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四回 授天書蛟精返窟 谒越王女俠盜令

關燈
日、一時之甲,一事之甲;近取諸身,則有一動之甲,一靜之甲,一身之甲,一心之甲。

    子善讀之,可以察天時,蔔地利,知人間禍福,逐日吉兇。

    故曰:理有一定,而數有長短。

    是理為主,而數為末也。

    數有一定,而理有權變,是數為主,而理為末也。

    用理而不用數,則吉兇消長之道盲然;用數而不用理,則君臣父子之輪息矣。

    有以理馭夫數者,明哲保身之人也;以數循夫理者,殺身成仁之士也。

    自古以來,未有立大功、創大業而不知遁甲者也。

    ”靖曰:“其書安在?”春蘭開筐取出一書,雙手授于李靖,李靖再拜而受之。

    其書大半是蝌蚪字迹,文義幽深,古奧難測。

    二女乃盡心指點,一年有餘,靖乃學成。

     一日,二女又相語而歌曰: 琴兮瑟分音太和,山兮水兮志未磨。

     遁甲天書人識破,空留日月擲金梭。

     李靖怪而問之,二女泣曰:“龍母欲以天書畀汝,使吾二人奉先生箕帚,欲觀先生之心術耳。

    今見先生之心術正大,予二人乃敢出書授汝。

    汝今揣摩既成,予二人留此何為?将複龍母之命。

    ”李靖曰:“予今揣摩此書,自信可圖人間富貴,與卿二人共之。

    今欲棄我而回,予願從汝,同侍龍母可也。

    ”二女曰:“不然。

    予二人蛟族也。

    君前去自有佳偶,勿以予為念,後會亦當有期。

    ”二女同向李母下拜,靖方欲挽留,二女化清風而去。

    李母與靖怅然自失。

     不上一年,李母招李靖而謂之曰:“人之在世,生滅無定,如月盈虧,如花開謝。

    今生前死,今死後生,今死不明,後生奚保?吾将遠逝,勿用深悲。

    ”言畢而逝。

    李靖服喪三年,極盡其禮。

     一日,見白氣橫天,知南陽必有兵變,乃往見總兵伍雲召,勸他去官回裡。

    雲召不悅,夤夜逃至痘母祠,題詩感歎,潛往長安,谒越王楊素。

    越王見客,置侍妾三十餘人于左右,皆制宮服色,号曰活香錦屏。

    越王見李靖儀表非凡,心甚喜之。

    及扣其所學,靖應對如流,目不斜視。

    越王益奇之,因設席命坐,右紅拂技馮紅絹為舞。

    越王曰:“此女最有口才,試聽之。

    ”紅絹乃執紅拂為舞。

    李靖佯醉,辭越王回寓,越王曰:“無事時,可來相訪。

    ”靖拜謝而去。

     回至寓中,又看了幾卷古書,日夕而卧。

    将交三更,忽聞扣門聲。

    開門看時,見一少年,系二馬而進,峨冠博帶而入,不揖而坐。

    靖問曰:“先生何來?”少年曰:“吾乃今日席昌之歌婦馮氏也。

    ”靖視之,果然。

    曰:“爾來此何事?”絹曰:“長安不久将屬他人,豈不聞危邦不入?不知先生來此何故?卻又與死屍對飲,不亦羞乎?”靖曰:“子将何以教我?”絹曰:“安排青眼,閱人多矣。

    求其胸襟灑落,無如君者,吾盜有越王令,欲與先生逃。

    ”靖曰:“将安往?”絹曰:“太原唐公,仁人也,可依之。

    ”靖曰:“越王追及奈何?”絹曰:“此壟中枯骨也。

    君費一席話,妾為一曲歌,必免。

    ”李靖送與絹竊關而逃。

     次日,越王府中不見紅絹,左右遣使捕捉,越王曰:“紅絹入府,經五年矣,未嘗以顔笑假人,吾嘗謂絹有俠士氣。

    昨日席間,以目熟視李靖,必從靖去矣!”左右往察之,果如越王之言。

    請于越王,欲追之,越王曰:“藩鎮諸侯如予荒色嗜音,多選名門女子貢予,是其來也如雲,其去也當如水。

    膠漆無情之物,尚然相投,況絹與靖,天下之奇才也,而有不相憐者乎?蜂蝶戲于花間,吾每拂蛛網以快其意,今日獨不容靖與絹,毋乃不善用其情乎?惜乎!靖非知予者。

    知予必不去,吾将厚贈之。

    ”左右曰:“恐其有效尤者将若何?”越王曰:“惟靖與絹則可,非靖與絹則不可。

    彼小人與女子,情欲而已矣,吾必撲殺之,汝等毋多渎。

    ”左右不敢複言。

    自此天下賢士,多有依附越王者。

    惜乎!不學無術,好謀無成,不能回隋氏之亂。

    彼哉,彼哉!要知李靖去後如何,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