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二十五回 突厥稱臣降中國 木蘭舉酒論奇門

關燈
卻說尉遲元帥兵敗回營,心中思想:康和阿如此利害,此關何日得破?番邦何日可降?我等何日回見天子?思得一夜無眠。

    次日天明,即來軍機帳,與軍師商議。

    李靖道:“靖昨夜仰觀天象,見正北一星,其大如鬥,搖搖而墜,聲響如雷,此兆必應在康和阿身上。

    又見北方客星退位,我等當有旋凱之期。

    正西太白星收了光芒,必主幹戈甯靜也。

    ”遂教元帥如此如此而行。

    元帥大喜,即同軍師出營,相了玉門關地勢,傳令軍士抵關下寨,外作取關之勢。

    即令軍士于營中,暗開地道。

    又命軍士用大木造鼈甲車五百餘乘,車上束草為人,頭頂鐵盔,内盛松油、樟腦等物,草人手執槍棍,可搖可動,車下可藏二十多人。

     卻說康和阿在城中,抵關下寨,料李靖必有奇謀。

    乃上表道: 唐兵逼關,勢不兩立。

    況彼得我國内之地三分有二,而番民樂附,其不可與争,一也,番将上強者死,次強者囚,弱者放回,以備屍位。

    其不可與争,二也。

    迩者狐妖媚主,擢為軍師,天為之怒,玉門險陷,其不可與争,三也。

    以一隅之地,敵王國之師,十年之間,臣須發盡白,目茫齒落,心力竭盡,未獲一勝。

    蓋臣之智遜于李靖,番将之勇亞于朱、伍,其不可與争,四也。

    主上速與唐和,猶不失番邦之主。

    倘臣智慮未周,玉門有失,主上悔無及矣!臣膺重任,惟有一死,以謝主上。

     突厥看罷,謂衆臣曰:“康和阿何怯也!玉門有失,都中所積,尚可敷十年之用。

    唐兵若到,孤與卿等背城一戰,亦未知鹿死誰手。

    即不幸而敗,退猶可守,再求救于諸虜,唐兵能保必勝耶?”蘇慶桂奏曰:“康帥所言,忠而且盡,萬全之計也,祈主上納之。

    ”突厥不答。

    衆臣亦皆伏地奏曰:“願主上納二相之言,為子孫久遠之計。

    ”突厥見群臣皆欲降唐,拂袖而入,憂形于色。

    雅丹娘娘問曰:“吾主何不豫之甚也?”突厥即以康和阿之表付之。

    娘娘看罷,謂突厥曰:“康和阿之言,順天應人,盡忠幹國之語,主上宜速行之。

    ”突厥道:“孤此時方寸已亂,明日再議罷。

    ”如是十日不出。

    蘇慶桂率群臣入内強奏曰:“社稷安危,在此一舉,主上奈何遲疑不決耶?”連請三日不出。

    雅丹娘娘出對衆官曰:“主上素日不服唐朝,今見諸臣共逼,方寸愈亂,明日卿等進宮,孤與群臣面議。

    即出國寶遣使請降,料主上亦不能阻攔矣。

    ”次日,衆臣入宮伏奏,言:“玉門關甚急,臣等共議降表,祈主上用國寶佥押。

    ”娘娘即将國寶付蘇慶桂曰:“國寶在此,煩卿赍表親到唐營,代主上一行。

    ”慶桂叩頭謝恩,率百官而出。

    突厥亦無可如何。

     再說康和阿見唐兵連日攻城,不甚努力,料李靖必有陰謀,心甚不安。

    即于城中北靠山之處,立雲梯十餘文,以窺唐營虛實。

    見正南中營兵卒紛紛進出,不解其故。

    晚間令康利巡城,沐浴焚香,步罡禮鬥,求示吉兇。

    是日正值甲申,康和阿禮鬥畢,見主星不明,恩星無光,仇星結彩。

    忽然一陣風來,将主燈撲息,康和阿大驚道:“吾命休矣!”遂隐幾而卧。

    見主燈滅而複明,光大如輪,中有一神,儒冠道服,笑容可掬,謂康和阿曰:“元帥謹防甲申旬。

    ”和阿驚覺,似夢非夢,似醒非醒,心中思道:今日即甲申,神示甲申旬日,須要謹防,莫非旬日之内,吾命當絕也?忽又思道:甲申旬中空午未,唐營中軍正在午未之地,莫非唐兵暗掘地道,來攻我城耶?不等天明,即上雲梯審視。

    見唐營外面,新土累累,忙令軍士于城内午未之方,橫掘深坑,引北池之水以灌之。

    心中喜道:“前日主燈忽滅者,正為此也。

    今此計既破,吾複何優?神佑我也。

    ”又謂衆将曰:“吾心慈善,不肯妄殺一人。

    今為主上江山,不得不然。

    吾有毒藥箭十萬餘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