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前前後後
關燈
小
中
大
那個被稱為破譯密碼的奇才和狂熱者威廉·F·弗裡德曼。
弗裡德曼一九一二年畢業于美國康奈爾大學,同年進入了由費比恩陸軍上校領導的裡弗班克研究所研究密碼。
一九二一年,他入美國陸軍通訊部密碼班,一九二九年任通訊諜報部部長,一九三五年負責密碼破譯工作。
一九三八年陸軍通訊諜報部決定同海軍一起全力以赴地破譯日本的密碼和仿制密碼機。
海軍提供必要的截聽電報,并負擔經費。
弗裡德曼則指揮十九名部下專心緻志地對付這項極為艱巨的工作。
經過二十個月左右嘔心瀝血的努力,終于在一九四〇年九月,通過一架仿制的&ldquo紫色密碼機&rdquo(外務省使用的九七式打字機),首次完滿成功地破譯了日本的密碼。
經當時海軍情報局局長安德森将軍的提議,對這種密碼的全部破譯決定用&ldquo魔術&rdquo一詞來表示。
海軍負責制造這種密碼機。
第一批四架于一九四〇年十一月制成,至開戰前夕共制成了八架,并令人滿意地發揮了外交雷達的威力。
與此同時,美國還配備了一套截聽、破譯、翻譯(譯成英文)日本外交電報的設施和機構。
到開戰時,美國陸軍的監聽站計有八所:美國本土四所,巴拿馬運河地區一所,夏威夷兩所,菲律賓一所。
海軍的無線電諜報隊是以華盛頓、珍珠港、科雷吉多爾(菲律賓)為中心的三個小組組織起來的。
因為美國方面有了這些截聽、破譯機構和自制的&ldquo紫色密碼機&rdquo,日本的外交電報完全給洩露了。
在美國國會的《珍珠港事件聯合調查委員會記錄》第十二卷中所選輯的,僅外務省與日本駐美大使館之間自一九四一年七月一日至開戰這一期間所破譯的電報,就達二百十七份之多,這裡把幾乎所有的重要電報都搜羅進去了。
不言而喻,日本駐檀香山總領事館所發出的軍事情報,一份不漏地全被截聽和破譯了。
弗裡德曼由于建樹了這樣偉大功績,他曾三次獲獎。
他第一次榮獲&ldquo公民特别功勳章&rdquo,作為在國家機關工作的一個公民來說,這是最高的嘉獎,授勳時間雖然是在太平洋戰争後期的一九四四年,但當時并沒有公布是根據什麼功績授勳的。
到了戰後,他又獲得杜魯門總統頒發的&ldquo最高功勳章&rdquo和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勒斯頒發的&ldquo保障國家安全勳章&rdquo。
在公民中獲得上述三枚勳章的,隻有弗裡德曼一個人。
更有甚者,一九五六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又獎給弗裡德曼十萬美元(相當于三千六百萬日元)。
費思博士曾就&ldquo魔術&rdquo的威力生動地描述如下: &ldquo這樣,野村走進赫爾辦公室,他的使命已被置于徒勞無益的知識面前。
而這種知識就是從日本政府同其駐外使節之間來往的電報中獲悉的,美國政府已截聽并破譯了這些電報。
從赫爾的表情上,決看不出他已經掌握情況,他知道在長達數小時的會談中隻要有一句話或一個暗示,就足使整個秘密洩露。
他的細心和敏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正如長期同他打過交道的人所察覺到的那樣,他在談話時的那種耐心态度,隐藏着其洞察力和某種意圖。
他十分耐心地俯首坐在這戰略中心,既仔細考慮原則,又想不上對方的當。
赫爾有着自己的秘密,但隻字不提這些事。
&rdquo 上述情況,當時赫爾國務卿在他的回憶錄中有過描述,我在前面已經引用過一段,這裡再摘錄如下: &ldquo通過對這份電報的破譯,我們知道了東京外務大臣向野村和其他代表所發出的訓令,以及野村向東京發出的有關同我(赫爾)會談的情況報告。
這些材料表明,日本政府一方面同我們進行和平談判,另一方面卻推行其侵略計劃。
我看了這些截獲的電報後,有一種感覺,即仿佛看到了這樣一個證人,他的證詞與他自己所說的完全相反。
當然,我得注意,我一點也不能讓野村知道,似乎我已掌握了關于他們的這種特别情報。
我必須在野村所提供的,或通過一般外交途徑所聽到的那些情報範圍内開展工作。
&rdquo 因此,日本外務省在外交電報上加注的諸如&ldquo國家機密&rdquo、&ldquo絕密&rdquo、&ldquo僅限于大使本人知道&rdquo等規定和關照,從結果來看,隻是一種自我安慰,不過是自滿自足罷了。
從《帝國國策綱要》這一日本基本政策開始,到準備開戰的《處理密碼機和機密文件》的指令,以至最後通牒,都被美國方面破譯。
另外,一些反映日本外交手法的秘密訓令,如&ldquo談判期限為十一月二十九日&rdquo和&ldquo不使對方感覺到事實上談判業已中斷,在此情況下繼續進行對話&rdquo等等也統統暴露無遺。
日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繼續進行事關國家命運的日美談判。
七月八日,美國通過&ldquo魔術&rdquo破譯了日本外務省于七月三日拍發給日本駐美、德、蘇、意等國大使的一份定為&ldquo國家機密&rdquo的絕密電報。
這就是前面所說的七月二日在禦前會議上決定下來的《适應局勢變化之帝國國策綱要》。
這份在時間上寫明是七月二日拍發的電報,首先說明該電為&ldquo國家機密&rdquo及其保密程度,然後便開門見山地指出: &ldquo《适應局勢變化之帝國國策綱要》已在七月二日的禦前會議上決定下來了。
這一綱要由下列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方針》;第二部分為《要點》(隻告知《要點》大意)。
因為這一綱要屬于國家機密,所以僅限于大使本人知道。
綱要的要點可告訴陸海軍武官,但須保密。
&rdquo 根據這一天禦前會議所決定的各項計劃,五個月後,日本就采取決定性行動&mdash&mdash導緻戰争的行動。
綱要的條文雖然不太長,但至為重要,因為它能使人清楚地看出以後事态發展的一個輪廓。
這裡不妨把綱要的條文同美國通過&ldquo魔術&rdquo所獲悉的情報内容作一對照: 綱要條文 第一、方 針 一、不管世界形勢如何變化,帝國将堅持其建設大東亞共榮圈而對确保世界和平有所貢獻之方針。
二、帝國将依然朝着解決中國事變的方向前進,并為确立自存自衛之基礎而邁步南進,同時根據形勢之發展解決北方問題。
三、為達到上述目的,帝國将排除一切障礙。
第二、要 點 一、為促使蔣政權屈服,要進一步加強南方各地區之壓力,并根據形勢之發展在适當時機對重慶政權行使交戰權,并接管敵國在中國之租界。
二、帝國在其自存自衛方面繼續進行針對南方重要地區所需之外交談判,并促進其他各項政策之實施。
為此,要作好對英美作戰之準備,首先要根據《對法屬印度支那與泰國的對策綱要》及《關于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将對法屬印度支那與泰國所采取之各項政策貫徹下去,以此加強南進之态勢。
帝國為達到上述目的,不辭對英美作戰。
三、對于德蘇戰争問題,要以三國軸心之精神為準則,秘密作好對蘇行使武力之準備,并獨立自主地予以處理,但暫不介入〔德蘇戰争〕;自然,此時以周密準備進行外交談判。
如果德蘇戰争之發展方向有利于帝國,則以武力解決北方問題,以确保北邊之穩定。
四、在貫徹執行上述各項政策,特别是決定行使武力時,要在保持對英美作戰之基本态勢上不受甚大影響。
五、要按既定方針采取外交手段及其他一切方法竭力防止美國參戰。
萬一美國參戰,帝國則根據三國條約采取行動,但行使武力之時機和方法要獨立自主地決定。
六、要迅速轉移到徹底加強國内戰時體制,尤其要努力加強國土之防禦。
七、有關具體措施另定。
通過&ldquo魔術&rdquo所獲悉的情報 第一、方 針 一、(破譯的電文同上。
) 二、(破譯的電文同上。
) 三、(此項内容,電報中
弗裡德曼一九一二年畢業于美國康奈爾大學,同年進入了由費比恩陸軍上校領導的裡弗班克研究所研究密碼。
一九二一年,他入美國陸軍通訊部密碼班,一九二九年任通訊諜報部部長,一九三五年負責密碼破譯工作。
一九三八年陸軍通訊諜報部決定同海軍一起全力以赴地破譯日本的密碼和仿制密碼機。
海軍提供必要的截聽電報,并負擔經費。
弗裡德曼則指揮十九名部下專心緻志地對付這項極為艱巨的工作。
經過二十個月左右嘔心瀝血的努力,終于在一九四〇年九月,通過一架仿制的&ldquo紫色密碼機&rdquo(外務省使用的九七式打字機),首次完滿成功地破譯了日本的密碼。
經當時海軍情報局局長安德森将軍的提議,對這種密碼的全部破譯決定用&ldquo魔術&rdquo一詞來表示。
海軍負責制造這種密碼機。
第一批四架于一九四〇年十一月制成,至開戰前夕共制成了八架,并令人滿意地發揮了外交雷達的威力。
與此同時,美國還配備了一套截聽、破譯、翻譯(譯成英文)日本外交電報的設施和機構。
到開戰時,美國陸軍的監聽站計有八所:美國本土四所,巴拿馬運河地區一所,夏威夷兩所,菲律賓一所。
海軍的無線電諜報隊是以華盛頓、珍珠港、科雷吉多爾(菲律賓)為中心的三個小組組織起來的。
因為美國方面有了這些截聽、破譯機構和自制的&ldquo紫色密碼機&rdquo,日本的外交電報完全給洩露了。
在美國國會的《珍珠港事件聯合調查委員會記錄》第十二卷中所選輯的,僅外務省與日本駐美大使館之間自一九四一年七月一日至開戰這一期間所破譯的電報,就達二百十七份之多,這裡把幾乎所有的重要電報都搜羅進去了。
不言而喻,日本駐檀香山總領事館所發出的軍事情報,一份不漏地全被截聽和破譯了。
弗裡德曼由于建樹了這樣偉大功績,他曾三次獲獎。
他第一次榮獲&ldquo公民特别功勳章&rdquo,作為在國家機關工作的一個公民來說,這是最高的嘉獎,授勳時間雖然是在太平洋戰争後期的一九四四年,但當時并沒有公布是根據什麼功績授勳的。
到了戰後,他又獲得杜魯門總統頒發的&ldquo最高功勳章&rdquo和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勒斯頒發的&ldquo保障國家安全勳章&rdquo。
在公民中獲得上述三枚勳章的,隻有弗裡德曼一個人。
更有甚者,一九五六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又獎給弗裡德曼十萬美元(相當于三千六百萬日元)。
費思博士曾就&ldquo魔術&rdquo的威力生動地描述如下: &ldquo這樣,野村走進赫爾辦公室,他的使命已被置于徒勞無益的知識面前。
而這種知識就是從日本政府同其駐外使節之間來往的電報中獲悉的,美國政府已截聽并破譯了這些電報。
從赫爾的表情上,決看不出他已經掌握情況,他知道在長達數小時的會談中隻要有一句話或一個暗示,就足使整個秘密洩露。
他的細心和敏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正如長期同他打過交道的人所察覺到的那樣,他在談話時的那種耐心态度,隐藏着其洞察力和某種意圖。
他十分耐心地俯首坐在這戰略中心,既仔細考慮原則,又想不上對方的當。
赫爾有着自己的秘密,但隻字不提這些事。
&rdquo 上述情況,當時赫爾國務卿在他的回憶錄中有過描述,我在前面已經引用過一段,這裡再摘錄如下: &ldquo通過對這份電報的破譯,我們知道了東京外務大臣向野村和其他代表所發出的訓令,以及野村向東京發出的有關同我(赫爾)會談的情況報告。
這些材料表明,日本政府一方面同我們進行和平談判,另一方面卻推行其侵略計劃。
我看了這些截獲的電報後,有一種感覺,即仿佛看到了這樣一個證人,他的證詞與他自己所說的完全相反。
當然,我得注意,我一點也不能讓野村知道,似乎我已掌握了關于他們的這種特别情報。
我必須在野村所提供的,或通過一般外交途徑所聽到的那些情報範圍内開展工作。
&rdquo 因此,日本外務省在外交電報上加注的諸如&ldquo國家機密&rdquo、&ldquo絕密&rdquo、&ldquo僅限于大使本人知道&rdquo等規定和關照,從結果來看,隻是一種自我安慰,不過是自滿自足罷了。
從《帝國國策綱要》這一日本基本政策開始,到準備開戰的《處理密碼機和機密文件》的指令,以至最後通牒,都被美國方面破譯。
另外,一些反映日本外交手法的秘密訓令,如&ldquo談判期限為十一月二十九日&rdquo和&ldquo不使對方感覺到事實上談判業已中斷,在此情況下繼續進行對話&rdquo等等也統統暴露無遺。
日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繼續進行事關國家命運的日美談判。
七月八日,美國通過&ldquo魔術&rdquo破譯了日本外務省于七月三日拍發給日本駐美、德、蘇、意等國大使的一份定為&ldquo國家機密&rdquo的絕密電報。
這就是前面所說的七月二日在禦前會議上決定下來的《适應局勢變化之帝國國策綱要》。
這份在時間上寫明是七月二日拍發的電報,首先說明該電為&ldquo國家機密&rdquo及其保密程度,然後便開門見山地指出: &ldquo《适應局勢變化之帝國國策綱要》已在七月二日的禦前會議上決定下來了。
這一綱要由下列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方針》;第二部分為《要點》(隻告知《要點》大意)。
因為這一綱要屬于國家機密,所以僅限于大使本人知道。
綱要的要點可告訴陸海軍武官,但須保密。
&rdquo 根據這一天禦前會議所決定的各項計劃,五個月後,日本就采取決定性行動&mdash&mdash導緻戰争的行動。
綱要的條文雖然不太長,但至為重要,因為它能使人清楚地看出以後事态發展的一個輪廓。
這裡不妨把綱要的條文同美國通過&ldquo魔術&rdquo所獲悉的情報内容作一對照: 綱要條文 第一、方 針 一、不管世界形勢如何變化,帝國将堅持其建設大東亞共榮圈而對确保世界和平有所貢獻之方針。
二、帝國将依然朝着解決中國事變的方向前進,并為确立自存自衛之基礎而邁步南進,同時根據形勢之發展解決北方問題。
三、為達到上述目的,帝國将排除一切障礙。
第二、要 點 一、為促使蔣政權屈服,要進一步加強南方各地區之壓力,并根據形勢之發展在适當時機對重慶政權行使交戰權,并接管敵國在中國之租界。
二、帝國在其自存自衛方面繼續進行針對南方重要地區所需之外交談判,并促進其他各項政策之實施。
為此,要作好對英美作戰之準備,首先要根據《對法屬印度支那與泰國的對策綱要》及《關于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将對法屬印度支那與泰國所采取之各項政策貫徹下去,以此加強南進之态勢。
帝國為達到上述目的,不辭對英美作戰。
三、對于德蘇戰争問題,要以三國軸心之精神為準則,秘密作好對蘇行使武力之準備,并獨立自主地予以處理,但暫不介入〔德蘇戰争〕;自然,此時以周密準備進行外交談判。
如果德蘇戰争之發展方向有利于帝國,則以武力解決北方問題,以确保北邊之穩定。
四、在貫徹執行上述各項政策,特别是決定行使武力時,要在保持對英美作戰之基本态勢上不受甚大影響。
五、要按既定方針采取外交手段及其他一切方法竭力防止美國參戰。
萬一美國參戰,帝國則根據三國條約采取行動,但行使武力之時機和方法要獨立自主地決定。
六、要迅速轉移到徹底加強國内戰時體制,尤其要努力加強國土之防禦。
七、有關具體措施另定。
通過&ldquo魔術&rdquo所獲悉的情報 第一、方 針 一、(破譯的電文同上。
) 二、(破譯的電文同上。
) 三、(此項内容,電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