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暗惑第十二

關燈
語?"留侯曰:"陛下所封皆故人親愛,所誅皆平生仇忌。

    此屬畏誅,故相聚謀反爾。

    "上乃憂曰:"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誰最甚者?"上曰:"雍齒。

    "留侯曰:"今先封雍齒,以示群臣。

    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

    "于是上置酒,封雍齒為侯。

     難曰:夫公家之事,知無不為,見無禮于君,如鷹鹯之逐鳥雀。

    案子房之少也,傾家結客,為韓報仇。

    此則忠義素彰,名節甚著。

    其事漢也,何為屬群小聚謀,将犯其君,遂默然杜口,俟問方對?倘若高祖不問,竟欲無言者邪?且将而必誅,罪在不測。

    如諸将屯聚,圖為禍亂,密言台上,猶懼覺知;群議沙中,何無避忌?為國之道,必不如斯。

    然則張良慮反側不安,雍齒以嫌疑受爵,蓋當時實有其事也。

    如複道之望、坐而語,是說者敷演,妄溢其端耳。

     又《東觀漢記》曰:赤眉降後,積甲與熊耳山齊雲雲。

     難曰:案盆子既亡,棄甲誠衆。

    必與山比峻,則未之有也。

    昔《武成》雲:"前徒倒戈","血流漂杵"。

    孔安國曰:蓋言之甚也。

    "如積甲與熊耳山齊"者,抑亦"血流漂杵"之徒欤? 又《東觀漢記》曰:郭伋為併州牧,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于道次迎拜。

    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始到,喜,故奉迎。

    "伋辭謝之。

    事訖,諸兒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到還?"伋使别駕計日告之,既還,先期一日,伋為違信,止于野亭,須期乃入。

     難曰:蓋此事不可信者三焉。

    案漢時方伯,儀比諸侯,其行也,前驅竟野,後乘塞路,鼓吹沸喧,旌棨填咽。

    彼草萊稚子,龆龀童兒,非唯羞赧不見,亦自驚惶失據。

    安能犯驺駕,淩襜帷,首觸威嚴,自陳襟抱?其不可信一也。

    又方伯案部,舉州振肅。

    至如墨绂長吏,黃绶群官,率彼史人,颙然伫候。

    兼複掃除逆旅,行裡有程,嚴備供具,憩息有所。

    如棄而不就,居止無恒,必公私阙拟,客主俱窘。

    凡為良二千石,固當知人所苦,安得輕赴數童之期,坐失百城之望?其不可信二也。

    夫以晉陽無竹,古今共知,假有傳檄它方,蓋亦事同大夏,訪知商賈,不可多得。

    況在童孺,彌複難求,群戲而乘,如何克辦?其不可信三也。

    凡說此事,總有三科。

    推而論之,了無一實,異哉! 又《魏志注》:《語林》曰:匈奴遣使人來朝,太祖領崔琰在座,而已握刀侍立。

    既而,使人問匈奴使者曰:"曹公何如?"對曰:"曹公美則美矣,而侍立者非人臣之相。

    "太祖乃追殺使者雲雲。

     難曰:昔孟陽卧床,詐稱齊後;紀信乘纛,矯号漢王。

    或主遘屯蒙,或朝罹兵革。

    故權以取濟,事非獲己。

    如崔琰本無此急,何得以臣代君者哉?且凡稱人君,皆慎其舉措,況魏武經綸霸業,南面受朝,而使臣居君座,君處臣位,将何以使萬國具瞻,百寮佥矚也!又漢代之于匈奴,其為綏撫勤矣。

    雖複略以金帛,結以親姻,猶恐虺毒不悛,狼心易擾。

    如辄殺其使者,不顯罪名,複何以懷四夷于外蕃,建五利于中國?且曹公必以所為過失,懼招物議,故誅彼行人,将以杜滋謗口,而言同綸綍,聲遍寰區,欲蓋而彰,止益其辱。

    雖愚暗之主,猶所不為,況英略之君,豈其若是?夫刍荛鄙說,闾巷讕言,凡如此書,通無擊難。

    而裴引《語林》斯事,編入《魏史注》中,持彼虛詞,亂茲實錄。

    蓋曹公多詐,好立詭謀,流俗相欺,遂為此說。

    故特申掎撫,辯其疑誤者焉。

     又魏世諸小書,皆雲文鴦侍講,殿瓦皆飛雲雲。

     難曰:案《漢書》雲:項王叱咤,懾伏千人。

    然則呼聲之極大者,不過使人披靡而已。

    尋文