嗎?&rdquo &ldquo請放心吧!&rdquo 富田肩負重任,冒雨訪問了清靜的松岡私邸,結果事情辦得出乎意料地順利。
當時松岡雖有長篇大論地講一通的趨勢,但富田巧妙地避開了他的話鋒,使其大失所望,于是松岡就爽快地交出辭呈來。
當晚九時,近衛彙總了全體閣員的辭呈後,在雨中乘着汽車駛往葉山的天皇行宮。
他先向天皇請安問候,然後便呈遞辭呈。
第二屆近衛内閣就此宣告結束。
十七日下午五時零五分,天皇下令要近衛重新組閣。
這次内閣總辭職,可以說是把同床異夢的人趕出了門外。
十八日下午組閣完畢,豐田貞次郎海軍大将接替松岡,他由工商相轉任外相。
參謀本部戰争指導班在獲悉豐田被任命為外相時有如下看法: &ldquo新内閣的性質也許從實質上廢除軸心,依靠英美,陸軍對這次内閣變動的發言權是微不足道的。
&ldquo三國同盟是否會實質上被廢除,令人擔心。
&rdquo 第二天(十九日),日本政府向維希政府發出通牒,要求在七月二十四日淩晨零時以前,就〔日本〕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問題作出答複。
在參謀本部,對豐田就任外相表示擔心&mdash&mdash從實質上廢除軸心和依靠英美&mdash&mdash的不隻是一個戰争指導班。
第一部部長田中就起草了一份内容強硬的文件,以便向第一次聯絡會議提出。
文件說&ldquo倘若統帥部要質問政府之真意,則應嚴正指出,一旦政府廢除三國軸心,統帥部要有足夠精神準備。
&rdquo塚田次長對此文件表示同意,軍令部近藤次長以下的幹部也都沒有異議。
這一天(華盛頓時間十九日),美國方面破譯了一份日本駐廣東(中國南方)總領事于七月十四日拍給外務省的電報。
這份電報報告了他從當地日本陸軍當局那裡獲悉的有關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詳細計劃。
這份電報以其&ldquo發現了日本在東南亞的軍事計劃&rdquo和作為美國最為重視的情報之一而聞名。
這是一份電文頗長的電報,其中包含有下列重要内容: &ldquo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首要目的,在于實現我同對法屬印度支那所要達到的各種目的。
次要目的在于如果國際形勢容許,就以法屬印度支那為基地迅速采取行動。
&ldquo占領法屬印度支那後的下一步計劃,就是向荷屬印尼發出最後通牒。
在占領新加坡時海軍将起主要作用&hellip&hellip我們要以航空部隊和潛艇部隊斷然地一舉摧毀英美軍事力量。
日内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部隊是第二十五軍&rdquo。
果然不錯,第二十五軍自七月十四日起從廣東乘船出發,一批又一批地向着海南島的三亞地方駛去。
可是,根據七月八日美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