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四回 授天書蛟精返窟 谒越王女俠盜令

關燈
卻說李靖别了柳家店,攜二位龍女行了七八日,早到西城。

    旋回故裡,今二女權立門外,先進家中見了母親,将誤入龍宮行雨收屍之事,一一說明,又出夜光珠、寶劍為證。

    李母曰:“爾平生謹慎,今出此荒誕之言,似覺難信。

    觀爾精神發越,往時寒酸之氣盡消,亦似有奇遇者。

    也罷,命二龍女進來,待吾審視。

    ”李靖出來,招二女入内,二女跪地不起。

    李母曰:“吾兒有何德何能,而龍母錯愛,既授之以珠,又賜之以女?”二女叩首曰:“龍母以幾輩自幼居于異類,不谙人事,聞老母親賢慧無比,能于教子,必能教媳,故使兒輩奉先生箕帚,兼學老母親德躁。

    ”李母曰:“吾母子居貧守儉,吾年七十,猶親紡績。

    吾兒年二十餘,采薪之外,别無所能,龍母誤聆虛聲耳!”二女又叩首曰:“聖人雲:‘不仁者,不可以長處約。

    ’龍母所慕老母與先生者,正惟此耳。

    ”李母曰:“善!汝二人真吾兒媳也。

    ”遂以手扶起二女,即日命李靖與二女成禮。

    合卺之後,相得甚歡。

    二女助李母紡績,日夜不休。

    一日,二女相語,歌曰: 貧子衣中珠,光自圓明好。

     雖然善為藏,終是龍家寶。

     李靖怪而問之,二女曰:“郎君市珠,可以緻富,何自苦如此?”李靖曰:“予感龍母之德,不忍遽售,非寶此珠,正寶龍母之惠也。

    ”二女曰:“此珠終非人間之物,他日龍神行雨,見此珠光,一吸而去,不若售之,得金為妙。

    ”李靖曰:“我得之,使彼失之,仁者未必為此。

    ”二女默然不答。

    一日,雷雨驟至,李靖啟櫃視之,珠果不見,靖乃責二女曰:“吾若聽汝二人之言,遺害于他人矣。

    ”二女再拜謝過。

     又過數月,二女曰:“吾不忍老母躁作于内,汝不懈于外,吾二人有赤金項圈各一,紫玉镯各二,往售之。

    ”李靖然其言,果如其數。

    二女曰:“郎得此,可免采薪之苦矣。

    宜曉夜攻書,以求上進。

    ”靖曰:“孔孟六經,吾既誦之類,老、莊、苟、列之言,卻将何書為先?”二女曰:“孔孟六經,醉而無疵,乃入世之法,所以訓天下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者。

    諸子之言,放蕩不羁,乃出世之法,所以訓天下之妄生、妄死者。

    ”靖曰:“出世、入世,二者吾将何先?”二女曰:“入世之法,造其極,可以出世;出世之法,會其源,亦可以入世。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隐。

    ’彼抱咫尺之義者,其孰能知之?”靖曰:“三聖不傳之秘,其書何名?”二女曰:“其書名《遁甲天書》。

    ”靖曰:“遁甲之名何義?”二女曰:“甲者,十千之首,人君之象。

    《易》曰:‘帝出乎震,位坎向離’是也。

    遁者,隐也。

    甲嘗畏庚,千之七數也。

    甲性好生,而庚性好殺。

    甲适于六儀之下,以避其兇,卻又以乙妹妻庚,以制其内。

    甲之子曰丙、曰丁,皆能克庚而救甲,故乙、丙、丁号曰三奇。

    ”靖曰:“六儀者何?”二女曰:“戊、己、庚、辛、壬、癸是也。

    ”靖曰:“甲既畏庚,何又隐于庚?”二女曰:“甲與己合以養之,丙與辛合以洩之,丁與壬合以撓之,戊與癸合以威之。

    如此,庚不但不敢與甲為仇,而反感甲之德,畏甲之威,而為甲所用也。

    ” 靖曰:“學此道安用?”二女曰:“知此道者,可為王者師。

    ”靖曰:“孔子言仁義,老子言道德,宜為王者師,未聞以适甲者。

    ”二女曰:“遁甲,數學也,與理學相為表裡。

    甲、庚、丙、壬、戊,即仁、義、禮、智、信之五端。

    聖人曰:‘人同此心,心同此性,性同此理。

    ’又曰:‘人同此身,身同此氣,氣同此數。

    ’古聖人未有明心達性,而不知遁甲者。

    ”靖曰:“古人雲:甲之神有六,何也?”二女曰:“以甲遊行十二支,故有甲子、甲戌、甲申、甲辰、甲午、甲寅之稱,非一甲之處,更有五甲也。

    推而行之,遠取諸物,有天上之甲,地下之甲,一國之甲,一家之甲,一年之甲,一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