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二十五回 突厥稱臣降中國 木蘭舉酒論奇門

關燈
,着人皮膚,不論深淺,登時即死。

    此箭吾不肯擅用。

    今主上執固不降,唐兵又抵關下寨,倘地道掘開,吾軍民玉石俱灰矣。

    彼既狠毒如此,吾又何必迂守古道哉!”遂分藥箭軍士等,傳令道:“如唐兵攻城,放箭射之。

    ”衆軍士聽說藥箭如此利害,巴不得唐兵攻城,以試其效。

    次日,果然唐兵又來攻城,城上不做理會。

    及唐兵進城,城上箭如雨下,果然唐兵死者無數。

    因此,唐兵都知藥箭利害,連日不敢近關。

     卻說李靖令軍士暗掘地道,不料開入城中,正遇水坑,被水沖來,淹死一千多人。

    坑中水闊,康和阿又命軍士取柴草填之,發火燒燃,其煙直透唐營而出。

    李靖大怒道:“康和阿識我玄機,令人可惡!”遂演《遁甲天書》,得龍遁之格。

    忙召衆将傳令曰:“吾少日受龍宮之戒,撫恤生靈,等閑一體。

    今康和阿死守此城,阻逆天兵,聖天子臨莅中國,有撫夷不及之憂;爾士庶久戍北番,有式微不回之恨。

    特敕爾多士,次日五鼓攻城,期在必克。

    前進者賞,後退者誅。

    ”衆将得令,各各回營,準備攻城。

    李靖又令焦文、焦武寫戰書數十道,射入城中。

    雲: 明日吾兵攻城,不克不休。

    特谕城中百姓,各宜自愛,閉戶勿出。

    我兵進城,斷不傷害爾等。

    倘助兵鬥戰,玉石難分。

    特谕。

     卻說李靖于三更時分,披發仗劍,對北稽首,默想真武祖師模樣,以神交神,漸漸神合其體。

    然後禮罡步鬥,呼召六甲尊神、六丁玉女,密布彤雲野霧。

    到五更時分,令軍士推鼈甲車到城下,擂鼓大喊,城上軍士各執藥箭,隻望火光人喊之處而射,不料火光愈射愈發。

    康和阿見火光不滅,又是大霧彌天,隻叫軍士放箭。

    比及天色微明,火光息盡,番兵于大霧之中,認草人為真,益發放箭不休。

    到了辰巳之候,霧猶不散,番兵箭已放完。

    李靖令軍士各各取了車上之箭,然後将鼈甲車堆起如山,卻将藥箭向城上射去,番兵中箭而死者,不計其數。

    李靖令軍士登車上城,此時人人争功,個個向前。

    唐兵如蜂似蟻,番兵無路可逃,降者無數。

    康和阿父子欲出北關而逃。

    伍登與寶林追至。

    大叫曰:“吾奉軍師将令,請元帥回衙相商,不必逃走。

    ”康和阿自思道:主上又不肯和,吾豈可獨降哉?康利曰:“父親速開關而走,吾去擋住敵人。

    ”拍馬來戰。

    康和阿自料難脫虎口,遂在馬上自刎而亡。

    康利被伍登活捉而來,去報元帥知道。

    李靖聞報,同尉遲恭走馬觀之,撫屍而哭曰:“突厥不道,公何自苦如此!”令降卒同康利收屍,葬于北城山上,以旌其忠烈。

    軍師、元帥率衆将皆去行禮,番民無不舉哀。

     元帥然後入帥府坐定,衆将參見畢,忽軍士報道:“番主與蘇慶桂赍國寶并降表、冊籍,現在北關外,請元帥将令,開關放入。

    ”元帥聽了,歎息道:“突厥之降何遲,康元帥之死何早也。

    惜乎,惜乎!”李靖曰:“大數有定,人莫能逃。

    ”不一時,蘇慶桂上帳參見禮畢,将國寶并降表、版籍獻上,緻突厥之辭:“願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永修臣職。

    遣陪臣蘇慶桂先求元帥賞令。

    ”尉遲恭曰:“爾主負國不服,亦已多年,罪在不赦。

    今既省悟,宜補蓋前愆。

    聞爾主有三子,順遣一子入京侍帝,庶盡臣道。

    ”慶桂曰:“臣主既降,尺土之濱,莫非王巨。

    世子入京侍帝,理之當然,敢不從命?”元帥大喜,卻令軍士扶起慶桂,賜酒接風。

    慶桂辭曰:“聞康和阿已死,吾主尚未知,陪臣往吊之,然後複命。

    ”元帥令木蘭同往。

    康利見慶桂至,相持大哭。

    慶桂诔曰: 康和康和,谏君不悟。

     被甲枕戈,身殉社稷。

     匪若網羅,猗欤休哉。

     萬古不磨,所獲良多。

     慶桂诔罷,木蘭挽之回營。

    軍士早已安排酒肴,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